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高刚且透明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05683发布日期:2018-08-31 20:57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聚丙烯复合材料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高刚性且透明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丙烯塑料是由丙烯聚合而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通常为无色半透明,无臭无毒,可用蒸汽消毒、耐腐蚀,机械性能和透明性都比聚乙烯好,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通用塑料。最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共混、增强、填充等方式对其进行改性,从而实现聚丙烯材料通用塑料工程化、高性能化,满足其在家用电器、汽车内外饰件、健身、办公用品和卫生洁具等应用领域的需求。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具有机械性能强度高、耐热性好、尺寸稳定等优点,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的强度和模量能够媲美工程塑料,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实现以塑代钢和取代工程塑料,满足汽车、家电等领域高强结构制件的使用要求。但由于玻纤具有较高长径比,在模塑过程中玻璃纤维容易取向造成材料强度和收缩产生各向异性,因此在较薄的产品制件中,玻璃纤维取向极易导致制品发生翘曲,使玻纤增强聚丙烯在对尺寸精密型和平整度要求较高的机械零件方面应用受到限制。而且玻纤增强复合材料中的浮纤也会严重影响材料的外观性质。而当前其它无机材料如碳酸钙、滑石粉等填充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一般存在以下缺点:机械强度、刚性指标不足,并且改性复合材料通常为不透明的乳白色,牺牲基体材料原有的透明性质,影响材料外观性能等,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聚丙烯的应用范围。因此,高强度、优异外观、各向同性的高性能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开发日益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云母为片状结构,具有较大径厚比,是典型的二维增强材料,因此云母填充的聚烯烃具有较高强度、刚性以及良好的尺寸稳定性、绝缘性等特点。中国专利cn102093636a公开了一种云母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结果显示云母较为有效改善了聚丙烯的材料机械性能。不足之处在于:其复合材料中云母的添加量很高(达56wt%),远高于树脂基体的含量(30%),导致云母团聚严重,没有充分发挥二维云母增强材料特性,也不满足当前复合材料轻量化的发展趋势。而且,当填充量较大时,也提高了材料加工难度。另外,复合材料中加入的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比例较高,一方面加大了材料成本的投入,另一方面不利于材料的tvoc和耐老化性质。中国专利cn103554666a、cn106009285a和cn103772816a公开了云母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此方法均是将云母、聚丙烯、助剂在塑料筒或者高速混料机中混合搅拌均匀,通过主喂料口进行挤出共混成型,在共混过程中由于物料经过熔融段的高强度剪切,导致云母大片状结构破坏,径厚比大幅度降低,此方法所得云母/聚丙烯复合材料机械性能提升幅度较小,导致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与工程塑料性能指标相差甚远。另外,大多数制备云母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的专利都采用绢云母(cn101580613b和cn102532691b)或者湿法白云母粉(cn104419059a)等天然云母粉,一方面物理研磨云母粉的径厚比以及片层厚度不均匀,另一方面天然矿源中含有较多fe2o3(3.0%-6.0%)和tio2(0.6-0.9%)等金属杂质,不仅影响云母粉白度,而且可引起聚合物材料降解并影响其抗老化、透明等性质。目前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同时具有高强度、高刚性且透明性质的聚丙烯复合材料。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技术问题就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云母/聚丙烯复合材料中云母添加量高、复合材料机械性能不突出以及材料外观不佳的缺陷,提供一种高强度、高刚性且透明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聚丙烯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算,包括以下组分:聚丙烯60-90份、氟金云母10-40份、相容剂1-5份、抗氧剂0.4-0.7份、成核剂0.2-0.5份、润滑剂0.2-0.5份。优选的,聚丙烯70-80份、氟金云母20-30份、相容剂3-5份、抗氧剂0.4-0.6份、成核剂0.3-0.4份、润滑剂0.3-0.4份。优选的,本发明所述的聚丙烯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算,包括以下组分:聚丙烯60-90份、氟金云母10-40份、氧化锌晶须3-8份、相容剂1-5份、抗氧剂0.4-0.7份、成核剂0.2-0.5份、润滑剂0.2-0.5份。优选的,聚丙烯70-80份、氟金云母20-25份、氧化锌晶须3-5份、相容剂3-5份、抗氧剂0.4-0.6份、成核剂0.3-0.4份、润滑剂0.3-0.4份。更优选的,本发明所述的聚丙烯复合材料,按重量份计算,包括以下组分:聚丙烯60-90份、氟金云母10-40份、氧化锌晶须3-8份、纳米氧化锌0.5-1.0份、相容剂1-5份、抗氧剂0.4-0.7份、成核剂0.2-0.5份、润滑剂0.2-0.5份。优选,聚丙烯70-80份、氟金云母20-25份、氧化锌晶须3-5份、纳米氧化锌0.8-1.0份、相容剂3-5份、抗氧剂0.4-0.6份、成核剂0.3-0.4份、润滑剂0.3-0.4份。本发明所述的聚丙烯为均聚聚丙烯和/或无规共聚聚丙烯中的一种,熔体流动速率在10-60g/10min(230℃,2.16kg)。本发明所述的氟金云母的化学结构式为kmg3(alsi3o10)f2,云母平均粒径为20-80μm,长径比≥60,白度94-96。本发明所述的氟金云母中fe2o3含量≤0.25wt%,并且tio2≤0.1wt%。本发明所述的氧化锌晶须为三维四针状结构,其针状体长度为1-10μm。本发明所述的纳米氧化锌为纤维状晶须,其粒径约为20-100nm。本发明所述的相容剂为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丙烯酸接枝聚丙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聚丙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接枝聚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所述抗氧剂包括主抗氧剂和辅抗氧剂,所述主抗氧剂包括受阻酚和受阻胺类抗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辅抗氧剂包括硫酯类和亚磷酸酯类抗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本发明所述的主抗氧剂和辅抗氧剂的质量比为0.5-1:1。本发明所述的主抗氧剂优选为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抗氧化剂1098)、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抗氧剂1076)、n,n’-双[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肼(抗氧剂1024)和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抗氧剂1010)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所述的辅抗氧剂优选为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抗氧剂168)、双(2,4-二叔丁基苯酚)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抗氧剂626)和硫代二丙酸双十八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所述的成核剂为聚丙烯用有机透明成核剂,优选为芳香族酸金属皂类、二亚苄基山梨醇类和有机磷酸盐类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所述的润滑剂包括液体石蜡、硬脂酸盐、硬脂酸丁酯和乙撑双硬质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制备本发明所述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可以在本领域公知的设备中进行,优选双螺杆挤出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比例,将聚丙烯、相容剂、抗氧剂、成核剂、润滑剂,在高混机混合均匀,然后通过主喂料口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同时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的侧向喂料口加入氟金云母,熔融挤出造粒,经过水冷、切粒,即获得片状云母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为减少氟金云母的剪切破坏,将其在后置的侧喂料口加入。当本发明所述的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组成中含有氧化锌晶须时,所述制备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比例,将聚丙烯、相容剂、抗氧化剂、成核剂和润滑剂在高混机混合均匀,然后通过主喂料口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同时氟金云母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的后置侧向喂料口加入,将氧化锌晶须通过主喂料口和/或侧喂料口加入,熔融挤出造粒,经过水冷、切粒,即获得片状云母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优选的,将氧化锌晶须和氟金云母分别通过挤出机的前置、后置侧向喂料口加入。当本发明所述的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组成中含有氧化锌晶须和纳米氧化锌时,为了使得纳米氧化锌获得更好分散,本发明采用纳米氧化锌母粒(纳米氧化锌和聚丙烯的混合物)的形式。所述制备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比例,将聚丙烯、纳米氧化锌母粒、相容剂、抗氧化剂、成核剂和润滑剂,在高混机混合均匀,然后通过主喂料口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同时将氧化锌晶须和氟金云母分别通过挤出机的前置、后置侧向喂料口加入,熔融挤出造粒,经过水冷、切粒,即获得片状云母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本发明所述的双螺杆挤出机的温度为170-230℃,转速为150-300转/分,双螺杆挤出机的长径比(l/d)为35-50,在双螺杆挤出机的主喂料口之后分别设有前置侧向喂料口和后置侧向喂料口;优选的,所述前置侧向喂料口位于主喂料口之后螺杆长度的1/3处,所述后置侧向喂料口位于主喂料口之后螺杆长度的2/3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调节各组分配比及加工工艺,制得云母增强聚丙烯的复合材料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通过侧喂料方式加入低杂质、高纯度的氟金云母,并基于配方优选来提高聚丙烯与云母之间相容性,此发明制备复合材料具有极高的机械性能,与现有同类配方材料如天然绢云母等相比,可实现复合材料低填充、高性能,所得的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刚性的特点。(2)本发明获得的改性复合材料兼具高强、高刚性质同时,更具备了透明的特点,复合材料透光率在44%-52%之间,呈现与树脂基体相近的透明特征,满足了材料可视化的要求。通过加入特定结构的云母对制品的透明性进行改善,目前在聚丙烯改性应用中尚未涉及。这一点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其它无机材料如碳酸钙、滑石粉等填充都会牺牲改性材料的透明性质,而呈现不透明的乳白色外观。(3)本发明进一步通过氧化锌晶须与云母按照一定比例复配的方式,并基于加工工艺的调控,能够使得较小尺寸的氧化锌晶须在随着聚丙烯基体对云母包覆的过程中,很好地对片状云母之间桥接而产生的基体空白区域进行补强填充,充分发挥了两种填料互补协同增强效果,增强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4)本发明基于氧化锌与云母协同增强的同时,结合纳米氧化锌比常规微米级填料在聚合物增强方面尺寸优势,使得氟金云母、氧化锌晶须和纳米氧化锌能够充分利用不同尺度、形状的微米、纳米填料在基体材料中不同尺度空间协同增强效果,在减少云母填充量的同时,其复合材料仍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有效实现了聚丙烯材料的低填充、高性能化。(5)本发明所得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外观性质具有优异效果,可满足高刚度、高刚性的领域制造需要,特别是在汽车工业、航天工业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实施例,还应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其他任何公知的改变。双螺杆挤出机:科倍隆(南京)机械有限公司,型号cte35plus。聚丙烯:均聚聚丙烯,天津中沙石化6012;云母,华晶云母有限公司,型号合成云母氟金云母hc800和湿法白云母w800;抗氧剂:瑞士汽巴精化公司,型号1010和168、626;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江苏佳易容相容剂有限公司,型号9801;成核剂:山梨醇衍生物millad3988,美国milliken公司;润滑剂:硬质酸钙;氧化锌晶须:皓锡纳米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三维四针状结构,其针状体长度为3.0μm;纳米氧化锌为纤维状晶须,其粒径约为40nm。实施例11)、按重量份称取聚丙烯90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1份、0.3份抗氧剂1010、0.4份抗氧剂168、0.5份成核剂、0.3份润滑剂在高混机中混合2-3分钟,搅拌混合均匀;2)、把所述步骤1)中混合均匀后的原料取出,倒入双螺杆挤出机进料口,并以后置侧向喂料(第八节)加入10份云母(hc800),在温度180℃和转速为150转/分钟的条件下熔融挤出,挤成条状的初料;3)、将所述步骤2)中得到的初料经过水槽和空气中冷却,再由切粒机切成塑料粒子,进行注塑打成样条,分别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实施例21)、取聚丙烯80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3份、0.2份抗氧剂1010、0.4份抗氧剂168、0.4份成核剂、0.4份润滑剂在高混机中混合2-3分钟,搅拌混合均匀;2)、把所述步骤1)中混合均匀后的原料取出,倒入双螺杆挤出机进料口,并后置侧向喂料(第八节)加入20份云母(hc800),在温度200℃和转速为180转/分钟的条件下熔融挤出,挤成条状的初料;3)、将所述步骤2)中得到的初料经过水槽和空气中冷却,再由切粒机切成塑料粒子,再由切粒机切成塑料粒子,进行注塑打成样条,分别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实施例31)、取聚丙烯70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5份、0.2份抗氧剂1010、0.3份抗氧剂168、0.3份成核剂、0.5份润滑剂在高混机中混合2-3分钟,搅拌混合均匀;2)、把所述步骤1)中混合均匀后的原料取出,倒入双螺杆挤出机进料口,并后置侧向喂料(第八节)加入30份云母(hc800),在温度210℃和转速为200转/分钟的条件下熔融挤出,挤成条状的初料;3)、将所述步骤2)中得到的初料经过水槽和空气中冷却,再由切粒机切成塑料粒子,再由切粒机切成塑料粒子,进行注塑打成样条,分别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实施例41)、取聚丙烯60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7份、0.2份抗氧剂1010、0.2份抗氧剂168、0.2份成核剂、0.3份润滑剂在高混机中混合2-3分钟,搅拌混合均匀;2)、把所述步骤1)中混合均匀后的原料取出,倒入双螺杆挤出机进料口,并后置侧向喂料(第八节)加入40份云母(hc800),在温度220℃和转速为300转/分钟的条件下熔融挤出,挤成条状的初料;3)、将所述步骤2)中得到的初料经过水槽和空气中冷却,再由切粒机切成塑料粒子,再由切粒机切成塑料粒子,进行注塑打成样条,分别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对比例11)、取聚丙烯70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5份、0.2份抗氧剂1010、0.2份抗氧剂168、0.3份成核剂和0.4份润滑剂在高混机中混合2-3分钟,搅拌混合均匀;2)、把所述步骤1)中混合均匀后的原料取出,倒入双螺杆挤出机进料口,并后置侧向喂料(第八节)加入30份另一种湿法云母w800,在温度210℃和转速为180转/分钟的条件下熔融挤出,挤成条状的初料;3)、将所述步骤2)中得到的初料经过水槽和空气中冷却,再由切粒机切成塑料粒子,再由切粒机切成塑料粒子,进行注塑打成样条,分别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表1样品性能测试结果性能pp树脂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对比例1密度(g/cm3,iso1183)0.860.951.031.131.211.12mfi(g/10min,230℃,2.16kg)11.39.67.86.15.37.4拉伸强度(mpa,iso527-2)3843.446.556.845.744.2弹性模量(mpa,iso527-2)235838975045622670584240断裂伸长率(%,iso527-2)4016103.23.812弯曲强度(mpa,iso178)60.464.568.373.874.762.6弯曲模量(mpa,iso178)203236964705581562303791透光率(%,1mm)56%52%48%48%36%12%由表1可以看出:相比聚丙烯纯树脂,在聚丙烯中加入片状氟金云母得到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其材料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弯曲模量随着云母含量增加均得到大幅度提升,尤其是弹性模量和弯曲模量,大幅度提高了改性材料的刚性和强度。所制备的改性材料具有优异机械性能,其样条拉伸强度高达56.8mpa,与pp相比增加幅度约为49%;弯曲强度可达73.8mpa,增加幅度约为22%;弯曲模量达到5815mpa,增加幅度约为186%。制备的材料具有高的强度和刚性,可以替代更高成本的工程塑料,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目的。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极高的机械性能,与现有同类配方材料如天然湿法云母等相比,可实现复合材料的低填充、高性能。在对比例1中,湿法云母(w800)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呈现不透明的深灰色,其改性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弯曲模量提升幅度仅与10份氟金云母改性复合材料(实施例1)的性能相当。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经过不同份数云母填充改性仍保持其透明性质,其复合材料具有较高透光率,更有利于对材料表观性质的调控,满足了不同应用领域下对材料外观的需求。对比例1中湿法云母(w800)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呈现不透明深灰色,其透光率仅为12%。实施例51)、取聚丙烯70份、5份氧化锌晶须、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5份、0.2份抗氧剂1010、0.2份抗氧剂626、0.3份成核剂和0.4份润滑剂在高混机中混合2-3分钟,搅拌混合均匀;2)、把所述步骤1)中混合均匀后的原料取出,倒入双螺杆挤出机进料口,并后置侧向喂料口(第八节)加入25份云母(hc800),在温度210℃和转速为180转/分钟的条件下熔融挤出,挤成条状的初料;3)、将所述步骤2)中得到的初料经过水槽和空气中冷却,再由切粒机切成塑料粒子,进行注塑打成样条,分别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见表2。实施例61)、取聚丙烯70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5份、0.2份抗氧剂1010、0.2份抗氧剂626、0.3份成核剂和0.4份润滑剂在高混机中混合2-3分钟,搅拌混合均匀;2)、把所述步骤1)中混合均匀后的原料取出,倒入双螺杆挤出机进料口,并前置侧向喂料口(第五节)加入5份氧化锌晶须和后置侧向喂料(第八节)口25份云母(hc800),在温度210℃和转速为180转/分钟的条件下熔融挤出,挤成条状的初料;3)、将所述步骤2)中得到的初料经过水槽和空气中冷却,再由切粒机切成塑料粒子,进行注塑打成样条,分别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见表2。实施例71)、取聚丙烯70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5份、0.2份抗氧剂1010、0.2份抗氧剂626、0.3份成核剂和0.4份润滑剂在高混机中混合2-3分钟,搅拌混合均匀;2)、把所述步骤1)中混合均匀后的原料取出,倒入双螺杆挤出机进料口,并后置侧向喂料口(第八节)同时加入25份云母(hc800)和5份氧化锌晶须,在温度210℃和转速为180转/分钟的条件下熔融挤出,挤成条状的初料;3)、将所述步骤2)中得到的初料经过水槽和空气中冷却,再由切粒机切成塑料粒子,进行注塑打成样条,分别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见表2。实施例81)、取聚丙烯70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5份、0.2份抗氧剂1010、0.2份抗氧剂626、0.3份成核剂和0.4份润滑剂在高混机中混合2-3分钟,搅拌混合均匀;2)、把所述步骤1)中混合均匀后的原料取出,倒入双螺杆挤出机进料口,并前置侧向喂料口(第五节)加入8份氧化锌晶须和后置侧向喂料口(第八节)22份云母(hc800),在温度210℃和转速为180转/分钟的条件下熔融挤出,挤成条状的初料;3)、将所述步骤2)中得到的初料经过水槽和空气中冷却,再由切粒机切成塑料粒子,进行注塑打成样条,分别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见表2。实施例91)、首先,将纳米氧化锌与聚丙烯通过螺杆挤出机制备成纳米氧化锌的含量为50wt%母粒形式,之后取聚丙烯69.5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5份、1份纳米氧化锌聚丙烯母粒、0.2份抗氧剂1010、0.2份抗氧剂626、0.2份成核剂和0.4份润滑剂在高混机中混合2-3分钟,搅拌混合均匀;2)、把所述步骤1)中混合均匀后的原料取出,倒入双螺杆挤出机进料口,并前置侧向喂料口(第五节)加入4份氧化锌晶须和后置侧向喂料口(第八节)24份云母(hc800),在温度210℃和转速为180转/分钟的条件下熔融挤出,挤成条状的初料;3)、将所述步骤2)中得到的初料经过水槽和空气中冷却,再由切粒机切成塑料粒子,进行注塑打成样条,分别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见表2。实施例101)、首先,将纳米氧化锌与聚丙烯通过螺杆挤出机制备成纳米氧化锌的含量为50wt%母粒形式,之后取聚丙烯69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5份、2份纳米氧化锌聚丙烯母粒、0.2份抗氧剂1010、0.2份抗氧剂626、0.2份成核剂和0.4份润滑剂在高混机中混合2-3分钟,搅拌混合均匀;2)、把所述步骤1)中混合均匀后的原料取出,倒入双螺杆挤出机进料口,并前置侧向喂料口(第五节)加入3份氧化锌晶须和后置侧向喂料口(第八节)23份云母(hc800),在温度210℃和转速为180转/分钟的条件下熔融挤出,挤成条状的初料;3)、将所述步骤2)中得到的初料经过水槽和空气中冷却,再由切粒机切成塑料粒子,进行注塑打成样条,分别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见表2。表2样品性能测试结果性能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7实施例8实施例9实施例10密度(g/cm3,iso1183)1.131.131.131.141.111.10mfi(g/10min,230℃,2.16kg)5.95.66.45.45.55.2拉伸强度(mpa,iso527-2)54.862.552.360.563.965.6弹性模量(mpa,iso527-2)625466706060643068747054断裂伸长率(%,iso527-2)3.02.83.43.23.02.6弯曲强度(mpa,iso178)74.480.472.276.682.384.4弯曲模量(mpa,iso178)561062605626607465216650透光率(%,1mm)44%49%46%44%47%52%本发明进一步通过氧化锌晶须与云母按照一定比例复配的方式,并基于喂料工艺的调控如实施例5、实施例6和实施例7,优化了复合材料制备工艺,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性能。通过对比发现,先将氧化锌晶须通过前置侧向喂料口预先均匀分散聚丙烯基体中(实施例6),一方面避免了主喂料方式加入晶须时熔融段高剪切引起破损(实施例5),另一方面又不像实施例7中云母和晶须同时引入时,大片状云母阻隔晶须插层均匀分散。通过实施例6加工方式使得较小尺寸的氧化锌晶须在随着聚丙烯基体对云母包覆的过程中,很好地对片状云母之间桥接而产生的基体空白区域进行补强填充,充分发挥了两种填料互补协同增强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如表2所示。本发明进一步基于氧化锌晶须与云母协同增强的同时,结合了纳米氧化锌比常规微米级材料在聚合物增强方面独特的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及协同效应等纳米复合优势,通过主喂料以母粒形式引入纳米氧化锌,充分利用了不同尺度、形状的微米、纳米填料在基体材料中空间协同增强效果,在减少云母填充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刚性,有效实现了聚丙烯材料的低填充、高性能化(实施例9、实施例10)。以上实施例仅用以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