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培养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5757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菌种培养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细胞培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菌种培养罐。



背景技术:

在生物制剂的生产中,需要大量培养微生物菌种,以满足生产生物制剂的需要。常规的微生物菌种培养需要专用的培养罐,现有技术中的培养罐一般包括罐体和盖在罐体上的罐盖,罐盖与罐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在罐体与罐盖上均设置有对应的固定耳,开口朝向罐体的外侧,这样螺栓直接从侧面安装,比较方便,快捷。

但是这样的安装方式使罐盖的圆周方向上固定多个固定耳,在打开培养罐后,罐盖在与罐体分离,工作人员在放置罐盖的过程中发生磕碰,会使固定耳发生弯折,造成固定耳损坏无法安装,安装结构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菌种培养罐,其具有罐体与罐盖之间的连接部位结构比较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菌种培养罐,包括罐体和罐盖,罐体上设置有开口,所述罐盖与罐体之间设置有锁紧装置,锁紧装置有多个,用于平行挤压罐盖至罐体开口,锁紧装置包括螺杆和罐耳,罐耳固定在罐体上,螺杆铰接在罐耳上,在螺杆的自由端螺纹连接有套筒,套筒上套有卡扣可与套筒相对转动,卡扣上固定有L形臂,L形臂的自由端朝下,在罐盖的侧边设置有U形压边,U形压边的开口朝上,L形臂自由端插在U形压边的开口内,套筒向螺杆铰接端运动带动L形臂挤压罐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工作人员把螺杆铰接在固定在罐体上的罐耳,罐盖盖在罐体上时,只要把螺杆绕着铰接轴向上旋转,使螺杆竖直,然后把套筒相对螺杆旋转,向螺杆的下部运动,并挤压套在套筒上的卡扣,卡扣上的L形臂钩住罐盖的U形压边,这样在套筒向下运动时,使L形臂挤压着罐盖的U形压边,从而使罐盖挤压在罐体上,使罐体得到密封,而且罐盖的圆周侧边采用的U形压边,结构比较稳定,不易变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筒上设置有手轮,用于旋转套筒相对于螺杆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轮安装在套筒的上,工作人员在安装套筒时可以通过旋转手轮使套筒相对于螺杆转动,使工作人员安装比较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筒上设置有扳手部,扳手部为多棱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扳手部设置在套筒上,在罐盖盖在罐体上时,工作人员可以使用扳手拧动套筒,使套筒对卡扣的挤压力增大,提高罐盖与罐体的密封性,可使罐体内的压强提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筒与卡扣之间安装有弹簧垫片,弹簧垫片用于传递套筒对卡扣的挤压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垫片设置有在套筒与卡扣之间,一方面弹簧垫片可以传递套筒对卡扣的挤压力,另一方面弹簧垫片能够防止罐盖在振动时,使套筒与螺杆发生旋转而松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罐盖的上部设置有用于抬起罐盖的拉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罐体打开时,工作人员采用抬起拉手,方便操作,或使用吊车挂钩钩住拉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罐盖与罐体的密封面上设置有密封环,在罐体上开设有与密封环配合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环与凹槽配合使罐盖与罐体之间的密封长度加长,而且密封环与凹槽之间的配合挤压面,也可以提高罐体的密封性能,罐盖在安装到罐体上时,凹槽与密封环进行对中,使罐盖的位置比较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罐体上凹槽的底部嵌有密封垫,密封环压在密封垫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垫挤压在凹槽的底部可以防止密封垫经常掉落,从而粘上杂物,造成密封性能的降低。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罐体的内部安装有空气输送装置,用于输送无菌空气,空气输送装置包括进气管,进气管的一端伸到罐体的外部,另一端插在罐体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罐体的进气管通入到罐体的底部,使无菌空气在进入到罐体内部时先与培养液接触,并把无菌空气溶解到培养液中,提高菌种的有氧呼吸时对空气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气管插入到罐体底部的一端安装有多个支管,支管的自由端向罐体的侧壁延伸,支管与进气管连通,支管上开设有多个出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支管分布在罐体内部,并且在支管上开设多个出气孔,使罐体内部多个位置同时出气,培养液在与空气接触时,接触的面积更大,从而溶解量更多,使通入的无菌空气利用率增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罐体的外部设置有温度调节装置用于调节罐体内的温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罐体内部的温度,使菌种的生长温度适宜,生长速度提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罐体与罐盖之间的锁紧装置使罐盖的结构比较稳定,同时在罐体内设置的多个带出气孔的支管,使培养液溶解更多的无菌空气,提高培养液内的空气含量,使菌种的生长更快。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1的半剖视图;

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是锁紧装置的爆炸视图;

图6是实施例2的半剖的局部示意图;

图7是分水管的立体图。

图中,1、罐体;2、罐盖;21、U形压边;22、密封环;3、锁紧装置;31、螺杆;32、罐耳;33、套筒;34、手轮;35、扳手部;36、卡扣;37、L形臂;38、弹簧垫片;4、空气输送装置;41、进气管;42、支管;43、出气孔;5、温度调节装置;51、进水口;52、出水口;53、分水板;54、回水孔;55、水腔;6、出气阀;7、拉手;8、密封垫;9、分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一种菌种培养罐,参考图1,包括罐体1,罐体1外部设置有温度调节装置5,在罐体1的上部有伸入到罐体1内部的空气输送装置4,输送的空气为无菌空气,罐体1的上部开口,并在开口的位置盖的罐盖2,罐盖2用于密封罐体1,使罐体1内部形成封闭的菌种生长环境,保护菌种不被杂菌破坏,也能够提供适宜菌种快速生长的温度。

参考图2,罐体1分为内外两层结构,罐体1内部的腔室用于培养菌种,罐体1的内外两层之间的夹层用于流通热水或者冷水,用于对罐体1内部的菌种所处的温度进行控制,罐体1的内外两层之间的夹层水平分割成多个层叠的水腔55,水腔55为圆环形,为温度调节装置5的一部分,温度调节装置5还包括进水口51、出水口52和回水孔54,相邻的两个水腔55之间设置有回水孔54,回水孔54连通相邻的两个水腔55,连接同一水腔55的两个回水孔54的不共线,应使两个回水孔54的距离尽量最远处于罐体1同一直径的两端,进水口51连通最上层的水腔55,远离最上部的回水孔54,出水口52连通最下层的水腔55,远离最下部的回水孔54。

参考图3,在回水孔54的下部设置有分水板53,分水板53的厚度小于回水孔54的直径,并且分水板53平行于罐体1的直径,挡住圆环形的水腔55的回环形通道,分水板53在回水孔54的中间。

使用于,温水或者冷却水从进水口51进入后,到达最上层的水腔55内,在水腔55充水,当水流到回水孔54处,从回水孔54向下流动,从而使下部的全部水腔55充水,并且在水流过程中,水流在水腔55中形成S形流水线,这样水流的距离最长,与罐体1的接触面积较大,提高水流的温度交换,并且在回水孔54下部的分水板53,使水流从回水孔54流入到下一个水腔55时,分水板53把水流分成两个方向流入到下一个回水孔54,之样使同一层的水腔55的温度相等,菌种的生长环境温度也比较均匀,温度控制较好。

输送到罐体1内部无菌空气的空气输送装置4包括进气管41和支管42,进气管41一端在罐体1的外部,与外部的无菌空气管道连接,另一端伸入到罐体1中部,并且插入到罐体1的底部,支管42安装在进气管41插入到罐体1底部的一端,与进气管41连通,支管42在进气管41的圆周方向均布有多个,支管42的另一端伸到靠近罐体1壁的位置,在支管42的侧壁上开设多个出气孔43,出气孔43连通支管42到罐体1内。

无菌空气从进气管41进入到罐体1内时,在进气管41的底部被多个支管42分割成多条道路,无菌空气再通过支管42上的多个出气孔43通入到菌种的培养液中,这样可以使无菌空气最大限度的与菌种的培养液接触,使菌种培养液中溶解更多的空气,提高菌种的快速生长对空气的需要。

参考图4和图5,罐体1上部设置的罐盖2通过锁紧装置3固定在一起,锁紧装置3包括罐耳32和螺杆31,罐耳32固定在罐体1上部开口的位置,罐体1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至少三个,螺杆31与罐耳32铰接,螺杆31可转动到竖直朝上的位置,在螺杆31的自由端安装有套筒33,套筒33与螺杆31螺纹连接,在套筒33的上端部设置有手轮34,手轮34的下部设置有扳手部35,扳手部35为六棱柱形,扳手部35的下部套筒33为圆柱形套有卡扣36,扳手部35与卡扣36之间设置有弹簧垫片38,弹簧垫片38用于抵在扳手部35与卡扣36上,使扳手部35挤压卡扣36时,通过弹簧垫片38传导挤压力,还能够防止套管与螺杆31之间因振动松动,卡扣36上设置有L形臂37,L形臂37一端固定在卡扣36上,另一端竖直向下,在罐盖2的外圆周位置处固定设置有U形压边21,U形压边21的开口向上,L形臂37向下的端部用于插到U形压边21的开口内,套筒33向下挤压可使卡扣36上的L形臂37插入罐盖2的U形压边21内,从而使罐盖2挤压在罐体1上,使罐盖2与罐体1密封。

在罐盖2的下部设置有密封环22,密封环22向下凸起高于罐盖2的下表面,密封环22为环状,在罐体1上开设有与密封环22配合的凹槽 ,在凹槽的底部放置有密封垫8,密封垫8压在密封环22的下部,挤压在凹槽的槽底。

在罐盖2的顶部设置有出气阀6,用于排出罐体1内多余的气体,罐盖2的顶部还设置有两个拉手7,工作人员在打开罐盖2的过程中,可以用抬起两个拉手7或者用吊车,吊起两个拉手7,从而使打开罐体1比较方便。

实施例2,一种菌种培养罐,参考图6和图7,与实施一的区别在于:在回水孔54内连接有分水管9,分水管9下部封口,上部与回水孔54配合,在分水管9的下端侧壁上开设有两个对称的孔,分别朝向环形水腔55的正反方向。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