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PD-1抗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22466发布日期:2019-05-22 02:16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抗PD-1抗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pd-1抗体,更具体而言,涉及具有包含大鼠抗牛pd-1抗体的互补链决定区(cdr)的可变区和大鼠以外的动物的抗体的恒定区的抗pd-1抗体。



背景技术:

免疫抑制受体programmeddeath1(pd-1)和作为其配体的programmeddeathligand1(pd-l1)是由京都大学本庶佑等人鉴定为抑制过度的免疫响应、与免疫耐受密切相关的因子的分子(非专利文献1:ishiday,agatay,shibaharak,honjottheemboj.,11(11):3887-3895;nov.1992.)。近年来已表明还参与肿瘤中的免疫抑制,在人类医疗中,开发出阻碍pd-1的作用的抗体药并得到实用化(小野药品工业株式会社“opdivo(注册商标)”)。

此前,本发明人等进行了针对动物难治性疾病的以pd-1或pd-l1为标靶的免疫细胞疗法的开发,阐明该新型免疫细胞疗法可以横跨疾病并且横跨动物地应用(非专利文献2:ikebuchir,konnais,shirait,sundeny,muratas,onumam,ohashik.vet.res.,42:103;sep.26,2011.、非专利文献3:ikebuchir,konnais,okagawat,yokoyamak,nakajimac,suzukiy,muratas,ohashik.vet.res.,44:59;jul.22,2013.、非专利文献4:ikebuchir,konnais,okagawat,yokoyamak,nakajimac,suzukiy,muratas,ohashik.immunology.142(4):551-61;aug.2014.、非专利文献5:maekawan,konnais,ikebuchir,okagawat,adachim,takagis,kagaway,nakajimac,suzukiy,muratas,ohashik.plosone.,9(6):e98415;jun.10,2014.、非专利文献6:mingalacn,konnais,ikebuchir,ohashik.comp.immunol.microbiol.infect.dis.,34(1):55-63;jan.2011.)。

但是,由于本发明人等此前所制作的抗体为大鼠抗体,因此无法对大鼠以外的动物反复施用。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ishiday,agatay,shibaharak,honjot.theembojournal.11(11):3887-3895;nov.1992.

非专利文献2:ikebuchir,konnais,shirait,sundeny,muratas,onumam,ohashik.vet.res.,42:103;sep.2011.

非专利文献3:ikebuchir,konnais,okagawat,yokoyamak,nakajimac,suzukiy,muratas,ohashik.vet.res.,44:59;jul.22,2013.

非专利文献4:ikebuchir,konnais,okagawat,yokoyamak,nakajimac,suzukiy,muratas,ohashik.immunology,142(4):551-61;aug.2014.

非专利文献5:maekawan,konnais,ikebuchir,okagawat,adachim,takagis,kagaway,nakajimac,suzukiy,muratas,ohashik.plosone,9(6):e98415;jun.10,2014.

非专利文献6:mingalacn,konnais,ikebuchir,ohashik.comp.immunol.microbiol.infect.dis.,34(1):55-63;jan.2011.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于大鼠以外的动物也能够反复施用的抗pd-1抗体。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确定了能够阻碍牛pd-1与pd-l1的结合的大鼠抗牛pd-1单克隆抗体(5d2)的可变区,并将该可变区基因与牛免疫球蛋白(牛igg1,其中为了抑制adcc活性而对ch2结构域的fcγ受体预想结合部位施加了突变(参照图1、图11。氨基酸序号及突变:251e→p,252l→v,253p→a,254g→缺失,348a→s,349p→s;ikebuchir,konnais,okagawat,yokoyamak,nakajimac,suzukiy,muratas,ohashik.immunology2014aug;142(4):551-561.)。)的恒定区基因组合而得到嵌合抗体基因,培养增殖导入了所得的嵌合抗体基因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hamsterovarycell:cho细胞),由此成功地制作出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此外,确定了大鼠抗牛pd-1单克隆抗体(5d2)的可变区的cdr。本发明是根据这些见解而完成的发明。

本发明的主旨如下所示。

(1)一种抗pd-1抗体,其包含(a)l链和(b)h链,所述l链具有包含具有qsleysdgyty(序列号16)的氨基酸序列的cdr1、具有gvs的氨基酸序列的cdr2及具有fqathdpdt(序列号17)的氨基酸序列的cdr3的l链可变区、和大鼠以外的动物抗体的l链恒定区,所述h链具有包含具有gfsltsyy(序列号18)的氨基酸序列的cdr1、具有irsggst(序列号19)的氨基酸序列的cdr2及具有artssgyeggfdy(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的cdr3的h链可变区和大鼠以外的动物抗体的h链恒定区。

(2)根据(1)中记载的抗体,其中,l链可变区和h链可变区来自于大鼠。

(3)根据(2)中记载的抗体,其中,l链可变区为大鼠抗牛pd-1抗体的l链可变区,h链可变区为大鼠抗牛pd-1抗体的h链可变区。

(4)根据(3)中记载的抗体,其中,l链可变区具有序列号1的氨基酸序列,h链可变区具有序列号2的氨基酸序列。

(5)根据(1)~(4)中任一项记载的抗体,其中,大鼠以外的动物抗体的l链恒定区具有lambda链或kappa链的恒定区的氨基酸序列。

(6)根据(1)~(5)中任一项记载的抗体,其中,大鼠以外的动物抗体的h链恒定区具有相当于人的igg4的免疫球蛋白的恒定区的氨基酸序列,或者被导入了使adcc活性和/或cdc活性降低的突变。

(7)根据(6)中记载的抗体,其中,大鼠以外的动物为牛,牛抗体的l链恒定区具有lambda链的恒定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牛抗体的h链恒定区被导入了使adcc活性和/或cdc活性降低的突变。

(8)根据(7)中记载的抗体,其中,牛抗体的l链恒定区具有序列号3的氨基酸序列,牛抗体的h链恒定区具有序列号4的氨基酸序列。

(9)根据(1)~(8)中任一项记载的抗体,其具有两条l链和两条h链的四链结构。

(10)一种医药组合物,其包含(1)~(9)中任一项记载的抗体作为有效成分。

(11)根据(10)中记载的医药组合物,其用于癌症和/或感染症的预防和/或治疗。

(12)根据(11)中记载的医药组合物,其中,癌症和/或感染症选自肿瘤性疾病、白血病、约内氏病、无浆体病(アナプラズマ病)、细菌性乳腺炎、真菌性乳腺炎、支原体感染症(例如支原体性乳腺炎、支原体性肺炎等)、结核病、小型梨浆虫病(小型ピロプラズマ病)、隐孢子虫病、球虫病、锥虫病及利什曼病中。

(13)一种人工基因dna,其包含(a’)编码l链的dna和(b’)编码h链的dna,所述l链具有包含具有qsleysdgyty(序列号16)的氨基酸序列的cdr1、具有gvs的氨基酸序列的cdr2及具有fqathdpdt(序列号17)的氨基酸序列的cdr3的l链可变区、和大鼠以外的动物抗体的l链恒定区,所述h链具有包含具有gfsltsyy(序列号18)的氨基酸序列的cdr1、具有irsggst(序列号19)的氨基酸序列的cdr2及具有artssgyeggfdy(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的cdr3的h链可变区和大鼠以外的动物抗体的h链恒定区。

(14)一种载体,其包含(13)中记载的人工基因dna。

(15)一种宿主细胞,其被利用(14)中记载的载体进行了转化。

(16)一种抗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培养(15)中记载的宿主细胞、并从培养物中采集抗pd-1抗体的操作。

(17)一种dna,其编码l链,所述l链具有包含具有qsleysdgyty(序列号16)的氨基酸序列的cdr1、具有gvs的氨基酸序列的cdr2及具有fqathdpdt(序列号17)的氨基酸序列的cdr3的l链可变区、和大鼠以外的动物抗体的l链恒定区。

(18)一种dna,其编码h链,所述h链具有包含具有gfsltsyy(序列号18)的氨基酸序列的cdr1、具有irsggst(序列号19)的氨基酸序列的cdr2及具有artssgyeggfdy(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的cdr3的h链可变区、和大鼠以外的动物抗体的h链恒定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新型的抗pd-1抗体。该抗体对于大鼠以外的动物也可以利用。

本说明书包含作为本申请的优先权的基础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16-159090及日本特愿2017-099615的说明书和/或附图中记载的内容。

附图说明

图1为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ch5d2的氨基酸序列。表示出大鼠抗牛pd-1抗体5d2的l链可变区及h链可变区中的cdr1、cdr2及cdr3区域,此外,还表示出对牛igg1(ch2结构域)施加了突变的氨基酸(氨基酸序号及突变:251e→p,252l→v,253p→a,254g→缺失,348a→s,349p→s)。

图2为pdn112载体与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ch5d2的示意图。

图3为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ch5d2的产生量及纯化纯度。

图4为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ch5d2的结合性。

图5为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ch5d2的牛pd-1/pd-l1结合阻碍活性。

图6为向blv实验感染牛施用后的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ch5d2的血中浓度的推移。

图7为施用了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ch5d2的blv实验感染牛的对blv抗原的t细胞的细胞增殖响应。

图8为施用了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ch5d2的blv实验感染牛的blv前病毒量的变化。

图9为大鼠抗牛pd-1抗体5d2与绵羊pd-1的交叉反应性。

图10为大鼠抗牛pd-1抗体5d2与水牛的t细胞的交叉反应性。

图11为牛igg1恒定区的立体结构及fcγ受体预想结合部位。

图12为pdc6载体。

图13为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ch5d2igg1wt及igg1adcc-的纯化纯度。

图14为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ch5d2igg1wt及igg1adcc-的与各牛fcγ受体的结合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pd-1抗体,其包含(a)l链和(b)h链,所述l链具有包含具有qsleysdgyty(序列号16)的氨基酸序列的cdr1、具有gvs的氨基酸序列的cdr2及具有fqathdpdt(序列号17)的氨基酸序列的cdr3的l链可变区、和大鼠以外的动物抗体的l链恒定区,所述h链具有包含具有gfsltsyy(序列号18)的氨基酸序列的cdr1、具有irsggst(序列号19)的氨基酸序列的cdr2及具有artssgyeggfdy(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的cdr3的h链可变区和大鼠以外的动物抗体的h链恒定区。

大鼠抗牛pd-1抗体5d2(后述)的l链可变区中的cdr1~3分别为包含qsleysdgyty(序列号16)的氨基酸序列的区域、包含gvs的氨基酸序列的区域、包含fqathdpdt(序列号17)的氨基酸序列的区域(参照图1)。

另外,大鼠抗牛pd-1抗体5d2的h链可变区中的cdr1~3分别为包含gfsltsyy(序列号18)的氨基酸序列的区域、包含irsggst(序列号19)的氨基酸序列的区域及包含artssgyeggfdy(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的区域(参照图1)。

在qsleysdgyty(序列号16)的氨基酸序列、gvs的氨基酸序列及fqathdpdt(序列号17)的氨基酸序列、以及gfsltsyy(序列号18)的氨基酸序列、irsggst(序列号19)的氨基酸序列及artssgyeggfdy(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中,可以缺失、置换或加入1个、2个、3个、4个或5个氨基酸,即使导入这些突变,也可以具有作为pd-1抗体的l链可变区的cdr或h链可变区的cdr的功能。

本说明书中,所谓抗体,是除了包括全长抗体以外、还包括fab、f(ab)’2、scfv、二聚抗体、vh、vl、sc(fv)2、双特异性sc(fv)2、微型抗体、scfv-fc单体、scfv-fc二聚体等被低分子化了的抗体的概念。

本发明的抗pd-1抗体中,l链可变区和h链可变区可以来自于大鼠。例如,可以是l链可变区为大鼠抗牛pd-1抗体的l链可变区,h链可变区为大鼠抗牛pd-1抗体的h链可变区。

将大鼠抗牛pd-1抗体的l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及h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分别表示于序列号1及2中,然而在序列号1及2的氨基酸序列中,可以缺失、置换或加入1或多个(例如5个以下、至多10个左右)氨基酸,即使导入这些突变,也可以具有作为pd-1抗体的l链可变区或h链可变区的功能。

大鼠以外的动物抗体的l链恒定区及h链恒定区可以来自于产生与大鼠抗牛pd-1抗体5d2发生交叉反应的pd-1的动物。

在抗体的l链中,有kappa链(卡帕链)和lambda链(兰姆达链),本发明的抗pd-1抗体中,大鼠以外的动物的抗体的l链恒定区无论具有kappa链或lambda链的哪个链的恒定区的氨基酸序列都可以,对于存在比率,就牛、绵羊、猫、狗、马而言是lambda链的一方高,就小鼠、大鼠、人、猪而言是kappa链的一方高。由于认为优选存在比率高的链的一方,因此就牛、绵羊、猫、狗、马而言优选具有lambda链的恒定区的氨基酸序列,就小鼠、大鼠、人、猪而言优选具有kappa链的恒定区的氨基酸序列。

大鼠以外的动物的抗体的h链恒定区可以具有相当于人的igg4的免疫球蛋白的恒定区的氨基酸序列。h链根据恒定区的差别被分为γ链、μ链、α链、δ链、ε链,根据该差别分别形成igg、igm、iga、igd、ige的5种类型(同种型)的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g(igg)占人免疫球蛋白的70-75%,是血浆中最多的单体的抗体。具有两条轻链和两条重链的四链结构。人igg1、igg2、igg4的分子量约为146000,而人igg3的连接fab区域与fc区域的铰链部长,分子量也大到170000。人igg1占人igg的65%左右,人igg2占25%左右,人igg3占7%左右,人igg4占3%左右。平均地分布于血管内外。人igg1由于对效应细胞表面的fc受体、补体因子具有强亲和性,因此诱导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adcc),另外,将补体活化而诱导补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cdc)。人igg2和人igg4由于对fc受体、补体因子的亲和性低,因此adcc活性及cdc活性低。

免疫球蛋白m(igm)是占人免疫球蛋白的约10%的、结合5个基本的四链结构而得的五聚体的抗体。分子量为970000。通常仅存在于血中,是针对感染微生物最先产生、担任早期免疫的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a(iga)占人免疫球蛋白的10-15%。分子量为160000。分泌型iga是结合2个iga而得的二聚体的抗体。iga1存在于血清、鼻涕、唾液、母乳中,在肠液中存在大量iga2。

免疫球蛋白d(igd)是人免疫球蛋白的1%以下的单体的抗体。存在于b细胞表面,参与抗体产生的诱导。

免疫球蛋白e(ige)是人免疫球蛋白的0.001%以下的仅极微量存在的单体的抗体。被认为参与针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而在寄生虫稀少的发达国家中,特别是与支气管哮喘、过敏有很大关系。

就狗而言,作为igg的h链,鉴定出igg-a(相当于人igg2)、igg-b(相当于人igg1)、igg-c(相当于人igg3)、igg-d(相当于人igg4)的序列。本发明的抗体中,优选不同时具有adcc活性、cdc活性的iggh链恒定区(就人而言是igg4)。在没有鉴定出相当于人igg4的免疫球蛋白的恒定区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通过对相当于人igg1的免疫球蛋白的该区域施加突变而不同时具有adcc活性、cdc活性的区域。

就牛而言,作为igg的h链,鉴定出igg1、igg2、igg3的序列。本发明的抗体中,优选不同时具有adcc活性、cdc活性的iggh链恒定区(就人而言是igg4)。已知人igg1的恒定区就野生型而言具有adcc活性及cdc活性,而通过对特定的部分施加氨基酸置换、缺失,可以使它们的活性降低。在牛中,由于没有鉴定出相当于人igg4的免疫球蛋白的恒定区,因此可以对相当于人igg1的免疫球蛋白的该区域施加突变并使用该区域。作为其一例,将对牛抗体的h链恒定区(igg1链,genbank:x62916)的ch2结构域施加了突变的氨基酸序列和核苷酸序列(将密码子最佳化了的序列)分别表示于序列号4及8中。

更优选如下的抗pd-1抗体,即,牛抗体的l链恒定区具有lambda链的恒定区的氨基酸序列,并且牛抗体的h链恒定区被导入了使adcc活性和/或cdc活性降低的突变。

本发明的抗pd-1抗体包含大鼠-牛嵌合抗体、牛化抗体、完全牛型抗体,然而动物并不限定为牛,可以例示出人、狗、猪、猴、小鼠、猫、马、山羊、绵羊、水牛、兔、仓鼠、豚鼠等等。

例如,本发明的抗pd-1抗体可以是牛抗体的l链恒定区具有序列号3的氨基酸序列、牛抗体的h链恒定区具有序列号4的氨基酸序列的抗pd-1抗体。

在序列号3及4的氨基酸序列中,可以缺失、置换或加入1或多个(例如5个以下、至多10个左右)氨基酸,即使导入这些突变,也可以具有作为抗体的l链恒定区或h链恒定区的功能。

本发明的抗pd-1抗体可以是具有两条l链和两条h链的四链结构。

本发明的抗pd-1抗体可以如下所示地制造。合成包含鉴定了的大鼠抗牛pd-1抗体的可变区序列和大鼠以外的动物(例如牛等)的抗体(优选为对相当于人igg1的免疫球蛋白的该区域施加突变、使adcc活性和/或cdc活性降低的抗体)的恒定区序列的人工基因,将该人工基因插入载体(例如质粒)后,导入宿主细胞(例如cho细胞等哺乳类细胞),并培养该宿主细胞,由此从培养物中采集抗体。

将本发明人等鉴定了的大鼠抗牛pd-1抗体的l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和核苷酸序列分别表示于序列号1及5中。此外,将密码子最佳化后的核苷酸序列表示于序列号11中。

将本发明人等鉴定了的大鼠抗牛pd-1抗体的h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和核苷酸序列分别表示于序列号2及6中。此外,将密码子最佳化后的核苷酸序列表示于序列号12中。

将牛抗体的l链恒定区(lambda链,genbank:x62917)的氨基酸序列和核苷酸序列分别表示于序列号3及7中。此外,将密码子最佳化后的核苷酸序列表示于序列号13中。

将牛抗体的h链恒定区(igg1链,改变genbank:x62916)的氨基酸序列和核苷酸序列(密码子最佳化后)分别表示于序列号4及8中。

另外,序列号9表示包含大鼠抗牛pd-1抗体的l链可变区和牛抗体的l链恒定区(lambda链,genbank:x62917)的嵌合l链的氨基酸序列。将包含大鼠抗牛pd-1抗体的l链可变区和牛抗体的l链恒定区(lambda链,genbank:x62917)的嵌合l链的核苷酸序列(密码子最佳化后)表示于序列号14中。

序列号10表示包含大鼠抗牛pd-1抗体的h链可变区和牛抗体的h链恒定区(igg1链,改变genbank:x62916)的嵌合h链的氨基酸序列。将包含大鼠抗牛pd-1抗体的h链可变区和牛抗体的h链恒定区(igg1链,改变genbank:x62916)的嵌合h链的核苷酸序列(密码子最佳化后)表示于序列号15中。

除此以外,大鼠以外的动物的l链恒定区及h链恒定区的氨基酸序列和核苷酸序列可以从公知的数据库获得,可以利用这些序列。

将牛的l链恒定区及h链恒定区的氨基酸序列和核苷酸序列集中整理于下述的表中。

(表)

将绵羊、水牛、人的l链恒定区及h链恒定区的氨基酸序列和核苷酸序列集中整理于下述的表中。

(表)

在序列号3、21~28、37、39、41、43、45、47、49、51、53、55、57、以及59的氨基酸序列中,可以缺失、置换或加入1或多个(例如5个以下、至多10个左右)氨基酸,即使导入这些突变,也可以具有作为ig重链或轻链的恒定区的功能。

已知人igg1的恒定区就野生型而言具有adcc活性及cdc活性,然而通过对特定的部分施加氨基酸置换、缺失,可以降低它们的活性。在人以外的动物中,在没有鉴定出相当于人igg4的免疫球蛋白的恒定区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对相当于人igg1的免疫球蛋白的该区域施加突变、降低了adcc活性及cdc活性的区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工基因dna,其包含(a’)编码l链的dna和(b’)编码h链的dna,所述l链具有包含具有qsleysdgyty(序列号16)的氨基酸序列的cdr1、具有gvs的氨基酸序列的cdr2及具有fqathdpdt(序列号17)的氨基酸序列的cdr3的l链可变区、和大鼠以外的动物抗体的l链恒定区,所述h链具有包含具有gfsltsyy(序列号18)的氨基酸序列的cdr1、具有irsggst(序列号19)的氨基酸序列的cdr2及具有artssgyeggfdy(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的cdr3的h链可变区和大鼠以外的动物抗体的h链恒定区。另外,本申请发明还提供一种编码l链的dna,所述l链具有包含具有qsleysdgyty(序列号16)的氨基酸序列的cdr1、具有gvs的氨基酸序列的cdr2及具有fqathdpdt(序列号17)的氨基酸序列的cdr3的l链可变区、和大鼠以外的动物抗体的l链恒定区。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编码h链的dna,所述h链具有包含具有gfsltsyy(序列号18)的氨基酸序列的cdr1、具有irsggst(序列号19)的氨基酸序列的cdr2及具有artssgyeggfdy(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的cdr3的h链可变区、和大鼠以外的动物抗体的h链恒定区。

对于(a)具有包含具有qsleysdgyty(序列号16)的氨基酸序列的cdr1、具有gvs的氨基酸序列的cdr2及具有fqathdpdt(序列号17)的氨基酸序列的cdr3的l链可变区、和大鼠以外的动物抗体的l链恒定区的l链、以及(b)具有包含具有gfsltsyy(序列号18)的氨基酸序列的cdr1、具有irsggst(序列号19)的氨基酸序列的cdr2及具有artssgyeggfdy(序列号20)的氨基酸序列的cdr3的h链可变区和大鼠以外的动物抗体的h链恒定区的h链,已经在前面叙述。(a’)的dna为编码(a)的l链的dna(基因),(b’)的dna为编码(b)的h链的dna(基因),包含(a’)的dna和(b’)的dna的人工基因dna可以使用市售的合成机合成。也可以向人工基因dna加入限制性酶识别部位、kozak序列、poly(a)加尾信号序列、启动子序列、内含子序列等。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包含所述人工基因dna的载体。

作为载体,可以使用大肠杆菌来源的质粒(例如pbr322、pbr325、puc12、puc13)、枯草杆菌来源的质粒(例如pub110、ptp5、pc194)、酵母来源质粒(例如psh19、psh15)、λ噬菌体等噬菌体、逆转录病毒、痘苗病毒等动物病毒、杆状病毒等昆虫病原病毒等。后述的实施例中,使用了pdn112(marzia,yoshidar,miyamotoh,ishijimam,suzukiy,higuchim,matsuyamay,igarashim,nakayamae,kurodam,saijom,feldmannf,briningd,feldmannh,takadaa.plosone,7:e36192,apr.27,2012;ikebuchir,konnais,okagawat,yokoyamak,nakajimac,suzukiy,muratas,ohashik.immunology,142(4):551-561,aug.2014.)。

也可以向载体中加入启动子、增强子、剪接信号、poly(a)加尾信号、内含子序列、选择标记、sv40复制起始点等。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利用所述载体进行了转化的宿主细胞。通过培养该宿主细胞,并从培养物中采集抗体,可以制造抗pd-1抗体。由此,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抗体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培养所述宿主细胞、并从培养物中采集抗pd-1抗体的操作。本发明的抗体的制造方法中,可以将整合了包含编码l链的dna和编码h链的dna的人工基因dna的载体转染到宿主细胞中,也可以将整合了编码l链的dna的载体和整合了编码h链的dna的载体共转染到宿主细胞中。

作为宿主细胞,可以例示出细菌细胞(例如埃希菌属细菌、芽孢杆菌属细菌、枯草杆菌等)、真菌细胞(例如酵母、曲霉等)、昆虫细胞(例如s2细胞、sf细胞等)、动物细胞(例如cho细胞、cos细胞、hela细胞、c127细胞、3t3细胞、bhk细胞、hek293细胞等)、植物细胞等。其中,优选作为二氢叶酸还原酶缺损细胞的cho-dg44细胞(cho-dg44(dhfr-/-))。

要将重组载体导入宿主,可以利用分子克隆第二版,j.sambrooketal.,coldspringharborlab.press,1989中记载的方法(例如磷酸钙法、deae-葡聚糖法、转染法、显微注射法、脂质体转染法、电穿孔法、转化法、刮棒负载法(スクレープローディング法)、鸟枪法(ショットガン法)等)或感染来进行。

可以用培养基培养转化体,从培养物中采集本发明的抗pd-1抗体。在抗体被分泌到培养基中的情况下,只要回收培养基并从该培养基中分离、纯化抗体即可。在抗体产生于受到转化的细胞内的情况下,只要将该细胞溶解并从其溶解物中分离、纯化抗体即可。

作为培养基,可以例示出opticho培养基、dynamis培养基、cdcho培养基、acticho培养基、forticho培养基、ex-cellcdcho培养基、balancdcho培养基、procho5培养基、cellventocho-100培养基等,然而并不限定于它们。

培养基的ph根据所培养的细胞而不同,然而一般而言为ph6.8~7.6,多数情况下适合为ph7.0~7.4。

在所培养的细胞为cho细胞的情况下,cho细胞的培养可以使用本领域人员公知的方法进行。例如,通常可以在气相的co2浓度为0-40%、优选为2-10%的气氛下、在30-39℃、优选在37℃左右进行培养。

适合的培养期间通常为1天~3个月,优选为1天~3周。

抗体的分离及纯化可以利用公知的方法进行。作为公知的分离、纯化法,可以使用盐析、溶剂沉淀法等利用溶解度的差的方法、透析法、超滤法、凝胶过滤法、以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等利用分子量的差的方法、离子交换色谱等利用电荷的差的方法、亲和层析等利用特异性亲和性的方法、反相高速液体色谱等利用疏水性的差的方法、等电点电泳法等利用等电点的差的方法等。

本发明的抗pd-1抗体可以作为动物用或人用的抗体药利用。由此,本发明提供包含上述的抗pd-1抗体作为有效成分的医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医药组合物可以用于癌症和/或感染症的预防和/或治疗。作为癌症和/或感染症,可以例示出肿瘤性疾病(例如恶性黑色素瘤、肺癌、胃癌、肾癌、乳腺癌、膀胱癌、食道癌、卵巣癌等)、白血病、约内氏病、无浆体病、细菌性乳腺炎、真菌性乳腺炎、支原体感染症(例如支原体性乳腺炎、支原体性肺炎等)、结核病、小型梨浆虫病、隐孢子虫病、球虫病、锥虫病及利什曼病等,然而并不限定于它们。

可以将本发明的抗pd-1抗体溶解于pbs等缓冲液、生理盐水、灭菌水等中,根据需要用过滤器等进行过滤灭菌后,利用注射向受试动物(也包括人)施用。另外,可以向该溶液中添加添加剂(例如着色剂、乳化剂、悬浮剂、表面活性剂、溶解助剂、稳定化剂、保存剂、抗氧剂、缓冲剂、等渗剂、ph调节剂等)等。作为施用路径,可以是静脉、肌肉、腹腔、皮下、皮内施用等,另外,也可以经鼻、经口施用。

本发明的抗pd-1抗体的施用量、施用的次数及频率根据受试动物的症状、年龄、体重、施用方法、施用形态等而不同,例如通常可以对每一成年动物以至少一次、可以获得所期望的效果的频率施用0.1~100mg/kg体重、优选1~10mg/kg体重。

本发明的医药组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外科手术、放疗、癌症疫苗等其他免疫细胞疗法、分子靶向治疗药组合使用。由此可以期待协同效应。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的建立

序论

免疫抑制受体programmeddeath1(pd-1)和作为其配体的programmeddeathligand1(pd-l1)是由京都大学本庶佑等人鉴定为抑制过度的免疫响应、与免疫耐受密切相关的因子的分子。近年来还阐明参与肿瘤中的免疫抑制。本实施例中,以建立对牛的感染症的新型治疗法为目的,制作了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ch5d2,并确认了体外(invitro)及体内(invivo)的效果,所述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ch5d2是培养增殖表达嵌合抗体基因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hamsterovarycell:cho细胞)而得,所述嵌合抗体基因是将能够阻碍牛pd-1与pd-l1的结合的大鼠抗牛pd-1单克隆抗体5d2的可变区基因、和牛免疫球蛋白(牛igg1及igλ。其中,为了抑制adcc活性,对牛igg1ch2结构域的fcγ受体预想结合部位施加了突变(图1、图11)。氨基酸序号及突变:250e→p,251l→v,252p→a,253g→缺失,347a→s,348p→s;ikebuchir,konnais,okagawat,yokoyamak,nakajimac,suzukiy,muratas,ohashik.immunology,142(4):551-561;aug.2014.)的恒定区基因组合而得。

材料、方法、以及实验结果

2.1.牛pd-1及pd-l1表达细胞的构建

对牛pd-1基因(genbank登记号ab510901;ikebuchir,konnais,sundeny,onumam,ohashik.microbiol.immunol.,54(5):291-298;may2010.)及牛pd-l1基因(genbank登记号ab510902;ikebuchir,konnais,shirait,sundeny,muratas,onumam,ohashik.vet.res.,42:103;sep.26,2011.)确定cdna全长的碱基序列,根据其基因信息制作出牛pd-1或pd-l1表达细胞。首先,为了制作牛pd-1或pd-l1表达质粒,以所合成的牛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来源cdna为模板,使用向5′末端侧加入限制性酶noti及hindiii(牛pd-1)、或nhei及xhoi(牛pd-l1)识别部位的引物(bopd-1-mycf及r、或bopd-l1-egfpf及r)进行了pcr。对所得的pcr产物利用noti(takara公司)及hindiii(takara公司;牛pd-1)、或nhei(takara公司)及xhoi(takara公司;牛pd-l1)进行处理后,使用fastgenegel/pcr提取试剂盒(nippongenetics公司)进行纯化,导入进行了同样的限制性酶处理的pcmv-tag1载体(agilenttechnologies公司;牛pd-1)或pegfp-n2载体(clontech公司;牛pd-l1)中,进行了克隆。使用qiagenplasmidmidikit(qiagen公司)提取所得的目标的表达质粒,在用于实验前以-30℃保存。以后,将所制作的表达质粒表示为pcmv-tag1-bopd-1或pegfp-n2-bopd-l1。

引物(bopd-1-mycf):

atatgcggccgcatggggaccccgcgggcgct(序列号61);

引物(bopd-1-mycr):

gcgcaagctttcagaggggccaggagcagt(序列号62);

引物(bopd-l1-egfpf):

ctagctagcaccatgaggatatatagtgtcttaac(序列号63);

引物(bopd-l1-egfpr):

caatctcgagttacagacagaagatgactgc(序列号64)。

依照以下的步骤,制作出牛pd-1表达细胞。首先,使用lipofectamineltx(invitrogen公司)将2.5μg的pcmv-tag1-bopd-1导入4×106个的cho-dg44细胞中。48小时后,将培养基更换为包含g418(enzolifescience公司)800μg/ml、glutamax添加剂(lifetechnologies公司)20ml/l、10%pluronicf-68(lifetechnologies公司)18ml/l的cddg44培养基(lifetechnologies公司),进行了选择。使所得的表达细胞与大鼠抗牛pd-1抗体5d2在室温下反应,清洗后,与抗大鼠igg微珠标记抗体(miltenyibiotec公司)在室温下进一步反应。使用automacs(miltenyibiotec公司)分离高表达牛pd-1的细胞,为了进一步提高纯度,利用同様的步骤进行了再分离。对所制作出的表达细胞利用极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得到牛pd-1高表达chodg44细胞(牛pd-1表达细胞)。

依照以下的步骤,制作出牛pd-l1膜表达细胞。首先,使用lipofectamineltx(invitrogen公司)将2.5μg的pcmv-tag1-bopd-l1或作为阴性对照的pegfp-n2导入4×106个的cho-dg44细胞中。48小时后,将培养基更换为包含g418(enzolifescience公司)800μg/ml、glutamax添加剂(lifetechnologies公司)20ml/l、10%pluronicf-68(lifetechnologies公司)18ml/l的cddg44培养基(lifetechnologies公司),在进行选择的同时利用极限稀释法进行了克隆(牛pd-l1表达细胞)。为了确认所制作出的表达细胞中的牛pd-l1的表达,利用倒立型共聚焦激光显微镜lsm700(zeiss公司),使egfp的细胞内局部可视化。

2.2.可溶性牛pd-1的构建

依照以下的步骤,构建出牛pd-1-ig表达质粒。制成使牛pd-1(genbank登记号ab510901)的信号肽及细胞外区域与已知的牛igg1(genbank登记号x62916)的恒定区结合了的基因序列,对cho细胞进行密码子的最佳化后,以将选择性酶(noti)识别序列、kozak序列、牛pd-1信号肽序列、牛pd-1基因细胞外区域序列、牛igg1fc区域序列、选择性酶(xbai)识别序列依照上述的顺序配置的方式进行了基因合成。需要说明的是,牛igg1为了抑制adcc活性,对ch2结构域的fcγ受体预想结合部位施加了突变(突变插入部位:185e→p,186l→v,187p→a,189g→缺失,281a→s,282p→s;ikebuchir,konnais,okagawat,yokoyamak,nakajimac,suzukiy,muratas,ohashik.immunology,142(4):551-561;aug.2014.该论文的figure2中给出了pd-1-ig的氨基酸序列、突变插入部位)。将所合成出的基因链利用noti(takara公司)及xbai(takara公司)处理后,使用fastgenegel/pcr提取试剂盒(nippongenetics公司)纯化,整合到进行了同样的选择性酶处理的表达用载体pdn11(由北海道大学人畜共患感染症研究中心铃木定彦教授分与)的克隆位点(位于pcmv下游、inrbg与pabgh之间的noti及xbai选择性酶识别序列)中,构建出牛pd-1-ig表达载体。使用qiagenplasmidmidikit(qiagen公司)纯化表达质粒,在用于实验前以-30℃保存。以后,将所制作的表达质粒表示为pdn11-bopd-1-ig。

依照以下的步骤,构建出牛pd-1-his表达质粒。以扩增牛pd-1(genbank登记号ab510901)的信号肽及细胞外区域的方式,设计了向5′末端侧加入选择性酶noti及xhoi识别部位的引物(bopd-1-hisf及r)。需要说明的是,向反向引物中加入了编码6×组氨酸(his)标签的基因序列。以所合成出的牛pbmc来源cdna为模板进行pcr,对各个pcr产物利用noti(takara公司)及xhoi(takara公司)进行处理后,使用fastgenegel/pcr提取试剂盒(nippongenetics公司)纯化,导入进行了同样的选择性酶处理的pcxn2.1(+)载体(niwah,yamamurak,miyazakij.gene,108(2):193-199;dec.15,1991;由顺天堂大学大学院医学研究科横沟岳彦教授分与),进行了克隆。将表达质粒利用fastgenexpressplasmidpluskit(nippongenetics公司)纯化,在用于实验前以-30℃保存。以后,将所制作的表达质粒表示为pcxn2.1-bopd-1-his。

引物(bopd-1-hisf):

ataagaatgcggccgccaccatggggaccccgcgggcgct(序列号65);

引物(bopd-1-hisr):

gccctcgagttaatggtgatggtgatggtggatgaccaggctctgcatct(序列号66)。

依照以下的步骤,制作出可溶性牛pd-1-ig表达细胞。使用lipofectamineltx(invitrogen公司)将2.5μg的pdn11-bopd-1-ig导入4×106个cho-dg44细胞中。48小时后,将培养基更换为包含g418(enzolifescience公司)800μg/ml、glutamax添加剂(lifetechnologies公司)20ml/l的cdopticho培养基(lifetechnologies公司),培养3周后进行了选择。利用使用了抗牛iggf(c)兔多克隆抗体(rockland公司)的elisa法测定出所得的细胞株的培养上清液中的fc融合重组蛋白的浓度,进行了高表达fc融合重组蛋白的细胞株的挑选。将所得的高表达细胞株转移到不包含g418的培养基中,进行14天振荡培养后回收培养上清液。将包含fc融合重组蛋白的培养上清液用centriconplus-70(millipore公司)超滤后,使用ab-capcherextra(protenova公司)纯化fc融合重组蛋白。纯化后,利用pd-10脱盐柱(gehealthcare公司)将缓冲液置换为磷酸缓冲生理盐水(pbs;ph7.4),在用于实验前以-30℃保存(牛pd-1-ig)。利用使用了抗牛iggf(c)兔多克隆抗体(rockland公司)的elisa法测定出纯化后的牛pd-1-ig的浓度。在elisa的各清洗操作中使用了全自动洗板机biowasher50(dspharmabiomedical公司),在吸光度的测定中使用了微板读数仪mtp-650fa(corona电气公司)。

依照以下的步骤,制作出可溶性牛pd-1-his表达细胞。使用expifectamine(lifetechnologies公司)将30μg的pcxn2.1-bopd-1-his导入7.5×107个expi293f细胞(lifetechnologies公司)中,进行7天振荡培养后回收培养上清液。从培养上清液中使用talon金属亲和树脂(clontech公司;牛pd-1-his)纯化重组蛋白。纯化后,利用pdminitrapg-25(gehealthcare公司)将缓冲液置换为pbs(ph7.4),在用于实验前以-30℃保存(牛pd-1-his)。对纯化后的牛pd-1-his浓度利用使用nanodrop8000分光光度计(thermofisherscientific公司)测定出的吸光度(280nm)进行定量。

2.3.大鼠抗牛pd-1单克隆抗体产生细胞的制作

将牛pd-1-ig(前述)对大鼠的足跖进行免疫,使用髂骨淋巴结法建立杂交瘤,得到大鼠抗牛pd-1单克隆抗体产生杂交瘤5d2株。对于大鼠抗牛pd-1单克隆抗体的建立方法,在以下的非专利文献中记载有其详情(ikebuchir,konnais,okagawat,yokoyamak,nakajimac,suzukiy,muratas,ohashik.vet.res.,44:59;jul.22,2013)。

2.4.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表达载体的制作

建立以大鼠抗牛pd-1抗体5d2作为抗体可变区融合了牛igg1及牛igλ的抗体恒定区的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ch5d2。

首先,从产生大鼠抗牛pd-1抗体5d2的杂交瘤中利用race法鉴定出可变区(重链及轻链)的基因。然后,制成使大鼠抗牛pd-1抗体5d2的重链及轻链可变区序列与已知的牛igg1(重链;改变genbank登记号x62916)及牛igλ(轻链;genbank登记号x62917)的恒定区结合的基因序列,进行了密码子最佳化(序列号9及10(氨基酸序列)、序列号14及15(密码子最佳化后核苷酸序列))。需要说明的是,牛igg1中为了抑制adcc活性,对ch2结构域的fcγ受体预想结合部位施加了突变(参照图1、图11。氨基酸序号及突变:251e→p,252l→v,253p→a,254g→缺失,348a→s,349p→s;ikebuchir,konnais,okagawat,yokoyamak,nakajimac,suzukiy,muratas,ohashik.immunology,142(4):551-561;aug.2014.)。然后,以将noti选择性酶识别序列、kozak序列、嵌合抗体轻链序列、poly(a)加尾信号序列(pabgh)、启动子序列(pcmv)、saci选择性酶识别序列、内含子序列(inrbg)、kozak序列、嵌合抗体重链序列、xbai选择性酶识别序列依照上述的顺序配置的方式人工地合成出基因。将所合成出的基因链利用noti(takara公司)及xbai(takara公司)处理后,使用fastgenegel/pcr提取试剂盒(nippongenetics公司)纯化,导入进行了同样的选择性酶处理的表达质粒pdn112(由北海道大学人畜共患感染症研究中心铃木定彦教授分与)的克隆位点(位于pcmv下游、inrbg与pabgh之间的noti及xbai选择性酶识别序列),进行了克隆(图2)。使用qiagenplasmidmidikit(qiagen公司)提取所得的目标的表达质粒,在用于实验前以-30℃保存。以后,将所制作的表达质粒表示为pdn112-bopd-1ch5d2。

2.5.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的表达(图3)

将所制作出的pdn112-bopd-1ch5d2使用lipofectamineltx(lifetechnologies公司)导入作为二氢叶酸还原酶缺损(dfhr-/-)细胞的cho-dg44细胞。48小时后,将培养基更换为包含2mmglutamax添加剂(lifetechnologies公司)及g418硫酸盐800μg/ml(enzolifescience公司)的cdopticho培养基(lifetechnologies公司),培养3周而进行了基于表达细胞的选择及极限稀释法的克隆。然后,利用使用了抗牛iggf(c)兔多克隆抗体(rockland公司)的斑点印迹法及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所含的嵌合抗体的浓度,筛选出高表达克隆。此外,对筛选出的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高表达克隆在包含60nm的甲氨蝶呤(mtx;和光纯药工业公司)的培养基中施加负荷,由此进行了基因扩增处理。将如上所述地建立的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稳定表达细胞转移到不包含mtx的cdopticho培养基中,进行14天的振荡培养(125rpm,37℃,5%co2)。利用使用了抗牛iggf(c)兔多克隆抗体(rockland公司)的elisa法,对培养上清液中的嵌合抗体产生量进行定量。需要说明的是,在elisa的各清洗操作中使用了全自动洗板机biowasher50(dspharmabiomedical公司),在吸光度的测定中使用了微板读数仪mtp-650fa(corona电气公司)。将第14天的培养上清液以10000g离心10分钟而除去细胞后,将离心上清液通过steritop-gp0.22μm过滤器(millipore公司)而灭菌,在用于纯化前以4℃保存。

将结果表示于图3a中。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表达细胞株当中产生量最高的克隆在14天的振荡培养中向培养上清液中分泌出91.7mg/l的嵌合抗体。

2.6.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的纯化

从利用上述的方法准备的培养上清液中,使用abcapcherextra(protenova公司)将各嵌合抗体纯化。与树脂的结合使用开管柱法,作为平衡化缓冲液及清洗缓冲液使用1.5m甘氨酸/3mnacl(ph8.0)。作为洗脱缓冲液使用0.1m甘氨酸-hcl(ph2.8),作为中和缓冲液使用1mtris(ph9.0)。对纯化了的抗体使用pd-10脱盐柱(gehealthcare公司)及amiconultra-15(50kda、millipore公司)进行了置换为pbs(ph7.4)的缓冲液置换及浓缩。将纯化了的嵌合抗体通过0.22μm注射器过滤器(palllifesciences公司)而进行灭菌,在用于实验前以4℃保存。

2.7.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的纯化纯度的确认(图3)

为了确认纯化了的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的纯度,利用sds-page及cbb染色进行了抗体蛋白质的检测。将纯化了的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ch5d2悬浮于laemmli样品缓冲液(bio-rad公司)中,在还原条件下(利用2-巯基乙醇(sigma-aldrich公司)还原)或非还原条件下进行变性处理(95℃、5分钟)。对所制备的样品使用10%聚丙烯酰胺凝胶进行电泳。此时,作为分子量标记使用了precisionplusprotein全蓝蛋白质标准品(bio-rad公司)。电泳后,利用quick-cbb(和光纯药工业公司)进行凝胶的染色,接下来在蒸馏水中进行脱色。

将结果表示于图3b中。在还原条件下在25kda(轻链)及50kda(重链)的预估的位置确认到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的条带,在非还原条件下在150kda的预估的位置确认到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的条带。

2.8.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的结合特异性(图4)

利用流式细胞仪法确认了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与牛pd-1表达细胞(前述)特异性地结合。首先,使大鼠抗牛pd-1抗体5d2或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ch5d2与牛pd-1表达细胞在室温下反应30分钟。清洗后,使别藻蓝蛋白(apc)标记抗大鼠ig山羊抗体(southernbiotech公司)或alexafluor647标记抗牛igg(h+l)山羊f(ab′)2(jacksonimmunoresearch公司)在室温下反应30分钟。作为阴性对照抗体,使用了大鼠igg2a(κ)同种型对照(bdbiosciences公司)或牛igg1抗体(bethyl公司)。清洗后,利用facsverse(bdbiosciences公司)检测出结合于细胞表面的各大鼠抗体或大鼠-牛嵌合抗体。需要说明的是,在所有的清洗操作及抗体的稀释中,使用了加入有1%牛血清白蛋白(sigma-aldrich公司)的pbs。

将实验结果表示于图4中。显示出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ch5d2与大鼠抗牛pd-1抗体5d2同样地与牛pd-1表达细胞结合。

2.9.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的pd-1结合亲和性

利用使用了分子间相互作用分析装置(biacorex100;gehealthcare公司)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法,计测出大鼠抗pd-1抗体5d2及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ch5d2与牛pd-1的结合亲和性。将牛pd-1-his(前述)作为配体固定于传感器芯片cm5(gehealthcare公司),以大鼠抗pd-1抗体5d2或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ch5d2作为待分析物使之反应,进行了单动力学(シングルカイネティクス)分析。在相同条件下重复3次实验,在各个实验中确定结合常数(kd值)和解离常数(ka值),求出结合亲和性(kd值)。

将实验结果表示于下述的表中。大鼠-牛抗牛pd-1嵌合抗体与pd-1蛋白的结合亲和性是与大鼠抗牛pd-1抗体5d2相同的程度,在统计学上观察不到差别(p>0.05;welch的t检验)。

2.10.大鼠-牛嵌合抗pd-1抗体的牛pd-1/pd-l1结合阻碍活性(图5)

使用牛pd-l1表达细胞(前述)及牛pd-1-ig(前述),进行了利用抗pd-1抗体的牛pd-1/pd-l1结合阻碍试验。首先,向96孔板中添加使用lightning-linktypea生物素标记试剂盒(innovabiosciences公司)进行了生物素标记的牛pd-1-ig(终浓度5μg/ml),使之与终浓度(0、0.39、0.78、1.56、3.12、6.25、12.5、25、50μg/ml)的大鼠抗牛pd-1抗体5d2或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ch5d2在37℃反应30分钟。使该混合液与1×105个牛pd-l1表达细胞在37℃反应30分钟。清洗后,使apc标记抗生蛋白链菌素(biolegend公司)在室温下反应30分钟,检测出结合于细胞表面的牛pd-1-ig。分析中使用了facsverse(bdbiosciences公司)。需要说明的是,在所有的清洗操作及抗体的稀释中,使用了加入有1%牛血清白蛋白(sigma-aldrich公司)的pbs。将未添加抗体时的牛pd-1-ig结合细胞的比例设为100%,作为相对值表示出各抗体浓度下的牛pd-1-ig结合细胞的比例。

将实验结果表示于图5中。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ch5d2以与大鼠抗牛pd-1抗体5d2相同的程度阻碍了pd-1-ig与pd-l1表达细胞的结合。

2.11.大鼠抗牛pd-1抗体的cdr分析

使用ncbiigblast(http://www.ncbi.nlm.nih.gov/igblast/),确定了大鼠抗牛pd-1抗体5d2的互补链决定区(cdr)。将结果表示于图1中。

2.12.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对牛的接种试验

对blv实验感染小牛(荷尔斯泰因种、公、4月龄、体重173.5kg)静脉滴注所建立的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ch5d214mg(0.08mg/kg)。从感染牛中经时地进行采血,采集血液(使用肝素钠(味之素制药株式会公司)作为抗凝剂)及血清。利用使用了percoll(gehealthcare公司)的密度梯度离心法从血液中分离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

2.13.施用的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的血中动态(图6)

将牛pd-1-his(前述)以终浓度10μg/ml在elisa板(h型,住友电木公司)中在4℃固相化一晩。其后,将各孔用加入有0.05%tween20的tris-缓冲盐水溶液(tbs-t)200μl清洗5次,使用加入有1%脱脂牛奶的tbs-t在室温下进行1小时封闭。再次同样地进行清洗,将从试验牛中采集的血清添加到各孔中,在室温下反应1小时。清洗后,使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牛iggf(c)兔多克隆抗体(rockland公司)在室温下反应1小时。再次清洗各孔,加入tmb单组分底物(bethyl公司),进行了显色。其后,用0.18m稀硫酸停止酶反应,使用微板读数仪mtp-650fa(corona电气公司)测定出吸光度(450nm)。在板的各清洗操作中,使用了全自动洗板机biowasher50(dspharmabiomedical公司)。

将实验结果表示于图6中。直到施用后第70天(临床试验结束时)都从试验牛的血清中检测出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特别是施用后1周维持了高抗体浓度。

2.14.t细胞对blv抗原的细胞增殖响应(图7)

将牛pbmc悬浮于pbs中,使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se;invitrogen公司)在室温下反应20分钟,进行了标记。用包含10%钝化胎牛血清(cellculturetechnologies公司)、青霉素200u/ml、链霉素200μg/ml、0.01%l-谷氨酸(lifetechnologies公司)的rpmi1640培养基(sigma-aldrich公司)清洗2次后,用相同培养基调整为4×106个/ml。向pbmc中添加2%blv感染胎绵羊肾细胞(flk-blv)培养上清液、2%blv非感染胎绵羊肾细胞(flk)培养上清液、或blvgp51肽混合物0.1μg/ml或1μg/ml,在37℃、5%co2条件下培养6天。6天后,回收pbmc,与alexafluor647标记小鼠抗牛cd4抗体(cc30,abdserotec公司)、多甲藻素-叶绿素-蛋白质复合物/花青苷5.5标记小鼠抗牛cd8抗体(cc63,abdserotec公司)及藻红蛋白/花青苷7(pe/cy7)标记抗牛igm小鼠抗体(il-a30,abdserotec公司)在4℃反应20分钟。在抗体的标记时使用了zenonmouseigg1标记试剂盒(lifetechnologies公司)或lightning-linkkits(innovabiosciences公司)。在分析时使用了facsverse(bdbiosciences公司)。需要说明的是,在所有的清洗操作及抗体的稀释中,使用了加入有1%牛血清白蛋白(sigma-aldrich公司)的pbs。对于增殖了的t细胞(cfselow细胞)的比例,使用dunnett的方法进行了统计学检验。

将实验结果表示于图7中。利用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的施用,cd4+t细胞中的blv特异性细胞增殖响应与施用前相比,从刚刚施用后起在统计学上明显地增加。

2.15.blv前病毒量的推移(图8)

从分离出的牛pbmc中使用wizarddnapurificationkit(promega公司)提取dna。对所提取出的dna的浓度以使用nanodrop8000分光光度计(thermofisherscientific公司)测定出的吸光度(260nm)作为基准进行定量。为了测定pbmc中的blv前病毒量,使用cycleavepcrreactionmixsp(takara公司)及牛白血病病毒检测用探针/引物/阳性对照(takara公司)进行实时pcr。测定中使用了lightcycler480systemii(rochediagnosis公司)。对于测定出的前病毒量,使用dunnett的方法进行了统计学检验。

将实验结果表示于图8中。利用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的施用,pbmc中的blv前病毒量与施用前相比,从刚刚施用后起在统计学上明显地减少,保持低的值不变地推移至临床试验结束时(第70天)。

〔实施例2〕抗pd-1抗体向其他动物种类的应用

1.材料、方法、以及实验结果

1.1.绵羊及水牛pd-1基因的鉴定

为了确定绵羊及水牛pd-1cdna编码区(cds)全长,首先设计以牛及绵羊pd-1基因的碱基序列(genbank登记号bc123854及xm_012176227)为基础扩增基因的cds全长的引物(ovpd-1cdsf及r、bupd-1cdsf1、r1、f2及r2),以所合成出的绵羊或水牛pbmc来源cdna作为模板实行了pcr法。对所得的扩增产物,依照常法利用毛细管测序仪确定出碱基序列(mingalacn,konnais,ikebuchir,ohashik.comp.immunol.microbiol.infect.dis.,34(1):55-63;jan.2011.鉴定水牛pd-1基因的论文)。

引物(ovpd-1cdsf):atggggaccccgcgggcgcc(序列号67);

引物(ovpd-1cdsr):tcagaggggccaggagcagtgtcca(序列号68);

引物(bupd-1cdsf1):atggggaccccgcgggcgct(序列号69);

引物(bupd-1cdsr1):gatgaccaggctctgcatct(序列号70);

引物(bupd-1cdsf2):aatgacagcggcgtctactt(序列号71);

引物(bupd-1cdsr2):tcagaggggccaggagcagt(序列号72)。

1.2.绵羊pd-1表达cos-7细胞的构建

为了制作绵羊pd-1表达质粒,以所合成出的绵羊pbmc来源cdna为模板、使用向5′末端侧加入选择性酶bglii及smai识别部位而设计的引物(ovpd-1-egfpf及r)进行了pcr。对所得的pcr产物利用bglii及smai(takara公司)处理后,使用fastgenegel/pcr提取试剂盒(nippongenetics公司)纯化,导入进行了同样的选择性酶处理的pegfp-n2载体(clontech公司),进行了克隆。使用fastgenexpressplasmidpluskit(nippongenetics公司)提取表达质粒,在用于实验前以-30℃保存。以后,将所制作的表达质粒表示为pegfp-n2-ovpd-1。

引物(ovpd-1-egfpf):

gaagatctatggggaccccgcgggcgccg(序列号73);

引物(ovpd-1-egfpr):

gacccggggaggggccaggagcagtgtcc(序列号74)。

将5×104/cm2的cos-7细胞在6孔板中进行传代,在包含10%钝化胎牛血清(invitrogen公司)、0.01%l-谷氨酸(lifetechnologies公司)的rpmi1640培养基中在37℃、5%co2存在下培养一晩。将pegfp-n2-ovpd-1或作为阴性对照的pegfp-n20.4μg/cm2使用lipofectamine2000(invitrogen公司)导入cos-7细胞并培养48小时(ovpd-1-egfp表达细胞)。为了确认所制作出的表达细胞中的绵羊pd-1的表达,利用全功能荧光显微镜bz-9000(keyence公司)使egfp的细胞内局部可视化。

1.3.大鼠抗牛pd-1抗体5d2与绵羊pd-1的反应性(图9)

利用流式细胞仪法确认到大鼠抗牛pd-1单克隆抗体与绵羊pd-1发生交叉反应。将绵羊pd-1-egfp表达cos-7细胞使用加入有10%钝化山羊血清(invitrogen公司)的pbs在室温下封闭15分钟,使10μg/ml的大鼠抗牛pd-1抗体5d2在室温下反应30分钟,清洗后使apc标记抗大鼠ig山羊抗体(beckmancoulter公司)在室温下反应30分钟。作为阴性对照抗体,使用了大鼠igg2a(κ)同种型对照(bdbiosciences公司)。在分析时使用了facsverse(bdbiosciences公司)。需要说明的是,在所有的清洗操作及抗体的稀释中,使用了加入有1%牛血清白蛋白(sigma-aldrich公司)的pbs。

将实验结果以图9表示。确认了大鼠抗牛pd-1抗体5d2与绵羊pd-1表达细胞结合。

1.4.大鼠抗牛pd-1抗体5d2与水牛的淋巴细胞的反应性(图10)

从水牛(bubalusbubalis;亚洲水牛)的外周血中,利用使用了percoll(gehealthcare公司)的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将分离出的水牛pbmc悬浮于包含10%钝化胎牛血清(cellculturetechnologies公司)、青霉素200u/ml、链霉素200μg/ml、0.01%l-谷氨酸(lifetechnologies公司)的rpmi1640培养基(sigma-aldrich公司)中,调整为2×106个/ml。向该pbmc中添加醋酸佛波豆蔻酯(phorbol12-myristateacetate)(pma)20ng/ml及离子霉素(ionomycin)1μg/ml(sigma-aldrich公司),在37℃、5%co2条件下培养2天。回收所培养的pbmc,使用加入有10%钝化山羊血清(invitrogen公司)的pbs在室温下封闭15分钟,使大鼠抗牛pd-1抗体5d2、小鼠抗牛cd8抗体(38.65,abdserotec公司)在37℃反应30分钟。作为阴性对照抗体,使用了大鼠igg2a(κ)同种型对照(bdbiosciences公司)。清洗后,使apc标记山羊抗大鼠ig抗体(beckmancoulter公司)、pe标记山羊抗小鼠igg抗体(beckmancoulter公司)在室温下反应30分钟。进一步清洗后,使alexaflour488标记小鼠抗牛cd4抗体(cc30,abdserotec公司)及pe/cy7标记抗牛igm小鼠抗体(il-a30,abdserotec公司)在室温下反应30分钟。作为抗体的标记使用了zenonmouseigg1标记试剂盒(lifetechnologies公司)或lightning-linkkits(innovabiosciences公司)。在分析时使用了facsverse(bdbiosciences公司)。需要说明的是,在所有的清洗操作及抗体的稀释中,使用了加入有10%钝化山羊血清(invitrogen公司)的pbs。

将实验结果以图10表示。大鼠抗牛pd-1抗体5d2与利用pma/离子霉素刺激活化了的水牛的cd4+t细胞(igm-cd4+)及cd8+t细胞(igm-cd8+)强烈地结合。

〔实施例3〕具有野生型或突变型牛igg1的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与牛fcγ受体的结合性

序论

实施例1中,以建立对牛的感染症的新型治疗法为目的建立了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此时,为了抑制借助嵌合抗体的adcc活性,对牛igg1ch2结构域的fcγ受体预想结合部位施加了突变(图1、图11)。本实施例中,为了研究该氨基酸突变的效果,制作具有突变型牛igg1(上述、igg1adcc-)和野生型牛igg1(igg1wt)的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确认了与已知的牛fcγ受体的结合性。

材料、方法、以及实验结果

2.1.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表达载体的制作

建立具有野生型牛igg1(igg1wt)或突变型牛igg1(上述、igg1adcc-)的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ch5d2。

依照实施例1中记载的步骤,制作出编码具有突变型igg1(igg1adcc-)的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ch5d2的表达质粒(序列号9及10(氨基酸序列)、序列号14及15(密码子最佳化后核苷酸序列)。需要说明的是,在ch5d2igg1adcc-中所用的牛igg1中为了抑制adcc活性,对ch2结构域的fcγ受体预想结合部位施加了突变(参照图1及图11。氨基酸序号及突变:251e→p,252l→v,253p→a,254g→缺失,348a→s,349p→s;ikebuchir,konnais,okagawat,yokoyamak,nakajimac,suzukiy,muratas,ohashik.immunology,142(4):551-561;aug.2014.)。以后,将所制作出的表达质粒表示为pdn112-bopd-1ch5d2igg1adcc-。

依照以下的步骤,制作出编码具有野生型igg1(igg1wt)的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ch5d2的表达质粒。首先,为了扩增野生型的牛igg1(genbank登记号x62916)恒定区的基因,以所合成出的牛pbmc来源cdna为模板、使用向5′末端侧加入选择性酶nhei及xbai识别部位而设计的引物(boigg1ch1f及boigg1ch3r)进行了pcr。将扩增了的基因链利用nhei(takara公司)及xbai(takara公司)处理后,使用fastgenegel/pcr提取试剂盒(nippongenetics公司)纯化,导入进行了同样的选择性酶处理的pdn112-bopd-1ch5d2igg1adcc-,进行了克隆。此外,将该质粒用qiagenplasmidmidikit(qiagen公司)纯化,利用noti(takara公司)及xbai(takara公司)处理,得到ch5d2的轻链(序列号9(氨基酸序列)、序列号14(核苷酸序列))及重链(igg1wt)(序列号75(氨基酸序列)、序列号76(核苷酸序列))的表达盒。将该基因片段用fastgenegel/pcr提取试剂盒(nippongenetics公司)纯化,导入表达质粒pdc6(由北海道大学人畜共患感染症研究中心铃木定彦教授分与)的克隆位点(位于pcmv下游、inrbg与pabgh之间的noti及xbai选择性酶识别序列),进行了克隆(图12)。使用qiagenplasmidmidikit(qiagen公司)提取所得的目标的表达质粒,在用于实验前以-30℃保存。以后,将所制作出的表达质粒表示为pdc6-bopd-1ch5d2igg1wt。

引物(boigg1ch1f):ctagctagcaccacagccccgaaagtct(序列号77);

引物(boigg1ch3r):

tgctctagattatttacccgcagacttaga(序列号78)。

2.2.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的表达及纯化

向7.5×107个的expi293f细胞(lifetechnologies公司)中使用expifectamine(lifetechnologies公司)导入30μg的pdc6-bopd-1ch5d2igg1wt或pdn112-bopd-1ch5d2igg1adcc-,进行5~7天振荡培养后回收培养上清液。从培养上清液中使用abcapcherextra(protenova公司)纯化各嵌合抗体。与树脂的结合使用开管柱法,作为平衡化缓冲液及清洗缓冲液使用1.5m甘氨酸/3mnacl(ph8.0)。作为洗脱缓冲液使用0.1m甘氨酸-hcl(ph2.8),作为中和缓冲液使用1mtris(ph9.0)。对纯化了的抗体使用pd-10脱盐柱(gehealthcare公司)及amiconultra-15(50kda、millipore公司)进行了置换为pbs(ph7.4)的缓冲液置换及浓缩。将纯化了的嵌合抗体通过0.22μm注射器过滤器(palllifesciences公司)而进行灭菌,在用于实验前以4℃保存。对纯化后的各嵌合抗体浓度利用使用nanodrop8000分光光度计(thermofisherscientific公司)测定出的吸光度(280nm)进行了定量。

2.3.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的纯化纯度的确认(图13)

为了确认纯化了的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ch5d2igg1wt及ch5d2igg1adcc-)的纯度,利用sds-page及cbb染色进行了抗体蛋白质的检测。将纯化了的各嵌合抗体悬浮于laemmli样品缓冲液(bio-rad公司)中,在还原条件下(利用2-巯基乙醇(sigma-aldrich公司)还原)或非还原条件下进行变性处理(95℃、5分钟)。对所制备的样品使用supersepace5%-20%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和光纯药工业公司)进行电泳。此时,作为分子量标记使用了precisionplusprotein全蓝蛋白质标准品(bio-rad公司)。电泳后,利用quick-cbb(和光纯药工业公司)进行凝胶的染色,接下来在蒸馏水中进行脱色。

将结果表示于图13中。还原条件下确认到25kda(轻链)及50kda(重链),非还原条件下在150kda的预估的位置确认到ch5d2igg1wt及ch5d2igg1adcc-的条带。

2.4.可溶性牛fcγ受体(fcγr)的构建

依照以下的步骤,构建了牛fcγri-his、fcγrii-his、fcγriii-his及fcγ2r-his表达质粒。以扩增牛fcγri、fcγrii、fcγriii及fcγ2r(genbank登记号nm_174538、nm_174539、nm_001077402及nm_001001138)的信号肽及细胞外区域的方式,设计了向5′末端侧加入有选择性酶noti及xhoi识别部位的引物(bofcγri-hisf及r、bofcγriii-hisf及r、或bofcγ2r-hisf及r)或向5′末端侧加入有选择性酶nhei及ecorv识别部位的引物(bofcγriii-hisf及r)。需要说明的是,向反向引物中加入了编码6×组氨酸(his)标签的基因序列。以所合成出的牛pbmc来源cdna为模板进行pcr,将各自的pcr产物利用noti(takara公司)及xhoi(takara公司)(fcγri-his、fcγriii-his及fcγ2r-his)或nhei(takara公司)及ecorv(takara公司)(fcγrii-his)处理后,使用fastgenegel/pcr提取试剂盒(nippongenetics公司)纯化,导入进行了同样的选择性酶处理的pcxn2.1(+)载体(niwah,yamamurak,miyazakij.gene,108(2):193-199;dec.15,1991;由顺天堂大学大学院医学研究科横沟岳彦教授分与),进行了克隆。利用fastgenexpressplasmidpluskit(nippongenetics公司)纯化表达质粒,在用于实验前以-30℃保存。以后,将所制作出的表达质粒表示为pcxn2.1-bofcγri-his、pcxn2.1-bofcγrii-his、pcxn2.1-bofcγriii-his或pcxn2.1-bofcγ2r-his。

引物(bofcγri-hisf):

ataagaatgcggccgccaccatgtggctcataatagctct(序列号79);

引物(bofcγri-hisr):

gccctcgagttaatggtgatggtgatggtgaggagttgttgactggaggc(序列号80);

引物(bofcγrii-hisf):

ataagaatgctagccaccatggggatcccctcattcct(序列号81);

引物(bofcγrii-hisr):

gccgatatcttaatggtgatggtgatggtgcgatgaggggccgctcgagc(序列号82);

引物(bofcγriii-hisf):

ataagaatgcggccgccaccatgtggcaactgctaccacc(序列号83);

引物(bofcγriii-hisr):

gccctcgagttaatggtgatggtgatggtggtgccaaggtagaaagaatg(序列号84);

引物(bofcγ2r-hisf):

ataagaatgcggccgccaccatggcccccaccctccctgccttgctct(序列号85);

引物(bofcγ2r-hisr):

gccctcgagttaatggtgatggtgatggtgattctgcatcgtgtagtctg(序列号86)。

依照以下的步骤,制作出可溶性牛fcγri-his、fcγrii-his、fcγriii-his及fcγ2r-his表达细胞。向7.5×107个的expi293f细胞(lifetechnologies公司)中使用expifectamine(lifetechnologies公司)导入30μg的pcxn2.1-bofcγri-his、pcxn2.1-bofcγrii-his、pcxn2.1-bofcγriii-his或pcxn2.1-bofcγ2r-his,进行5~7天振荡培养后回收培养上清液。从培养上清液中使用talon金属亲和树脂(clontech公司)纯化重组蛋白。纯化后,利用amiconultra-15离心超滤装置(10kda、millipore公司)将缓冲液置换为pbs(ph7.4),在用于实验前以-30℃保存(牛pd-1-his)。对纯化后的牛fcγri-his、fcγrii-his、fcγriii-his及fcγ2r-his浓度利用使用nanodrop8000分光光度计(thermofisherscientific公司)测定出的吸光度(280nm)进行了定量。

2.5.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ch5d2igg1wt及igg1adcc-与牛fcγr的结合性(图14)

将大鼠-牛嵌合抗牛pd-1抗体ch5d2igg1wt或igg1adcc-以终浓度50、25、12.5、6.25、3.12、1.5610nm在nuncmaxisorpelisa板(nunc公司)中在37℃固相化2小时。其后,将各孔用加入有0.05%tween20的pbs(pbs-t)200μl清洗5次,使用superblock(pbs)封闭缓冲液(thermofisherscientific公司)在37℃进行30分钟封闭。再次同样地进行清洗,将牛fcγri-his、fcγrii-his、fcγriii-his或fcγ2r-his以终浓度10μg/ml添加到各孔中,在37℃反应1小时。清洗后,使抗多聚组氨酸标签小鼠单克隆抗体(abcam公司)在37℃反应30分钟。然后,清洗各孔,使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小鼠igg山羊多克隆抗体(mpbiomedicals公司)在37℃反应30分钟。再次清洗各孔,加入tmb单组分底物(bethyl公司),进行了显色。其后,用0.18m稀硫酸停止酶反应,使用微板读数仪mtp-900(corona电气公司)测定出吸光度(450nm)。在板的各清洗操作中,使用了全自动洗板机biowasher50(dspharmabiomedical公司)。

将实验结果表示于图14中。igg1wt与牛fcγri-his强结合,与牛fcγrii-his弱结合。另一方面,igg1adcc-未与牛fcγri-his及fcγrii-his结合。另外,igg1wt及igg1adcc-均未观察到与牛fcγriii-his及牛fcγ2r-his的结合。

将本说明书中引用的所有出版物、专利及专利申请原样不变地作为参考纳入本说明书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抗pd-1抗体可以用于动物的癌症、感染症的预防和/或治疗。

<序列号1>

序列号1表示大鼠抗牛pd-1抗体的l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下划线部:从nh2末端起依次为cdr1、cdr2、cdr3。

<序列号2>

序列号2表示大鼠抗牛pd-1抗体的h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下划线部:从nh2末端起依次为cdr1、cdr2、cdr3。

<序列号3>

序列号3表示牛抗体的l链恒定区(牛iglambda,genbank:x62917)的氨基酸序列。

<序列号4>

序列号4表示牛抗体的h链恒定区(牛igg1,改变genbank:x62916)的氨基酸序列。在突变部位划有下划线。氨基酸序号及突变:123e→p,124l→v,125p→a,126g→缺失,218a→s,219p→s

<序列号5>

序列号5表示大鼠抗牛pd-1抗体的l链可变区的核苷酸序列。

将序列号5的核苷酸序列的密码子最佳化后核苷酸序列表示于<序列号11>中。

<序列号6>

序列号6表示大鼠抗牛pd-1抗体的h链可变区的核苷酸序列。

将序列号6的核苷酸序列的密码子最佳化后核苷酸序列表示于<序列号12>中。

<序列号7>

序列号7表示牛抗体的l链恒定区(牛iglambda,genbank:x62917)的核苷酸序列。

将序列号7的核苷酸序列的密码子最佳化后核苷酸序列表示于<序列号13>中。

<序列号8>

序列号8表示牛抗体的h链恒定区(牛igg1,改变genbank:x62916)的核苷酸序列(密码子最佳化后)。

<序列号9>

序列号9表示包含大鼠抗牛pd-1抗体的l链可变区和牛抗体的l链恒定区的嵌合l链的氨基酸序列。

<序列号10>

序列号10表示包含大鼠抗牛pd-1抗体的h链可变区和牛抗体的h链恒定区(牛igg1,改变genbank:x62916)的嵌合h链的氨基酸序列。

<序列号14>

表示包含大鼠抗牛pd-1抗体的l链可变区和牛抗体的l链恒定区的嵌合l链的核苷酸序列(密码子最佳化后核苷酸序列)。

<序列号15>

表示包含大鼠抗牛pd-1抗体的h链可变区和牛抗体的h链恒定区(牛igg1,改变genbank:x62916)的嵌合h链的核苷酸序列(密码子最佳化后核苷酸序列)。

<序列号16>

序列号16表示大鼠抗牛pd-1抗体5d2的l链可变区的cdr1的氨基酸序列(qsleysdgyty)。

<序列号17>

序列号17表示大鼠抗牛pd-1抗体5d2的l链可变区的cdr3的氨基酸序列(fqathdpdt)。

<序列号18>

序列号18表示大鼠抗牛pd-1抗体5d2的h链可变区的cdr1的氨基酸序列(gfsltsyy)。

<序列号19>

序列号19表示大鼠抗牛pd-1抗体5d2的h链可变区的cdr2的氨基酸序列(irsggst)。

<序列号20>

序列号20表示大鼠抗牛pd-1抗体5d2的h链可变区的cdr3的氨基酸序列(artssgyeggfdy)。

<序列号21>

序列号21表示牛抗体(igg1突变体1)的h链恒定区(ch1~ch3)的氨基酸序列。

<序列号22>

序列号22表示牛抗体(igg1突变体2)的h链恒定区(ch1~ch3)的氨基酸序列。

<序列号23>

序列号23表示牛抗体(igg1突变体3)的h链恒定区(ch1~ch3)的氨基酸序列。

<序列号24>

序列号24表示牛抗体(igg2突变体1)的h链恒定区(ch1~ch3)的氨基酸序列。

<序列号25>

序列号25表示牛抗体(igg2突变体2)的h链恒定区(ch1~ch3)的氨基酸序列。

<序列号26>

序列号26表示牛抗体(igg2突变体3)的h链恒定区(ch1~ch3)的氨基酸序列。

<序列号27>

序列号27表示牛抗体(igg3突变体1)的h链恒定区(ch1~ch3)的氨基酸序列。

<序列号28>

序列号28表示牛抗体(igg3突变体2)的h链恒定区(ch1~ch3)的氨基酸序列。

<序列号29>

序列号29表示牛抗体(igg1突变体1)的h链恒定区(ch1~ch3)的核苷酸序列。

<序列号30>

序列号30表示牛抗体(igg1突变体2)的h链恒定区(ch1~ch3)的核苷酸序列。

<序列号31>

序列号31表示牛抗体(igg1突变体3)的h链恒定区(ch1~ch3)的核苷酸序列。

<序列号32>

序列号32表示牛抗体(igg2突变体1)的h链恒定区(ch1~ch3)的核苷酸序列。

<序列号33>

序列号33表示牛抗体(igg2突变体2)的h链恒定区(ch1~ch3)的核苷酸序列。

<序列号34>

序列号34表示牛抗体(igg2突变体3)的h链恒定区(ch1~ch3)的核苷酸序列。

<序列号35>

序列号35表示牛抗体(igg3突变体1)的h链恒定区(ch1~ch3)的核苷酸序列。

<序列号36>

序列号36表示牛抗体(igg3突变体2)的h链恒定区(ch1~ch3)的核苷酸序列。

<序列号37>

序列号37表示绵羊抗体(igg1)的h链恒定区(ch1~ch3)的氨基酸序列。

<序列号38>

序列号38表示绵羊抗体(igg1)的h链恒定区(ch1~ch3)的核苷酸序列。

<序列号39>

序列号39表示绵羊抗体(igg2)的h链恒定区(ch1~ch3)的氨基酸序列。

<序列号40>

序列号40表示绵羊抗体(igg2)的h链恒定区(ch1~ch3)的核苷酸序列。

<序列号41>

序列号41表示绵羊抗体的l链(igkappa(ck))恒定区的氨基酸序列。

<序列号42>

序列号42表示绵羊抗体的l链(igkappa(ck))恒定区的核苷酸序列。

<序列号43>

序列号43表示绵羊抗体的l链(iglambda(cl))恒定区的氨基酸序列。

<序列号44>

序列号44表示绵羊抗体的l链(iglambda(cl))恒定区的核苷酸序列。

<序列号45>

序列号45表示水牛抗体(推定为igg1)的h链恒定区(ch1~ch3)的氨基酸序列。

<序列号46>

序列号46表示水牛抗体(推定为igg1)的h链恒定区(ch1~ch3)的核苷酸序列。

<序列号47>

序列号47表示水牛抗体(推定为igg2)的h链恒定区(ch1~ch3)的氨基酸序列。

<序列号48>

序列号48表示水牛抗体(推定为igg2)的h链恒定区(ch1~ch3)的核苷酸序列。

<序列号49>

序列号49表示水牛抗体(推定为igg3)的h链恒定区(ch1~ch3)的氨基酸序列。

<序列号50>

序列号50表示水牛抗体(推定为igg3)的h链恒定区(ch1~ch3)的核苷酸序列。

<序列号51>

序列号51表示水牛抗体的l链(推定为iglambda)恒定区(cl)的氨基酸序列。

<序列号52>

序列号52表示水牛抗体的l链(推定为iglambda)恒定区(cl)的核苷酸序列。

<序列号53>

序列号53表示人抗体(igg4突变体1)的h链恒定区(ch1~ch3)的氨基酸序列。

<序列号54>

序列号54表示人抗体(igg4突变体1)的h链恒定区(ch1~ch3)的核苷酸序列。

<序列号55>

序列号55表示人抗体(igg4突变体2)的h链恒定区(ch1~ch3)的氨基酸序列。

<序列号56>

序列号56表示人抗体(igg4突变体2)的h链恒定区(ch1~ch3)的核苷酸序列。

<序列号57>

序列号57表示人抗体(igg4突变体3)的h链恒定区(ch1~ch3)的氨基酸序列。

<序列号58>

序列号58表示人抗体(igg4突变体3)的h链恒定区(ch1~ch3)的核苷酸序列。

<序列号59>

序列号59表示人抗体的l链恒定区的氨基酸序列。

<序列号60>

序列号60表示人抗体的l链恒定区的核苷酸序列。

<序列号61~74>

序列号61~74依次表示引物bopd-1-mycf、bopd-1-mycr、bopd-l1-egfpf、bopd-l1-egfpr、bopd-1-hisf、bopd-1-hisr、ovpd-1cdsf、ovpd-1cdsr、bupd-1cdsf1、bupd-1cdsr1、bupd-1cdsf2、bupd-1cdsr2、ovpd-1-egfpf及ovpd-1-egfpr的核苷酸序列。

<序列号75>

序列号75表示包含大鼠抗牛pd-1抗体的h链可变区和牛抗体的h链恒定区(牛igg1,genbank:x62916)的嵌合h链的核苷酸序列。

<序列号76>

序列号75表示包含大鼠抗牛pd-1抗体的h链可变区和牛抗体的h链恒定区(牛igg1,genbank:x62916)的嵌合h链的氨基酸序列。

<序列号77~86>

序列号77~86依次表示引物boigg1ch1f、boigg1ch3r、bofcγri-hisf、bofcγri-hisr、bofcγrii-hisf、bofcγrii-hisr、bofcγriii-hisf、bofcγriii-hisr、bofcγ2r-hisf及bofcγ2r-hisr的核苷酸序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