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候性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0263944发布日期:2020-04-03 18:08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耐候性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氨酯树脂。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超细纤维合成革推广和普及,超细纤维合成革在一些新的高端领域如汽车、电子、航天等受到青睐,同时该类高端领域对超细纤维合成革也提出了新的性能要求。尤其在汽车内饰用绒面革等领域对超细纤维合成革的耐黄变、耐热性、耐水解性、耐寒性和力学性能等要求相当苛刻。

目前,市场上用于超细纤维合成革(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的浸渍聚氨酯树脂均为芳香族聚氨酯树脂,其为了实现耐候性(光、热、水等)的提升常常采用加入紫外线吸收剂(苯并三唑类、三嗪类)、受阻胺类稳定剂以及抗氧剂、耐水解剂等方式来提高物性,但是由于添加剂的时效性使得效果难以持久,迫使需要从提高材料本身性能来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候性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所述的耐候性聚氨酯树脂,为具有式(1)所示结构片段的聚合物:

所述的聚合物数均分子量为优选100000;

r1:代表

r2:代表如下结构的多元醇基;

r3:代表

r4:代表r5:代表

优选的:

r1:代表

r2:代表如下结构的多元醇基;

r3:代表

r4:代表

r5:代表

优选的:

r1:代表

r2:代表如下结构的多元醇基;

r3:代表

r4:代表

r5:代表

优选的,

r1:代表

r2:代表如下结构的多元醇基;

r3:代表

r4:代表

r5:代表

优选的:

r1:代表

r2:代表如下结构的多元醇基;

r3:代表

r4:

r5:代表

优选的,所述的耐候性聚氨酯树脂如式(1)所示,其中:r1:代表

r2:代表如下结构的多元醇基;

r3:代表r4:代表r5:代表

或者:

r1:代表

r2:代表如下结构的多元醇基;

r3:代表r4:代表r5:代表

或者:

r1:代表

r2:代表如下结构的多元醇基;

r3:代表r4:代表

r5:代表

或者:

r1:代表

r2:代表如下结构的多元醇基;

r3:代表

r4:

r5:代表

特别优选的,所述的耐候性聚氨酯树脂,数均分子量为108000;

r1:代表

r2:代表如下结构的多元醇基;

r3:代表

r4:代表

r5:代表或者:

数均分子量为105000;

r1:代表

r2:代表如下结构的多元醇基;

r3:代表r4:代表r5:代表或者

数均分子量为101000;

r1:代表

r2:代表如下结构的多元醇基;

r3:代表r4:代表r5:代表或者

数均分子量为98000;

r1:代表r2:代表如下结构的多元醇基;

r3:代表

r4:

r5:代表

所述的耐候性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二异氰酸酯a和催化剂加入多元醇和溶剂的混合物,85~105℃,优选95℃,常压反应至异氰酸酯基团含量恒定;

(2)50~60℃下加入扩链剂a和部分溶剂;

(3)加入二异氰酸酯b,60~80℃常压反应1-3小时,优选1.5小时,滴加扩链剂b,滴加时间为1~3小时,使反应物的粘度增至80~160pa·s(25℃),加入终止剂反应20~40min,即可获得所述的耐候性聚氨酯树脂;

各个组分的用量为(摩尔比):

(1)二异氰酸酯a(r1)∶二异氰酸酯b(r3)=1∶1~5;,优选摩尔比1∶2.5~3.5;

(2)扩链剂a(r4)∶扩链剂b(r5)=1∶0.1~5,优选摩尔比1∶1~2.5;

(3)封闭剂的总摩尔数为二异氰酸酯a(r1)和二异氰酸酯b(r3)的总摩尔数与所述多元醇和扩链剂的总摩尔数差值的2倍;

溶剂的用量为总重量的65%~80%,优选70%;

所述多元醇选自聚碳酸酯二醇(pcdl)、聚己二酸-3-甲基戊二醇酯二醇(pmna)、聚己二酸己二醇酯二醇(pha)、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3000,优选2000分子量;

所述二异氰酸酯a(r1)选自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中的一种;

所述二异氰酸酯b(r2)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

所述催化剂为有机铋类、有机锡类等,如新癸酸铋、月桂酸铋、异辛酸铋等;

所述的扩链剂a为乙二醇(eg)、丁二醇(bg)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的扩链剂b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ddm)、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pacm)、异佛尔酮二胺(ipda)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的封闭剂甲醇和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溶剂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dmf)或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中的一种或任意比的两种,优选n,n-二甲基甲酰胺(dmf);

优选的:

所述的所述多元醇选自聚己二酸-3-甲基戊二醇酯二醇(pmna),数均分子量为2000,聚碳酸酯二醇(pcdl),数均分子量为2000,二异氰酸酯a(r1)选自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二异氰酸酯b(r3)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扩链剂a(r4)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扩链剂b(r5)为乙二醇;

优选的,

所述的所述多元醇选自聚己二酸-3-甲基戊二醇酯二醇(pmna),数均分子量为2000,聚碳酸酯二醇(pcdl),数均分子量为2000,二异氰酸酯a(r1)选自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二异氰酸酯b(r3)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扩链剂a(r4)为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扩链剂b(r5)为乙二醇;

优选的,

所述的所述多元醇选自聚己二酸-3-甲基戊二醇酯二醇(pmna),数均分子量为2000,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数均分子量为2000,聚碳酸酯二醇(pcdl),数均分子量为2000,二异氰酸酯a(r1)选自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二异氰酸酯b(r3)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扩链剂a(r4)为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扩链剂b(r5)为乙二醇;

优选的,

所述的所述多元醇选自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数均分子量为2000,聚己二酸己二醇酯二醇(pha),数均分子量为2000,聚碳酸酯二醇(pcdl),数均分子量为2000,二异氰酸酯a(r1)选自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异氰酸酯b(r3)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扩链剂a(r4)为异佛尔酮二胺,扩链剂b(r5)为乙二醇;

本发明的耐候性聚氨酯树脂,具有非常优异的绒感、肉感,耐候性比常规产品得到大幅度提升,可以用于制备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制备方法如下:

聚氨酯、dmf、助剂按重量份配比配好工作液,以针刺无纺布为底基,在其纤维空隙饱和浸渍工作液,经凝固、水洗、减量、烘干定型而成,如文献:《合成工艺学》(曲建波等.合成革工艺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向聚氨酯树脂引入脲基,软段引入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实现了脂肪族改性的聚氨酯树脂在超纤浸渍用上的首次应用,同时该产品在于超细纤维制备超细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时,具有非常好的离型结构,使得超纤树脂复合材料具有非常优异的绒感、肉感。同时因为脲基和脂肪族结构的引入,产品的耐黄变、耐热性、耐水解性、耐寒性比常规产品得到大幅度提升,可以用于制备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聚氨酯的红外图谱;

图2为实施例2制备的聚氨酯的红外图谱;

图3为实施例3制备的聚氨酯的红外图谱;

图4为实施例4制备的聚氨酯的红外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试验条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调整,而不限于本实施例的试验条件。

实施例1

(1)将聚己二酸-3-甲基戊二醇酯二醇(0.03mol)、聚碳酸酯二醇(0.1mol)、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100ml)投入反应瓶中,混合均匀,投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0.12mol),催化剂新癸酸铋(0.01g)95℃反应,至异氰酸酯基团含量恒定;

(2)预聚完成后,加入乙二醇(0.277mol)、n,n-二甲基甲酰胺(80ml),加入mdi(0.4mol),75℃反应1小时,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200ml),降温到50℃以下,滴加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0.11mol),粘度涨到200pa·s(25℃)粘度时,停止加入;

然后加入dmf(92ml)稀释至反应物的粘度160pa·s(25℃),加入甲醇0.003mol终止剂反应30min,降温至50℃后出料,即可获得所述的耐候性聚氨酯树脂,树脂固体质量分数为30%。

所获得的产品,其中:

r1:代表

r2:代表如下结构的多元醇基;

r3:代表

r4:代表

r5:代表

红外图谱见图1;

ir检测在3325cm-1位置(vnh)、在1736cm-1位置(vc=o,酰胺i)、在1533cm-1位置(酰胺ⅱ)以及在1243cm-1位置(酰胺ⅲ)有很强的吸收峰,说明已经形成了脲结构。

实施例2

(1)将聚己二酸-3-甲基戊二醇酯二醇(0.044mol)、聚碳酸酯二醇(0.086mol)、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100ml)投入反应瓶中,混合均匀,投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0.11mol),催化剂新癸酸铋(0.01g)95℃反应,至异氰酸酯基团含量恒定;

(2)预聚完成后,加入乙二醇eg(0.139mol)、dmf(96ml),加入mdi(0.278mol),75℃反应1.5小时,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150ml),降温到50℃以下,滴加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0.139mol),使粘度涨到200pa·s(25℃)粘度时,停止加入;

然后加入dmf(80ml)稀释至反应物的粘度160pa·s(25℃),加入甲醇0.003mol终止剂反应30min,降温至50℃后出料,即可获得所述的耐候性聚氨酯树脂,树脂固体质量分数为30%。

所获得的产品,其中:

r1:代表

r2:代表如下结构的多元醇基;

r3:代表

r4:代表

r5:代表

红外图谱见图2;

ir检测在3324cm-1位置(vnh)、在1735cm-1位置(vc=o,酰胺i)、在1533cm-1位置(酰胺ⅱ)以及在1244cm-1位置(酰胺ⅲ)有很强的吸收峰,说明已经形成了脲结构。

实施例3

(1)将聚四氢呋喃醚二醇(0.017mol)、聚己二酸-3-甲基戊二醇酯二醇(0.02mol)、聚碳酸酯二醇(0.093mol)、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100ml)投入反应瓶中,混合均匀,投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0.1mol),催化剂新癸酸铋(0.01g)95℃反应,至异氰酸酯基团含量恒定;

(2)预聚完成后,加入乙二醇eg(0.322mol)、dmf(100ml),加入mdi(0.35mol),75℃反应1.5小时,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170ml),降温到50℃以下,滴加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0.143mol),使粘度涨到200pa·s(25℃)粘度时,停止加入;

然后加入dmf(80ml)稀释至反应物的粘度160pa·s(25℃),加入甲醇0.003mol终止剂反应30min,降温至50℃后出料,即可获得所述的耐候性聚氨酯树脂,树脂固体质量分数为30%。

所获得的产品,其中:

r1:代表

r2:代表如下结构的多元醇基;

r3:代表

r4:代表

r5:代表

红外图谱见图3;

ir检测在3312cm-1位置(vnh)、在1737cm-1位置(vc=o,酰胺i)、在1534cm-1位置(酰胺ⅱ)以及在1245cm-1位置(酰胺ⅲ)有很强的吸收峰,说明已经形成了脲结构;可以观察到位于1107cm-1(-c-o-c-)的吸收峰,说明有醚结构。

实施例4

(1)将聚四氢呋喃醚二醇(0.017mol)、聚己二酸己二醇酯二醇(0.20mol)、聚碳酸酯二醇(0.093mol)、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100ml)投入反应瓶中,混合均匀,投入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0.105mol),催化剂新癸酸铋(0.01g)95℃反应,至异氰酸酯基团含量恒定;

(2)预聚完成后,加入乙二醇eg(0.323mol)、dmf(100ml),加入mdi(0.35mol),75℃反应1.5小时,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170ml),降温到50℃以下,滴加异佛尔酮二胺(0.14mol),使粘度涨到200pa·s(25℃)粘度时,停止加入;

然后加入dmf(80ml)稀释至反应物的粘度160pa·s(25℃),加入甲醇0.003mol终止剂反应30min,降温至50℃后出料,即可获得所述的耐候性聚氨酯树脂,树脂固体质量分数为30%。

所获得的产品,其中:

r1:代表

r2:代表如下结构的多元醇基;

r3:代表

r4:

r5:代表

红外图谱见图4;

ir检测在3326cm-1位置(vnh)、在1736cm-1位置(vc=o,酰胺i)、在1534cm-1位置(酰胺ⅱ)以及在1245cm-1位置(酰胺ⅲ)有很强的吸收峰,说明已经形成了脲结构;可以观察到位于1106cm-1(-c-o-c-)的吸收峰,说明有醚结构。

实施例5

应用实施例:

将上述四个实例所制得的聚氨酯树脂,通过下述常规工艺步骤制得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按聚氨酯100份、dmf58份、10#助剂1份的重量份配比配好工作液,以针刺无纺布为底基,在其纤维空隙饱和浸渍工作液,经凝固、水洗、减量、烘干定型而成,如文献:《合成工艺学》(曲建波等.合成革工艺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实施例6

采用eqcl-4001乘客舱和行李箱内非金属材料和零部件耐氙灯老化实验方法,gb/t8949-2008聚氨酯干法人造革标准,对实施例1~4的产品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