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二氟甲基吡唑结构的吡唑肟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57524发布日期:2019-08-17 01:44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化学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二氟甲基吡唑结构的吡唑肟醚类化合物(i)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害虫的防治一直以来是农药科学研究的核心领域,杀虫剂的广泛使用使得多数害虫得到了有效治理。但随着杀虫剂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农药品种的抗药性问题日益凸显,加上新的病虫害的不断出现,使得新农药的继续研究和开发成为必然选择。

吡唑肟醚类化合物在农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中代表性化合物有唑螨酯:

吡唑环是药物分子及农药分子中的常见活性片段,可以有效地改变化合物的理化性质,而且含有吡唑环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有着较强的生理活性。

因此,为了进一步从吡唑肟醚类衍生物中寻找具有优良生物活性的化合物,采用活性基团拼接方法,合理地将取代吡唑基团与吡唑肟骨架连接在一起,本发明公开了一类具有农用杀虫应用价值的含二氟甲基吡唑结构的吡唑肟醚类化合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针对各种害虫具有优良防治效果,且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的一类含二氟甲基吡唑结构的吡唑肟醚类化合物,以满足作物保护对高效杀虫剂需求。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化合物在制备杀虫剂方面的用途。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含二氟甲基吡唑结构的吡唑肟醚类化合物,其具有通式i结构,

其中,r=f,br,ch3,cl,t-c4h9,etc.

优选地,所述含二氟甲基吡唑结构的吡唑肟醚类化合物具有如下结构: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上述含二氟甲基吡唑结构的吡唑肟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将化合物ⅲ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缚酸剂,再在加入中间体ⅱ,最后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抽滤,母液减压浓缩,所得残余物分离纯化得目标化合物,

优选地,所述缚酸剂选自三乙胺、碳酸钾、碳酸铯、碳酸钠、吡啶等,所述溶剂选自丙酮、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dmf)。所述加热反应温度为35℃-105℃,反应时间为8-28小时。

优选地,含二氟甲基吡唑结构的吡唑肟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其中,二氟甲基吡唑甲基氯中间体可参照文献(j.med.chem.1998,41,2390)的方法合成得到;吡唑肟中间体的合成参照文献报道的常规方法(j.agric.foodchem.2008,56,10805-10810)。

通式i化合物对昆虫具有优良的防治活性,因而本发明的化合物可用作制备杀虫剂,进而保护农业、园艺等植物。所述的昆虫包括鳞翅目害虫如棉铃虫、甜菜夜蛾、小菜蛾、菜青虫、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等;同翅目害虫如叶蝉、飞虱、蚓虫、粉虱、木虱科的介壳虫等;双翅目害虫如家蝇、潜叶蝇、蚊类等;直翅目的蝗虫等,鞘翅目的天牛、金龟子、象甲、豆象等害虫等;半翅目的蝽等。当然,本发明的化合物可防治的有害生物不限于上述举例的范围。

当由通式i表示的本发明的化合物用作农业、园艺等领域的杀虫剂时,可单独使用,或以杀虫组合物的方式使用,如以式i为活性成分,加上本领域常用的农药助剂加工成水乳剂、悬浮剂、水分散颗粒剂、乳油等。

常用的农药助剂包括:液体载体,如水;有机溶剂如甲苯、二甲苯、环己醇、甲醇、丁醇、乙二醇、丙酮、二甲基甲酰胺、乙酸、二甲亚砜、动物和植物油及脂肪酸;常用的表面剂如乳化剂和分散剂,包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其它助剂,如湿润剂、增稠剂等。

由通式i表示的本发明的化合物用作杀虫剂中的活性成分时,在所述杀虫剂中的含量在0.1%至99.5%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并可根据制剂形式和施用方法确定适当的活性成分含量。通常,在水乳剂中含有5%至50%(重量百分比,下同)所述的活性成分,优选其含量为10%至40%;在悬浮剂中含有5%至50%的活性成分,优选其含量为5%至40%。

对于本发明的杀虫剂的使用,可选择常用的施药方法,如茎叶喷雾、水面施用、土壤处理和种子处理等。例如,当采用茎叶喷雾时,作为活性成分的由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的可使用浓度范围为1至1000μg/ml的水乳剂、悬浮剂、水分散颗粒剂、乳油,优选其浓度为1至500μg/ml。

本发明公开的含二氟甲基吡唑结构的吡唑肟醚类化合物对有害昆虫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因此可用来制备用于农业、园艺等领域的杀虫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限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实施例1:

将4mmol化合物ⅲa溶于30ml丙酮,随后加入10mmol三乙胺,室温条件下向其中加入5mmol中间体ⅱ,加毕,加热回流12小时。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抽滤,母液减压浓缩,所得残余物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目标化合物ia;1hnmr(400mhz,cdcl3)δ:8.47(dd,j1=4.8hz,j2=1.6hz,1h,py-h),7.96(dd,j1=8.0hz,j2=1.6hz,1h,py-h),7.82(s,1h,ch=n),7.72(s,1h,pyrazole-h),7.39~7.42(m,1h,py-h),7.25~7.31(m,1h,ar-h),6.64~7.10(m,4h,ar-handchf2),5.10(s,2h,ch2),3.61(s,3h,ch3),2.38(s,3h,ch3).

实施例2:

将4mmol化合物ⅲb溶于20ml乙腈,室温条件下向其中加入中间体ⅱ6mmol及8mmol碳酸钾。加毕,加热回流反应10小时。停止反应,将反应液减压旋蒸至干,所得残余物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目标化合物ib;1hnmr(400mhz,cdcl3)δ:8.48(dd,j1=4.4hz,j2=1.6hz,1h,py-h),7.96(dd,j1=8.0hz,j2=1.6hz,1h,py-h),7.80(s,1h,ch=n),7.74(s,1h,pyrazole-h),7.39~7.44(m,3h,ar-handpy-h),6.97(t,j=54.0hz,1h,chf2),6.79(d,j=9.2hz,2h,ar-h),5.09(s,2h,ch2),3.61(s,3h,ch3),2.38(s,3h,ch3).

实施例3:

将5mmol化合物ⅲc溶于20mldmf,室温条件下向其中加入5mmol中间体ⅱ及14mmol碳酸钾,加毕,升温至105℃,反应8小时。停止反应,将反应液减压旋蒸至干,所得残余物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目标化合物ic;1hnmr(400mhz,cdcl3)δ:8.47(dd,j1=4.8hz,j2=1.6hz,1h,py-h),7.95(dd,j1=8.0hz,j2=1.6hz,1h,py-h),7.80(s,1h,ch=n),7.74(s,1h,pyrazole-h),7.38~7.41(m,1h,py-h),6.78~7.12(m,5h,ar-handchf2),5.11(s,2h,ch2),3.59(s,3h,ch3),2.39(s,3h,ch3),2.31(s,3h,ch3).

实施例4:

将5mmol化合物ⅲd溶于25ml乙腈,室温条件下向其中加入9mmol中间体ⅱ及13mmol碳酸铯,加毕,升温至35℃,反应28小时。停止反应,将反应液减压旋蒸至干,所得残余物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目标化合物id;1hnmr(400mhz,cdcl3)δ:8.47(dd,j1=4.8hz,j2=1.6hz,1h,py-h),7.96(dd,j1=8.0hz,j2=1.6hz,1h,py-h),7.79(s,1h,ch=n),7.74(s,1h,pyrazole-h),7.39~7.42(m,1h,py-h),6.83~7.10(m,5h,ar-handchf2),5.10(s,2h,ch2),3.61(s,3h,ch3),2.38(s,3h,ch3).

实施例5:

将3mmol化合物ⅲe溶于25ml乙腈,随后加入8mmol碳酸钠,室温条件下向其中加入中间体ⅱ4mmol,加毕,加热回流反应16小时。停止反应,将反应液倒入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用乙酸乙酯萃取数次,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母液减压旋蒸至干,所得残余物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目标化合物ie;1hnmr(400mhz,cdcl3)δ:8.47(dd,j1=4.8hz,j2=1.6hz,1h,py-h),7.96(dd,j1=8.0hz,j2=1.6hz,1h,py-h),7.80(s,1h,ch=n),7.74(s,1h,pyrazole-h),7.39~7.42(m,1h,py-h),7.28(d,j=9.2hz,2h,ar-h),6.84~7.10(m,3h,ar-handchf2),5.09(s,2h,ch2),3.61(s,3h,ch3),2.38(s,3h,ch3).

实施例6:

将5mmol化合物ⅲf溶于20mldmf,室温条件下向其中加入5mmol中间体ⅱ及14mmol碳酸钠,加毕,升温至80℃,反应18小时。停止反应,将反应液减压旋蒸至干,所得残余物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目标化合物if;1hnmr(400mhz,cdcl3)δ:8.47(dd,j1=4.4hz,j2=1.6hz,1h,py-h),7.95(dd,j1=8.0hz,j2=1.6hz,1h,py-h),7.81(s,1h,ch=n),7.75(s,1h,pyrazole-h),7.38~7.41(m,1h,py-h),7.32(d,j=8.8hz,2h,ar-h),6.81~7.11(m,3h,ar-handchf2),5.11(s,2h,ch2),3.60(s,3h,ch3),2.39(s,3h,ch3),1.30(s,9h,t-c4h9).

实施例7:

将6mmol化合物ⅲg溶于30mldmf,随后加入20mmol吡啶,室温条件下向其中加入中间体ⅱ5.4mmol,加毕,继续室温反应20小时。停止反应,抽滤,母液减压旋蒸至干,所得残余物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目标化合物ig;1hnmr(400mhz,cdcl3)δ:8.48(dd,j1=4.8hz,j2=1.6hz,1h,py-h),7.96(dd,j1=8.0hz,j2=1.6hz,1h,py-h),7.79(s,1h,ch=n),7.72(s,1h,pyrazole-h),7.47(d,j=2.4hz,1h,ar-h),7.39~7.42(m,1h,py-h),7.15(dd,j1=8.8hz,j2=2.4hz,1h,ar-h),6.97(t,j=54.0hz,1h,chf2),6.64(d,j=8.8hz,1h,ar-h),5.08(s,2h,ch2),3.65(s,3h,ch3),2.37(s,3h,ch3).

实施例8:

样品对粘虫的杀虫活性筛选

采用国际抗性行动委员会(irac)提出的浸叶法:供试靶标为粘虫,即将适量玉米叶在配好的药液中充分浸润后自然阴干,放入垫有滤纸的培养皿中,接粘虫3龄中期幼虫10头/皿,置于24-27℃观察室内培养,2d后调查结果。以毛笔触动虫体,无反应视为死虫。试验浓度500μg/ml。

实施例9:

样品对蚜虫的杀虫活性筛选

采用国际抗性行动委员会(irac)提出的喷雾法:供试靶标为蚜虫,即将接有蚜虫的蚕豆叶片于potter喷雾塔下喷雾处理,蚜虫置于20-22℃观察室内培养,2d后调查结果。以毛笔触动虫体,无反应视为死虫。试验浓度500μg/ml。

杀虫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对粘虫均表现出较好的杀虫活性。在测试剂量为500μg/ml时(表1),化合物ia~ig对粘虫的杀灭效果均为100%;化合物ib对蚜虫的杀灭效果为100%,化合物ia,id和if对蚜虫的杀灭效果分别为60%,70%和70%。

表1.ia-ig的杀虫活性数据

以上实验数据表明,将二氟甲基吡唑结构单元与吡唑肟活性单元合理地组合在一起,得到的新化合物均表现出良好的生物活性,该类型化合物可选作为杀虫先导,作进一步结构衍生与构效关系研究。这些实验数据也为今后继续从事新型吡唑肟醚类化合物的分子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例的限制,上述实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