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菌种过滤稀释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6153发布日期:2019-05-03 18:52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液体菌种过滤稀释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生物培养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液体菌种过滤稀释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液体菌种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在现阶段微生物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通常在进行液体菌种接种时需要运用喷雾器进行喷雾接种,而喷雾器通道能够通过的颗粒有一定限制,颗粒太大影响雾化效果甚至会导致喷雾器阻塞影响操作的现象。另外,培养好的液体菌种原液根据不同需要有时需要按一定比例进行稀释后再使用,有时甚至直接将固体菌种进行搅碎后稀释变为液体菌种使用。为了将固体菌种转化为液体菌种或者直接对液体菌种原液进行稀释,通常的稀释操作都需要用到广口瓶、过滤网和搅拌棒等,通过将菌种加水搅拌过滤之后使其进入到稀释液中,进而对其进行稀释,为了防止杂菌的污染,在稀释之前,所有的仪器都需要分别包扎采用高温灭菌处理,并在无菌条件下分步完成,由于操作步骤较多,需要在不同容器中来回倒腾,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关键是导致二次污染几率非常大,因此,需要设计一体化的稀释装置,进行整体灭菌,方便后续的稀释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提供液体菌种过滤稀释一体化装置,此装置能够用于菌种的稀释使用,其采用套装结构,瓶内装适量水,瓶口整体用薄膜牛皮纸或多层纱布包扎,可方便对其进行整体灭菌处理,在使用时,只需要取出上述的套装即可,再对菌种进行稀释,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接种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是:液体菌种过滤稀释一体化装置,它包括广口瓶瓶体,所述广口瓶瓶体的顶部为竖直瓶颈,在竖直瓶颈的瓶口位置支撑安装有漏斗,所述漏斗的内壁上通过环形卡箍卡装有过滤网袋,所述过滤网袋穿过漏斗的底部,并设置在广口瓶瓶体内部;在瓶颈的外壁上套装有底部支撑板,所述底部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支撑立板,所述支撑立板的顶部安装有水平杆,在水平杆上加工有限位滑孔,所述限位滑孔上滑动配合安装有用于对菌种搅拌的升降式搅拌装置,所述升降式搅拌装置能够穿过漏斗,并进入到广口瓶瓶体内部。

所述漏斗采用圆台结构,在其顶部边缘设置有支撑裙边,所述支撑裙边支撑在竖直瓶颈的瓶口上,在漏斗的底部设置有矩形孔。

所述漏斗的内壁上加工有与环形卡箍相配合的环形卡槽。

所述广口瓶瓶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撑开过滤网袋的环形弹性橡胶圈,所述环形弹性橡胶圈通过连接绳与撑开杆相连,所述撑开杆的顶部穿过漏斗底部的矩形孔。

所述升降式搅拌装置包括手持式搅拌电机,所述手持式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与长主轴相连,在长主轴的末端安装有叶片刀,所述叶片刀的长度尺寸小于漏斗底部矩形孔的长度尺寸。

所述叶片刀采用钢制双螺旋叶片刀。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的菌种过滤稀释一体化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将整个装置进行一体化灭菌处理,替代传统的繁琐的分散灭菌过程,在灭菌之后无菌条件下将瓶口密封包扎物打开,无菌操作将固体菌种或液体菌种母液通过漏斗口加入过滤网袋内,手动的压下撑开杆,通过撑开杆将环形弹性橡胶圈放开,进而通过环形弹性橡胶圈将过滤网袋撑开,撑开之后手持手持式搅拌电机将其消毒过的输出轴与长主轴相连,并将其伸入到广口瓶瓶体内部,进而对其菌种进行搅拌打碎进一步的稀释,待稀释完成之后,取下升降式搅拌装置,并从漏斗处缓慢拉出滤网袋即可,最终取下漏斗,完成整个稀释过程,即可以用于接种了。

2、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的装置,有效的提高了菌种的稀释效率,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有效的防止了在作业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稀释过程中搅拌时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搅拌完成之后取下升降式搅拌装置后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漏斗俯视图。

图中:环形弹性橡胶圈1、连接绳2、广口瓶瓶体3、过滤网袋4、撑开杆5、矩形孔6、漏斗7、环形卡箍8、环形卡槽9、竖直瓶颈10、支撑裙边11、叶片刀12、长主轴13、限位滑孔14、手持式搅拌电机15、水平杆16、支撑立板17、底部支撑板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加图1-4,液体菌种过滤稀释一体化装置,它包括广口瓶瓶体3,所述广口瓶瓶体3的顶部为竖直瓶颈10,在竖直瓶颈10的瓶口位置支撑安装有漏斗7,所述漏斗7的内壁上通过环形卡箍8卡装有过滤网袋4,所述过滤网袋4穿过漏斗7的底部,并设置在广口瓶瓶体3内部;在瓶颈10的外壁上套装有底部支撑板18,所述底部支撑板18的顶部设置有支撑立板17,所述支撑立板17的顶部安装有水平杆16,在水平杆16上加工有限位滑孔14,所述限位滑孔14上滑动配合安装有用于对菌种搅拌的升降式搅拌装置,所述升降式搅拌装置能够穿过漏斗7,并进入到广口瓶瓶体3内部。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的菌种过滤稀释一体化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将整个装置进行一体化灭菌处理,替代传统的繁琐的分散灭菌和分步操作过程,在灭菌之后无菌条件下将瓶口密封包扎物打开,无菌操作将固体菌种或液体菌种母液通过漏斗7口部加入过滤网袋4内,手动的压下撑开杆5,通过撑开杆5将环形弹性橡胶圈1放开,进而通过环形弹性橡胶圈1将过滤网袋4撑开,撑开之后手持手持式搅拌电机15将其消毒过的输出轴13与长主轴5相连,并将其伸入到广口瓶瓶体3内部液体中,进而对其菌种进行搅拌打碎进一步的稀释,待稀释完成之后,取下升降式搅拌装置,并从漏斗7处缓慢拉出滤网袋4即可,最终取下漏斗7,完成整个稀释过程,即可以应用于接种了。

进一步的,所述漏斗7采用圆台结构,在其顶部边缘设置有支撑裙边11,所述支撑裙边11支撑在竖直瓶颈10的瓶口上,在漏斗7的底部设置有矩形孔6。通过采用所述的支撑裙边11能够将整个漏斗7支撑安装在竖直瓶颈10的顶部,而且通过所述的矩形孔6一方面能够保证过滤网袋4正常的通过,另一方面在过滤完成之后,在拉起过滤网袋4的过程中,能够将过滤网袋4通过矩形孔6起到限位,进而将内部残留的菌种都刮下,并流入广口瓶瓶体3内部,避免造成浪费。

进一步的,所述漏斗7的内壁上加工有与环形卡箍8相配合的环形卡槽9。通过采用环形卡槽9能够对环形卡箍8进行安装,进而通过环形卡箍8将过滤网袋4固定在漏斗7的内壁上,进而保证了正常的过滤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广口瓶瓶体3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撑开过滤网袋4的环形弹性橡胶圈1,所述环形弹性橡胶圈1通过连接绳2与撑开杆5相连,所述撑开杆5的顶部穿过漏斗7底部的矩形孔6。通过采用上述的环形弹性橡胶圈1能够将过滤网袋4撑开,进而保证了在用叶片刀对菌种搅拌打碎过程中,不会触碰到过滤网袋4,对过滤网袋4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而且上述材质的环形弹性橡胶圈1能够方便的从漏斗7底部的矩形孔6中取出。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式搅拌装置包括手持式搅拌电机15,所述手持式搅拌电机15的输出轴与长主轴13相连,在长主轴13的末端安装有叶片刀12,所述叶片刀12的长度尺寸小于漏斗7底部矩形孔6的长度尺寸。通过采用上述的升降式搅拌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手持式搅拌电机15能够带动长主轴13转动,进而通过长主轴13进一步的带动叶片刀12,进而通过叶片刀12对菌种进行搅拌稀释。而且还可以上下移动叶片刀12,进而增强了其搅拌打碎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叶片刀12采用钢制双螺旋叶片刀。通过采用钢制的双螺旋叶片在搅拌的同时能够对块状的菌种或者菌丝球进行斩断,使其能够得到充分的稀释,进而透过过滤网袋4,分散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为:

首先,将整个装置进行一体化灭菌处理,替代传统的繁琐的分散灭菌和分步操作过程,在灭菌之后通过漏斗7配合过滤网袋4对菌种进行过滤稀释;

然后,在过滤稀释过程完成之后,手动的压下撑开杆5,通过撑开杆5将环形弹性橡胶圈1放开,进而通过环形弹性橡胶圈1将过滤网袋4撑开,撑开之后手持手持式搅拌电机15,并将其伸入到广口瓶瓶体3内部,进而对其菌种进行搅拌进一步的均匀稀释,待稀释完成之后,取下升降式搅拌装置,并从漏斗处拉出滤网袋4即可,最终取下漏斗7,完成整个稀释过程。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及操作步骤,在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如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覆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