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偏氟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43532发布日期:2019-01-16 07:54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偏氟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偏氟乙烯(简称为pvdf)是氟塑料家族中重要一员,由于其化学结构c-f键的稳定性以及较高结晶度,聚偏氟乙烯材料具有优异的抵抗紫外线破坏的能力,并且耐化学腐蚀,具有较低的水汽透过率,目前作为耐候耐老化保护膜在太阳能光伏行业、建筑行业、化工领域等广泛应用。pvdf薄膜在使用过程中通常置于所需保护部件的外侧表面,与空气直接接触,并接受太阳光的照射。同时,pvdf薄膜与部件的结合通常通过胶水粘合,即在薄膜表面预先涂覆一层胶水,然后与被保护的部件粘合。因此,对于pvdf薄膜的性能要求为:内表面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与此同时薄膜应具有良好的耐候性以抵抗紫外线的破坏。

现有的聚偏氟乙烯薄膜的耐候性、气体阻隔性以及力学强度等性能较差,这是在制备时由于添加其他物质会薄膜变脆、易吸水,且短期遭受太阳光照射后发生降解、黄变等,促使材料性能恶化。因此,目前高性能的pvdf薄膜都需要进口,且大多数pvdf膜还是采用传统的吹塑,流延和压模的方法大规模生产制备,无法满足随着社会科技发展而日益增长的材料性能要求。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故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优越的耐候性、气体阻隔性及力学强度,同时具有高透明度、厚度均匀的聚偏氟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聚偏氟乙烯薄膜,其配方组成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聚偏氟乙烯,60-80份;苯乙烯为5~10份,增塑剂5~10份,稳定剂1-3份,抗氧剂:1~5份;增强剂1~10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其配方组成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聚偏氟乙烯,65-75份;苯乙烯为6~9份,增塑剂7~8份,稳定剂1-2份,抗氧剂:1~3份;增强剂1~5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增塑剂包括dop增塑剂和eso增塑剂,dop增塑剂和eso增塑剂的重量比为3: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稳定剂为钡锌稳定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增强剂包括二甲苯树脂rx-8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抗氧剂分为主抗氧剂和辅抗氧剂,重量比为2:3,所述主抗氧剂是受阻酚类和硫酯类抗氧剂中的一种;辅抗氧剂是亚磷酸盐类和亚磷酸酯类抗氧剂中的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抗压剂包括芳纶纤维或芳纶浆粕。

一种所述的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聚偏氟乙烯,60-80份;苯乙烯为5~10份,抗氧剂:1~5份;增强剂1~10份,增塑剂5~10份,稳定剂1-3份分别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机械混合;

步骤(2),将步骤(1)中的混合料投入到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分散与挤出造粒:得到原材料粒子;

步骤(3),将原材料粒子放置于常温下静将薄膜材料均匀的平铺在玻璃面板上,静置2h~3h;干燥后,形成母粒;

步骤(4),将将母粒加入到单螺杆挤出机中在200~230℃下熔融后,经由薄膜口模,通过流延拉伸装置成型,并将薄膜经过150℃的热处理定型后经过拉伸、冷却定型,切边收卷,从而得到聚偏氟乙烯薄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上述制备过程中所述的苯乙烯为24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上述制备过程中所述的聚偏氟乙烯为65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聚偏氟乙烯薄膜不仅具有优异的耐候性、气体阻隔性、防水性,且短期遭受太阳光照射后不易发生降解、黄变,具有优异的耐紫外性能;在制备该聚偏氟乙烯薄膜时通过采用双轴拉伸工艺,使得薄膜内部的碳氟结构单元规整性提高,透明度和力学性能增高,厚度均匀;

2.本发明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聚偏氟乙烯薄膜材料克服了常规的薄膜材料在使用中产生的缺点,透光率达到了93%至96%,除了透光率外,本发明的聚偏氟乙烯薄膜材料还具有较强的耐老化性能;

3.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利于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聚偏氟乙烯薄膜,其配方组成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聚偏氟乙烯62份;苯乙烯为10份,增塑剂10份,稳定剂3份,抗氧剂5份;增强剂10份。

增塑剂包括dop增塑剂和eso增塑剂,dop增塑剂和eso增塑剂的重量比为3:2;大大增强了本发明的薄膜整体的透光性,确保其荧光亮度。

稳定剂为钡锌稳定剂,提高了薄膜整体的稳定度,增加复合牢度度。

增强剂包括二甲苯树脂rx-80,大大增强了本发明的抗拉强度。

抗氧剂分为主抗氧剂和辅抗氧剂,重量比是2:3,所述主抗氧剂选自受阻酚类和硫酯类抗氧剂中的一种,优选主抗氧化剂为1010;辅抗氧剂剂选自亚磷酸盐类和亚磷酸酯类抗氧剂中的一种,优选辅抗氧化剂为168。

抗压剂包括芳纶纤维或芳纶浆粕。

一种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聚偏氟乙烯62份,苯乙烯为10份,增塑剂10份,稳定剂3份,抗氧剂5份;增强剂10份分别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机械混合;

步骤2,将步骤1中的混合料投入到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分散与挤出造粒:得到原材料粒子;

步骤3,将原材料粒子放置于常温下静将薄膜材料均匀的平铺在玻璃面板上,静置2h~3h;干燥后,形成母粒;

步骤4,将将母粒加入到单螺杆挤出机中在200~230℃下熔融后,经由薄膜口模,通过流延拉伸装置成型,并将薄膜经过150℃的热处理定型后经过拉伸、冷却定型,切边收卷,从而得到聚偏氟乙烯薄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内容与实施例1内容基本相同,相同部分内容不在重复,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配方组成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聚偏氟乙烯70份;

苯乙烯为8份,

增塑剂8份,

稳定剂4份,

抗氧剂5份;

增强剂5份。

一种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聚偏氟乙烯70份,苯乙烯为8份,增塑剂8份,稳定剂4份,抗氧剂5份,增强剂5份分别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机械混合;

步骤2,将步骤1中的混合料投入到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分散与挤出造粒:得到原材料粒子;

步骤3,将原材料粒子放置于常温下静将薄膜材料均匀的平铺在玻璃面板上,静置2h~3h;干燥后,形成母粒;

步骤4,将将母粒加入到单螺杆挤出机中在200~230℃下熔融后,经由薄膜口模,通过流延拉伸装置成型,并将薄膜经过150℃的热处理定型后经过拉伸、冷却定型,切边收卷,从而得到聚偏氟乙烯薄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内容与实施例1内容基本相同,相同部分内容不在重复,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配方组成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聚偏氟乙烯75份;

苯乙烯为5份,

增塑剂5份,

稳定剂2份,

抗氧剂3份;

增强剂10份。

一种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聚偏氟乙烯75份,苯乙烯为5份,增塑剂5份,稳定剂2份,抗氧剂3份,增强剂10份分别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机械混合;

步骤2,将步骤1中的混合料投入到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分散与挤出造粒:得到原材料粒子;

步骤3,将原材料粒子放置于常温下静将薄膜材料均匀的平铺在玻璃面板上,静置2h~3h;干燥后,形成母粒;

步骤4,将将母粒加入到单螺杆挤出机中在200~230℃下熔融后,经由薄膜口模,通过流延拉伸装置成型,并将薄膜经过150℃的热处理定型后经过拉伸、冷却定型,切边收卷,从而得到聚偏氟乙烯薄膜。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内容与实施例3内容基本相同,相同部分内容不在重复,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配方组成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聚偏氟乙烯75份,

苯乙烯为5份,

增塑剂6份,

稳定剂1份,

抗氧剂3份,

增强剂10份。

一种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聚偏氟乙烯75份,苯乙烯为5份,增塑剂6份,稳定剂1份,抗氧剂3份,增强剂10份分别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机械混合;

步骤2,将步骤1中的混合料投入到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分散与挤出造粒:得到原材料粒子;

步骤3,将原材料粒子放置于常温下静将薄膜材料均匀的平铺在玻璃面板上,静置2h~3h;干燥后,形成母粒;

步骤4,将将母粒加入到单螺杆挤出机中在200~230℃下熔融后,经由薄膜口模,通过流延拉伸装置成型,并将薄膜经过150℃的热处理定型后经过拉伸、冷却定型,切边收卷,从而得到聚偏氟乙烯薄膜。

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本方案中将增塑剂的重量份的组分由5份调整至6份,稳定剂的重量份的组分由2份调整至1份,申请人发现,调整上述两种组分以后,可以提高本发明的薄膜整体的透光性,确保其荧光亮度。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内容与实施例4内容基本相同,相同部分内容不在重复,与实施例4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配方组成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聚偏氟乙烯,75份;

苯乙烯为5份,

增塑剂6份,

稳定剂3份,

抗氧剂3份;

增强剂8份。

一种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聚偏氟乙烯,75份;苯乙烯为5份,增塑剂6份,稳定剂3份,抗氧剂3份;增强剂8份分别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机械混合;

步骤2,将步骤1中的混合料投入到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分散与挤出造粒:得到原材料粒子;

步骤3,将原材料粒子放置于常温下静将薄膜材料均匀的平铺在玻璃面板上,静置2h~3h;干燥后,形成母粒;

步骤4,将将母粒加入到单螺杆挤出机中在200~230℃下熔融后,经由薄膜口模,通过流延拉伸装置成型,并将薄膜经过150℃的热处理定型后经过拉伸、冷却定型,切边收卷,从而得到聚偏氟乙烯薄膜。

与实施例4不同的是:本方案中将增强剂的重量份的组分由10份调整至8份,稳定剂的重量份的组分由1份调整至3份,申请人发现,调整上述两种组分以后,可以提高本发明的薄膜整体的抗拉强度。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