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巾产品的抗菌性能测试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94936发布日期:2019-04-13 00:45阅读:8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卫生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湿巾产品的抗菌性能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湿巾产品携带和使用比较方便,已经成为多数人家中、出行、办公室等必备的日用品。尤其是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方便好用的湿巾跟奶粉、尿不湿一起并列成为现代家庭养孩的必需品。

湿巾的使用特性决定,常规湿巾不仅要做到能抑制自身微生物的繁殖,还要做到能抑制使用过程中的外界带入的微生物繁殖。

目前国内以及国际上的法规中的抗菌效力测试的测试样品都是针对液体或膏体剂型的产品,不适用于湿巾产品的剂型(无纺布加液体或膏体)。因此针对存在无纺布的湿巾产品,无法考察其抗菌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湿巾产品的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判断湿巾产品的抑菌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湿巾产品的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包括:

步骤s1、选取湿巾样品;

步骤s2、将含有致病菌的菌悬液接种到所述湿巾样品上,进行一次培养;

步骤s3、定期提取所述湿巾样品内的菌悬液并稀释,进行二次培养,计算二次培养后的菌悬液的致病菌菌落数;

步骤s4、判断所述步骤s3中的致病菌菌落数减少量是否符合抗菌性能要求。

可选地,所述步骤s2中,将所述含有致病菌的菌悬液接种到所述湿巾样品上的方式为缓慢呈“z”形接种,以保证所述菌悬液均匀分布在所述湿巾样品的表面。

可选地,所述步骤s2中,所述含有致病菌的菌悬液为细菌悬液或真菌悬液。

可选地,所述细菌悬液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可选地,所述真菌悬液包括白色念珠菌或黑曲霉。

可选地,所述步骤s2中,所述细菌悬液的一次培养温度为30-35℃,所述真菌悬液的一次培养温度为20-25℃。

可选地,所述步骤s3中,所述细菌悬液的二次培养是在tsa平板上于30-35℃下培养3-5天;所述真菌悬液的二次培养是在sda平板上于20-25℃下培养5-7天。

可选地,所述步骤s3中,定期提取是指从一次培养开始起第0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提取所述湿巾样品内的菌悬液。

可选地,所述步骤s4中,所述抗菌性能要求为每一次提取的菌悬液中的致病菌菌落总数相对于上一次提取的菌悬液中的致病菌菌落总数没有增加。

可选地,对于细菌,要求第7天的菌落总数与第0天的菌落总数相比减少至少3个log级别,且在第28天的菌落总数降至检出限以下;对于真菌,要求第14天的菌落总数与第0天的菌落总数相比减少至少2个log级别,且在第28天的菌落总数降至检出限以下。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1.本发明针对湿巾的产品剂型设计,模拟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带入微生物的形式,使用具有代表性的致病菌接种,通过对检测结果进行趋势分析,判断湿巾产品的抑菌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2.本发明的测量湿巾产品的抑菌性能的方法区别于其他的测试方法,将制备的菌悬液直接涂布在湿巾产品上,考虑到无纺布对湿巾产品的影响,模拟了湿巾在使用过程中,产品可能沾染微生物的情况,将整个湿巾的构成考量进了抑菌性能测试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是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选取了近些年在国际上出现导致事故频次较多的致病菌,具体一点分为细菌和真菌。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大肠杆菌(atcc8739)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9027)。真菌包括酵母菌和霉菌,酵母菌具体为白色念珠菌(atcc10231),霉菌具体为黑曲霉(atcc16404)。

本发明的实施例需要将上述的细菌和真菌制成一定比例的菌悬液。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1.细菌菌悬液的制备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菌种、大肠杆菌菌种和铜绿假单胞菌菌种分别在tsa平板上活化18-24小时,培养温度为30~35℃;

然后分别用0.85%的无菌生理盐水将上述三个菌种洗脱下来,制备成5.0×106cfu/ml的菌悬液;

最后将所有菌悬液混合,制备成5.0×106cfu/ml的混菌悬液。

2.酵母菌菌悬液的制备

将白色念珠菌菌种在sda培养基上培养48小时,培养温度是20~25℃;

然后用0.85%的无菌生理盐水将白色念珠菌菌种洗脱下来,制备成5.0×105cfu/ml的菌悬液。

3.霉菌菌悬液的制备

将黑曲霉菌种在sda培养基上培养7天,培养温度是20~25℃;

然后用0.85%的无菌生理盐水加体积浓度为0.1%的吐温80将黑曲霉菌种洗脱下来,制备成5.0×105cfu/ml的菌悬液。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湿巾产品的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包括:

步骤s1、选取湿巾样品。

将3片湿巾作为一包,共计10包。

4包为细菌样品,记为样品y1;

3包为酵母菌样品,记为y2;

3包为霉菌样品,记为y3。

单片湿巾的重量记为w,则单包湿巾样品中3片湿巾的总重量为w总=w×3。

每1g湿巾上接种0.3ml的菌悬液。

如在本实施例中,单片湿巾的重量为5g,单包湿巾样品中3片湿巾的总重量为15g,接种菌悬液的体积vi=15g×0.3ml/g=4.5ml

如果单片湿巾的重量>15g,可以以一片湿巾作为一包,其对应的接种体积为0.3ml/g×w总。

步骤s2、将含有致病菌的菌悬液接种到所述湿巾样品上,进行一次培养,其中,将含有致病菌的菌悬液接种到湿巾样品上的方式为缓慢呈“z”形接种,以保证菌悬液均匀分布在湿巾样品的表面。

菌悬液接种后,将容纳湿巾样品的袋子封好,用棍状物体,将湿巾样品的左右上下擀几遍,使菌液均匀分布。

将接种后的湿巾样品放入不同培养温度下培养。具体一点,接种细菌悬液的样品y1的一次培养温度为30-35℃,接种真菌悬液的样品y2和样品y3的一次培养温度为20-25℃。

步骤s3、从一次培养开始起第0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定期提取所述湿巾样品内的菌悬液并稀释,进行二次培养,计算二次培养后的菌悬液的致病菌菌落数。

具体一点,接种细菌悬液的样品y1在第0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对其细菌菌落数进行计数。接种真菌悬液的样品y2和样品y3分别在第0天、第14天和第28天对其真菌菌落数进行计数。

提取湿巾样品内的菌悬液的步骤如下:向待提取的湿巾样品内加入稀释液,密封后将容纳湿巾的袋子放入拍打器内以中速拍打80s。取出袋子内的液体进行梯度稀释,再分别对各个稀释梯度的稀释液进行二次培养。

加入的稀释液的体积记为e。

e=w×3×10ml/g-vi-w×3×1ml/g;

在本实施例中,e=15g×10ml/g-4.5ml-15g×1ml/g=130.5ml。

具体一点,细菌悬液的二次培养是在tsa平板上于30-35℃下培养3-5天;所述真菌悬液的二次培养是在sda平板上于20-25℃下培养5-7天。

步骤s4、判断所述步骤s3中的致病菌菌落数减少量是否符合抗菌性能要求。

对二次培养后的平板内的菌落数进行计数,对tsa平板内菌落数在30~300范围内,对sda平板内菌落数在15~150范围内的菌落数进行计数。蔓延生长的平板不做计数。

其中,抗菌性能要求为每一次提取的菌悬液中的致病菌菌落总数相对于上一次提取的菌悬液中的致病菌菌落总数没有增加。

更具体一点,对于细菌,要求第7天的菌落总数与第0天的菌落总数相比减少至少3个log级别,且在第28天的菌落总数降至检出限以下;对于真菌,要求第14天的菌落总数与第0天的菌落总数相比减少至少2个log级别,且在第28天的菌落总数降至检出限以下。

对于细菌和真菌,其检出限均为1cfu/g。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湿巾样品需要同时满足上述两条要求,才可以判断该湿巾样品符合抗菌性能要求。

所述的菌落总数的计数单位应为cfu/g。

为制成标准菌液浓度的菌悬液,菌种在活化培养后的数量与目标数量有差别,因此在测试过程中以实际菌液浓度i为准,在菌悬液接种到湿巾样品上时,湿巾样品上的菌液浓度m=(i×vi)/w总。

第0天的菌落总数可以理解为,把目标菌悬液接种到湿巾样品上之后检测出的菌落总数。

第0天的菌落总数=菌悬液浓度×接种菌悬液的体积/湿巾的总重量;

第n天(n=7,14,28)的菌落总数=每1ml稀释液中的菌落数×稀释液的体积/湿巾的总重量。

在本实施例中,第0天的细菌菌落总数=5.0×106cfu/ml×4.5ml/15g=1.5×106cfu/g;

若第n天计数1ml稀释液中的细菌菌落数为50cfu,则

第n天的细菌菌落总数=50cfu/ml×130.5ml/15g=4.35×102cfu/g。

实施例1

在实施例1中,采用的湿巾样品为5g/片*3片/包,每包湿巾样品上接种菌悬液的体积vi=3×5g×0.3ml/g=4.5ml;

加入的稀释液的体积e=5g×3×10ml/g–5g×3×1ml/g–4.5ml=130.5ml。

表1是实施例1的三个测试菌悬液的参数。

表1

表2给出了实施例1的湿巾样品在测试过程中各个时间点的菌落数。

表2

由表2可知,细菌在第7天及之后的菌落数均为0,减少5个log级别,符合抗菌性能要求;酵母菌在第14天及之后的菌落数为0,减少4个log级别,符合抗菌性能要求;霉菌在第14天之后的菌落数为10,减少2个log级别,符合抗菌性能要求,在第28天之后的菌落数为0,减少3个log级别,符合抗菌性能要求。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采用的湿巾样品为16.5g/片*1片/包,每包湿巾样品上接种菌悬液的体积vi=16.5g×0.3ml/g=4.95ml;

加入的稀释液的体积e=16.5g×10ml/g–16.5g×1ml/g–4.95ml=143.55ml。

表3是实施例2的三个测试菌悬液的参数。

表3

表4给出了实施例2的湿巾样品在测试过程中各个时间点的菌落数。

表4

由表4可知,细菌在第7天及之后的菌落数均为0,减少5个log级别,符合抗菌性能要求;酵母菌在第14天及之后的菌落数为0,减少4个log级别,符合抗菌性能要求;霉菌在第14天之后的菌落数为8,减少2个log级别,符合抗菌性能要求,在第28天之后的菌落数为0,减少3个log级别,符合抗菌性能要求。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数值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除非另有规定,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