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兽医专用传染病防治恒温式菌株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55011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兽医专用传染病防治恒温式菌株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兽医专用传染病防治恒温式菌株培养装置,属于兽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兽医在诊断一些动物疾病时特别是一些传染病时,往往都需要对动物的排泄等样品进行菌株培养,然后确定为何种传染病,从而进行治疗,但是这种菌株的培养难度比较大,并且由于其本身具有传染性,给菌株培养增大了难度,现阶段的一些培养装置往往不够密封,使用起来有一定的危险性,并且现阶段恒温培养装置,结构比较复杂,成本也比较高,用来培养动物传染病菌株十浪费,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因此现有技术不能够很好的满足在记性动物传染病菌株培养时的多种必要要求,对此我们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革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兽医专用传染病防治恒温式菌株培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兽医专用传染病防治恒温式菌株培养装置,它包含外壳、内腔、水槽、水加热条、温控器、温控操作面板、保温板、温度感应元件、螺旋孔、通气管、密封供气罐、密封培养柱、旋钮、通气支架、密封塞、培养皿支架和三角把手,外壳内侧设有内腔,外壳和内腔中间设有水槽,水槽内设有水加热条,水加热条右侧与温控器连接,温控器上侧设有温控操作面板,内腔上侧设有保温板,保温板右下侧设有温度感应元件,温度感应元件与温控器连接,保温板上设有螺旋孔,螺旋孔左侧设有通气管,通气管左侧与密封供气罐连接,螺旋孔内设有密封培养柱,密封培养柱上设有旋钮,密封培养柱内侧设有通气支架,通气支架下侧设有密封塞,通气支架内部设有培养皿支架,通气支架上侧设有三角把手。

作为优选,所述的外壳采用不锈钢和保温岩棉夹层组成,可以增加外壳的保温性能,降低能耗,增加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内腔由导热性能比较好的铜质材料制成,可以增快热量的传导,有利于温度的精确控制。

作为优选,所述的通气支架为下侧通气上侧密封结构,可以保证只从下侧进行通气,而上侧为密封的防止,与外界相通造成病菌外泄。

作为优选,所述的密封塞和密封培养柱之间通过螺纹旋转连接,可以保证将密封培养柱取出后整个密封培养柱单体可以完全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它采用水加热进行温度控制,保证温度的可控性和稳定性,并且采用密封的培养柱进行培养,保证在空气中完全密封,防止感染病菌的扩散,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提高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培养柱结构示意图。

1-外壳;2-内腔;3-水槽;4-水加热条;5-温控器;6-温控操作面板;7-保温板;8-温度感应元件;9-螺旋孔;10-通气管;11-密封供气罐;12-密封培养柱;13-旋钮;14-通气支架;15-密封塞;16-培养皿支架;17-三角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外壳1、内腔2、水槽3、水加热条4、温控器5、温控操作面板6、保温板7、温度感应元件8、螺旋孔9、通气管10、密封供气罐11、密封培养柱12、旋钮13、通气支架14、密封塞15、培养皿支架16和三角把手17,外壳1内侧设有内腔2,外壳1和内腔2中间设有水槽3,水槽3内设有水加热条4,水加热条4右侧与温控器5连接,温控器5上侧设有温控操作面板6,内腔2上侧设有保温板7,保温板7右下侧设有温度感应元件8,温度感应元件8与温控器5连接,保温板7上设有螺旋孔9,螺旋孔9左侧设有通气管10,通气管10左侧与密封供气罐11连接,螺旋孔9内设有密封培养柱12,密封培养柱12上设有旋钮13,密封培养柱12内侧设有通气支架14,通气支架14下侧设有密封塞15,通气支架14内部设有培养皿支架16,通气支架14上侧设有三角把手17。

其中,所述的外壳1采用不锈钢和保温岩棉夹层组成,可以增加外壳1的保温性能,降低能耗,增加稳定性;所述的内腔2由导热性能比较好的铜质材料制成,可以增快热量的传导,有利于温度的精确控制;所述的通气支架14为下侧通气上侧密封结构,可以保证只从下侧进行通气,而上侧为密封的防止,与外界相通造成病菌外泄;所述的密封塞15和密封培养柱12之间通过螺纹旋转连接,可以保证将密封培养柱12取出后整个密封培养柱12单体可以完全密封。

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水热进行温度加热,由于水具有很好的吸热和放热性能,保证温度的可调节性,同时有利于恒温的保持,并且很装置利用密封培养柱进行培养,保证在整个装置的密封性,同时脱离装置时,密封培养柱也可以自行密封,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传染病菌外泄的可能,从而可以安全可靠的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