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电池外壳专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76211发布日期:2019-01-18 23:57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能源电池外壳专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丙烯(pp)是一种热塑性塑料,比重轻,成品表面硬度大,弹性高,耐热性、化学稳定性、绝缘性良好,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高冲击强度的聚丙烯材料也广泛应用于制造蓄电池外壳。但是聚丙烯极易燃烧,极限氧指数仅为17.4-18.5,且燃烧时熔滴严重,容易传播火焰引起火灾,使其应用存在不安全因素。这使得pp在电子电气、通讯器材、汽车、电器、建筑材料等行业的应用受到限制。为了符合阻燃特性要求,必须对pp进行改性。通过添加阻燃剂提高pp的阻燃性能有效扩大其应用范围。

铅酸蓄电池外壳,要求具有较高的抗冲击性能;电池槽与盖之间的结合通过热密封,要求外壳材料具有较好的热密封性能,长期与密度为1.2-1.4g/ml的硫酸接触不影响材料的使用性能,产品表面无阻燃剂析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电池外壳专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电池外壳专用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丙烯100-135份、五氧化二铌5-12份、四氯钯钠6-15份、改性菱沸石粉末8-14份、改性木质素8-12份、木糖醇2-6份;

所述改性菱沸石粉末的制备方法为:将菱沸石粉碎,用水洗涤,干燥,得到预处理菱沸石;用无水乙醇和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预处理菱沸石进行环氧基化;然后在反应器中加入去离子水和月桂酰胺丙基甜菜碱,搅拌均匀;之后进行超声波处理;再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的固体用去离子水洗涤,固体干燥,即得改性菱沸石粉;

所述改性木质素的制备方法为:将木质素与碱、尿素以及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均匀;然后调整ph值为4-8,之后加入硫酸铝并进行搅拌,得到改性木质素。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丙烯112-130份、五氧化二铌7-9份、四氯钯钠8-11份、改性菱沸石粉末9-12份、改性木质素9-11份、木糖醇3-5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丙烯122份、五氧化二铌8份、四氯钯钠10份、改性菱沸石粉末11份、改性木质素10份、木糖醇4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改性菱沸石粉末的制备方法为:将菱沸石粉碎后用60-80目的筛子过筛,用水洗涤,干燥,得到预处理菱沸石;用无水乙醇和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预处理菱沸石进行环氧基化;然后在反应器中加入200-300份去离子水和20-30份月桂酰胺丙基甜菜碱,搅拌均匀;之后进行超声波处理5-10min;再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的固体用去离子水洗涤,洗至滤液呈中性为止;固体干燥,即得改性菱沸石粉。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改性木质素的制备方法为:在100-110℃条件下将木质素与2-6份碱、3-7份尿素以及1-3份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均匀;然后调整ph值为4-8;之后在50-80℃下加入2-5份硫酸铝并进行搅拌,得到改性木质素。

一种新能源电池外壳专用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五氧化二铌、四氯钯钠和改性木质素混合,置于75-82℃下搅拌反应3-6h;

(2)将聚丙烯、改性菱沸石粉末和木糖醇混合,置于90-102℃下搅拌反应20-35min;

(3)将步骤(1)所得物与步骤(2)所得物混合,置于170-180℃下搅拌反应1-3h;然后将混合物加入挤出机中挤出并切粒,挤出机的料筒温度为185-200℃,即得新能源电池外壳专用材料。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1)将五氧化二铌、四氯钯钠和改性木质素混合,置于79℃下搅拌反应5h。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2)将聚丙烯、改性菱沸石粉末和木糖醇混合,置于98℃下搅拌反应25min。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3)将步骤(1)所得物与步骤(2)所得物混合,置于176℃下搅拌反应2h;然后将混合物加入挤出机中挤出并切粒,挤出机的料筒温度为189℃,即得新能源电池外壳专用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新能源电池外壳专用材料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且其机械性能、耐腐蚀性能好耐寒性能好,熔指高,流动性好,易于加工成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新能源电池外壳专用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丙烯100份、五氧化二铌5份、四氯钯钠6份、改性菱沸石粉末8份、改性木质素8份、木糖醇2份;

所述改性菱沸石粉末的制备方法为:将菱沸石粉碎后用60目的筛子过筛,用水洗涤,干燥,得到预处理菱沸石;用无水乙醇和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预处理菱沸石进行环氧基化;然后在反应器中加入200份去离子水和20份月桂酰胺丙基甜菜碱,搅拌均匀;之后进行超声波处理5min;再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的固体用去离子水洗涤,洗至滤液呈中性为止;固体干燥,即得改性菱沸石粉。

所述改性木质素的制备方法为:在100℃条件下将木质素与2份碱、3份尿素以及1份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均匀;然后调整ph值为4;之后在50℃下加入2份硫酸铝并进行搅拌,得到改性木质素。

一种新能源电池外壳专用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五氧化二铌、四氯钯钠和改性木质素混合,置于75℃下搅拌反应3h;(2)将聚丙烯、改性菱沸石粉末和木糖醇混合,置于90℃下搅拌反应20min;(3)将步骤(1)所得物与步骤(2)所得物混合,置于170℃下搅拌反应1h;然后将混合物加入挤出机中挤出并切粒,挤出机的料筒温度为185℃,即得新能源电池外壳专用材料。

实施例2

一种新能源电池外壳专用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丙烯135份、五氧化二铌12份、四氯钯钠15份、改性菱沸石粉末14份、改性木质素12份、木糖醇6份;

所述改性菱沸石粉末的制备方法为:将菱沸石粉碎后用80目的筛子过筛,用水洗涤,干燥,得到预处理菱沸石;用无水乙醇和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预处理菱沸石进行环氧基化;然后在反应器中加入300份去离子水和30份月桂酰胺丙基甜菜碱,搅拌均匀;之后进行超声波处理10min;再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的固体用去离子水洗涤,洗至滤液呈中性为止;固体干燥,即得改性菱沸石粉。

所述改性木质素的制备方法为:在110℃条件下将木质素与6份碱、7份尿素以及3份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均匀;然后调整ph值为8;之后在80℃下加入5份硫酸铝并进行搅拌,得到改性木质素。

一种新能源电池外壳专用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五氧化二铌、四氯钯钠和改性木质素混合,置于82℃下搅拌反应6h;(2)将聚丙烯、改性菱沸石粉末和木糖醇混合,置于102℃下搅拌反应35min;(3)将步骤(1)所得物与步骤(2)所得物混合,置于180℃下搅拌反应3h;然后将混合物加入挤出机中挤出并切粒,挤出机的料筒温度为200℃,即得新能源电池外壳专用材料。

实施例3

一种新能源电池外壳专用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丙烯122份、五氧化二铌8份、四氯钯钠10份、改性菱沸石粉末11份、改性木质素10份、木糖醇4份。

所述改性菱沸石粉末的制备方法为:将菱沸石粉碎后用70目的筛子过筛,用水洗涤,干燥,得到预处理菱沸石;用无水乙醇和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预处理菱沸石进行环氧基化;然后在反应器中加入260份去离子水和25份月桂酰胺丙基甜菜碱,搅拌均匀;之后进行超声波处理7min;再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的固体用去离子水洗涤,洗至滤液呈中性为止;固体干燥,即得改性菱沸石粉。

所述改性木质素的制备方法为:在106℃条件下将木质素与4份碱、5份尿素以及2份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均匀;然后调整ph值为5;之后在65℃下加入3份硫酸铝并进行搅拌,得到改性木质素。

一种新能源电池外壳专用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五氧化二铌、四氯钯钠和改性木质素混合,置于79℃下搅拌反应5h。(2)将聚丙烯、改性菱沸石粉末和木糖醇混合,置于98℃下搅拌反应25min。(3)将步骤(1)所得物与步骤(2)所得物混合,置于176℃下搅拌反应2h;然后将混合物加入挤出机中挤出并切粒,挤出机的料筒温度为189℃,即得新能源电池外壳专用材料。

实施例4

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一种新能源电池外壳专用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丙烯112份、五氧化二铌7份、四氯钯钠8份、改性菱沸石粉末9份、改性木质素9份、木糖醇3份。

实施例5

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一种新能源电池外壳专用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丙烯130份、五氧化二铌9份、四氯钯钠11份、改性菱沸石粉末12份、改性木质素11份、木糖醇5份。

对比例1

除原料中不含有改性菱沸石粉末外,其他制备工艺与实施例3一致。

对比例2

除原料中不含有四氯钯钠外,其他制备工艺与实施例3一致。

对比例3

除原料中不含有改性菱沸石粉末和四氯钯钠外,其他制备工艺与实施例3一致。

对比例4

改性菱沸石粉末替换为普通菱沸石粉末,其他制备工艺与实施例3一致。

对比例5

原料与实施例3一致。制备方法采用:将所有原料一同混合后,置于176℃下搅拌反应2h;然后将混合物加入挤出机中挤出并切粒,挤出机的料筒温度为189℃,即得新能源电池外壳专用材料。

实验例

将上述制备实施例方法制得的产品进行基本的性能指标检测,具体的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耐腐蚀性能采用测试方法:在待测产品平板表面涂抹dot4刹车油,并在产品平板表面施加30kj的力,保证待测产品另一面撑凸2mm,在60℃环境温度下放置48h。耐寒性能采用测试方法:-30℃的环境温度下,将重2kg的钢球,在距离待测产品60cm的高处,垂直降落在待测产品表面。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