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良好抗紫外线的玻璃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1832发布日期:2018-12-05 17:49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膜,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良好抗紫外线的玻璃膜。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采用玻璃贴膜贴在玻璃表面,从而实现创造美感,提高防暴性能,抵御紫外线的功能。具体地,玻璃贴膜常应用于建筑物的门窗玻璃,以及汽车的车窗玻璃。对于汽车来说,玻璃贴膜可以提高意外发生时汽车的安全水平,使得汽车玻璃破碎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意外事故对驾驶员及乘客的伤害。然而,现有技术中,汽车玻璃贴膜要实现抗暴以及抵御紫外的效果,通常需要包括高强度安全基层、紫外吸收层及高分子保护层。高强度安全基层通常为高强度的高分子薄膜,紫外吸收层通常为紫外吸收剂。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高强度的高分子薄膜的强度仍然不够高,并且所述紫外吸收层需要将紫外吸收剂通过复杂的工艺形成于所述高分子薄膜表面,从而使得工艺较为复杂。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抗紫外线的玻璃膜。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有良好抗紫外线的玻璃膜,包括玻璃膜原材料以及抗紫外剂,所述抗紫外剂包括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纳米二氧化硅、碳化硅、氮化硅、促蓝/红移化合物、溶剂。作为优选,所述抗紫外剂占总比例的5%。作为优选,所述促蓝/红移化合物化学式如下所示:作为优选,所述粘结剂包括透明复合粘结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作为优选,以下组份按重量计:纳米二氧化钛5-10份纳米氧化锌5-10份纳米二氧化硅3-8份碳化硅2-4份氮化硅2-4份促蓝/红移化合物15-20份溶剂35-50份粘结剂:透明复合粘结剂18-20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3份。作为优选,制备方法如下所示:步骤1.1,抗紫外剂的制备:将促蓝/红移化合物溶解在溶剂中均匀搅拌形成均匀分散体系;步骤1.2,抗紫外剂的制备:将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纳米二氧化锌、碳化硅、氮化硅混入步骤1中制备得到的均匀分散体系;步骤2,玻璃膜薄膜制备:将95%玻璃膜原料和5%抗紫外剂混合制备得到玻璃膜薄膜;步骤3,胶黏剂制备: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物理混入进复合粘结剂,适当添加可溶剂。作为优选,所述玻璃膜表面通过静电吸附设置保护膜。作为优选,使用方法如下所示:将待贴膜位置清洗干净,将胶黏剂均匀喷涂在待贴膜处,将制备好的玻璃膜薄膜覆盖在胶黏剂上,刮板刮涂玻璃膜薄膜表面至表面平整,清理多余的胶黏剂,热处理玻璃膜薄膜表面,降温至室温后割除多余玻璃膜薄膜。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目前市面上的汽车玻璃膜,大多分为两种;一种是较为高端的量子膜,对紫外线有良好的隔绝作用;另一种对紫外线隔绝作用较差,仅仅起到紫外线削弱作用,前一种膜价格高且对贴膜环境以及技术手段要求较高,因而仅在部分地区设置专门的贴膜点进行贴膜处理;因而提供一种成本低廉、操作简洁且具有良好抗紫外线的膜极为重要;2.本方案中的玻璃膜是在原有的玻璃膜上加以改进;将具有良好抗紫外线的物质添加其中,再将以上混合物质制备成玻璃膜或将以上抗紫外剂直接制备成膜涂覆在玻璃膜上;但是后一种方式制备得到抗紫外线玻璃膜使用寿命低于前一种将抗紫外剂添加在其中制备得到玻璃膜的使用寿命,且经过实验测量得到,当抗紫外剂的添加量为5%时,效果最佳,既具有良好的抗紫外性能又不影响玻璃膜的透光性;3.抗紫外剂主要包括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纳米二氧化硅、碳化硅、氮化硅和促蓝/红移化合物以及适量的溶剂;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纳米二氧化硅等能通过物理手段起到抵挡紫外线的效果;蓝移是指吸收峰向短波长移动的过程,而促蓝/红移化合物即为促进此过程的发生,照射在玻璃膜表面的紫外线在促蓝/红移化合物的作用下改变成能被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纳米二氧化硅反射的光线,从而增强玻璃膜对紫外线的阻挡作用,所以能起到促蓝移的化合物均可,本方案中优选促蓝/红移化合物为稀土化合物,多量添加不会影响玻璃膜的透光度;4.随着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锌、纳米二氧化硅、碳化硅、氮化硅的添加,可有效增强玻璃膜的机械强度;还包括粘结剂,用于玻璃膜与玻璃的固定,粘接剂又包括透明复合粘接剂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不影响玻璃透光率,随着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添加,这种粘接剂由液态转变成凝胶态;使用时,将这种含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胶黏剂涂抹在待贴膜处,之后将玻璃膜贴附在粘接剂表面,利用刮刀将玻璃膜表面刮平,多余的粘接剂涌出,将其去除后,热处理玻璃膜表面待其完全贴牢后,割除多余的玻璃膜;在热处理的过程中,粘接剂与玻璃、玻璃膜形成一个整体,增加玻璃的抗击打能力。具体实施方式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一种具有良好抗紫外线的玻璃膜,主要包括用于制备玻璃膜的原材料以及抗紫外剂,抗紫外剂包括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纳米二氧化硅、碳化硅、氮化硅、促蓝/红移化合物以及溶剂、粘结剂;其中抗紫外剂与占总比例的5%,玻璃膜的原材料占总比例的95%。粘结剂包括透明复合粘结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剂可采用乙酸乙酯-石油醚或其他能溶解以上物质的溶剂。促蓝/红移化合物可采用市面上常见的促蓝/红移化合物,如4,5-二苯基-3-对甲酰基苯基咪唑等三苯基咪唑类化合物,但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以下化合物:实施例1-实施例5中的各物质组成相同,但各物质含量不同,详见下表1所示;表1: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纳米二氧化硅568910纳米氧化锌568910纳米二氧化硅34.25.46.68碳化硅22.53.03.54氮化硅22.53.03.54促蓝/红移化合物1516171920溶剂3541475350透明复合粘结剂1818.519.019.520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1.52.02.53设置对比例为仅包含由玻璃膜原材料制备而成的玻璃膜。这种具有良好抗紫外线的玻璃膜,制备方法如下所示:步骤1.1,抗紫外剂的制备:将促蓝/红移化合物溶解在溶剂中均匀搅拌形成均匀分散体系;步骤1.2,抗紫外剂的制备:将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纳米二氧化锌、碳化硅、氮化硅混入步骤1中制备得到的均匀分散体系;步骤2,玻璃膜薄膜制备:将95%玻璃膜原料和5%抗紫外剂混合制备得到玻璃膜薄膜;步骤3,胶黏剂制备: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物理混入进复合粘结剂,适当添加溶剂。在制备得到的玻璃膜表面通过静电吸附贴附保护膜,保护膜可由pvc、pet等常见材料制成;使用时,将贴附在表面的保护膜撕除即可。可得结论:当促蓝/红移化合物采用4,5-二苯基-3-对甲酰基苯基咪唑或其他三苯基咪唑类化合物时,紫外吸收峰蓝移,且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这种蓝移现象增加;但使用本实施例中给出的促蓝/红移化合物时,蓝移现象更加明显;实施例1-实施例5中对紫外线有较好的阻挡现象,但不影响其他光线的照射,即不影响车内视线。在测量车内紫外线光强时,首先采用观察法,当观察法无法辨别时候采用其他方式;观察法为将百元真钞票放置在车窗内,利用透过车窗的紫外光观察其上的紫外防伪标志,对比例中的紫外防伪标志十分清楚,而实施例1-实施例5中的紫外防伪标志需仔细辨别才可看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