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易撕的塑料薄膜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287031发布日期:2019-11-29 23:59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双向易撕的塑料薄膜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塑料薄膜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具有双向易撕性的塑料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胶带系于基材上涂布黏着胶材(可涂布于基材的其中一表面或相对的两表面)以制成单面胶带或双面胶带达到黏着的效果,其中现有的胶带使用棉纸作为基材。然而棉纸属于多孔性的材质,当黏着胶材涂布于棉纸上时,黏着胶材会经由棉纸表面的孔洞渗入棉纸内部造成成本的增加,因此有需要开发一种新的胶带用基材以降低成本的支出。

另外,现有的药用或是食材包装袋大多以低密度聚乙烯为主要材质,低密度聚乙烯本身材质柔软且具有优良的抗酸碱特性。然而低密度聚乙烯属于网状结构,具有一定的韧性而难以直接撕裂,故将低密度聚乙烯制成药用包装袋时仍须借助切割工具才可取出内部的药材,使用上仍不便利。因此也需要开发一种新的易撕药用包装袋材质以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在“背景技术”段落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所知道的习知技术。在“背景技术”段落所揭露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发明申请前已被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所知晓或认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易撕性的塑料薄膜,且其塑料薄膜的撕裂强度低、于各方向上具有易撕性,让使用者可任意撕取所需要的长度或是宽度。

本发明再一目的在于利用具有易撕性的塑料薄膜做成密封包装袋,可以在密封包装袋内放置需隔离空气保存的药材或食材,于取用时,使用者可以在任意方向轻易撕裂密封包装袋,而拿取放置在包装袋内的药材或食材。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面无孔隙、且具有平滑表面的塑料薄膜。

本发明又一目的在于利用表面无孔隙、且具有平滑表面的塑料薄膜做为胶带的基材可以节省胶材的成本。

本发明更一目的在于利用表面无孔隙、且具有平滑表面的塑料薄膜做为单面胶带或是双面胶带。

根据上述目的,本发明揭露一种塑料薄膜,其特征在于由连续相聚合物、分散相聚合物及助溶剂所组成,其中连续相聚合物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50%至80%,分散相聚合物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10%至47%,助溶剂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3%至20%,且塑料薄膜的撕裂强度低、具有平滑表面,并于各方向具有易撕性。

根据上述,本发明还揭露一种塑料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提供连续相聚合物、分散相聚合物以及助溶剂,其中连续相聚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为50%至80%、分散相聚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为10%至47%以及助溶剂的重量百分比为3%至20%。接着,将连续相聚合物、分散相聚合物以及助溶剂在室温的条件下进行预混合制程,以形成第一混合物。再接着,对第一混合物进行混炼制程,使得第一混合物可以均匀混合以形成第二混合物。对第二混合物进行造粒制程,形成多个粒子。最后,对这些粒子进行吹膜制程或流延(casting)制程,形成具有无方向性与易撕性的塑料薄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表示塑料薄膜的制造流程图;

图2a是表示棉纸的表面孔隙度的sem图;

图2b是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表示塑料薄膜的表面孔隙度的sem图;

图3a是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利用塑料薄膜制作成包装袋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b是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利用塑料薄膜制作成包装袋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表示卷筒型的单面胶带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以及

图5是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表示卷筒型的双面胶带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特征及优点,能更为相关技术领域人员所了解,并得以实施本发明,在此配合所附的图式、具体阐明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与实施方式,并列举较佳实施例进一步说明。以下文中所对照的图式,为表达与本发明特征有关的示意,并未亦不需要依据实际情形完整绘制。而关于本案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涉及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内容,亦不再加以陈述。

有关本发明之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之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首先请参考图1,图1为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表示塑料薄膜的制造流程图。在图1中,步骤10,提供连续相聚合物、分散相化合物(以及助溶剂,其中连续相聚合物与分散相聚合物两者不互溶,助溶剂为增加连续相聚合物与分散相聚合物之间相溶性的物质。在此步骤中,塑料薄膜的组成成份及比例为连续相聚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为50%至80%、分散相化合物重量百分比为10%至47%,助溶剂的重量百分比为3%至20%。较佳地,于另一实施例中,塑料薄膜的组成成份及比例为:连续相聚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为55%至75%,分散相聚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为15%至40%,助溶剂的重量百分比为5%至10%。本实施例中,连续相聚合物选自聚烯烃系化合物和聚酯系化合物构成的群组,分散相聚合物选自聚苯乙烯、烯烃类共聚物,环聚烯烃系化合物和聚酯系化合物所构成的群组。此外,聚烯烃系化合物可以是聚乙烯、聚丙烯、聚氧乙烯、聚苯乙烯或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助溶剂为苯乙烯弹性体,例如苯乙烯-乙烯/二烯块状共聚物(sebs,styrenebutadienestyreneblockcopolymer)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styrene-butadiene-styrenecopolymer)。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助溶剂的目的是将连续相聚合物与分散相聚合物快速结合并且增加溶解度,其中较佳的是利用苯乙烯-乙烯/二烯块状共聚物,可以与连续相聚合物、分散相聚合物混合形成材质撕裂强度较低的塑料薄膜。

接着,步骤12,执行预混合步骤,将连续相聚合物、分散相聚合物以及助溶剂进行预混合制程,形成第一混合物。在步骤12中,将连续相聚合物、分散相聚合物以及助溶剂分别置入混合器内,在室温的条件下,以100rpm-200rpm的转速进行10分钟~15分钟的预混合步骤以得到第一塑料混合物,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连续相聚合物、分散相聚合物以及助溶剂也可以辅以其他适宜的操作条件得到第一塑料混合物。

紧接着,步骤14,执行混炼步骤,对第一塑料混合物进行混炼以形成第二塑料混合物。在此步骤中,将步骤12所得到的第一塑料混合物置入螺杆混炼机中进行再混合,其目的是为了将第一塑料混合物中的聚烯烃系化合物、聚苯乙烯以及助溶剂充分混合均匀。另外,于此步骤中,螺杆混炼机可以是单螺杆混炼机或是双螺杆混炼机,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是利用双螺杆混炼机来完成此步骤14的混合制程。接下来于步骤16,执行造粒步骤,对第二塑料混合物进行造粒以形成多个塑料粒子。在步骤16中,利用常见的塑料造粒(或是称为塑料抽粒)的方式,先将对第二塑料混合物置于料桶中,经加热后将第二塑料混合物经由挤压而形成条状,此步骤即是所谓的抽丝。接着,再将这些条状的塑料通过冷却步骤,最后把这些条状的塑料切割成一颗一颗的塑料粒子,即完成造粒步骤。

接着,步骤18,执行吹膜(blownfilm)制程,对塑料粒子进行吹膜以形成塑料薄膜。在此步骤中,将由步骤16中所得到的多颗塑料粒子置入吹膜挤押成型机,接着,将这些塑料粒子熔融之后,这些熔融的塑料进入模具的模头,在模头内先经螺型流道导引成圆形膜管之后,经由模唇区押出圆形膜管,经由膜管内的空气吹胀,引取滚轮向上引取以及外围冷却风的冷却作用而形成圆管状的胶膜,此胶膜即为本发明所揭露的塑料薄膜。

要说明的是,滚轮对膜管向上引取的速度(v1)与溶胶自模头出口涌出的速度(v2)不同,一般拉伸速度比(v1/v2)约为1-5倍,因此对膜产生强烈的拉伸,使得塑膜的厚度变薄。另外,塑膜的厚度可以利用膜厚自动监测、冷却风量及温度来修正塑膜的厚度。因此,塑料薄膜的厚度可以随着拉伸速度比(v1/v2)以及膜厚自动监测、风环风量及温度来调整所需要的塑膜的厚度。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塑料薄膜的厚度约为20um-100um。另外,在前述的步骤18是利用吹膜制程来形成本发明所揭露的塑料薄膜,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是利用流延法(casting)来形成塑料薄膜,其中流延法亦为业界常使用的塑料成膜的制程,在此不再多加陈述。

根据图1的制程步骤所形成的塑料薄膜由于是透过连续相聚合物与分散相聚合物这两种互不兼容的高分子聚合物相互混合,再加入助溶剂进行物理特性的调整,因此其撕裂强度低,且此塑料薄膜无方向性,也就是说塑料薄膜在各方向上可以容易撕裂。根据上述材料特性,使得本发明所揭露的塑料薄膜可以应用于一次性使用的包装材或是做为胶带的基材,方便使用者将包装材撕裂或是由被贴附物上撕下。

接着,请同时参考图2a及图2b。图2a是表示现有技术中,棉纸的表面孔隙度的sem图及图2b是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表示本发明的塑料薄膜的表面孔隙度的sem图。由图2a及图2b,在200μm的分辨率下,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棉纸的表面的孔隙度分布。而在相同的分辨率下,本发明的塑料薄膜的表面孔隙度相较于棉纸的表面孔隙度低,且可以视为平滑表面。

接着请参考图3a,图3a是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表示利用塑料薄膜制作成包装袋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在图3a中,包装袋20包括封口材24以及袋体22,其中由图1的制程流程所形成的塑料薄膜来做为包装袋22的袋体。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包装袋20具有平滑的表面,即意谓着袋体22的表面没有孔隙,具有良好的空气隔离性。因此,利用袋体22的材质特性,将需要保存的药材或是食材可以放置在此袋体22内,再利用以热塑性塑料做为封口材24的材质,于袋体22的开口处进行密封,以达到保存药材或是食材的目的。而使用者要使用包装袋20内的药材或是食材时,由于袋体22的材料无方向性且撕裂强度低、易撕性高,因此可以直接由封口材24与袋体22的交界处222或是袋体22的任一处224、226直接撕破,而不需要借助刀片或是剪刀等切割工具,即可将封口材24与袋体22分开而取出置于袋体22内的药材或是食材。

接着请参考图3b。图3b是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表示利用塑料薄膜制作成包装袋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在前述图3a中的包装袋20仅利用单一层的塑料薄膜来做为包装袋20的袋体22。在图3b中,包装袋30的袋体32是由前述图1的制程流程所形成的塑料薄膜322以及在塑料薄膜322内层及外层的聚乙烯(pe)层324、326所组成。在本实施例中,在袋体32的内、外层增加聚乙烯层324、326可以加强包装袋30整体的硬度。另外,与图3a所述的袋体22相同,包装袋30利用以热塑性塑料做为封口材38的材质,于袋体32的开口处进行密封,以达到保存药材或是食材的目的。而使用者要使用包装袋30内的药材或是食材时,由于袋体32的材料无方向性且撕裂强度低、易撕性高,因此可以直接由封口材38与袋体32的交界处340或是袋体32的任一处342、344直接撕破,而不需要借助刀片或是剪刀等切割工具,即可将封口材38与袋体32分开而取出置于袋体32内的药材或是食材。

在此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图3a或是图3b中所揭露的袋体22、32中置放的内容物不限于本实施例所陈述的药材或是食材,也可以是需要与空气隔离而保存的对象。而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包装袋20、30的封口材24、38的材质可以是热塑性塑料,其中热塑性塑料例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abs树脂、聚氯乙烯(pvc)、压克力树脂、尼龙(pa)、pom、聚碳酸酯(pc)、氟类树脂、纤维素类树脂或是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而上述封口材24、38的材质可以视包装袋20、30要置放的内容物来选择,如果置放的内容物为食用性的药材或是食材,则可以选用聚乙烯(pe)或是聚丙烯(pp),或是置放于包装袋20、30内的内容物为非食用性的,则可以选择聚苯乙烯(ps)、abs树脂、聚氯乙烯(pvc)、压克力树脂、尼龙(pa)、pom、聚碳酸酯(pc)、氟类树脂、纤维素类树脂或是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但上述的选择仅为说明,并不在本发明的限制中。据此,以塑料薄膜制成的包装袋20、30的袋体22、32相较于现有利用聚乙烯所做成的包装袋,可以让使用者在拆封时不再需要借助剪刀或是刀片等切割工具,即可沿着封口材24与袋体22的交界处222或是封口材38与袋体32的交界处340可以轻易地撕开袋体22、32,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接着请参考图4。图4是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表示胶带的示意图。在图4中,胶带40包括做为基材的塑料薄膜42以及涂胶50,且涂胶50涂覆在塑料薄膜42的表面上,其可以制作成卷筒状。于此实施例中,涂胶50例如是胶水或是压敏性黏胶。由前述的图2b的塑料薄膜的sem图可以得知,由于塑料薄膜42的表面无孔隙度(或是孔隙度小)或可视为平滑表面,当涂胶50涂覆在塑料薄膜42上之后不会如现有技术中,以棉纸做为胶带的基材会产生大量的(或是大孔径的)孔隙。由于棉纸的表面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当涂胶涂覆于棉纸时,部份的涂胶会渗入棉纸的孔隙内,因此需要涂覆较厚的涂胶来确保棉纸表面的涂胶的厚度,而确保胶带的黏着,然而增加涂胶的厚度也增加了涂胶的成本。而本发明的塑料薄膜42由于表面无孔隙度,因此涂胶50涂覆于塑料薄膜42的表面之后不会渗入塑料薄膜42内,使得涂胶50涂覆在塑料薄膜42的厚度,可以由现有技术中的25um-30um降低至15um-20um,其节省涂胶50的涂覆量达20%-25%,可以大幅的减少涂胶50的成本,使得制作胶带的成本也相对的降低。

另外,当胶带做为卷筒形状时,由于胶带的基材为塑料薄膜,其撕裂强度低、具有易撕性,当使用者在使用时,可以任意由胶带的任意方向由卷筒胶带40上撕下而贴在被贴物件上。举例来说,搬家公司在搬家具时,特别是针对有门或是抽屉的柜子或是书桌,都会利用胶带将这些容易在搬动的过程中移动或是转动的门或是抽屉予以固定,但是一般的胶带都不易撕下,都需要利用剪裁工具例如剪刀或是刀片才能撕取需要的尺寸大小,因此在使用上稍嫌不便。而利用本发明所揭露的塑料薄膜所制作的胶带40由于其材质的撕裂强度低、于各方向上具易撕性,即可以由图4中的虚线所表示的位置任意撕下,因此方便使用者由卷筒胶带40上撕下所要的长度而贴附于这些家具的门或是抽屉上而予以固定。又由于胶带40具有易撕性,当要从这些家具的门或是抽屉上撕下胶带40时,也较一般的胶带容易由家具上撕下,对于使用者来说相当的方便。要说明的是,图4中的虚线并非为限定只有在该位置才可以撕下,仅表示任意位置的示意图。

接着,请参考图5。图5是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表示卷筒型双面胶带的示意图。在图5中,双面胶带60包括做为基材的塑料薄膜42以及涂胶50,且涂胶50涂覆在塑料薄膜42的上、下表面上,同样的,此双面胶带60亦可以制作成卷筒状。于此实施例中,涂胶50与前述相同,其区别在于,为了达到双面胶带60也具有易撕性,于其中一层涂胶50上再贴覆一层离型纸70,使得整个双面胶带60可以达到最佳的易撕性,以方便使用者使用。同样的,在图5中的虚线并非为限定只有在该位置才可以撕下,仅表示任意位置的示意图。另外,对于离型纸70的材质及制作方式并非为本发明的主要技术特征,在此不多加陈述。

因此,根据以上各实施例,为了进一步的显示出本发明所揭露的单面胶带、双面胶带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聚乙烯薄膜具有较佳的易撕性,针对各薄膜在纵向(machinedirection,md)及横向(transversedirectiontd)进行断裂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及撕裂强度来比较,如表所示:

由表中可以得知,无论是单面胶带或是双面胶带在纵向或是横向的断裂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及撕裂强度都小于现有技术的聚乙烯薄膜,也就表示说,利用本发明所揭露的连续相聚合物、分散相聚合物及助溶剂所形成的薄膜有较佳的的易撕性。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之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之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之范围内。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发明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寻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再者,说明书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仅用以表示组件的名称,并非用来限制组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同时以上的描述,对于相关技术领域之专门人士应可明了及实施,因此其他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之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在申请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