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冰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73408发布日期:2018-10-26 22:00阅读:11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冰糖机。



背景技术:

制糖是指以甘蔗、甜菜为原料制作成品糖,以及以原糖或砂糖为原料精炼加工各种精制糖的生产活动。制作的工艺流程是:原料→提汁→澄清→蒸发→煮糖与结晶→分蜜→干燥→筛分→包装→贮藏。

提汁方法有三种,即压榨法、渗出法及磨压法。这三种方法都要先将含有糖分的甘蔗组织细胞加以破坏。然后分别采用多重压榨、多级喷淋或挤压把糖汁抽提出来。

澄清的目的是通过除去非糖分以提高糖汁的纯度,并降低其粘度和色值,为煮糖结晶提供优质的原料糖浆。糖厂所采用的传统澄清方法是在糖汁中添加石灰作为澄清剂,使某些非糖分沉淀析出,经过沉降和过滤,得出清汁,最后送往蒸发站蒸浓成为糖浆。

蒸发的目的是浓缩糖汁,糖汁蒸发时,其中蔗糖、还原糖及其它非糖分,在温度、pH值以及浓缩等条件的影响下,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

煮炼是对从末效蒸发罐出来的粗糖浆进行进一步处理,经过二次硫熏,除饱和过滤,以达到漂白和进一步澄清的目的。经过二次硫熏处理的糖浆,称为清净糖浆,一般尚含有35%— 45%的水分。还须进一步浓缩煮制至有蔗糖晶体析出,并使晶粒长到大小符合要求。

冰糖是糖类产品的一个品种,在餐饮、食品制作和使用领域都有着广泛的使用。冰糖采用冰糖机制作,传统的冰糖机自动化程度低,工序分散,占地面积大,生产效率低,耗能大等缺点使生产厂家迫切的希望对设备进行升级,以便满足市场的需要和日益严苛的环保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使用方便的全自动冰糖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冰糖机,包括晶体生长部、饱和溶液制作部和摇动部;

所述晶体生长部包括对称固定在地面上的支架、安装在支架上的轴承、设在轴承上的连接轴、固定在连接轴上的晶体生长池、对称固定在晶体生长池内壁上的圆柱突起和晶体网;

所述晶体网的侧面上设有半圆形凹槽;所述圆柱突起位于半圆形凹槽内;

所述饱和溶液制作部包括设在晶体生长池底面上的蒸汽管、均布在蒸汽管上的气孔、设在晶体生长池上的加料管与加水管、开在晶体生长池上的观察口和设在观察口处的观察盖板;

所述摇动部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驱动电机、安装在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转盘、固定在转盘上的偏心柱和连杆机构;

所述连杆机构的一端套在偏心柱上,另一端与晶体生长池铰接。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晶体网上均布有孔。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晶体网上设有挂钩。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蒸汽管的一端伸出晶体生长池。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观察盖板与晶体生长池铰接;所述观察盖板的材质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连杆A和连杆B;所述连杆A的一端与晶体生长池铰接,另一端与连杆B铰接;所述连杆B的自由端套在偏心柱上。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积极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程度更高。冰糖的生产过程大体分为制作过饱和溶液、结晶、晶体生长和干燥几个步骤,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高度集成化的设计,能够在晶体生长池内完成制作过饱和溶液、结晶和晶体生长等步骤,大大简化了操作流程,降低了设备数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生产的过程中随时调整工艺参数,使用更加方便。在制作过饱和溶液和结晶的过程中,受到天气、室温原料批次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及时的调整溶液浓度、溶液温度等参数,通过加料管和加水管可以及时向晶体生长池内加入水或糖,降低、增加溶液的浓度或降低溶液温度,而通过汽管可以向晶体生长池内输入高温蒸汽,可以提高溶液温度。通过及时的参数调整,能够保证晶体的匀速与连续生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圆柱突起与半圆形凹槽的连接关系图;

图3为晶体生长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摇动部与晶体生长池的连接关系图

其中:11支架、12轴承、13连接轴、14晶体生长池、15圆柱突起、16晶体网、17半圆形凹槽、21汽管、22气孔、23加料管、24加水管、25观察口、26观察盖板、31驱动电机、32转盘、33偏心柱、41连杆A、42连杆B、161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4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冰糖机,包括晶体生长部、饱和溶液制作部和摇动部;

所述晶体生长部包括对称固定在地面上的支架11、安装在支架11上的轴承12、设在轴承12上的连接轴13、固定在连接轴13上的晶体生长池14、对称固定在晶体生长池14内壁上的圆柱突起15和晶体网16;

所述晶体网16的侧面上设有半圆形凹槽17;所述圆柱突起15位于半圆形凹槽17内;

所述饱和溶液制作部包括设在晶体生长池14底面上的蒸汽管21、均布在蒸汽管21上的气孔22、设在晶体生长池14上的加料管23与加水管24、开在晶体生长池14上的观察口25和设在观察口25处的观察盖板26;

所述摇动部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驱动电机31、安装在驱动电机31输出轴上的转盘32、固定在转盘32上的偏心柱33和连杆机构;

所述连杆机构的一端套在偏心柱33上,另一端与晶体生长池14铰接。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晶体网16上均布有孔。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晶体网16上设有挂钩161。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蒸汽管21的一端伸出晶体生长池14。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观察盖板26与晶体生长池14铰接;所述观察盖板26的材质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连杆A41和连杆B42;所述连杆A41的一端与晶体生长池14铰接,另一端与连杆B42铰接;所述连杆B42的自由端套在偏心柱33上。

使用时,首先通过加料管23向晶体生长池14内注入足量的砂糖;接着通过蒸汽管21向晶体生长池14内注入高温蒸汽,砂糖与高温蒸汽混合形成粘稠的糖浆;然后通过加水管24向晶体生长池14内注入适量的水,与糖浆混合,形成过饱和溶液,此时,持续输入高温蒸汽,使溶液温度位于合适的区间内。

过饱和溶液制作完成后,启动驱动电机31,驱动电机31通过转盘32、偏心柱33、连杆A41和连杆B42带动晶体生长池14做规律晃动。位于晶体生长池14内的晶体网16通过半圆形凹槽17和圆柱突起15挂在晶体生长池14的内壁上,在晶体生长池14晃动时,晶体网16也做有规律的晃动,但其晃动幅度与频率与晶体生长池14有明显的不同,二者相对晃动。这样过饱和溶液也晃动,在晃动的过程中,晶体出现并逐渐长大。

在晶体生长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透明的观察盖板26观察晶体的生长情况,在必要时打开观察盖板26,通过观察口25取出适量的溶液检测,以便能够确定时时的工艺参数。当需要调整时,通过加料管23、加水管24和蒸汽管21向晶体生长池14内加入水、砂糖和高温蒸汽。

晶体生长完全时,打开晶体生长池14上方的盖板,同天车的挂钩挂住晶体网16上的挂钩161,将其吊出晶体生长池14。晶体网16在离开晶体生长池14时将生长好的晶体一并带离。

将晶体转移到干燥车间进行干燥,更换新的晶体网16,重复上述生产过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