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桐加工用压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02656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桐加工用压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油桐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桐加工用压榨装置。



背景技术:

油桐是大戟科,它属与落叶乔木,高可达十米,树皮灰色近光滑,枝条粗壮无毛,叶片卵圆形顶端短尖,基部截平至浅心形下面灰绿色,叶柄与叶片近等长,花是雌雄同株,先叶或与叶同时开放,花瓣白色且有淡红色脉纹,子房密被柔毛,核果近球状,果皮光滑,种子种皮木质,三至四个月开花,八至九个月结果。

油桐是世界著名的木本工业油料植物,从油桐种子榨取或提取的油称之为桐油,是世界上最优质的干性油。广义的油桐是大戟科油桐属植物的统称,包括三年桐、千年桐(又名皱桐)和日本油桐;狭义上的油桐是指三年桐。油桐和千年桐原产于我国,日本油桐在历史上曾经有栽培。油桐属典型的亚热带落叶乔木,在我国约有184个油桐品种,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包括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四川、广西、广东、云南、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以四川、湖南、湖北和贵州较为集中。国外种植油桐的国家主要有南美洲的阿根廷、巴拉圭和巴西。

油桐是我国乡土的木本油料树种,栽培历史悠久,最早可能源于魏晋六朝时期,唐宋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明代油桐种植已遍及南方各省区,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种植经营活动;清代形成了许多著名油桐产区和桐油名品;民国时期由于国际对桐油需求量的加大,促进了油桐种植业的大发展,油桐的生产和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桐油是重要的工业用油,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出口物资之一,我国桐油品质优良,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出口产量和质量均居世界第一。

油桐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中国桐油产量与质量一直居世界第一,在国际上居支配地位,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由于我国桐油产区良好的自然条件因素,我国的桐油品质优良,质量优于阿根廷、巴拉圭等国,桐油进口国均希望进口我国的桐油,日、俄、美等主要进口国每年都在大量进口我国的桐油。1986年前苏联全部进口南美产桐油,1986年与我国恢复贸易关系后则转向进口中国桐油。目前我国桐油在独联体各国均有较大市场。日本进口的桐油主要用于电子产品如磁带、录像机和彩电生产所需用的酚醛树脂集成电路板,随着磁带、录像机生产迅速增加,桐油的用量也将随之增高。泰国、西欧进口桐油主要用于军工、机械产品的涂料,其需求量亦有增加之势。我国桐油在日本、西欧、东南亚的市场前景普遍很好。此外,桐油还一直是良好的造船原材料,在造船业中有极大的潜在市场。

我国桐油产量较高、质量好。据统计,全国油桐栽培面积1995年为189万hm2,占世界总面积的88%;桐油平均年产量1995年为10.9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78%。我国虽有15个省区产桐油,但单产低,1995年投产的121.3万hm2产区面积中平均每公顷产油仅90kg。1988~1990年年产桐籽1万t以上的仅有四川、贵州、湖南、湖北等8个省区。我国现有桐林约66.67万hm2,四川、贵州、湖南、湖北为我国生产桐油的四大省份,常年产桐油约7万t,年出口约1万t。桐油是涂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我国常年出口量3000万~5000万kg。

油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油桐全身都是宝。桐油是国内、国际市场紧缺物资,国内外需求量大,一直供不应求。桐籽榨油后的桐饼是一种高效肥;油桐的叶和根均可入药,用于治疗疝气、消食积和月经病等;叶的水浸液还可防治地下害虫;果壳可制活性炭;同时,油桐生长快,木材纹理通直,既可用于加工又可作为食用茵栽培的原料。

在现代林业经营中,油桐是复合农林栽培中一种难得的经济与用材树种。油桐的油脂含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少量的饱和脂肪酸,是一种非常优良的生物质燃料油。我国南方自古以来就用于点灯照明。桐油为甘油三酯的混合物,其脂肪酸种类主要有6种,即棕榈酸(3.44%)、硬脂酸(2.84%)、油酸(7.15%)、亚油酸(10.04%)、亚麻酸(1.50%)和桐酸(75.03%),其中桐酸含量最高可达80%。桐酸是桐油中特有的、也是决定桐油性质的主要成分。作为十八碳三烯酸,桐酸含有3个共轭双键。化学性质活泼,可以引入各类官能团,聚合成许许多多的桐油族化合物。桐油是世界上最优良的干性油,是生产油漆、油墨最好的原料。用桐油制成的油漆耐酸、耐碱、耐盐、耐高温,绝缘性好。

油桐籽榨油后的桐饼,含粗蛋白28.91%、总糖6.94%、淀粉18.58%、残油4.39%、磷3.53mg/g、钙5.35mg/g、镁5.13mg/g、钾12.41mg/g,可制作家畜饲料、烯料油、复合肥料、无公害长效农药等。桐饼是极好的农用有机肥,肥效高且持久,还可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桐饼也是一种很好的饲料蛋白和氨基酸资源,经氨脱毒或乙醇脱毒后可作家畜饲料。

油桐在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压榨,但目前我们在对油桐进行压榨时压榨的不够迅速不够充分,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降低了加工的工作效率,而且增加了加工人员的工作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桐加工用压榨装置,解决了油桐加工过程中压榨不够迅速,不够充分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油桐加工用压榨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并且箱体内壁的两侧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曲轴,所述底板的顶部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有电机,并且电机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顶端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转动曲轴的一端贯穿箱体并延伸至箱体的一侧,并且转动曲轴延伸至箱体一侧的一端套设有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曲轴位于箱体内部一端的外表面套设有圆筒,并且圆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竖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竖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箱体的一侧与底板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保护罩。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箱体的正面通过合页铰接有箱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箱体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桐加工用压榨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油桐加工用压榨装置,通过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箱体内壁的两侧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曲轴,底板的顶部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顶端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锥齿轮,转动曲轴的一端贯穿箱体并延伸至箱体的一侧,转动曲轴延伸至箱体一侧的一端套设有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再通过圆筒、竖板和挤压板的配合设置,可以实现对于油桐在加工过程中的压榨工作,而且压榨的十分迅速和充分,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加工的工作效率,而且减轻了加工人员的工作负担。

(2)、该油桐加工用压榨装置,通过箱体的一侧与底板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保护罩,可以实现对于电机、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转动曲轴的保护作用,这样可以降低其受到损坏的可能性,延长其使用寿命,通过底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可以提高该装置的灵活性,方便使用者进行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的剖视图。

图中:1底板、2箱体、3转动曲轴、4电机、5转动杆、6第一锥齿轮、7第二锥齿轮、8圆筒、9竖杆、10挤压板、11进料嘴、12保护罩、13万向轮、14箱门、15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油桐加工用压榨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2,箱体2的正面通过合页铰接有箱门14,并且箱体2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15,箱体2的一侧与底板1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保护罩12,并且底板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3,并且箱体2内壁的两侧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曲轴3,转动曲轴3位于箱体2内部一端的外表面套设有圆筒8,并且圆筒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竖杆9,竖杆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挤压板10,并且箱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嘴11,底板1的顶部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有电机4,并且电机4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5,转动杆5顶端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锥齿轮6,转动曲轴3的一端贯穿箱体2并延伸至箱体2的一侧,并且转动曲轴3延伸至箱体2一侧的一端套设有与第一锥齿轮6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7。

使用时,使用者先通过进料嘴11将油桐放入箱体2中,然后通过操作控制开关15使电机4开始工作,电机4带动转动杆5、第一锥齿轮6、第二锥齿轮7和转动曲轴3转动,转动曲轴3通过竖杆9带动挤压板10做上下往复运动,挤压板10可以对箱体2内的油桐进行挤压和压榨,这样就完成了该油桐加工用压榨装置的工作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