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籽油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82300发布日期:2019-02-26 19:49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背景技术:
茶树为山茶属植物,茶树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6m;茶树大多在10-11月普遍开花,叶是茶树重要的营养器官,是人们采收的主要对象,茶树的叶可制茶,茶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为我国名产,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茶树的果为蒴果,大多为3-4室,也有1-2室,每室有1-2粒种子即茶叶籽;每室1粒的呈球形、2粒的呈半球形,茶树果成熟后,果皮裂开,种子脱落,种子呈黑褐色,少有光泽,富弹性,内部子叶饱满,茶叶籽是茶树的果实,为茶叶生产的副产物,茶叶籽的纯仁率为70%左右,茶叶籽的整籽含油10%-15%;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茶叶的种植、加工及茶叶产品的开发等关注较多,但对于茶叶籽的开发利用不太重视,因此,成熟的茶叶籽除繁殖茶树外,其余大部分自然脱落,在地里腐烂,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我国是产茶大国,据统计全国有19个省生产茶叶,拥有茶园2500多万亩,每亩茶叶籽可以产油约25公斤,按30%的茶园所产茶叶籽可以利用,年产优质的茶叶籽油则可达到18.75万吨,产值达75亿元,茶叶籽资源充足。长期以来茶叶籽没有被开发利用,如果将茶叶籽变成生产茶叶籽油的原料,就可为茶农带来额外的收入,茶叶籽就成了茶农增收的商品,有利于稳定企业生产原料的来源,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保持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植物油的榨取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传统的热榨、水浮法(小磨芝麻油),溶剂浸出以及冷榨法,工业化生产一般普遍采用热榨、溶剂浸出以及冷榨技术。热榨技术优点是出油率高,粕渣残油率6%-8%较低,缺点是榨油原料的籽仁需要高温蒸炒,蒸炒温度≥120℃,高温容易加快油脂的氧化反应产生有害物质,经紫外可见光光度计测试实验证明在≥120℃加热40分钟的过程中会发生非酶褐变反应,产生黑褐色的物质,这种物质在420nm处有强吸收,可以通过测定油脂在420nm处的吸光值来判断蒸炒过程是使茶叶籽油颜色加深的原因,从cd值与tbars含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当温度≥120℃时油脂的氧化稳定性下降。水浮法油脂得率低,茶叶籽含有13%-15%左右的茶皂素易产生乳化现象,不适合茶叶籽油的工业化生产。溶剂浸出法是食用植物油脂工业化生产普遍采用的成熟技术,但是,浸出法一般常用于含油量在20%以内的油料仁籽或榨取油脂后的粕渣,而茶叶籽仁的含油量在26%-28%左右,溶剂浸出法缺点还有,影响油脂风味,溶剂残留可能影响食用安全,生产能耗比较大,对大气环境有一定的污染。冷榨技术问世以来颇受青睐,无需高温蒸炒,油脂不易发生氧化反应,不仅可以很好的保留茶叶籽油的原有风味,同时其特有的微量营养成分亚麻酸、ve、角鲨烯等得以保存下来;缺点是冷榨出油率比较低,按茶叶籽整籽计算,油脂得率一般只有5%左右,粕渣中残油率过高。目前国内食用植物油的生产还是采用传统的热榨、冷榨和浸出技术,而单纯的采用现有的技术榨取茶叶籽油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高温蒸炒茶叶籽仁容易使油脂发生氧化,破坏油脂的稳定性,高温也使得部分营养物质被破坏丢失,而冷榨茶叶籽油得率又比较低,粕渣中残油率过高,这个矛盾制约了高效率获取高品质天然茶叶籽油的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茶叶籽油的生产方法,提高茶叶籽油的品质和出油率,具有高效节能,生产成本较低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茶叶籽油的生产方法是:干燥→脱壳→粉碎→搅拌→静置→微波处理→冷榨→茶叶籽油,干燥:将当年采摘的新鲜茶叶籽晒干或烘干,使茶叶籽含水率降至8%~10%;脱壳:将茶叶籽外壳与茶叶籽仁分离;粉碎:将脱壳后的茶叶籽仁粉碎机中粉碎,形成10目-20目的颗粒;搅拌:将粉碎后的茶叶籽仁颗粒置于双螺杆混合机内进行搅拌,在搅拌过程中,采用喷洒方式,加入茶叶籽仁重量20%的水分,水为室温饮用水,水分加完后继续搅拌20分钟;静置:搅拌完成后静置30分钟,使茶叶籽仁颗粒充分吸收水分;微波处理:将茶叶籽仁颗粒输送进微波装置内,茶叶籽仁颗粒厚度≤3公分,设置微波工作频率2450mhz、辐照时间1-2分钟,温度≤80℃;冷榨:将微波辐照处理后的茶叶籽仁颗粒置于冷榨机内榨油。本发明的茶叶籽油的生产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异效果。采用微波辐照茶叶籽仁颗粒,作用时间短,可以有效地打破细胞壁;辐照温度低,有效地保护了茶叶籽油的营养成分,从而保证了茶叶籽油的品质;提高了冷榨茶叶籽油的出油率,达到5.22%;微波辐照时间短节约能源,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水是由极性分子组成的,这种极性分子的取向会随微波场而变动。由于茶叶籽仁粉中水的这种运动,以及相邻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类似摩擦、碰撞的现象,使水温升高,而植物细胞内水分子相互运动同样使温度升高,水分子体积迅速膨胀,植物细胞内的压力升高将细胞壁打破,油也就流出来了。微波辐照茶叶籽仁粉作用时间短,温度低,效果好;冷榨结果证明,微波辐照比单纯冷榨油出油率提高5.22%。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发明的茶叶籽油的生产方法是:干燥→脱壳→粉碎→搅拌→静置→微波处理→冷榨→茶叶籽油。1、干燥:将当年采摘的新鲜茶叶籽晒干或烘干,使茶叶籽含水率降至8%~10%;2、脱壳:将茶叶籽外壳与茶叶籽仁分离;3、粉碎:将脱壳后的茶叶籽仁粉碎机中粉碎,形成10目-20目的颗粒;4、搅拌:将粉碎后的茶叶籽仁颗粒置于双螺杆混合机内进行搅拌,在搅拌过程中,采用喷洒方式,加入茶叶籽仁重量20%的水分,水为室温饮用水,水分加完后继续搅拌20分钟;5、静置:搅拌完成后静置30分钟,使茶叶籽仁颗粒充分吸收水分;6、微波处理:将茶叶籽仁颗粒输送进微波装置内,茶叶籽仁颗粒厚度≤3公分,设置微波工作频率2450mhz、辐照时间1.5分钟,温度≤80℃;7、冷榨:将微波辐照处理后的茶叶籽仁颗粒置于冷榨机内榨油。以茶叶籽仁平均含油率27%计,采用本发明方法,每100公斤茶叶籽仁可以得到约19.3公斤油,出油率达到19.3%,提取率达到71.48%,粕渣残油率≤7.7%左右。实施例2本发明的茶叶籽油的生产方法是:干燥→脱壳→粉碎→搅拌→静置→微波处理→冷榨→茶叶籽油,1、干燥:将当年采摘的新鲜茶叶籽晒干或烘干,使茶叶籽含水率降至8%~10%;2、脱壳:将茶叶籽外壳与茶叶籽仁分离;3、粉碎:将脱壳后的茶叶籽仁粉碎机中粉碎,形成10目-20目的颗粒;4、搅拌:将粉碎后的茶叶籽仁颗粒置于双螺杆混合机内进行搅拌,在搅拌过程中,采用喷洒方式,加入茶叶籽仁重量20%的水分,水为室温饮用水,水分加完后继续搅拌20分钟;5、静置:搅拌完成后静置30分钟,使茶叶籽仁颗粒充分吸收水分;6、微波处理:将茶叶籽仁颗粒输送进微波装置内,茶叶籽仁颗粒厚度≤3公分,设置微波工作频率2450mhz、辐照时间2分钟,温度≤80℃;7、冷榨:将微波辐照处理后的茶叶籽仁颗粒置于冷榨机内榨油。以茶叶籽仁平均含油量27%计,采用本发明方法,每100公斤茶叶籽仁可以得到约20.52公斤油,出油率达到20.52%,提取率达到76%,粕渣残油率≤6.48%左右。实施例3本发明的茶叶籽油的生产方法是:干燥→脱壳→粉碎→搅拌→静置→微波处理→冷榨→茶叶籽油,1、干燥:将当年采摘的新鲜茶叶籽晒干或烘干,使茶叶籽含水率降至8%~10%;2、脱壳:将茶叶籽外壳与茶叶籽仁分离;3、粉碎:将脱壳后的茶叶籽仁粉碎机中粉碎,形成10目-20目的颗粒;4、搅拌:将粉碎后的茶叶籽仁颗粒置于双螺杆混合机内进行搅拌,在搅拌过程中,采用喷洒方式,加入茶叶籽仁重量20%的水分,水为室温饮用水,水分加完后继续搅拌20分钟;5、静置:搅拌完成后静置30分钟,使茶叶籽仁颗粒充分吸收水分;6、微波处理:将茶叶籽仁颗粒输送进微波装置内,茶叶籽仁颗粒厚度≤3公分,设置微波工作频率2450mhz、辐照时间1分钟,温度≤80℃;7、冷榨:将微波辐照处理后的茶叶籽仁颗粒置于冷榨机内榨油。以茶叶籽仁平均含油量27%计,采用本发明方法,每100公斤茶叶籽仁可以得到约18.12公斤油,出油率达到18.12%,提取率达到67.11%,粕渣残油率≤8.88%左右。

通过这种办法得到的茶叶籽油,从而保证了茶叶籽油的品质;提高了冷榨

茶叶籽油的出油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