一种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1‑氧化物的合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528578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1-氧化物的合成方法,属于含能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1-氧化物(llm-105)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高能低感耐热单质炸药,能量比tatb高25%,是hmx的81%,dsc分解峰温达355℃,h50=117cm,对静电火花和摩擦极不敏感,爆速和比冲分别为8560m/s和2122.68n.s/kg(7mpa),可用于特殊武器、钝感传爆药、超高温石油射孔弹、火工品等领域。

llm-105的合成主要是通过以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anpz)为原料,在乙酸或三氟乙酸中使用双氧水氧化的制备方法,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工艺路线。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llnl)于1997年首次报道了llm-105的合成,并对全合成方法进行了改进,但由anpz的氧化制备llm-105始终在三氟乙酸体系中进行;国内李海波在有机化学,2007,27(1):112-115以及王友兵在火炸药学报,2013,36(1):38-42均报道了llm-105的合成方法,但氧化环节仍采用三氟乙酸法;针对已有方法中,氧化过程所用溶剂三氟乙酸具有价格高昂、毒性大、腐蚀设备的等缺陷,王友兵等在中国专利cn201310638137.5中使用均本四甲酸酐为催化剂在乙酸中使用双氧水氧化anpz得到llm-105,纯度最高达97%,然而该法在非均相条件下反应,反应时间长,反应后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后处理困难。

目前已有的llm-105合成方法,尤其是由anpz氧化得到llm-105方法中,仍存在诸多不足:所用cf3cooh存在所用溶剂成本高昂、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对反应及废水处理设备具有严格要求,废水处理困难;均苯四甲酸酐使用量达到anpz质量的50%以上,反应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反应在非均相条件下进行,反应时间长达5h以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了一种反应时间短、无固体催化剂残渣、废液组成简单的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1-氧化物的合成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合成路线为:

其中的r为—h或—coch3。

本发明的合成方法是以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乙酸酐为原料,经酸催化合成易溶的乙酰化anpz,然后经h2o2氧化、水解获得llm-105。

本发明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1-氧化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1-氧化物的结构式如下式所示:

包括以下步骤:

搅拌下,将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和硫酸加入乙酸酐中,升温至60℃~90℃,反应0.5h固体溶解后降温至60℃以下,缓慢滴入50%h2o2,加完后升温至70℃~90℃,反应0.5h~4h,体系降至25℃,倾入冰水中并用碳酸氢钠调节ph值7~8,过滤,水洗、丙酮洗涤、干燥后得到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1-氧化物。其中,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与乙酸酐的质量体积比为1g:6ml~20.0ml,乙酸酐与硫酸的体积比为10:0.2~2,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与质量分数50%h2o2的摩尔比为1:2~10。

本发明的优选的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1-氧化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搅拌下,将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和硫酸加入乙酸酐中,升温至75℃~90℃,反应0.5h固体溶解后降温至60℃以下,缓慢滴入50%h2o2,加完后升温至75-85℃,反应0.5h~2h,体系降至25℃,倾入冰水中并用碳酸氢钠调节ph值7~8,过滤,水洗、丙酮洗涤、干燥后得到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1-氧化物。其中,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与乙酸酐的质量体积比为1g:10.0ml~20.0ml,乙酸酐与硫酸的体积比为10:0.25~1,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与质量分数50%h2o2的摩尔比为1:2~6。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1-氧化物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避免了采用昂贵的cf3cooh以及所需的特殊设备、人员特殊防护器具及腐蚀性废水处理;无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反应在均相条件下进行,反应时间少于2h。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受下列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搅拌下,将2.0g(10mmol)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和0.5ml硫酸加入20ml乙酸酐中,升温至80℃,反应0.5h后降温至60℃以下,缓慢滴入1.37g(20mmol)50%h2o2,加完后升温至80℃,反应1h,体系降至25℃,倾入冰水中并用碳酸氢钠调节ph值7~8,过滤,水洗、丙酮洗涤、干燥后得到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1-氧化物,收率85%,纯度98.3%。

结构鉴定:

红外光谱(kbr,cm-1)γ:3420,3404,3282,3228,1647,l566,1490,923,889,814;

1hnmr(dmso-d6,500mhz,ppm):9.0469(brs,2h,nh’s),8.7709(brs,2h,nh’s)。上述结构鉴定数据证实本步骤得到的物质是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1-氧化物。

实施例2:

搅拌下,将2.0g(10mmol)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和4ml硫酸加入40ml乙酸酐中,升温至75℃,反应0.5h后降温至60℃以下,缓慢滴入4.1g(60mmol)50%h2o2,加完后升温至75℃,反应2h,体系降至25℃,倾入冰水中并用碳酸氢钠调节ph值7~8,过滤,水洗、丙酮洗涤、干燥后得到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1-氧化物,收率87%,纯度99.0%。

实施例3:

搅拌下,将2.0g(10mmol)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和1ml硫酸加入30ml乙酸酐中,升温至90℃,反应0.5h后降温至60℃以下,缓慢滴入2.73g(40mmol)50%h2o2,加完后升温至85℃,反应0.5h,体系降至25℃,倾入冰水中并用碳酸氢钠调节ph值7~8,过滤,水洗、丙酮洗涤、干燥后得到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1-氧化物,收率80%,纯度98.6%。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