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发酵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0164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发酵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酵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发酵罐。



背景技术:

啤酒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风行世界,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啤酒的品质及口感有了更深层次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口味单一的拉格啤酒,直接促进了小微行业的兴起于发展,啤酒的酿造过程是通过酵母菌的作用将麦芽糖分解成酒精和CO2的过程,发酵时需具备以下条件:一、温控;二、罐体密封。市场上的发酵罐基本可满足上述条件,但是具有如下缺陷:第一、温控只能够降温不能够升温,上述问题造成在酿造啤酒时,容易受到季节、地域和室外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影响啤酒的口感;当酿造白酒时,无法达到白酒的酿造温度,造而成无法酿制;第二、发酵罐降温的过程中易造成发酵罐内的酒体结冰,造成出酒时浓度不均匀而影响口感,或酒无法排放出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环保节能、提高热交换效率、均匀的调整温度、防止酒体结冰,既可以发酵优质白酒又可以发酵各种高档啤酒的一种多功能发酵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内胆、外胆、设置在外胆顶部的封头、设在内胆顶部的压力人孔、压力人孔的顶部设有清洗管道、清洗管道与内胆内上部的清洗球相连、外胆的底部设有支腿、内胆的底部设有进料及排污口、内胆上设有出酒管道,内胆的外表面设有制冷管,所述制冷管的两端分别与制冷机组相连,内胆和外胆之间设有夹层换热介质胆,内胆与夹层换热介质胆之间为换热介质层,夹层换热介质胆与外胆之间为保温层,所述换热介质层的底部换热介质出口,换热介质出口通过循环管道依次与第一三通、循环泵和第二三通相连,第一三通的第三端与排污阀相连,第二三通的第二端与防冻液层顶部一侧的换热介质进口相连,第二三通的第三端与补液阀相连;防冻液层顶部另一侧安装有加热管;所述制冷管为制冷铜制盘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环保节能、能够大大提高热交换效率、均匀的调整酒体温度、防止酒体结冰和可以酿造优质的白酒和各种高档啤酒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多功能发酵罐,包括内胆1、外胆2、设置在外胆2顶部的封头3、设在内胆1顶部的压力人孔4、压力人孔4的顶部设有清洗管道5、清洗管道5与内胆1内上部的清洗球6相连、外胆2的底部设有支腿7、内胆1的底部设有进料及排污口8、内胆1上设有出酒管道9,内胆1的外表面设有制冷管10,所述制冷管10的两端分别与制冷机组11相连,内胆1和外胆2之间设有夹层换热介质胆12,内胆1与夹层换热介质胆12之间为换热介质层,夹层换热介质胆12与外胆2之间为保温层,所述换热介质层的底部换热介质出口13,换热介质出口13通过循环管道依次与第一三通14、循环泵16和第二三通17相连,第一三通14的第三端与排污阀18相连,第二三通17的第二端与防冻液层顶部一侧的换热介质进口19相连,第二三通17的第三端与补液阀20相连;防冻液层顶部另一侧安装有加热管15;所述制冷管10为制冷铜制盘管。

在啤酒的发酵过程中随着麦芽糖度的降低,根据酵母品种不同,发酵温度需要从12℃-20℃降低到4℃,在降温的过程中,可开启制冷机组11,制冷管10中的氟利昂运行制冷,同时打开循环泵16,使换热介质层和循环管道内的换热介质进行循环并与制冷管10中的氟利昂进行换热,换热后与内胆1进行换热,防止制冷管10内的氟利昂(氟利昂运行时的温度为-18℃)温度过低造成内胆1中的酒体结冰;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对内胆1中的温度进行调整,该调整可以为降温,同样也可以为升温;如遇到下列情况时需要对内胆1进行升温,①白酒酿造时的发酵温度为三十几度,当室内温度达不到要求时;②对啤酒进行发酵时内胆1中的温度过低(受地域或季节因素影响)或室外温度接近与0℃时,无法达到酵母的正常发酵温度或酵母需要复活时(酵母在4℃以下时,处于休眠状态);当需要升温时,关闭制冷机组,开启加热管15对换热介质进行加热,由于换热介质在换热介质层通过循环管道进行循环,可保证防冻液均匀升温,在防冻液均匀升温的过程中与内胆1内发酵过程中的啤酒进行换热,从而保证了发酵过程中的啤酒均匀升温。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换热介质为食品级换热介质,优选为食用酒精。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相连”等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上文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变更和改造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