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调节气体浓度的细胞培养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1028发布日期:2019-11-19 21:16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调节气体浓度的细胞培养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调节气体浓度的细胞培养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建立细胞培养条件时,培养器皿或培养袋放置于细胞培养容器内,而细胞培养容器内的气体条件的通常建立方法是,先按要求制备混合气体,再将制备的混合气体通入细胞培养容器内,替换细胞培养容器内的大气;亦或是先将细胞培养容器抽真空后再通入混合后气体,但在细胞培养过程中,会逐渐消耗一定的气体,而无法维持气体的浓度值,气体浓度的可控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调节气体浓度的细胞培养容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调节气体浓度的细胞培养容器,操作具体如下:包括底座、培养容器、培养容器密封盖、供气罐、温度调节器、测氧仪、测压管和培养板,所述底座上安装设置有培养容器,所述培养容器顶部设置有培养容器密封盖,所述培养容器内部通过支撑块设置有培养板,所述培养容器内壁安装设置有加热板,所述培养容器外壁上安装设置有与加热板电性连接的温度调节器,所述底座一端上设置有供气罐,所述供气罐顶部连接设置有加压阀,所述供气罐通过加压阀经供气管与培养容器相连通,所述供气管上设置有压力调节开关,所述培养容器密封盖上连接设置有测氧仪,所述测氧仪通过管路与培养容器相连通,所述培养容器密封盖上连接设置有测压管,所述测压管内部设置有测量液,所述测压管另一端上设置有泄压阀。

作为优选,所述培养容器通过培养板隔成两个独立的培养室。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底部设置有支撑垫。

作为优选,所述培养板上设置有培养皿、培养孔和培养槽。

本实用新型通过供气罐进行可控气压调节向培养容器中进行供氧气以适应不同的细胞缺氧或富氧环境,同时通过测氧仪进行测量培养容器内部氧气含量,且通过测压管经测压液进行测压,压力过大可通过泄压阀进行泄压操作;可模拟常规细胞培养箱环境,以适应不同的细胞压力环境,可通过温度调节器控制培养罐内温度以适应不同的细胞温度环境。本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操作方便、安全性佳、移动性好,可用于缺氧或富氧细胞培养,加压细胞培养,控温细胞培养的实验,有助于压力、氧气浓度、温度等对细胞影响的机制研究的开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培养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调节气体浓度的细胞培养容器包括底座1、培养容器2、培养容器密封盖3、供气罐4、温度调节器6、测氧仪7、测压管8和培养板11,所述底座1上安装设置有培养容器2,所述培养容器2顶部设置有培养容器密封盖3,所述培养容器2内部通过支撑块设置有培养板11,所述培养容器2内壁安装设置有加热板5,所述培养容器2外壁上安装设置有与加热板5电性连接的温度调节器6,所述底座1一端上设置有供气罐4,所述供气罐4顶部连接设置有加压阀12,所述供气罐4通过加压阀12经供气管13与培养容器2相连通,所述供气管13上设置有压力调节开关14,所述培养容器密封盖3上连接设置有测氧仪7,所述测氧仪7通过管路与培养容器2相连通,所述培养容器密封盖3上连接设置有测压管8,所述测压管8内部设置有测量液10,所述测压管8另一端上设置有泄压阀9。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培养容器2通过培养板11隔成两个独立的培养室。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底座1底部设置有支撑垫15。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培养板11上设置有培养皿16、培养孔17和培养槽18。

本实用新型通过供气罐进行可控气压调节向培养容器中进行供氧气以适应不同的细胞缺氧或富氧环境,同时通过测氧仪进行测量培养容器内部氧气含量,且通过测压管经测压液进行测压,压力过大可通过泄压阀进行泄压操作;可模拟常规细胞培养箱环境,以适应不同的细胞压力环境,可通过温度调节器控制培养罐内温度以适应不同的细胞温度环境。本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操作方便、安全性佳、移动性好,可用于缺氧或富氧细胞培养,加压细胞培养,控温细胞培养的实验,有助于压力、氧气浓度、温度等对细胞影响的机制研究的开展。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