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蚕表达重组蓖麻毒素蛋白A链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60998发布日期:2019-08-17 02:01阅读:6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蚕表达重组蓖麻毒素蛋白A链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dna重组技术、蛋白质的表达方法,尤其是涉及利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生产重组蓖麻毒素蛋白a链的方法。



背景技术:

蓖麻毒素是从蓖麻籽中提取的植物糖蛋白,分子量64,000。毒素由a和b两条多肽链组成,两链间由一个二硫键连接。目前,a链和b链的氨基酸序列以及二级结构已清楚。毒素a链由263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大小32kda,毒素b链上含有两个半乳糖或半乳糖残基结合位点,可和细胞表面的含半乳糖残基的受体结合,通过内陷作用进入细胞质,发挥毒性作用。蓖麻毒素a、b链上还分别含有1和2个糖支链,链末端均为甘露糖残基,可以和网状内皮细胞特别是巨噬细胞结合。后者细胞表面富含甘露糖受体,可优先摄取蓖麻毒素,这对于毒素发挥生物功能有重要的作用。

蓖麻该毒素易损伤肝、肾等实质器官,发生出血、变性、坏死病变。并能凝集和溶解红细胞,抑制麻痹心血管和呼吸中枢,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目前最新的研究发现,该毒素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因此,通过靶向作用,该毒素在肿瘤治疗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鉴于该毒素在蓖麻中的含量极低,加上提纯难度大,因此,十分有必要进行体外表达,开发一种高效且经济的方法进行生产。由于该毒素毒性大,一般的表达系统,如大肠杆菌、酵母和哺乳动物细胞等表达水平较低,另外由于该蛋白需要糖基化,大肠杆菌等原核表达系统修饰差,所以在上述系统中的表达均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家蚕表达重组蓖麻毒素蛋白a链的方法,以家蚕作为宿主生产重组蓖麻毒素蛋白a链,利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家蚕内表达该毒素蛋白a链。具体是利用bmnpv构建含有蓖麻毒素蛋白a链基因的重组病毒,并利用家蚕作为宿主,表达生产重组蓖麻毒素蛋白a链,具有成本低、表达水平高的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其步骤如下:

(1)蓖麻毒素蛋白a链编码基因的克隆:以蓖麻籽抽提获得的总rna为模板,利用rt-pcr系统一步克隆获得蓖麻毒素蛋白a链基因的pcr产物;

(2)含有蓖麻毒素蛋白a链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和hindiii消化pcr2.1-蓖麻毒素蛋白a链得到蓖麻毒素蛋白a链基因片段,然后将蓖麻毒素蛋白a链基因片段克隆入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bluebachisa获得重组体pbluebachisa-蓖麻毒素蛋白a链;通过共转染在家蚕培养细胞bmn内将重组体pbluebachisa-蓖麻毒素蛋白a链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基因同源重组产生重组病毒;

(3)家蚕体内表达重组蓖麻毒素蛋白a链:使用家蚕幼虫5龄起蚕,经口接种上述重组病毒进行感染表达,将涂布有病毒液的桑叶饲喂家蚕,然后在23-25℃下饲养;在饲养96小时后收集家蚕幼虫;从家蚕幼虫中收集血淋巴,用ni-nta亲和柱在非变性条件下进行蛋白纯化,获得最终的重组蓖麻毒素蛋白a链蛋白。

所述步骤(1)中,利用rt-pcr系统一步克隆具体如下:引物设计如下:正向引物:5'-agggatccccattccccaaata-3',含有bamhi酶切位点,反向引物:5'-gaagctttaaaaactgtgacgatggt-3',含有hindiii酶切位点;pcr反应的循环数、温度和时间的设计如下:一个循环,94℃模板变性2分钟;10个循环,94℃变性10秒,57℃退火30秒,68℃延伸1分钟;25个循环,94℃变性10秒,57℃退火30秒,68℃延伸1分钟;最后1个循环,68℃延伸7分钟;然后利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pcr产物分析,并用pcr纯化试剂盒纯化,随后将pcr产物克隆入载体pcr2.1,获得pcr2.1-蓖麻毒素蛋白a链。

所述步骤(1)中,载体pcr2.1为invitrogen公司的ta克隆3.9kb的载体pcr2.1。

所述步骤(2)具体为:在离心管中加入1μg的pbluebachisa-蓖麻毒素蛋白a链dna和15μg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dna,混匀,并加入14μl的脂质体(lipofectin),再加入灭菌蒸馏水至终体积40μl,获得混合物;然后将混合物在常温培育15分钟后共转染对数生长期的bmn培养细胞,用无血清的tc-100培养基培养24小时后,换成含有10%胎牛血清的新鲜培养基在27℃培养5天,收集培养基上清作为病毒储存原液,用病毒储存原液通过空斑筛选,最终获得重组病毒溶液,浓度为108pfu/ml。

所述步骤(2)中,以家蚕幼虫的血淋巴作为重组蓖麻毒素蛋白a链纯化的起始材料,具体使用以下方法从家蚕幼虫中收集血淋巴:收集管预先加入占据收集管1/10体积的10mmol/l的二硫苏糖醇dtt(分子式为c4h10o2s2),在收集管的上方,将幼虫向背面弯曲,用一只手固定幼虫的头部和尾部,让腹部和腹足伸向外边;用25号针头刺破腹足收集血液,让血液直接滴进收集管中。

所述步骤(2)中,用ni-nta亲和柱在非变性条件下进行蛋白纯化,具体为:将收集的血淋巴用非变性结合缓冲液进行稀释,非变性结合缓冲液含有na3po450mmol/l、nacl0.5mol/l且ph8.0,稀释后将溶液结合于ni-nta亲和柱,再在非变性结合缓冲液中加入250mmol/l咪唑获得非变性洗脱缓冲液,用非变性洗脱缓冲液洗脱,收集洗脱液作为重组蓖麻毒素蛋白a链蛋白的溶液。

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较好地解决了蓖麻毒素蛋白a链由于毒性大难以在大肠杆菌、酵母等中表达的瓶颈,而且在家蚕幼虫中表达具有安全、表达水平高的优点,且大部分被分泌进血淋巴中,非常有利于蛋白质的快速提取。

本发明为重组蓖麻毒素蛋白a链的大量生产以及为蓖麻毒素蛋白a链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pbluebachisa质粒组成图;

图2为家蚕内表达与纯化电泳图;

图3为家蚕血液的收集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如下:

1、材料:rna抽提试剂盒购于qiagene。dna处理和pcr扩增试剂盒购于takarabiomedicals(kyoto,japan)。ta克隆试剂盒、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bluebachisa、lipofectin和ni-nta树脂均为invitrogen公司产品。dna测序试剂盒购于peappliedbiosystems。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和家蚕培养细胞bmn由实验室保存。胎牛血清fcs、其培养基tc-100均为gibcobrl的产品。家蚕bmn细胞用添加10%(v/v)fcs的tc-100培养基在27℃培养。本试验使用家蚕商用杂交品种,秋丰×白玉,家蚕幼虫桑叶饲养,温度为23~25℃。

2、实验流程:

1、利用家蚕表达重组蓖麻毒素蛋白a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蓖麻毒素蛋白a链编码基因的克隆:以蓖麻籽抽提获得的总rna为模板,利用rt-pcr系统一步克隆获得蓖麻毒素蛋白a链基因的pcr产物;

利用rt-pcr系统一步克隆具体如下:

引物设计如下:正向引物:5'-agggatccccattccccaaatac-3',含有bamhi酶切位点,反向引物:5'-gaagctttaaaaactgtgacgatggt-3',含有hindiii酶切位点;

pcr反应的循环数、温度和时间的设计如下:一个循环,94℃模板变性2分钟;10个循环,94℃变性10秒,57℃退火30秒,68℃延伸1分钟;25个循环,94℃变性10秒,57℃退火30秒,68℃延伸1分钟;最后1个循环,68℃延伸7分钟。

然后利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pcr产物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并用pcr纯化试剂盒纯化,随后将pcr产物克隆入invitrogen公司的ta克隆3.9kb的载体pcr2.1,获得pcr2.1-蓖麻毒素蛋白a链,利用dna测序确认克隆后的产物中的蓖麻毒素蛋白a链基因序列正确。

(2)含有蓖麻毒素蛋白a链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

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和hindiii消化pcr2.1-蓖麻毒素蛋白a链得到蓖麻毒素蛋白a链基因片段,然后将蓖麻毒素蛋白a链基因片段克隆入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bluebachisa获得重组体pbluebachisa-蓖麻毒素蛋白a链。

然后通过共转染在家蚕培养细胞bmn内将重组体pbluebachisa-蓖麻毒素蛋白a链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同源重组产生重组病毒,具体为:在离心管中加入1μg的pbluebachisa-蓖麻毒素蛋白a链dna和15μg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dna,混匀,并加入14μl的脂质体(lipofectin),再加入灭菌蒸馏水至终体积40μl,获得混合物;然后将混合物在常温培育15分钟后共转染对数生长期的bmn培养细胞,用无血清的tc-100培养基培养24小时后,换成含有10%胎牛血清的新鲜培养基在27℃培养5天,收集培养基上清作为病毒储存原液,病毒储存原液用来筛选重组病毒,用病毒储存原液通过几轮空斑筛选,最终获得高浓度纯化的重组病毒溶液,浓度为108pfu/ml。

(3)家蚕体内表达和重组蓖麻毒素蛋白a链:

使用家蚕幼虫5龄起蚕,经口接种上述重组病毒进行感染表达,将涂布有病毒液(浓度为106pfu/ml)的桑叶饲喂家蚕,然后在23-25℃下饲养;饲养96小时后收集家蚕幼虫。具体实施中,感染后饲养的三天内,看不到明显的感染症状,到第四天,幼虫开始食欲减弱,渐渐地呈现出感染症状;感染后地五天或第六天,感染的幼虫大部分死亡。

从家蚕幼虫中收集血淋巴,收集管预先加入占据收集管1/10体积的10mmol/l的二硫苏糖醇dtt,防止腹足刺破后的血液滴入收集管中氧化变黑,在收集管的上方,将幼虫向背面弯曲,用一只手固定幼虫的头部和尾部,让腹部和腹足伸向外边(参见图3);用石蜡膜密封的25号针头刺破腹足收集血液,让血液直接滴进收集管中,为了防止血液氧化变黑收集管已经预先加入占据收集管1/10体积的10mmol/l的二硫苏糖醇dtt,使二硫苏糖醇终浓度为1mmol/l。

用ni-nta亲和柱在非变性条件下进行蛋白纯化,将收集的血淋巴用非变性结合缓冲液进行稀释,非变性结合缓冲液含有na3po450mmol/l、nacl0.5mol/l且ph8.0,稀释后将溶液结合于ni-nta亲和柱,再在非变性结合缓冲液中加入250mmol/l咪唑获得非变性洗脱缓冲液,用非变性洗脱缓冲液洗脱,收集洗脱液作为重组蓖麻毒素蛋白a链蛋白的溶液。

获得最终的重组蓖麻毒素蛋白a链蛋白。

具体实施进一步通过sds-page考马斯亮蓝染色后根据分子量大小鉴定重组蛋白。

经实施测试,应用提取出的蓖麻毒素a链对小白鼠做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蓖麻毒素a链对小鼠腹腔注射的ld_(50)为9ug/kg,发现获得的重组蓖麻毒素蛋白a链具有生物学活性。

本发明实施例结果显示,生产表达了具有生物活性的重组蓖麻毒素蛋白a链,经过蛋白质电泳分析表明,家蚕幼虫表达的重组蓖麻毒素蛋白a链大部分被分泌进血淋巴中,这非常有利于蛋白质的快速提取。

实验结果证明利用重组杆状病毒在家蚕内表达重组蓖麻毒素蛋白a链可行。重组蓖麻毒素蛋白a链的大量生产为该蛋白a链在医学和治疗领域上的应用提供了工业生产途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