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无机复合光致发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68533发布日期:2018-09-18 19:4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有机-无机复合光致发光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偏氟乙烯薄膜和掺杂稀土元素的钙钛矿结构氧化物颗粒;所述掺杂稀土元素的钙钛矿结构氧化物颗粒均匀分散于所述聚偏氟乙烯薄膜中;

掺杂稀土元素的钙钛矿结构氧化物颗粒:聚偏氟乙烯薄膜的体积比为1:3~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无机复合光致发光薄膜,其特征在于,掺杂稀土元素的钙钛矿结构氧化物颗粒:聚偏氟乙烯薄膜的体积比为1:4~10;

优选地,掺杂稀土元素的钙钛矿结构氧化物颗粒:聚偏氟乙烯薄膜的体积比为1:6~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无机复合光致发光薄膜,其特征在于,掺杂稀土元素的钙钛矿结构氧化物的化学通式为ABO3或ReABO3,其中Re为稀土元素,A为碱土元素,B为过渡元素;

优选地,Re为Nd、Sm、Eu、Gd、Dy、Ho或Pr中的一种;

优选地,A为Be、Mg、Ca、Sr、Ba或Ra中的一种;

优选地,B为Ti、V、Cr、Mn或Co中的一种;

优选地,钙钛矿结构氧化物为CaTiO3、BaTiO3或SrTiO3。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有机-无机复合光致发光薄膜,其特征在于,掺杂稀土元素的钙钛矿结构氧化物呈边长≤30nm的标准立方体,或呈边缘弯曲的立方体,或呈球形。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有机-无机复合光致发光薄膜,其特征在于,掺杂稀土元素的钙钛矿结构氧化物颗粒采用溶胶-沉淀法制备;

优选地,掺杂稀土元素的钙钛矿结构氧化物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碱土金属氢氧化物、偶联剂、碱金属氢氧化物、稀土元素可溶性盐和溶剂混合均匀;

(b)将混合后的溶液在155-165℃条件下油浴加热1.5-2.5h,得到掺杂稀土元素的钙钛矿氧化物溶胶;

(c)将钙钛矿氧化物溶胶用水沉淀并清洗,将清洗后的材料在75-85℃条件下干燥20-30h,得到钙钛矿结构氧化物颗粒;

优选地,碱土金属氢氧化物包括氢氧化锶、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中的一种;

优选地,偶联剂包括钛酸四丁酯、异丙基三油酸酰氧基钛酸酯或三羟酰基钛酸异丙酯中的一种;

优选地,碱金属氢氧化物包括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中的一种;

优选地,溶剂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三甘醇或乙二醇醚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有机-无机复合光致发光薄膜,其特征在于,有机-无机复合光致发光薄膜的厚度为0.01~0.08mm,优选为0.01~0.05mm,进一步优选为0.01~0.03mm。

7.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有机-无机复合光致发光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无机晶体颗粒前驱液和有机高分子前驱液混合后得到的光致发光涂液进行固化,得到有机-无机复合光致发光薄膜;

所述无机晶体颗粒前驱液是掺杂稀土元素的钙钛矿结构氧化物颗粒和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均匀后得到的;

所述有机高分子前驱液是聚偏氟乙烯和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均匀后得到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机-无机复合光致发光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掺杂稀土元素的钙钛矿结构氧化物颗粒: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5~10;

优选地,掺杂稀土元素的钙钛矿结构氧化物颗粒: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6~8;

优选地,聚偏氟乙烯:N,N-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6~12;

优选地,聚偏氟乙烯:N,N-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8~10。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有机-无机复合光致发光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掺杂稀土元素的钙钛矿结构氧化物颗粒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中,超声分散20-50min,形成无机晶体颗粒前驱液;

(b)将聚偏氟乙烯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中,混合80-150min,形成有机高分子前驱液;

(c)将无机晶体颗粒前驱液加入到有机高分子前驱液中,混合均匀,形成光致发光涂液;

(d)将涂覆有光致发光涂液的模具或者容器进行干燥固化,60-80℃干燥100-120min,将固化后的有机-无机复合光致发光薄膜从模具或容器中剥离,得到有机-无机复合光致发光薄膜;

优选地,涂覆方法包括流延法、旋转涂覆法、喷涂法或涂刷法。

10.一种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有机-无机复合光致发光薄膜或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有机-无机复合光致发光薄膜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有机-无机复合光致发光薄膜在密码传输、照明或显示领域中的用途。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