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丛枝菌根真菌培养基质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3024阅读:7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殊土壤微生物的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丛枝菌根真菌培养基质模块。



背景技术:

丛枝菌根真菌是土壤微生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能够侵染植物根系并形成菌根共生体,从而有效促进植物获取土壤养分的能力、维持植物多样性、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此外,在粮食和经济作物上的研究也证实了丛枝菌根真菌广阔的应用前景。丛枝菌根真菌必须依赖植物根系才能繁殖,且繁殖效率受栽培基质的含水量和透气性影响较大。现有的丛枝菌根真菌培养基质主要单纯以河砂或土为主,不能保证良好的养分、水分和空气供应,不利于快速高效地培养丛枝菌根真菌,限制了该有益菌的规模化应用。因此,本发明拟在以河砂、土为主要原料的基础上,添加新的培养原料,并明确各原料之间的配比和使用方法,为丛枝菌根真菌的高效快速培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透气性高、保水能力强的培养基质模块,该基质有利于丛枝菌根真菌的生长发育和高效繁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丛枝菌根真菌培养基质模块,所述基质模块包括河砂层、蛭石层、砂土混合层;所述砂土混合层2-3cm、蛭石层1-3cm、河砂层1-2cm,整体呈圆台状。

所述的砂土混合层为体积比为3:1的河砂与土壤混合物。

所述基质模块的高为6-7cm,上底面直径为12-14cm,下底面直径为11-13cm。

所述圆台体上表面距模块边缘3-4cm处设置2-4个接菌孔。所述接菌孔孔深均为4-5cm,直径均为2-3cm。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丛枝菌根真菌培养基质中具有河砂层,河砂廉价易得,不仅可降低丛枝菌根真菌培养成本,而且还能减轻宿主植物基质表面水分蒸发量。

本实用新型的丛枝菌根真菌培养基质模块中具有蛭石层,蛭石阳离子交换性和吸附性良好,可有效的改善土壤结构,保肥保水,提高土壤透气性和含水量;另外,蛭石本身含有较高的钾、镁、钙、铁及微量的锰锌铜等元素,可供宿主植物生长发育所吸收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丛枝菌根真菌培养基质模块中最下层是砂土混合层,且两者体积比已经过实验验证,该体积比下丛枝菌根真菌生长发育最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丛枝菌根真菌培养基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参照图1,一种丛枝菌根真菌培养基质模块,包括河砂层1、蛭石层2、砂土混合层3。

本实用新型所述培养基质中的砂土混合层为体积比为3:1的河砂与土壤混合物。

所述基质模块的高为7cm,上底面直径为14cm,下底面直径为11cm。

所述圆台体上表面距模块边缘4cm处设置3个接菌孔。所述接菌孔孔深均为5cm,直径均为3cm。

实施例1 丛枝菌根真菌培养基质的制作方法

首先将河砂、土壤分别通过2-4mm、2mm孔径的筛子,之后将过筛后的河砂、土壤及蛭石分别于100℃、121℃、121℃下蒸汽灭菌2小时后晾干,晾干后的河砂、土壤、蛭石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原材料。按砂土混合层3cm、蛭石层3cm、河砂层2cm的顺序从下而上组合起来,即为丛枝菌根真菌的培养基质。

实施例2 不同培养基质对丛枝菌根真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1、试验前准备

供试材料:供试宿主植物:玉米种子;菌种:购买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材料消毒工作:盆钵:采用容积为2 L塑料盆为培养容器,洗净、晾干,并用75%酒精消毒,备用;玉米种子:用10% H2O2消毒10 min后置于干净培养皿中,备用;河砂:过2-4 mm孔径的筛子,并于100℃下蒸汽灭菌2小时后晾干备用;土壤:过2 mm孔径的筛子,并于121℃下蒸汽灭菌2小时后晾干备用;蛭石:于121℃下蒸汽灭菌2小时后晾干备用。

2、试验设计及方法

试验在海南省儋州市宝岛新村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植所温室大棚进行,设3个处理:①实施例1培养基质;②河砂;③蛭石,每处理3个重复。

播种时,处理1中每盆先分别装砂土混合物4-5cm、蛭石2cm,然后将菌种接种剂100 g均匀层铺其上,再按5粒/盆播种玉米种子,之后覆盖蛭石1cm、河砂1-2cm,其他处理除基质不同外,其他操作均与处理1一致。最后移入温室大棚中培养4个月,玉米出苗1周后需定苗至每盆3株。试验期间,正常水分管理,其浇水量以不渗出为宜。若玉米出现缺素症状,可浇灌稀释2倍的Hoagland营养液,配方见表1。

培养结束后,分析基质中孢子密度和菌丝长度。统计数据,结果见表2。

孢子密度(个/g)=孢子数/所称基质的质量

菌丝密度(m/g)=菌丝长度/所称基质的质量

表1 Hongland营养液配方

表2不同基质处理下宿主玉米产孢及菌丝量情况

试验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真菌产孢量及菌丝生长发育均受到栽培基质的影响,其中处理1产孢量、菌丝密度分别达5098个/g、41.38m/g,均高于处理2和处理3,说明实施例基质比河砂、蛭石更有利于丛枝菌根真菌的生长发育,其更适合作为丛枝菌根真菌的培养基质。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