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固体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6142发布日期:2019-05-03 18:52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固体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发酵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卧式固体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微生物发酵广泛的应用于各个方面,特别是液态发酵法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更为广泛,但在生产效率和环保节能方面,固体法发酵更有明显的优势,如发酵饲料的生产,工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生物法处理等。

目前,液体类发酵装置较为成熟,使用也较为普及,固体发酵装置存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自动化还比较低的阶段,限制了固体发酵的应用。

随着环保治理和节能工作的意识提高,采用固体法发酵的呼声不断提高,特别是对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固体发酵成为选择的必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方便投排料的卧式固体发酵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卧式固体发酵装置,包括卧式罐本体,所述的卧式罐本体上焊接夹套,所述的夹套底部设有夹套进水排水管,所述的夹套的上部设有夹套进汽排水管,所述的卧式罐本体的底部设有支腿,所述的卧式罐本体下部中心设有快开式排料装置,所述的快开式排料装置的相对侧设有排气管,所述的卧式罐本体的一端设有快接投料口,所述的卧式罐本体的另一端设有搅拌装置,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由减速机带动的搅拌轴,所述的搅拌轴的两端通过卧式罐本体外两端的搅拌支架安装,所述的搅拌轴穿过卧式罐本体内的部分设有两组螺带式搅拌叶,所述的夹套进汽排水管一侧的卧式罐本体上设有压力检测接口,所述的快接投料口的下方设有温度检测仪表接口。

所述的两组螺带式搅拌叶以卧式罐本体中心为中心螺旋转向相反安装在搅拌轴上。

所述的快开式排料装置内安装可旋转筛板,筛板网孔按物料颗粒大小可调整,所述的筛板下部接有通气管和排水管,所述通气管要外接无菌空气处理系统的空气。

所述的排气管连接液菌种喷淋添加装置和蒸汽接管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该装置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设有蒸汽消毒功能,可以保证发酵中不受污染,保证质量。同时,该装置是利用微生物对固体原料进行微生物培养和发酵的专用设备,可湿热消毒、添加菌种、可调节发酵温度、可调节通风量,结构简单、方便投排料,适用于饲料类发酵和食品医药工业类药渣等固体废弃物的发酵处理,也特别适于小批量固体发酵类产品的开发研究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一种卧式固体发酵装置,包括卧式罐本体11,所述的卧式罐本体11上焊接夹套,所述的夹套底部设有夹套进水排水管5,所述的夹套的上部设有夹套进汽排水管12,所述的卧式罐本体11的底部设有支腿3,所述的卧式罐本体11下部中心设有快开式排料装置,所述的快开式排料装置的相对侧设有排气管10,所述的卧式罐本体11的一端设有快接投料口7,所述的卧式罐本体11的另一端设有搅拌装置,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由减速机1带动的搅拌轴,所述的搅拌轴的两端通过卧式罐本体11外两端的搅拌支架2安装,所述的搅拌轴穿过卧式罐本体11内的部分设有两组螺带式搅拌叶9,所述的夹套进汽排水管12一侧的卧式罐本体11上设有压力检测接口13,所述的快接投料口7的下方设有温度检测仪表接口6。

所述的两组螺带式搅拌叶9以卧式罐本体11中心为中心螺旋转向相反安装在搅拌轴上。

所述的快开式排料装置内安装可旋转筛板,筛板网孔按物料颗粒大小可调整,所述的筛板下部接有通气管4和排水管,所述通气管4要外接无菌空气处理系统的空气。

所述的排气管10连接液菌种喷淋添加装置和蒸汽接管口。

工作时,首先检查各管口关闭,启动搅拌减速机1向中心方向推进料,按照卧式罐本体11大小1/2体积的投料量一次性的通过件投料口7投进装置中,通过通气管4、夹套进汽排水管12通入蒸汽消毒,相应开启排气管10、夹套进水排水管5排气排水平衡压力,计时消毒完成后,开启夹套进水排水管5、夹套进汽排水管12件的进出水管阀降温,达到适宜温度后,开启排气管10的加菌种管阀接种,开启调节通气管4的通气管阀和排气管10阀大小,调节夹套进水排水管5、夹套进汽排水管12通水阀大小保持适宜物料温度,直至结束发酵结束,关闭通气管4上的通风阀,打开快开式排料装置的快开连接件,旋转筛板由水平变成垂直状态,排出罐内的成熟物料,清洗装置进入下批次发酵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