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干烧的病死动物油脂提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5324发布日期:2018-12-11 20:27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干烧的病死动物油脂提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病死动物尸体工业炼油
技术领域
,具体来说是一种防止干烧的病死动物油脂提取装置。
背景技术
::不管是否正常死亡或疫病死亡的动物尸体,往往携带多种病菌,若不处理或处理不当,尸体会很快分解腐败、散发臭气,使病源微生物污染空气、水源和土壤,造成疾病的传播与蔓延,同时与其直接或间接接触的人都有感染的可能,这就需要得到及时的处理才能防止细菌的滋生和疾病的传播,也就是进行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其中将动物尸体进行工业炼油是其中的一种无害化处理方式。本申请人申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6368137U中公开了一种集成式动物油脂提取处理系统,它包括送料部分、驱动部分、炼制部分、加热部分和油渣分离系统,该专利解决了以往每个炼油筒都必须配备相应的保温装置,现有的保温措施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但炼油筒各面都会散热,热量的损失还是很大,同时上述多个炼油筒之间的连接是通过连接管连接,由于连接管内壁不可能做到十分光滑,使用稍长时间,连接管内即会发生油渣的堆积,无法排到下一个炼油筒,影响工业生产,而且,多出的连接管又是一个散热点的问题,同时该专利中还提到了斜向通道远离第一出料口的一端底部高于加热部分的最高点,可以保证生产过程中不烧干设备,确保不烧锅,使油脂质量得到保证,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时会由于进料量多或者留在U形槽内的油不能没过动物尸体碎块时,就会在墙板壁上或者U形槽底部出现干烧或粘锅现象,造成烧糊甚至碳化的后果,严重影响油脂质量。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防止干烧的病死动物油脂提取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其发明目的:一种防止干烧的病死动物油脂提取装置,它由U形提取槽组1、上回油管2、回油泵3、下回油管4、U形提取槽内补油管5、墙板6、过孔7、搅龙8、过渡拨轮9与出料口10组成;所述U形提取槽组1由二个以上U形槽并排设置而成,相邻的二个U形槽共用一个墙板6,每个共用的墙板6上设置一个过孔7,位于靠近U形槽一端处,相邻二个墙板6上的过孔7分别设置在U形槽的不同端,所述每个所述U形槽内部均设置有搅龙8,所述搅龙8旋转使得相邻U形槽内的物体朝相反方向运动,除位于末端的U形槽外,其他U形槽内的搅龙8末端设置有过渡拨轮9,与所述过孔7相对应,每个所述过渡拨轮9包括二个以上翻板,所述翻板可沿搅龙8所在的轴旋转,将所在U形槽内的物体通过过孔7拨至相邻的U形槽内;出料口10设于末端的U形槽上与所述过孔7相对应的一端;下回油管4连接在末端的U形槽底部与回油泵3之间;U形提取槽内补油管5与U形槽平行焊接在墙板6侧壁上部,处于U形槽内侧,共用墙板6两侧均设置有U形提取槽内补油管5;U形提取槽组1中至少有一个U形槽内布置有U形提取槽内补油管5;上回油管2一端连接回油泵3,另一端与各U形提取槽内补油管5联通;在U形提取槽内补油管5上均匀设有一排或多排回油孔5-1。所述的下回油管4进油口端还设置有过滤网。在实际生产过程中,U形提取槽组1由三个U形槽并排设置而成,共用的两块墙板6两侧均设置有U形提取槽内补油管5,外侧的两块墙板6只有内侧设置有U形提取槽内补油管5。U形提取槽内补油管5处于U形槽内的长度与U形槽的长度一致。所述的回油孔5-1设于U形提取槽内补油管5底部偏向于墙板6一侧的位置。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较好的实现了其发明目的,本防止干烧的病死动物油脂提取装置专用于病死动物尸体的油脂提炼,通过增加的U形提取槽内补油管持续为U形槽供油,保证了U形槽底部出现干烧或粘锅现象,回油孔设于U形提取槽内补油管底部偏向于墙板一侧的位置,油沿着墙板壁流下,保证了墙板壁也不会出现干烧或粘锅现象。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标记5与6的安装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见说明书最后一页表格。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实现要素: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由
发明内容及附图可知,一种防止干烧的病死动物油脂提取装置,它由U形提取槽组1、上回油管2、回油泵3、下回油管4、U形提取槽内补油管5、墙板6、过孔7、搅龙8、过渡拨轮9与出料口10组成;所述U形提取槽组1由二个以上U形槽并排设置而成,相邻的二个U形槽共用一个墙板6,每个共用的墙板6上设置一个过孔7,位于靠近U形槽一端处,相邻二个墙板6上的过孔7分别设置在U形槽的不同端,所述每个所述U形槽内部均设置有搅龙8,所述搅龙8旋转使得相邻U形槽内的物体朝相反方向运动,除位于末端的U形槽外,其他U形槽内的搅龙8末端设置有过渡拨轮9,与所述过孔7相对应,每个所述过渡拨轮9包括二个以上翻板,所述翻板可沿搅龙8所在的轴旋转,将所在U形槽内的物体通过过孔7拨至相邻的U形槽内;出料口10设于末端的U形槽上与所述过孔7相对应的一端;下回油管4连接在末端的U形槽底部与回油泵3之间;U形提取槽内补油管5与U形槽平行焊接在墙板6侧壁上部,处于U形槽内侧,共用墙板6两侧均设置有U形提取槽内补油管5;U形提取槽组1中至少有一个U形槽内布置有U形提取槽内补油管5;上回油管2一端连接回油泵3,另一端与各U形提取槽内补油管5联通;在U形提取槽内补油管5上均匀设有一排或多排回油孔5-1。所述的下回油管4进油口端还设置有过滤网。在实际生产过程中,U形提取槽组1由三个U形槽并排设置而成,共用的两块墙板6两侧均设置有U形提取槽内补油管5,外侧的两块墙板6只有内侧设置有U形提取槽内补油管5。U形提取槽内补油管5处于U形槽内的长度与U形槽的长度一致。所述的回油孔5-1设于U形提取槽内补油管5底部偏向于墙板6一侧的位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U形提取槽组1是指:该防止干烧的病死动物油脂提取装置的组成部件;其作用是便于将动物尸体进行油脂提炼;其设计位置如附图1、2、3中标记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回油管2是指:该防止干烧的病死动物油脂提取装置的组成部件;其作用是便于连通回油泵3与U形提取槽内补油管5;其设计位置如附图1、2、3中标记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回油泵3是指:该防止干烧的病死动物油脂提取装置的组成部件;其作用是将末端的U形槽内的油供给U形提取槽内补油管5;其设计位置如附图1、2、3中标记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下回油管4是指:该防止干烧的病死动物油脂提取装置的组成部件;其作用是连通末端的U形槽底部与回油泵3;其设计位置如附图1、2、3中标记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U形提取槽内补油管5是指:该防止干烧的病死动物油脂提取装置的组成部件;并在其上设有回油孔5-1;其作用是给U形槽补油,防止墙板壁上或者U形槽底部出现干烧或粘锅现象;其设计位置如附图1、2、3、4中标记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回油孔5-1是指:设于U形提取槽内补油管5底部的孔;其作用是使油顺着墙板6留下;其设计位置如附图4中标记5-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墙板6是指:该防止干烧的病死动物油脂提取装置的组成部件;其作用是分隔开U形槽及便于U形提取槽内补油管5的安装;其设计位置如附图1、2、3、4中标记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孔7是指:该防止干烧的病死动物油脂提取装置的组成部件;其作用是便于油脂与油渣从上一级U形槽进入下一级U形槽;其设计位置如附图1、3中标记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渡拨轮9是指:该防止干烧的病死动物油脂提取装置的组成部件;其作用是将所在U形槽内的物体通过过孔7拨至相邻的U形槽内;其设计位置如附图2、3中标记9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出料口10是指:该防止干烧的病死动物油脂提取装置的组成部件;其作用是将炼制好的油脂与油渣排入下一设备;其设计位置如附图3中标记10所示。同样清楚的是,虽然本实用新型己参照一些具体的例子进行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必定能够获得许多同该防止干烧的病死动物油脂提取装置等效形式的方法或结构,该防止干烧的病死动物油脂提取装置和相应的结构具有如说明书或实施例所述的特征,因此都位于由此限定的保护领域范围内。标记数字标记名称标记数字标记名称1U形提取槽组16墙板62上回油管27过孔73回油泵38搅龙84下回油管49过渡拨轮95U形提取槽内补油管510出料口105-4回油孔5-1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