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槲皮素新晶型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57791发布日期:2019-11-16 01:02阅读:15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槲皮素新晶型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槲皮素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槲皮素新晶型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槲皮素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花、叶和果实中。现代药理学表明,槲皮素具有抗癌、抗炎、抗菌、抗病毒、降糖、降压、免疫调节及保护心血管等作用。但是二水槲皮素(槲皮素的稳定晶型)几乎不溶于水,口服后血药浓度低,限制了其药理作用的发挥。

常见的药物晶型制备方法有重结晶法、溶剂蒸发法、转变溶剂法和研磨法。前三种方法均是将药物先溶解在适宜的溶剂中,然后通过降低温度、挥干溶剂或将药物溶液转移到另一种药物溶解度小的溶剂中,得到药物的结晶;第四种方法是将药物置于研磨器中研磨(或加液研磨)而改变药物晶型。目前,有一些应用上述方法制备槲皮素新晶型的报道,但是所得的槲皮素晶体在稳定性、水溶解度、生物利用度等方面的改善效果还不够理想,而且上述方法操作相对复杂,所用溶剂种类多、用量大,结晶过程控制难度大,不适宜大规模生产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就是提供一种槲皮素新晶型,以解决现有槲皮素晶型在稳定性、水溶解度、生物利用度等方面的性能不理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就是提供一种槲皮素新晶型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方法操作相对复杂,结晶过程控制难度大,不适宜大规模应用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槲皮素新晶型,其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在衍射角2θ为5.1±0.1°、10.1±0.1°、10.9±0.1°、13.4±0.1°、16.5±0.1°、17.9±0.1°、21.8±0.1°、24.4±0.1°、25.2±0.1°、26.0±0.1°、27.1±0.1°、27.8±0.1°、29.5±0.1°、39.1±0.1°处有特征衍射峰。

使用cu-kα射线测量得到的新晶型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如图1所示。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所述新晶型在320.1±0.1℃有特征熔融峰。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上述槲皮素新晶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称取槲皮素二水合物于容器中,然后加入有机试剂使槲皮素二水合物均匀混悬,其中,所述槲皮素二水合物∶有机试剂=6g∶80~120ml;

b、密闭容器,并搅拌反应24~60小时,之后过滤;

c、将所得滤饼置于真空干燥机中干燥过夜,即得所述槲皮素新晶型。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试剂为甲醇、乙醇、丙醇、丙二醇、正丁醇、丙酮、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溶剂。

更进一步地,所述有机试剂为无水乙醇。

为了克服目前市售槲皮素水溶性小、生物利用度低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槲皮素新晶型,其水溶性显著提高,从原料槲皮素二水合物(市售)的2.2μg/ml提高到10.8μg/ml,溶解度提高了约5倍。而且,本发明新晶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尤其对湿度稳定性良好,在25℃、100%湿度下放置70天,x衍射图谱显示晶型没有转变。

本发明的新晶型显著增加了槲皮素的血药浓度,其在比格犬体内的血药浓度的峰值cmax由原料药的0.275ng/ml提高到1.656ng/ml,提高了约6倍。auc0-t由原料药的46.96ng·ml-1·min-1提高到267.33ng·ml-1·min-1,以原料药为参比,新晶型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569.3%。显著提高了槲皮素的生物利用度,进而能够增加槲皮素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创新性地使用了独特的混悬法,即将槲皮素二水合物原料药混悬在适宜的溶剂中,脱去结晶水,形成无水结晶物。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晶过程易于控制,所得的槲皮素新晶型具有水溶解度大、溶出快、稳定性好、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生产过程避免了多种复杂溶剂的使用,成本较低,环境友好,适宜大规模生产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槲皮素原料药和新晶型的x射线衍射图。

图2:槲皮素原料药和新晶型的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图。

图3:槲皮素原料药和新晶型的显微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效果进行详细阐述。本发明中未提及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条件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常规实验操作。

实施例1

称取原料药槲皮素二水合物6g于容器中,加入无水乙醇100ml,使槲皮素二水合物均匀混悬,然后密闭容器,搅拌48小时,过滤。将滤饼置于真空干燥机中干燥过夜,即得槲皮素新晶型,将其放入干燥器中待用。

使用cu-kα射线测定上述新晶型的x射线衍射图谱,测试条件:反射模式,cu-kα辐射,波长1.542å,发散狭缝1/4°,x射线光管电压45kv,x射线光管电流40ma,扫描范围5-40°(2θ),步长0.0065°,扫描速度0.013°/s。衍射数据和衍射图谱直接由计算机软件采集与生成。将新晶型所得结果与原料药进行对比,如表1和图1所示。

表1: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进行测定,原料药槲皮素二水物在100℃附近有一个比较宽阔的吸热峰,这是由于水分子从晶格中逃逸引起的,在319.0℃有一个熔融峰;本发明新晶型在320.1℃有一个熔融峰,如图2所示。测试条件:扫描速度10℃·min-1,n2吹扫气流速40ml·min-1,n2保护气流速60ml·min-1,扫描范围20-350℃。

新晶型和原料药的显微镜照片如图3所示。由图可以看出,本发明晶型外观为短针状。

对本发明的新晶型进行水溶解度测试,结果表明,其水溶性显著提高,从原料槲皮素二水合物(市售)的2.2μg/ml提高到10.8μg/ml,溶解度提高了约5倍。

对本发明的新晶型进行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其在25℃、100%湿度下放置70天,x衍射图谱显示晶型没有转变。

对本发明的新晶型和原料药进行比格犬体内药动学测试,其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由表2可知,本发明的新晶型显著增加了槲皮素的血药浓度,其在比格犬体内的血药浓度的峰值cmax由原料药的0.275ng/ml提高到1.656ng/ml,提高了约6倍。auc0-t由原料药的46.96ng·ml-1·min-1提高到267.33ng·ml-1·min-1,以原料药为参比,新晶型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569.3%。

实施例2

称取原料药槲皮素二水合物6g于容器中,加入无水乙醇100ml,使槲皮素二水合物均匀混悬,然后密闭容器,搅拌36小时,过滤。将滤饼置于真空干燥机中干燥过夜,即得槲皮素新晶型,将其放入干燥器中待用。对所得槲皮素新晶型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其具有同实施例1相似的特性。

实施例3

称取原料药槲皮素二水合物6g于容器中,加入无水乙醇100ml,使槲皮素二水合物均匀混悬,然后密闭容器,搅拌24小时,过滤。将滤饼置于真空干燥机中干燥过夜,即得槲皮素新晶型,将其放入干燥器中待用。对所得槲皮素新晶型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其具有同实施例1相似的特性。

实施例4

称取原料药槲皮素二水合物6g于容器中,加入无水乙醇80ml,使槲皮素二水合物均匀混悬,然后密闭容器,搅拌48小时,过滤。将滤饼置于真空干燥机中干燥过夜,即得槲皮素新晶型,将其放入干燥器中待用。对所得槲皮素新晶型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其具有同实施例1相似的特性。

实施例5

称取原料药槲皮素二水合物6g于容器中,加入异丙醇120ml,使槲皮素二水合物均匀混悬,然后密闭容器,搅拌48小时,过滤。将滤饼置于真空干燥机中干燥过夜,即得槲皮素新晶型,将其放入干燥器中待用。对所得槲皮素新晶型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其具有同实施例1相似的特性。

实施例6

称取原料药槲皮素二水合物6g于容器中,加入正丁醇110ml,使槲皮素二水合物均匀混悬,然后密闭容器,搅拌48小时,过滤。将滤饼置于真空干燥机中干燥过夜,即得槲皮素新晶型,将其放入干燥器中待用。对所得槲皮素新晶型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其具有同实施例1相似的特性。

实施例7

称取原料药槲皮素二水合物6g于容器中,加入甲醇100ml,使槲皮素二水合物均匀混悬,然后密闭容器,搅拌60小时,过滤。将滤饼置于真空干燥机中干燥过夜,即得槲皮素新晶型,将其放入干燥器中待用。对所得槲皮素新晶型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其具有同实施例1相似的特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