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检验科用细菌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细菌培养是一种用人工方法使细菌生长繁殖的技术,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数量大,种类多,它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成为致病的原因,大多数细菌可用人工方法培养,即将其接种于培养基上,使其生长繁殖,培养出来的细菌用于研究、鉴定和应用,细菌培养是一个复杂的技术,培养时应根据细菌种类和目的等选择培养方法和培养基,制定培养条件。
细菌培养一般是将原代细菌密封在锥形瓶中,提供合适温度,经过摇床震荡进行快速培养,但是现有的培养装置多数都是统一对其内的锥形瓶进行震荡的,无法单独控制部分锥形瓶震荡,如果工作人员要对其中个别锥形瓶进行震荡,需要从培养装置内取出锥形瓶进行手动震荡,这样就会造成锥形瓶与培养装置内的温度不一样,从而会影响细菌的培养。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检验科用细菌培养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培养装置多数都是统一对其内的锥形瓶进行震荡的,无法单独控制部分锥形瓶震荡,如果工作人员要对其中个别锥形瓶进行震荡,需要从培养装置内取出锥形瓶进行手动震荡,这样就会造成锥形瓶与培养装置内的温度不一样,从而会影响细菌的培养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检验科用细菌培养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固定连接在固定板的正面和背面,所述固定板左右两侧面的下方均固定连接有弹性装置,且两个弹性装置相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盛放盒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所述盛放盒内壁的四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盛放盒内设置有锥形瓶,所述盛放盒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块,且两个滑块均滑动连接在滑槽内,且两个滑槽分别开设在壳体内壁的正面和背面。
所述盛放盒的左侧面搭接有凸轮,所述凸轮的正面卡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内套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正面的一端和背面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内壁的正面和背面,所述凸轮的正面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且环形槽内卡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套接在第一转轴的表面,所述套筒位于凸轮的前侧,所述套筒表面的前侧卡接有蜗轮,所述套筒的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凸轮的正面,所述第二弹簧正面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蜗轮的背面。
所述凸轮的顶端设置有L型板,所述L型板的正面穿过通槽与拉环的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通槽开设在壳体正面的左侧,所述L型板的上表面的前侧开设有三个通孔,且其中一个通孔内卡接有固定销,所述固定销位于壳体正面的前侧,且两个蜗轮分别与两个蜗杆相啮合,且两个蜗杆相对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连接杆的左右两端,且右侧蜗杆的右端通过旋转装置卡接在壳体内壁的右侧面,且左侧蜗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卡接在壳体内壁的左侧面,所述第三转轴的左端通过驱动装置与壳体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性装置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伸缩杆和第一弹簧的右端均固定连接在固定板左侧面的下方,所述伸缩杆和第一弹簧的左端均固定连接在盛放盒的右侧面。
优选的,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左端固定连接在右侧蜗杆的右端,所述第二转轴的右端套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右侧面卡接在壳体内壁右侧面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在第三转轴的左端,所述电机机身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通过连接块与壳体左侧面的下方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套筒的背面为凸出设计,且套筒背面的凸出设计与环形槽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壳体左侧面的上方设置有电源,所述电源的左侧面设置有开关,所述电源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开关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开关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检验科用细菌培养装置,通过设置套筒、蜗轮、蜗杆、L型板、拉环、通孔和固定销,在蜗杆旋转的情况下,蜗杆带动蜗轮和套筒在第一转轴上旋转,套筒背面的凸出设计通过环形槽和限位块带动凸轮旋转,凸轮旋转带动盛放盒向右运动,当凸轮不再顶动盛放盒时,在弹性装置的作用下,第一弹簧的弹力带动盛放盒向左运动,使得盛放盒内的锥形瓶能够往复的运动,从而起到震荡锥形瓶的作用,当人们不需要震荡锥形瓶时,把固定销从通孔内取出,再向前拉动拉环带动L型板运动,L型板带动蜗轮向前运动,蜗轮带动套筒向前运动,使得套筒背面的凸出设计不再卡紧环形槽内,同时蜗轮也不再与蜗杆相啮合,这样就会使得第一凸轮静止不动,使得锥形瓶不再震荡,从而给人们控制锥形瓶震荡带来了方便。
2、该检验科用细菌培养装置,通过设置滑块和滑槽,保证了盛放盒在左右运动时变得更加的稳定,通过设置旋转装置,使得蜗杆能够正常的旋转,进而保证了蜗杆带动蜗轮运动,通过设置驱动装置,电机的输出轴旋转带动第三转轴旋转,第三转轴能够带动蜗杆、蜗轮、套筒、凸轮旋转,使得凸轮能够带动盛放盒向右运动。
3、该检验科用细菌培养装置,通过设置橡胶垫,在盛放盒震动的过程中,能够减弱盛放盒内壁对锥形瓶的碰撞,从而起到了保护锥形瓶的作用,通过设置拉环,方便了人们通过拉环拉动L型板向前运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右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凸轮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套筒左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固定板、3弹性装置、301伸缩杆、302第一弹簧、4盛放盒、5橡胶垫、6锥形瓶、7滑块、8滑槽、9凸轮、10第一轴承、11第一转轴、12环形槽、13限位块、14套筒、15蜗轮、16第二弹簧、17 L型板、18通槽、19拉环、20通孔、21固定销、22蜗杆、23连接杆、24旋转装置、241第二转轴、242第二轴承、25第三转轴、26第三轴承、27驱动装置、271电机、272连接块、28电源、29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检验科用细菌培养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左侧面的上方设置有电源28,电源28的左侧面设置有开关29,通过设置电源28,从而保证了电机271能够正常的工作,电源28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开关29的输入端电连接,开关29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电机271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设置开关29,从而使得人们通过开关29能够更加方便的控制电机271正常的工作,壳体1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固定连接在固定板2的正面和背面,固定板2左右两侧面的下方均固定连接有弹性装置3,弹性装置3包括伸缩杆301,伸缩杆301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302,伸缩杆301和第一弹簧302的右端均固定连接在固定板2左侧面的下方,伸缩杆301和第一弹簧302的左端均固定连接在盛放盒4的右侧面,通过设置弹性装置3,当凸轮9不再顶动盛放盒4时,在弹性装置3的作用下,第一弹簧302的弹力带动盛放盒4向左运动,使得盛放盒4内能够恢复到原位置,且两个弹性装置3相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盛放盒4的相对面固定连接,盛放盒4内壁的四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5,通过设置橡胶垫5,在盛放盒4震动的过程中,能够减弱盛放盒4内壁对锥形瓶6的碰撞,从而起到了保护锥形瓶6的作用,盛放盒4内设置有锥形瓶6,盛放盒4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块7,且两个滑块7均滑动连接在滑槽8内,且两个滑槽8分别开设在壳体1内壁的正面和背面,通过设置滑块7和滑槽8,保证了盛放盒4在左右运动时变得更加的稳定。
盛放盒4的左侧面搭接有凸轮9,凸轮9的正面卡接有第一轴承10,通过设置第一轴承10,使得凸轮9旋转的更加的顺畅,第一轴承10内套接有第一转轴11,第一转轴11正面的一端和背面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1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凸轮9的正面开设有环形槽12,环形槽12内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3,且环形槽12内卡接有套筒14,套筒14的背面为凸出设计,且套筒14背面的凸出设计与环形槽12相适配,通过设置套筒14背面的凸出设计,当套筒14上的凸出设计卡进环形槽12内时,蜗轮15旋转能够带动凸轮9旋转,当套筒14上的凸出设计脱离环形槽12时,蜗轮15将不再带动凸轮9旋转,套筒14套接在第一转轴11的表面,套筒14位于凸轮9的前侧,套筒14表面的前侧卡接有蜗轮15,套筒14的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16,第二弹簧16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凸轮9的正面,第二弹簧16正面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蜗轮15的背面,通过设置第二弹簧16,使得蜗轮15通过套筒14带动凸轮9旋转时,不会发生蜗轮15逐渐的向前运动,导致套筒14背面的凸出设计脱离环形槽12,从而保证了蜗轮15能够正常的带动凸轮9旋转。
凸轮9的顶端设置有L型板17,L型板17的正面穿过通槽18与拉环19的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拉环19,方便了人们通过拉环19拉动L型板17向前运动,通槽18开设在壳体1正面的左侧,L型板17的上表面的前侧开设有三个通孔20,且其中一个通孔20内卡接有固定销21,固定销21位于壳体1正面的前侧,且两个蜗轮15分别与两个蜗杆22相啮合,通过设置蜗轮15和蜗杆22,能够顺畅的把电机271输出轴的动力通过第三转轴25、蜗杆22和蜗轮15传递到凸轮9上,从而保证了凸轮9能够正常的旋转,且两个蜗杆22相对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连接杆23的左右两端,且右侧蜗杆22的右端通过旋转装置24卡接在壳体1内壁的右侧面,旋转装置24包括第二转轴241,第二转轴241的左端固定连接在右侧蜗杆22的右端,第二转轴241的右端套接有第二轴承242,第二轴承242的右侧面卡接在壳体1内壁右侧面的下方,通过设置旋转装置24,使得蜗杆22能够正常的旋转,进而保证了蜗杆22带动蜗轮15运动,且左侧蜗杆22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25,第三转轴25的表面套接有第三轴承26,第三轴承26卡接在壳体1内壁的左侧面,第三转轴25的左端通过驱动装置27与壳体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驱动装置27包括电机271,电机27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在第三转轴25的左端,电机271机身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通过连接块272与壳体1左侧面的下方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驱动装置27,电机271的输出轴旋转带动第三转轴25旋转,第三转轴25能够带动蜗杆22、蜗轮15、套筒14、凸轮9旋转,使得凸轮9能够带动盛放盒4向右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步骤为:
S1、使用时,人们通过开关29控制电机271启动,电机271输出轴旋转带动第三转轴25旋转,第三转轴25带动两个蜗杆22和连接杆23旋转,两个蜗杆22带动两个蜗轮15旋转,两个蜗轮15带动两个套筒14旋转,两个套筒14背面的凸出设计通过环形槽12和限位块13带动两个凸轮9旋转,两个凸轮9旋转带动盛放盒4向相靠近的方向运动,当凸轮9不顶动盛放盒4向相靠近的方向运动时,两个第一弹簧302的弹力带动两个盛放盒4向相远离的方向运动,在凸轮9持续旋转下,使得盛放盒4做往复运动,从而起到震荡锥形瓶6的作用;
S2、当人们不需要震动其中个别的锥形瓶6时,把固定销21从通孔20内取出,再向前拉动拉环19带动L型板17运动,L型板17带动蜗轮15向前运动,蜗轮15带动套筒14向前运动,使得套筒14背面的凸出设计不再卡紧环形槽12内,同时蜗轮15也不再与蜗杆22相啮合,这样就会使得第一凸轮9静止不动,使得锥形瓶6不再震荡,再把固定销21插进合适的通孔20内;
S3、最后,当人们不需要震荡锥形瓶6时,人们通过开关29控制电机271停止工作,使得锥形瓶6内的细菌稳定的生长。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