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纯度桧木醇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94516发布日期:2018-07-24 07:55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药中间体的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纯度桧木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桧木醇(扁柏酚,hinokitol)化学名称为2-羟基-4-(1-甲基乙基)-2,4,6-环庚三烯-1-酮,分子式为c10h12o2,分子量为164.2,它是由日本的科学家anderson于1948年从台湾扁柏的树干中提取的一种具有卓酚酮骨架的单萜类的天然化合物,属托酚酮族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性、保湿性和害虫忌避效果,是高安全性的植物成分,可作为抗菌剂、防虫剂。桧木醇是台湾扁柏精油的主要成分,具有较为广泛的生物活性,有强力的杀菌能力,对一般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0~100ppm,气味芬芳而且效果良好,能杀死空气中的细菌、真菌、防止害虫侵害人体、抑制人类病源菌。目前已经用于生产沐浴露、化妆品、医药、农业等产品。桧木醇对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有惊人的效果,该菌常存于人体皮肤、呼吸道,引起败血症、腹膜炎、食物中毒及疮疖脓疡等皮肤感染。另外,桧木醇在土传病害方面的防治上具有突出的效果。

因天然资源有限,近年来国内外大力研发桧木醇的合成技术,现有的合成路线主要有:(1)从甲氧基环庚三烯经异丙基环庚三烯酮和氨基异丙基环庚三烯酮合成;(2)从香芹酮经环氧化、缩醛化等六步反应合成;(3)从异丙基环己酮或异丙基环己烯酮经转变成羟基腈,两步制成异丙基环庚酮,再经氧化、溴化、脱溴化氢合成;(4)溴代环庚三烯酮与一种有机物反应,然后催化氢化合成。但是上述四种合成工艺相对比较复杂,有些目标产物产率相对较低,有些目标产物纯度相对较低,还有一些是原料比较难以得到,因此,上述四种合成工艺实际上无法较好地实现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且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的高纯度桧木醇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纯度桧木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步骤a、环戊二烯经活化试剂活化后与异丙基溴反应得到含有多种异构体的异丙基环戊二烯,再在异构体转化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异构化反应得到1-异丙基环戊二烯,其中活化试剂为金属钠、金属锂,氢化钠或氢化钾,异构体转化催化剂为rucl3·3h2o、ru(acac)3、ru(ac)3-zsm-5或ru(no)(no3)3;

步骤b、1-异丙基环戊二烯与二氯环酮发生反应得到1-异丙基环戊二烯并4,4-二氯环丁5-酮;

步骤c、1-异丙基环戊二烯并4,4-二氯环丁5-酮与三乙胺加热回流发生扩环反应得到目标产物桧木醇。

进一步优选,步骤a的具体过程为: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活化试剂分散到四氢呋喃中,加入环戊二烯,于30℃搅拌反应1h,减压蒸去四氢呋喃后加入二甲基亚砜,得到活化后的环戊二烯的二甲基亚砜复合物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正己烷,冷却至0℃滴加异丙基溴,加料期间反应液的温度不超过5℃,加完时的温度不超过10℃,再滴加盐酸溶液和正己烷,于10℃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静置分离有机层得到含异丙基环戊二烯的溶液;将异构体转化催化剂加入到含异丙基环戊二烯的溶液中,并于20℃搅拌进行异构化反应,过滤反应液,浓缩后得到1-异丙基环戊二烯。

进一步优选,步骤a中所述环戊二烯与活化试剂的投料摩尔比为1:1~3;环戊二烯与二甲基亚砜的投料质量比为1:1.25;环戊二烯与异丙基溴的投料摩尔比为1:1.5~2,优选为1:1.7;环戊二烯与hcl的投料摩尔比为1:0.8~1.2。

进一步优选,步骤b的具体过程为:将1-异丙基环戊二烯加入到正己烷中,保持溶液温度在0℃,加入二氯乙酰氯保持溶液温度在0℃,再滴加三乙胺,滴加完毕后加入冰乙酸,调节反应液的ph为5~6,蒸去溶剂后减压蒸馏得到1-异丙基环戊二烯并4,4-二氯环丁5-酮。

进一步优选,步骤b中所述异丙基环戊二烯与二氯乙酰氯的投料摩尔比为1:1~1.3,优选为1:1.15。

进一步优选,步骤c的具体过程为:将1-异丙基环戊二烯并4,4-二氯环丁5-酮溶于叔丁醇、水和醋酸的混合溶剂中,加热回流搅拌下滴加三乙胺进行回流反应,加完后冷却至室温,再加入水、浓盐酸和正己烷,搅拌后静置分层,将有机层减压蒸去溶剂得到桧木醇粗品,将桧木醇粗品进行减压蒸馏,在45~90℃/1mmhg馏出前馏分后收集95℃/1mmhg的主馏分得到桧木醇,于40℃将桧木醇主馏分溶于重结晶溶液中,以1~2℃/min的降温速率冷却至0℃,析出结晶,抽滤,用冷却至0℃的丙酮洗涤,干燥,得到桧木醇结晶产物。

进一步优选,步骤c中所述1-异丙基环戊二烯并4,4-二氯环丁5-酮与醋酸的投料摩尔比为1:4~6,优选为1:5;1-异丙基环戊二烯并4,4-二氯环丁5-酮与三乙胺的投料摩尔比为1:6。

进一步优选,所述重结晶溶液为丙酮、异丙醇、环己烷、丙酮与异丙醇的混合液或丙酮与环己烷的混合液,丙酮与异丙醇的混合溶液中丙酮与异丙醇的体积比1:1,丙酮与环己烷的混合溶液中丙酮与环己烷的体积比1:1。

本发明所述的高纯度桧木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过程的合成路线为: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所使用的原料价廉易得,并且步骤a中通过异构体转化催化剂的使用显著减少了副产物2-异丙基环戊二烯与5-异丙基环戊二烯的生成,提高了产品的收率,并且ru(ac)3-zsm-5可重复使用四次仍然保持较好的催化活性;步骤b中通过冰乙酸调节反应液,有效避免了双酮副产物的出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该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在氮气保护下,将金属钠13.8g(0.6mol)分散到四氢呋喃250g中,加入环戊二烯40g(0.6mol),维持反应温度在30℃搅拌1h,减压蒸去四氢呋喃后加入二甲基亚砜50g,得到环戊二烯基钠的二甲基亚砜复合物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正己烷150g,冷却至℃,在50min内滴入异丙基溴147g(1.2mol),加料期间反应液的温度不超过5℃,加完时的温度不超过10℃,缓慢滴加盐酸溶液60g(0.6mol)和正己烷150g,于10℃搅拌反应,分离有机层得到含1-异丙基环戊二烯的溶液,gc分析产物与异构体的质量比例1-异丙基环戊二烯:5-异丙基环戊二烯:2-异丙基环戊二烯=58.3:26.8:14.9,将此溶液中加入ru(ac)3-zsm-54g后于20.0℃搅拌进行异构化反应6h,gc分析产物与异构体的质量比例变成1-异丙基环戊二烯:5-异丙基环戊二烯:2-异丙基环戊二烯=97.9:0.9:1.2,抽滤反应液,浓缩后得到1-异丙基环戊二烯62.2g,收率为96%。

实施例2

在氮气保护下,将金属钠41.4g(1.8mol)分散到四氢呋喃250g中,加入环戊二烯40g(0.6mol),维持反应温度在30℃搅拌1h,减压蒸去四氢呋喃后加入二甲基亚砜50g,得到环戊二烯基钠的二甲基亚砜复合物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正己烷150g,冷却至0℃,在50min内滴入异丙基溴147g(1.2mol),加料期间反应液的温度不超过5℃,加完时的温度不超过10℃,缓慢滴加盐酸溶液180g(1.8mol)和正己烷150g,于10℃搅拌反应,静置分离有机层得到含1-异丙基环戊二烯的溶液,gc分析产物与异构体的质量比例1-异丙基环戊二烯:5-异丙基环戊二烯:2-异丙基环戊二烯=51.7:29.4:18.9,将此溶液中加入ru(ac)3-zsm-54g后于20.0℃搅拌进行异构化反应6h,gc分析产物与异构体的质量比例变成1-异丙基环戊二烯:5-异丙基环戊二烯:2-异丙基环戊二烯=98.5:0.7:0.8,抽滤反应液,浓缩后得到1-异丙基环戊二烯58.9g,收率为91%。

实施例3

在氮气保护下,将金属锂6.3g(0.9mol)分散到四氢呋喃250g中,加入环戊二烯40g(0.6mol),维持反应温度在30℃搅拌1h,减压蒸去四氢呋喃后加入二甲基亚砜50g,得到环戊二烯基锂的二甲基亚砜复合物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正己烷150g,冷却至0℃,在50min内滴入异丙基溴147g(1.2mol),加料期间反应液的温度不超过5℃,加完时的温度不超过10℃,缓慢滴加盐酸溶液90g(0.9mol)和正己烷150g,于10℃搅拌反应,静置分离有机层得到含1-异丙基环戊二烯的溶液,gc分析产物与异构体的质量比例1-异丙基环戊二烯:5-异丙基环戊二烯:2-异丙基环戊二烯=45.3:37.1:17.6,将此溶液中加入ru(ac)3-zsm-54g后于20.0℃搅拌进行异构化反应6h,gc分析产物与异构体的质量比例变成1-异丙基环戊二烯:5-异丙基环戊二烯:2-异丙基环戊二烯=96.3:1.7:2.0,抽滤反应液,浓缩后得到1-异丙基环戊二烯59.6g,收率为92%。

实施例4

在氮气保护下,将质量含量为60%的氢化钠24g(0.6mol)分散到四氢呋喃250g中,加入环戊二烯40g(0.6mol),维持反应温度在30℃搅拌1h,减压蒸去四氢呋喃后加入二甲基亚砜50g,得到环戊二烯基钠的二甲基亚砜复合物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正己烷150g,冷却至0℃,在50min内滴入异丙基溴147g(1.2mol),加料期间反应液的温度不超过5℃,加完时的温度不超过10℃,缓慢滴加盐酸溶液60g(0.6mol)和正己烷150g,于10℃搅拌反应,静置分离有机层得到含1-异丙基环戊二烯的溶液,gc分析产物与异构体的质量比例1-异丙基环戊二烯:5-异丙基环戊二烯:2-异丙基环戊二烯=30.5:49.1:20.4,将此溶液中加入ru(ac)3-zsm-54g后于20.0℃搅拌进行异构化反应6h,gc分析产物与异构体的质量比例变成1-异丙基环戊二烯:5-异丙基环戊二烯:2-异丙基环戊二烯=96.3:2.4:1.3(收率低),抽滤反应液,浓缩后得到1-异丙基环戊二烯20g,收率为31%。

实施例5

在氮气保护下,将质量含量为60%的氢化钠72g(1.8mol)分散到四氢呋喃250g中,加入环戊二烯40g(0.6mol),维持反应温度在30℃搅拌1h,减压蒸去四氢呋喃后加入二甲基亚砜50g,得到环戊二烯基钠的二甲基亚砜复合物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正己烷150g,冷却至0℃,在50min内滴入异丙基溴147g(1.2mol),加料期间反应液的温度不超过5℃,加完时的温度不超过10℃,缓慢滴加盐酸溶液180g(1.8mol)和正己烷150g,于10℃搅拌反应,静置分离有机层得到含1-异丙基环戊二烯的溶液,gc分析产物与异构体的质量比例1-异丙基环戊二烯:5-异丙基环戊二烯:2-异丙基环戊二烯=39.8:32.3:27.9,将此溶液中加入ru(ac)3-zsm-54g后于20.0℃搅拌进行异构化反应6h,gc分析产物与异构体的质量比例变成1-异丙基环戊二烯:5-异丙基环戊二烯:2-异丙基环戊二烯=97.4:0.8:1.8(收率低),抽滤反应液,浓缩后得到1-异丙基环戊二烯53.7g,收率为83%。

实施例6

在氮气保护下,将氢化钾24g(0.6mol)分散到四氢呋喃250g中,加入环戊二烯40g(0.6mol),维持反应温度在30℃搅拌1h,减压蒸去四氢呋喃后加入二甲基亚砜50g,得到环戊二烯基钠的二甲基亚砜复合物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正己烷150g,冷却至0℃,在50min内滴入异丙基溴147g(1.2mol),加料期间反应液的温度不超过5℃,加完时的温度不超过10℃,缓慢滴加盐酸溶液60g(0.6mol)和正己烷150g,于10℃搅拌反应,静置分离有机层得到含1-异丙基环戊二烯的溶液,gc分析产物与异构体的质量比例1-异丙基环戊二烯:5-异丙基环戊二烯:2-异丙基环戊二烯=49.6:33.4:17.0,将此溶液中加入ru(ac)3-zsm-54g后于20.0℃搅拌进行异构化反应6h,gc分析产物与异构体的质量比例变成1-异丙基环戊二烯:5-异丙基环戊二烯:2-异丙基环戊二烯=97.8:0.9:1.3(氢化钾价格贵,收率高),抽滤反应液,浓缩后得到1-异丙基环戊二烯30g,收率为47%。

实施例7

在氮气保护下,将氢化钾72g(1.8mol)分散到四氢呋喃250g中,加入环戊二烯40g(0.6mol),维持反应温度在30℃搅拌1h,减压蒸去四氢呋喃后加入二甲基亚砜50g,得到环戊二烯基钠的二甲基亚砜复合物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正己烷150g,冷却至0℃,在50min内滴入异丙基溴147g(1.2mol),加料期间反应液的温度不超过5℃,加完时的温度不超过10℃,缓慢滴加盐酸溶液180g(1.8mol)和正己烷150g,于10℃搅拌反应,静置分离有机层得到含1-异丙基环戊二烯的溶液,gc分析产物与异构体的质量比例1-异丙基环戊二烯:5-异丙基环戊二烯:2-异丙基环戊二烯=53.5:21.4:25.1,将此溶液中加入ru(ac)3-zsm-54g后于20.0℃搅拌进行异构化反应6h,gc分析产物与异构体的质量比例变成1-异丙基环戊二烯:5-异丙基环戊二烯:2-异丙基环戊二烯=98.7:0.4:0.9(氢化钾价格贵,收率高),抽滤反应液,浓缩后得到1-异丙基环戊二烯62.8g,收率为98%。

实施例8

在氮气保护下,将氢化钾72g(1.8mol)分散到四氢呋喃250g中,加入环戊二烯40g(0.6mol),维持反应温度在30℃搅拌1h,减压蒸去四氢呋喃后加入二甲基亚砜50g,得到环戊二烯基钠的二甲基亚砜复合物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正己烷150g,冷却至0℃,在50min内滴入异丙基溴122g(1.0mol),加料期间反应液的温度不超过5℃,加完时的温度不超过10℃,缓慢滴加盐酸溶液180g(1.8mol)和正己烷150g,于10℃搅拌反应,静置分离有机层得到含1-异丙基环戊二烯的溶液,gc分析产物与异构体的质量比例1-异丙基环戊二烯:5-异丙基环戊二烯:2-异丙基环戊二烯=53.5:21.4:25.1,将此溶液中加入ru(ac)3-zsm-54g后于20.0℃搅拌进行异构化反应6h,gc分析产物与异构体的质量比例变成1-异丙基环戊二烯:5-异丙基环戊二烯:2-异丙基环戊二烯=98.1:1.1:0.8(收率低),抽滤反应液,浓缩后得到1-异丙基环戊二烯51.2g,收率为79%。

实施例9

在氮气保护下,将氢化钾72g(1.8mol)分散到四氢呋喃250g中,加入环戊二烯40g(0.6mol),维持反应温度在30℃搅拌1h,减压蒸去四氢呋喃后加入二甲基亚砜50g,得到环戊二烯基钠的二甲基亚砜复合物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正己烷150g,冷却至0℃,在50min内滴入异丙基溴110g(0.9mol),加料期间反应液的温度不超过5℃,加完时的温度不超过10℃,缓慢滴加盐酸溶液180g(1.8mol)和正己烷150g,于10℃搅拌反应,静置分离有机层得到含1-异丙基环戊二烯的溶液,gc分析产物与异构体的质量比例1-异丙基环戊二烯:5-异丙基环戊二烯:2-异丙基环戊二烯=53.5:21.4:25.1,将此溶液中加入ru(ac)3-zsm-54g后于20.0℃搅拌进行异构化反应6h,gc分析产物与异构体的质量比例变成1-异丙基环戊二烯:5-异丙基环戊二烯:2-异丙基环戊二烯=98.7:0.4:0.9(收率低),抽滤反应液,浓缩后得到1-异丙基环戊二烯50g,收率为77%。

实施例10

在氮气保护下,将氢化钾72g(1.8mol)分散到四氢呋喃250g中,加入环戊二烯40g(0.6mol),维持反应温度在30℃搅拌1h,减压蒸去四氢呋喃后加入二甲基亚砜50g,得到环戊二烯基钠的二甲基亚砜复合物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正己烷150g,冷却至0℃,在50min内滴入异丙基溴122g(1.0mol),加料期间反应液的温度不超过5℃,加完时的温度不超过10℃,缓慢滴加盐酸溶液144g(1.44mol)和正己烷150g,于10℃搅拌反应,静置分离有机层得到含1-异丙基环戊二烯的溶液,gc分析产物与异构体的质量比例1-异丙基环戊二烯:5-异丙基环戊二烯:2-异丙基环戊二烯=29.3:33.6:37.1,将此溶液中加入ru(ac)3-zsm-54g后于20.0℃搅拌进行异构化反应10h,gc分析产物与异构体的质量比例变成1-异丙基环戊二烯:5-异丙基环戊二烯:2-异丙基环戊二烯=94.9:3.5:1.6(收率低),抽滤反应液,浓缩后得到1-异丙基环戊二烯42.1g,收率为65%。

实施例11

在氮气保护下,将氢化钾72g(1.8mol)分散到四氢呋喃250g中,加入环戊二烯40g(0.6mol),维持反应温度在30℃搅拌1h,减压蒸去四氢呋喃后加入二甲基亚砜50g,得到环戊二烯基钠的二甲基亚砜复合物溶液;向此溶液中加入正己烷150g,冷却至0℃,在50min内滴入异丙基溴122g(1.0mol),加料期间反应液的温度不超过5℃,加完时的温度不超过10℃,缓慢滴加盐酸溶液216g(2.16mol)和正己烷150g,于10℃搅拌反应,静置分离有机层得到含1-异丙基环戊二烯的溶液,gc分析产物与异构体的质量比例1-异丙基环戊二烯:5-异丙基环戊二烯:2-异丙基环戊二烯=60.3:27.4:12.3,将此溶液中加入ru(ac)3-zsm-54g后于20.0℃搅拌进行异构化反应6h,gc分析产物与异构体的质量比例变成1-异丙基环戊二烯:5-异丙基环戊二烯:2-异丙基环戊二烯=98.9:0.6:0.5(收率低),抽滤反应液,浓缩后得到1-异丙基环戊二烯61.5g,收率为95%。

实施例12

在氮气保护下,将氢化钾72g(1.8mol)分散到四氢呋喃250g中,加入环戊二烯40g(0.6mol),维持反应温度在30℃搅拌1h,减压蒸去四氢呋喃后加入二甲基亚砜50g,得到环戊二烯基钠的二甲基亚砜复合物溶液;向此溶液中加入正己烷150g,冷却至0℃,在50min内滴入异丙基溴122g(1.0mol),加料期间反应液的温度不超过5℃,加完时的温度不超过10℃,缓慢滴加盐酸溶液216g(2.16mol)和正己烷150g,于10℃搅拌反应,静置分离有机层得到含1-异丙基环戊二烯的溶液,gc分析产物与异构体的质量比例1-异丙基环戊二烯:5-异丙基环戊二烯:2-异丙基环戊二烯=60.3:27.4:12.3,将此溶液中加入ru(ac)3-zsm-5(已经使用过一次)4g后于20.0℃搅拌进行异构化反应6h,gc分析产物与异构体的质量比例变成1-异丙基环戊二烯:5-异丙基环戊二烯:2-异丙基环戊二烯=98.7:0.6:0.7,抽滤反应液,浓缩后得到1-异丙基环戊二烯59g,收率为91%。

实施例13

在氮气保护下,将氢化钾72g(1.8mol)分散到四氢呋喃250g中,加入环戊二烯40g(0.6mol),维持反应温度在30℃搅拌1h,减压蒸去四氢呋喃后加入二甲基亚砜50g,得到环戊二烯基钠的二甲基亚砜复合物溶液;向此溶液中加入正己烷150g,冷却至0℃,在50min内滴入异丙基溴122g(1.0mol),加料期间反应液的温度不超过5℃,加完时的温度不超过10℃,缓慢滴加盐酸溶液216g(2.16mol)和正己烷150g,于10℃搅拌反应,静置分离有机层得到含1-异丙基环戊二烯的溶液,gc分析产物与异构体的质量比例1-异丙基环戊二烯:5-异丙基环戊二烯:2-异丙基环戊二烯=60.3:27.4:12.3,将此溶液中加入ru(ac)3-zsm-5(已经使用过二次)4g后于20.0℃搅拌进行异构化反应6h,gc分析产物与异构体的质量比例变成1-异丙基环戊二烯:5-异丙基环戊二烯:2-异丙基环戊二烯=98.2:1.1:0.7,抽滤反应液,浓缩后得到1-异丙基环戊二烯56.3g,收率为87%。

实施例14

在氮气保护下,将氢化钾72g(1.8mol)分散到四氢呋喃250g中,加入环戊二烯40g(0.6mol),维持反应温度在30℃搅拌1h,减压蒸去四氢呋喃后加入二甲基亚砜50g,得到环戊二烯基钠的二甲基亚砜复合物溶液;向此溶液中加入正己烷150g,冷却至0℃,在50min内滴入异丙基溴122g(1.0mol),加料期间反应液的温度不超过5℃,加完时的温度不超过10℃,缓慢滴加盐酸溶液216g(2.16mol)和正己烷150g,于10℃搅拌反应,静置分离有机层得到含1-异丙基环戊二烯的溶液,gc分析产物与异构体的质量比例1-异丙基环戊二烯:5-异丙基环戊二烯:2-异丙基环戊二烯=60.3:27.4:12.3,将此溶液中加入ru(ac)3-zsm-5(已经使用过三次)4g后于20.0℃搅拌进行异构化反应6h,gc分析产物与异构体的质量比例变成1-异丙基环戊二烯:5-异丙基环戊二烯:2-异丙基环戊二烯=97.9:0.9:1.2,抽滤反应液,浓缩后得到1-异丙基环戊二烯55g,收率为85%。

实施例15

在氮气保护下,将氢化钾72g(1.8mol)分散到四氢呋喃250g中,加入环戊二烯40g(0.6mol),维持反应温度在30℃搅拌1h,减压蒸去四氢呋喃后加入二甲基亚砜50g,得到环戊二烯基钠的二甲基亚砜复合物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正己烷150g,冷却至0℃,在50min内滴入异丙基溴147g(1.2mol),加料期间反应液的温度不超过5℃,加完时的温度不超过10℃,缓慢滴加盐酸溶液60g(0.6mol)和正己烷150g,于10℃搅拌反应,静置分离有机层得到含1-异丙基环戊二烯的溶液,gc分析产物与异构体的质量比例1-异丙基环戊二烯:5-异丙基环戊二烯:2-异丙基环戊二烯=53.5:21.4:25.1,将此溶液中加入rucl3.3h2o4g后于20.0℃搅拌进行异构化反应6h,gc分析产物与异构体的质量比例变成1-异丙基环戊二烯:5-异丙基环戊二烯:2-异丙基环戊二烯=93.2:3.8:3.0,抽滤反应液,浓缩后得到1-异丙基环戊二烯56.5g,收率为88%。

实施例16

在反应瓶中,把1-异丙基环戊二烯54g(0.5mol)加入到正己烷150ml中,保持溶液温度在0℃,加入二氯乙酰氯80g(0.55mol),保持溶液温度在0℃,在2h内滴加三乙胺66.58g(0.658mol),滴加完后再加入冰乙酸调节反应液的ph为5~6,分出有机层,得到含1-异丙基环戊二烯并4,4-二氯环丁5-酮的正己烷溶液,蒸去溶剂后减压蒸馏得到1-异丙基环戊二烯并4,4-二氯环丁5-酮89g(0.410mol),收率为82%,gc分析异构体的质量比例为1-异丙基环戊二烯并4,4-二氯环丁5-酮:5-异丙基环戊二烯并4,4-二氯环丁5-酮:2-异丙基环戊二烯并4,4-二氯环丁5-酮=99.3:0.2:0.5。

实施例17

在反应瓶中,把1-异丙基环戊二烯54g(0.5mol)加入到正己烷150ml中,保持溶液温度在0℃,加入二氯乙酰氯84g(0.575mol),保持溶液温度在0℃,在2h内滴加三乙胺66.58g(0.658mol),滴加完后再加入冰乙酸调节反应液的ph为5~6,分出有机层,得到含1-异丙基环戊二烯并4,4-二氯环丁5-酮的正己烷溶液,蒸去溶剂后减压蒸馏得到1-异丙基环戊二烯并4,4-二氯环丁5-酮105g(0.480mol),收率为98%,gc分析异构体的比例为1-异丙基环戊二烯并4,4-二氯环丁5-酮:5-异丙基环戊二烯并4,4-二氯环丁5-酮:2-异丙基环戊二烯并4,4-二氯环丁5-酮=99.8:0:0.2。

实施例18

在反应瓶中,把1-异丙基环戊二烯54g(0.5mol)加入到正己烷150ml中,保持溶液温度在0℃,加入二氯乙酰氯95g(0.65mol),保持溶液温度在0℃,在2h内滴加三乙胺66.58g(0.658mol),滴加完后再加入冰乙酸调节反应液的ph为5~6,分出有机层,得到含1-异丙基环戊二烯并4,4-二氯环丁5-酮的正己烷溶液,蒸去溶剂后减压蒸馏得到1-异丙基环戊二烯并4,4-二氯环丁5-酮104g(0.475mol),收率为97%,gc分析异构体的质量比例为1-异丙基环戊二烯并4,4-二氯环丁5-酮:5-异丙基环戊二烯并4,4-二氯环丁5-酮:2-异丙基环戊二烯并4,4-二氯环丁5-酮=99.6:0.1:0.3。

实施例19

将1-异丙基环戊二烯并4,4-二氯环丁5-酮218g(1.0mol)溶于叔丁醇1000g、水280g和醋酸240g(4.0mol)的混合溶剂中,加热回流,在2.5h内,回流搅拌下滴加三乙胺606g(6.0mol),进行分解反应,滴加完毕后冷却到室温,加入水1500g和浓盐酸120g,再加入正己烷1000ml,搅拌10min,静置10min,分离有机层,减压蒸去溶剂,得到桧木醇粗品142g;将桧木醇粗品进行减压蒸馏,在45~90℃/1mmhg馏出前馏分后,收集约95℃/1mmhg的主馏分,得到桧木醇纯品127g;在40℃下将此馏分溶于正己烷500ml,以1~2℃/min的降温速率冷却至0℃,析出结晶,抽滤,用冷至0℃的正己烷洗涤,干燥,得到桧木醇结晶产物113g,收率为69%。

实施例20

将1-异丙基环戊二烯并4,4-二氯环丁5-酮218g(1.0mol)溶于叔丁醇1000g、水280g和醋酸300g(5.0mol)的混合溶剂中,加热回流,在2.5h内,回流搅拌下滴加三乙胺606g(6.0mol),进行分解反应,滴加完毕后冷却到室温,加入水1500g和浓盐酸120g,再加入正己烷1000ml,搅拌10min,静置10min,分离有机层,减压蒸去溶剂,得到桧木醇粗品155g;将桧木醇粗品进行减压蒸馏,在45~90℃/1mmhg馏出前馏分后,收集约95℃/1mmhg的主馏分,得到桧木醇纯品147g;在40℃下将此馏分溶于正己烷500ml,以1~2℃/min的降温速率冷却至0℃,析出结晶,抽滤,用冷至0℃的正己烷洗涤,干燥,得到桧木醇结晶产物135g,收率为82%。

实施例21

将1-异丙基环戊二烯并4,4-二氯环丁5-酮218g(1.0mol)溶于叔丁醇1000g、水280g和醋酸360g(6.0mol)的混合溶剂中,加热回流,在2.5h内,回流搅拌下滴加三乙胺606g(6.0mol),进行分解反应,滴加完毕后冷却到室温,加入水1500g和浓盐酸120g,再加入正己烷1000ml,搅拌10min,静置10min,分离有机层,减压蒸去溶剂,得到桧木醇粗品161g;将桧木醇粗品进行减压蒸馏,在45~90℃/1mmhg馏出前馏分后,收集约95℃/1mmhg的主馏分,得到桧木醇纯品145g;在40℃下将此馏分溶于正己烷500ml,以1~2℃/min的降温速率冷却至0℃,析出结晶,抽滤,用冷至0℃的正己烷洗涤,干燥,得到桧木醇结晶产物133g,收率为81%。

实施例22

将1-异丙基环戊二烯并4,4-二氯环丁5-酮218g(1.0mol)溶于叔丁醇1000g、水280g和醋酸300g(5.0mol)的混合溶剂中,加热回流,在2.5h内,回流搅拌下滴加三乙胺606g(6.0mol),进行分解反应,滴加完毕后冷却到室温,加入水1500g和浓盐酸120g,再加入正己烷1000ml,搅拌10min,静置10min,分离有机层,减压蒸去溶剂,得到桧木醇粗品155g;将桧木醇粗品进行减压蒸馏,在45~90℃/1mmhg馏出前馏分后,收集约95℃/1mmhg的主馏分,得到桧木醇纯品147g;在40℃下将此馏分溶于丙酮500ml,以1~2℃/min的降温速率冷却至0℃,析出结晶,抽滤,用冷至0℃的正己烷洗涤,干燥,得到桧木醇结晶产物80g,收率为49%。

实施例23

将1-异丙基环戊二烯并4,4-二氯环丁5-酮218g(1.0mol)溶于叔丁醇1000g、水280g和醋酸300g(5.0mol)的混合溶剂中,加热回流,在2.5h内,回流搅拌下滴加三乙胺606g(6.0mol),进行分解反应,滴加完毕后冷却到室温,加入水1500g和浓盐酸120g,再加入正己烷1000ml,搅拌10min,静置10min,分离有机层,减压蒸去溶剂,得到桧木醇粗品155g;将桧木醇粗品进行减压蒸馏,在45~90℃/1mmhg馏出前馏分后,收集约95℃/1mmhg的主馏分,得到桧木醇纯品147g;在40℃下将此馏分溶于异丙醇500ml,以1~2℃/min的降温速率冷却至0℃,析出结晶,抽滤,用冷至0℃的正己烷洗涤,干燥,得到桧木醇结晶产物103g,收率为63%。

实施例24

将1-异丙基环戊二烯并4,4-二氯环丁5-酮218g(1.0mol)溶于叔丁醇1000g、水280g和醋酸300g(5.0mol)的混合溶剂中,加热回流,在2.5h内,回流搅拌下滴加三乙胺606g(6.0mol),进行分解反应,滴加完毕后冷却到室温,加入水1500g和浓盐酸120g,再加入正己烷1000ml,搅拌10min,静置10min,分离有机层,减压蒸去溶剂,得到桧木醇粗品155g;将桧木醇粗品进行减压蒸馏,在45~90℃/1mmhg馏出前馏分后,收集约95℃/1mmhg的主馏分,得到桧木醇纯品147g;在40℃下将此馏分溶于体积比为1:1的丙酮/环己烷混合液500ml,以1~2℃/min的降温速率冷却至0℃,析出结晶,抽滤,用冷至0℃的正己烷洗涤,干燥,得到桧木醇结晶产物125g,收率为76%。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