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丙烯酸正丁酯生产中的中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29267发布日期:2019-01-25 17:32阅读:63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丙烯酸正丁酯生产中的中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丙烯酸酯废油回收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丙烯酸正丁酯生产中的中和系统。



背景技术:

丙烯酸正丁酯经过粗蒸后,在粗酯中还存在丙烯酸、酯化酸催化剂等显酸性的物质,需要通过加碱中和的方法使粗酯中的酸性达到要求,否则无法在后续处理单元中对丙烯酸丁酯中酸性物质进行除去。

目前,用来中和粗酯中的酸性物质主要是通过重酯洗涤塔来中和,粗酯与洗涤塔底部循环的废水一起进入洗涤塔中,氢氧化钠从塔中进入重酯洗涤塔,通过底部的循环泵取样测量废水的PH值来调节加入重酯洗涤塔的碱保持pH=8~10。采用该方法废水中的碱性物质含量过高,容易造成废水难以处理,处理费用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中和反应的效率高,废水和废气的排放少,中和反应过程中碱液的用量适宜的丙烯酸正丁酯生产中的中和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丙烯酸正丁酯生产中的中和系统,所述中和系统包括一级静态混合器、二级静态混合器、中和反应釜、pH测定装置、聚结分相器、中和后丙烯酸正丁酯中转罐和水相中转罐;所述一级静态混合器的一次混合液出口与二级静态混合器入口连接,所述二级静态混合器的二次混合液出口与中和反应釜入口连接,中和反应釜中设有气相出口,气相出口与放空捕集器的入口连接,放空捕集器的气相出口与尾气吸收单元连接,所述中和反应釜还设有液相出口,所述液相出口处设有pH测定装置,所述液相出口通过中和循环泵分别与二级静态混合器和中和聚结分相器连接;中和聚结分相器油相出口与中和后丙烯酸正丁酯中转罐连接,中和聚结分相器水相出口与水相中转罐连接,中和聚结分相器气相出口与尾气吸收单元连接。采用两级静态混合器使丙烯酸正丁酯粗酯混合液与碱液充分混合,使中和反应更加完全。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中和后丙烯酸正丁酯中转罐的液相出口与丙烯酸正丁酯储罐连接,中和后丙烯酸正丁酯中转罐的气相出口与尾气吸收单元连接;所述水相中转罐的液相出口与中和水罐连接,水相中转罐的液气相出口与尾气吸收单元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尾气吸收单元中设有焚烧炉。丙烯酸正丁酯粗酯混合液中含有复杂的易挥发有机物,直接排放会造成大气污染,因此需要在尾气吸收单元中设置焚烧炉进行充分燃烧,在进行下一步处理。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聚结分相器与中和后丙烯酸正丁酯中转罐之间的管道设有加热套筒。从聚结分相器中分离的有机相当粘度较大时不易流动,通过加热套筒提高温度增加流体的流动性。所用加热套筒的热源来自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中和反应釜中设有搅拌桨,所述搅拌桨边缘设有筒壁刮刀。中和反应釜中设置搅拌桨有效的提高了丙烯酸正丁酯粗酯混合液和碱液的反应效率。防止丙烯酸正丁酯粗酯混合液过多黏附在筒壁上,提高反应的产率。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二级静态混合器出口处设有pH在线测定装置。防止一级静态混合器中的碱液添加过量,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造成废水回收成本提高。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中和反应釜中pH测定装置包括通过电连接的pH分析仪和自动控制装置。通过pH测定装置测定中和反应釜中和后混合液的pH值,pH值达到要求通过中和循环泵进入聚结分相器,pH值未达到要求进入二级静态混合器中,继续混合。

优选的技术方案,各个中和设备连接管道串接有输送泵和阀门。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中和循环泵为耐酸碱泵。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各个中和设备的阀门与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两级静态混合器将丙烯酸正丁酯粗酯混合液与碱液均匀混合,提高了中和反应的反应效率;通过在二级静态混合器出口处和中和反应釜出口处设置pH测定装置有效的控制了碱液的添加量,防止碱液过多,增加后续废水的处理难度和处理成本;通过设置尾气吸收装置和水相中转罐,降低反应过程中废气和废水的排放,使整个生产工艺更加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丙烯酸正丁酯生产中的中和系统示意图;

图中:1、一级静态混合器;2、二级静态混合器;3、中和反应釜;4、pH测定装置;5、聚结分相器;6、中和后丙烯酸正丁酯中转罐;7、水相中转罐;8、放空捕集器;9、尾气吸收单元;10、中和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丙烯酸正丁酯生产中的中和系统,所述中和系统包括一级静态混合器1、二级静态混合器2、中和反应釜3、pH测定装置4、聚结分相器5、中和后丙烯酸正丁酯中转罐6和水相中转罐7;所述一级静态混合器1的一次混合液出口与二级静态混合器2入口连接,所述有机混合液与碱液在一级静态混合器中混合10min,一次混液通过输送泵泵入二级静态混合器,所述一次混合液和碱液在二级混合器中混合20min,所述二级静态混合器2的二次混合液出口与中和反应釜3入口连接,所述二级混合液通过输送泵泵入中和反应釜3中,中和反应釜3中设有气相出口,气相出口与放空捕集器8的入口连接,放空捕集器8的气相出口与尾气吸收单元9连接,所述中和反应釜3还设有液相出口,所述液相出口处设有pH测定装置4,所述液相出口通过中和循环泵10分别与二级静态混合器2和中和聚结分相器5连接,所述循环泵10接有换向阀;通过pH测定装置对中和后的混合液进行测定,混合液pH值在8~10时进入中和聚结分相器5;混合液pH值不符合要求时进入二级静态混合器2;中和聚结分相器5有机相出口与中和后丙烯酸正丁酯中转罐6连接,所述中和聚结分相器中的有机相通过输送泵泵入中和后丙烯酸正丁酯中转罐中,中和聚结分相器5水相出口与水相中转罐7连接,所述中和聚结分相器中的水相通过输送泵泵入水相中转罐中,中和聚结分相器气相出口与尾气吸收单元9连接。

所述中和后丙烯酸正丁酯中转罐6的液相出口与丙烯酸正丁酯储罐连接,中和后丙烯酸正丁酯中转罐7的气相出口与尾气吸收单元连接9;所述水相中转罐的液相出口与中和水罐连接,水相中转罐的液气相出口与尾气吸收单元连接9。所述尾气吸收单元中设有焚烧炉。所述聚结分相器与中和后丙烯酸正丁酯中转罐之间的管道设有加热套筒。所述中和反应釜中设有搅拌桨,所述搅拌桨边缘设有筒壁刮刀。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差别在于:所述二级静态混合器设有pH在线测定装置。所述中和反应釜中pH测定装置包括通过电连接的pH分析仪和自动控制装置。通过对二级静态混合器中混合液的测定,预估中和反应釜中碱液的添加量。所述中和循环泵为耐酸碱泵。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