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加热生产有机肥的沼气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1096阅读:930来源:国知局
自加热生产有机肥的沼气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领域,特别涉及自加热生产有机肥的沼气池。



背景技术:

目前沼气池都是采用混凝土结构,用红泥沼气袋作上盖制成的。沼气池的主要产品是沼气,副产品是沼气肥,沼气肥为绿色有机肥。冬季由于受气候影响,沼气池内温度低,不能够产生发酵反应,不能生产沼气和有机肥,冬季沼气池停止工作,春、夏、秋三季,由于受天气的影响,沼气池生产沼气和有机肥是有限的,造成投资大,效益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要求农田施用有机肥,代替化肥,有机肥应用到果树上、蔬菜大棚中,产量高、品质好,经济效益丰厚,市场有机肥的需求量很大,有机肥市场广阔。目前,沼气池如何生产有机肥,满足市场供应,是极待解决的难题。

现有自加热沼气池加热管分布不合理,加热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加热生产有机肥的沼气池,布管合理,加热效果好,满足有机肥四季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自加热生产有机肥的沼气池,包括沼气房,沼气房内设有沼气肥发生器,沼气肥发生器设有进料口、出料口、沼气输出管、循环水管,沼气肥发生器通过沼气输出管依次连接安全器、脱水器、脱硫器、增压器、稳压器和沼气锅炉,沼气肥发生器内设有多个支撑壁,所述循环水管穿过支撑壁围绕沼气肥发生器内壁设置,沼气锅炉的热水出管与循环水管入口连接,沼气锅炉的回水管与循环水管出口连接。

所述的循环水管布局包括在支撑壁内平行设置的A管和B管,A管和B管距离沼气肥发生器底300-350mm,B管距离沼气肥发生器内壁200-300mm,A管和B管相距500-600mm。

所述的循环水管布局包括在支撑壁内垂直设置的B管和C管,B管和C管距离沼气肥发生器底300-350mm,B管和C管距离沼气肥发生器内壁200-300mm,B管和C管相距500-600mm。

所述的循环水管布局包括在支撑壁内呈直角三角形设置的A管、B管和C管,A管和B管距离沼气肥发生器底300-350mm,B管和C管距离沼气肥发生器内壁200-300mm,A管和B管相距500-600mm,B管和C管相距500-600mm。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沼气全部用于加热沼气肥发生器,提高了发生器内温度,加大了发生器内反映速度。每立沼气热值是20000~25000千卡,以600米3发酵池为例,每天产气240米3,这些沼气用于沼气锅炉给池内加热,可提高池温5~8℃,加快了发酵速度,出料时间缩短了1/3,增加有机肥产量1倍。未加热前年产有机肥1500吨,加热后年产有机肥3000~4000吨。当年投资,当年收回投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供热平面示意图。

图中:沼气房1、沼气肥发生器2、沼气肥发生器上盖3、房盖4、循环水管5、支撑壁6、沼气输出管7、安全器8、脱水器9、脱硫器10、增压器11、稳压器12、沼气锅炉13、沼气锅炉的热水出管14、沼气锅炉的回水管15、进料口16、出料口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一种自加热生产有机肥的沼气池,包括沼气房1,房盖4采用轻钢龙骨采光板,采光效果好。沼气房1内设有沼气肥发生器2,沼气肥发生器上盖3为红泥纤维布。沼气肥发生器2设有进料口16、出料口17、沼气输出管7、循环水管5,沼气肥发生器2通过沼气输出管7依次连接安全器8、脱水器9、脱硫器10、增压器11、稳压器12和沼气锅炉13,沼气肥发生器2内设有多个支撑壁6。循环水管5穿过支撑壁6围绕沼气肥发生器2内壁设置,沼气锅炉的热水出管14与循环水管5入口连接,沼气锅炉的回水管15与循环水管5出口连接。循环水管5在沼气肥发生器内的布局分两管平行、两管垂直及三管直角三种形式。

实施例1

循环水管5布局:在发生器底高300mm处水平设有A、B两管,两管相距600mm,B管与发生器内壁相距200mm,A、B两管通过支撑壁支撑,如发生器正面侧壁无支撑壁,A、B两管可相邻设置。A、B两管与沼气锅炉连接构成回路。

实施例2

循环水管5布局:在发生器底高320mm处,距发生器内壁220mm处设有B管,垂直向上550mm处设有C管,B、C两管通过支撑壁围绕池体四周上下安放,B、C两管与沼气锅炉接通形成回路。

实施例3

循环水管5布局:在发生器底高350mm处,设有A管、B管和C管,A管、B管和C管呈直角三角形,B管和C管距离沼气肥发生器内壁230mm,A管和B管水平相距600mm,B管和C管垂直相距600mm。A管、B管和C管与沼气锅炉接通形成回路。

沼气池填好料,达到一定温度后产生沼气,点燃沼气锅炉,对炉内水加热,通过A、B、C三管对发生器内液体加热,沼气通过安全器、脱水器、脱硫器、增压器、稳压器回到沼气锅炉进行燃烧,形成自循环系统。

上面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对其进行等同变化和修饰,均在本专利技术保护方案的范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