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烯烃接枝改性的功能化硅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5206发布日期:2018-07-10 21:49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硅油的研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烯烃接枝改性的功能化硅油。



背景技术:

硅油,是一种不同聚合度链状结构的聚有机硅氧烷。它是由二甲基二氯硅烷加水水解制得初缩聚环体,环体经裂解、精馏制得低环体,然后把环体、封头剂、催化剂放在一起调聚就可得到各种不同聚合度的混合物,经减压蒸馏除去低沸物就可制得硅油。按化学结构来分有甲基硅油、乙基硅油、苯基硅油、甲基含氢硅油、甲基苯基硅油、甲基氯苯基硅油、甲基乙氧基硅油、甲基三氟丙基硅油、甲基乙烯基硅油、甲基羟基硅油、乙基含氢硅油、羟基含氢硅油、含氰硅油等;按用途来分,则有阻尼硅油、扩散泵硅油、液压油、绝缘油、热传递油、刹车油等。

常用作高级润滑油、防震油、绝缘油、消泡剂、脱模剂、擦光剂和真空扩散泵油等。在各种硅油中,以甲基硅油应用得最广泛,是硅油中最重要的品种,其次是甲基苯基硅油。此外,还有乙基硅油、甲基苯基硅油、含腈硅油等。各种官能性硅油及改性硅油主要用于特殊目的。目前国内市场上存在产品少、质量不高、粘度控制不佳及规格少等问题,大多数产品都是由不同粘度的苯基含氢硅油混拼而成,实际应用效果不佳,而且国内企业几乎无此类高端产品。因此制备高品质硅油具有产品开发及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聚烯烃接枝改性的功能化硅油,在刚性、分子体积极性、耐高低温性、耐辐射性、耐氧化性、光学性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聚烯烃接枝改性的功能化硅油,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甲基苯基环四硅氧烷100-110份、十甲基四硅氧烷65-75份、八甲基环四硅氧烷40-50份、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25-30份、环己烯20-24份、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甲基醚15-18份、异丙醇30-40份、甲苯13-16份、三氯化钒-四氢呋喃络合物7-10份、茂金属络合物3-4份、催化剂2-3份,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加入到配有回流冷凝器的圆底烧瓶中,加热至45-55℃后,加入甲苯,搅拌混合均匀,在氮气保护下将催化剂滴加到烧瓶中,控制在1.5-2.0小时内滴加完,升温至60-70℃,搅拌反应4-6小时,进行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透明液体备用;

(2)将甲基苯基环四硅氧烷和十甲基四硅氧烷混合均匀后在35-40℃温度下抽真空脱水40-50分钟,加入烧瓶中,通入氮气将空气赶出,加入异丙醇,加热至70-80℃,加入三氯化钒-四氢呋喃络合物和茂金属络合物,搅拌混合均匀,维持该温度反应3-4小时,然后降温至45-50℃,并在0.08-0.09mpa下减压蒸馏除去异丙醇,得到淡黄色透明液体;

(3)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透明液体加入到步骤(2)所得产物中,加入环己烯,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70-80℃,快速搅拌30-40分钟,加入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甲基醚,升温至90-95℃反应2-3小时,反应结束后继续升温至150-160℃,保温60-80分钟,然后在180-200℃下抽真空处理20-30分钟即得所述改性硅油。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甲苯在使用前进行精制处理,过程为:在氮气气氛保护下,以二苯甲酮为指示剂,将原料甲苯经金属钾加热回流4-5小时,直至溶液呈紫黑色即可截留取用。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催化剂为铂质量百分比占0.20-0.25%的二甲苯溶液。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1)所述减压蒸馏条件为:温度在50-55℃范围,压力在0.9-1.0kpa范围。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3)所述抽真空处理的相对真空度为-0.08mpa。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为了解决现有的硅油产品质量不足以应用在高端领域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烯烃接枝改性的功能化硅油,采用配位聚合法,将碳碳双键添加到硅-氧-硅支链基团上,能与聚硅氧烷发生接枝反应,最终得到无色透明油状物,即为改性硅油,其在刚性、分子体积极性、耐高低温性、耐辐射性、耐氧化性、光学性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赋予了改性硅油优良的使用性能,可应用于航天航空、核工业、汽车、机械、电子电器等精密仪器领域,也可用于导热、高温热载、绝缘、润滑、阻尼、防震、防辐射等性能上,还可用作高温润滑油、润滑脂、导热硅脂的原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聚烯烃接枝改性的功能化硅油,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甲基苯基环四硅氧烷100份、十甲基四硅氧烷65份、八甲基环四硅氧烷40份、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25份、环己烯20份、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甲基醚15份、异丙醇30份、甲苯13份、三氯化钒-四氢呋喃络合物7份、茂金属络合物3份、催化剂2份,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加入到配有回流冷凝器的圆底烧瓶中,加热至45℃后,加入甲苯,搅拌混合均匀,在氮气保护下将催化剂滴加到烧瓶中,控制在1.5小时内滴加完,升温至60℃,搅拌反应4小时,进行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透明液体备用;

(2)将甲基苯基环四硅氧烷和十甲基四硅氧烷混合均匀后在35℃温度下抽真空脱水40分钟,加入烧瓶中,通入氮气将空气赶出,加入异丙醇,加热至70℃,加入三氯化钒-四氢呋喃络合物和茂金属络合物,搅拌混合均匀,维持该温度反应3小时,然后降温至45℃,并在0.08mpa下减压蒸馏除去异丙醇,得到淡黄色透明液体;

(3)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透明液体加入到步骤(2)所得产物中,加入环己烯,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70℃,快速搅拌30分钟,加入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甲基醚,升温至90℃反应2小时,反应结束后继续升温至150℃,保温60分钟,然后在180℃下抽真空处理20分钟即得所述改性硅油。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甲苯在使用前进行精制处理,过程为:在氮气气氛保护下,以二苯甲酮为指示剂,将原料甲苯经金属钾加热回流4小时,直至溶液呈紫黑色即可截留取用。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催化剂为铂质量百分比占0.20%的二甲苯溶液。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1)所述减压蒸馏条件为:温度在50-55℃范围,压力在0.9-1.0kpa范围。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3)所述抽真空处理的相对真空度为-0.08mpa。

实施例2

一种聚烯烃接枝改性的功能化硅油,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甲基苯基环四硅氧烷105份、十甲基四硅氧烷70份、八甲基环四硅氧烷45份、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28份、环己烯22份、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甲基醚16份、异丙醇35份、甲苯14份、三氯化钒-四氢呋喃络合物8份、茂金属络合物3.5份、催化剂2.5份,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加入到配有回流冷凝器的圆底烧瓶中,加热至50℃后,加入甲苯,搅拌混合均匀,在氮气保护下将催化剂滴加到烧瓶中,控制在1.8小时内滴加完,升温至65℃,搅拌反应5小时,进行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透明液体备用;

(2)将甲基苯基环四硅氧烷和十甲基四硅氧烷混合均匀后在38℃温度下抽真空脱水45分钟,加入烧瓶中,通入氮气将空气赶出,加入异丙醇,加热至75℃,加入三氯化钒-四氢呋喃络合物和茂金属络合物,搅拌混合均匀,维持该温度反应3.5小时,然后降温至48℃,并在0.085mpa下减压蒸馏除去异丙醇,得到淡黄色透明液体;

(3)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透明液体加入到步骤(2)所得产物中,加入环己烯,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75℃,快速搅拌35分钟,加入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甲基醚,升温至93℃反应2.5小时,反应结束后继续升温至155℃,保温70分钟,然后在190℃下抽真空处理25分钟即得所述改性硅油。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甲苯在使用前进行精制处理,过程为:在氮气气氛保护下,以二苯甲酮为指示剂,将原料甲苯经金属钾加热回流4.5小时,直至溶液呈紫黑色即可截留取用。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催化剂为铂质量百分比占0.23%的二甲苯溶液。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1)所述减压蒸馏条件为:温度在50-55℃范围,压力在0.9-1.0kpa范围。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3)所述抽真空处理的相对真空度为-0.08mpa。

实施例3

一种聚烯烃接枝改性的功能化硅油,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甲基苯基环四硅氧烷110份、十甲基四硅氧烷75份、八甲基环四硅氧烷50份、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30份、环己烯24份、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甲基醚18份、异丙醇40份、甲苯16份、三氯化钒-四氢呋喃络合物10份、茂金属络合物4份、催化剂3份,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加入到配有回流冷凝器的圆底烧瓶中,加热至55℃后,加入甲苯,搅拌混合均匀,在氮气保护下将催化剂滴加到烧瓶中,控制在2.0小时内滴加完,升温至70℃,搅拌反应6小时,进行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透明液体备用;

(2)将甲基苯基环四硅氧烷和十甲基四硅氧烷混合均匀后在40℃温度下抽真空脱水50分钟,加入烧瓶中,通入氮气将空气赶出,加入异丙醇,加热至80℃,加入三氯化钒-四氢呋喃络合物和茂金属络合物,搅拌混合均匀,维持该温度反应4小时,然后降温至50℃,并在0.09mpa下减压蒸馏除去异丙醇,得到淡黄色透明液体;

(3)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透明液体加入到步骤(2)所得产物中,加入环己烯,在氮气保护下加热至80℃,快速搅拌40分钟,加入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甲基醚,升温至95℃反应3小时,反应结束后继续升温至160℃,保温80分钟,然后在200℃下抽真空处理30分钟即得所述改性硅油。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甲苯在使用前进行精制处理,过程为:在氮气气氛保护下,以二苯甲酮为指示剂,将原料甲苯经金属钾加热回流5小时,直至溶液呈紫黑色即可截留取用。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催化剂为铂质量百分比占0.25%的二甲苯溶液。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1)所述减压蒸馏条件为:温度在50-55℃范围,压力在0.9-1.0kpa范围。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3)所述抽真空处理的相对真空度为-0.08mpa。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省略步骤(1)中透明液体的制备过程,其余保持一致。

对比例2

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步骤(2)的反应中省略三氯化钒-四氢呋喃络合物和茂金属络合物的添加,其余保持一致。

对比例3

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步骤(3)中省略环己烯的添加,其余保持一致。

对比实验

分别使用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的方法加工制备改性硅油,同时以现有的苯甲基硅油作为对照,将各组制备得到的硅油进行性能方面的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

本发明赋予了改性硅油优良的使用性能,可应用于航天航空、核工业、汽车、机械、电子电器等精密仪器领域,也可用于导热、高温热载、绝缘、润滑、阻尼、防震、防辐射等性能上,还可用作高温润滑油、润滑脂、导热硅脂的原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