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候型采光板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98327发布日期:2020-03-27 20:22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采光板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耐候型采光板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绿色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采光板在越来越多的建筑领域中应用并且广泛开展,已经成为了必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在一些大型的建筑如化工厂、商场、体育场馆温室、水产养殖场等,运用采光板,可以利用自然光线,采光效果好,节约电能,而且还起到整洁、美观,环保的作用。

目前市面上的采光板通常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虽具有较高的透光率,但是其耐温限度较低,不能抵抗太阳暴晒,使用寿命短,不适用于高污染重工业地区。如公开号为cn103242633a、名称为一种采光用耐候性复合材料、采光板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耐候性采光板,包括pet上膜和pet下膜以及形成在pet上膜和pet下膜之间的玻璃纤维丝层和耐候性复合材料层,该申请提供的耐候性采光板的耐温限度为-80℃~140℃,因此,耐温限度尤其是耐高温限度低,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耐候型采光板及其加工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采光板耐温限度低、耐候性不好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耐候型采光板,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间苯二甲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20~40份,聚碳酸酯15~30份,环氧树脂2~7份,丙烯酸乳液3~10份,陶瓷纤维2~5份,玻璃纤维2~5份,n-甲基吡咯烷酮1~5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2~1.5份,椰油酰基甲基牛磺酸钠0.5~1份,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0.5~2份,甲酸钙0.1~0.5份,过氧化甲乙酮1.5~2.5份,促进剂0.5~1.5份。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间苯二甲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30份,聚碳酸酯23份,环氧树脂5份,丙烯酸乳液6份,陶瓷纤维3份,玻璃纤维3份,n-甲基吡咯烷酮3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8份,椰油酰基甲基牛磺酸钠0.7份,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1.2份,甲酸钙0.3份,过氧化甲乙酮2份,促进剂1份。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陶瓷纤维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氧化铝25~35份,氧化硅35~50份,氧化锆5~15份,氧化钛3~10份,氧化镁2~6份,氧化铈2~8份。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陶瓷纤维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氧化铝30份,氧化硅42份,氧化锆10份,氧化钛6份,氧化镁4份,氧化铈5份,

所述陶瓷纤维由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镁和氧化铈混合纺丝后高温烧结而成。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促进剂为三异丙醇胺、硫酸铝和异辛酸钴质量比为2:1:7的混合物。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陶瓷纤维的直径为2~5μm。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耐候型采光板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上述的一种耐候型采光板的配方,称取各组分备用;

s2、将间苯二甲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聚碳酸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促进剂混合,得到第一混合料;

s3、将n-甲基吡咯烷酮、椰油酰基甲基牛磺酸钠、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加入丙烯酸乳液中,加热到80~85℃,加入环氧树脂,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乳液,将陶瓷纤维与玻璃纤维混合得到混合纤维,将混合乳液涂覆到混合纤维表面,烘干后得到第二混合料;

s4、将步骤s3得到的第二混合料加入到步骤s2得到的第一混合料中,加入甲酸钙和过氧化甲乙酮,固化成型,得到耐候型采光板。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s4中固化成型温度为85~90℃。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中,特定的配方和生产工艺使得制备的采光板具有极佳的耐候性,且具有良好的耐热性、热稳定性和透光性,耐温限度为-80℃~180℃,热变形温度高达229℃,热膨胀系数低至2.0×10-5m/m/℃,透光率高达89.5%,同时,采光板的机械性能大大提,弯曲强度高达279mpa,拉伸强度高达214mpa,洛氏硬度高达68hba。因此,本发明得到的采光板不仅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耐热稳定性,而且强度高、韧性好,具有很好的使用性能,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光板耐温限度低、耐候性不好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中,采光板的原料中加入陶瓷纤维,可以显著提高采光板的强度、硬度、热稳定性和隔热性。陶瓷纤维是由氧化铝、氧化硅和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镁和氧化铈混合纺丝后高温烧结而成,具有高的强度和热稳定性,同时导热率低,比热高,因此,加入采光板中,与玻璃纤维相互配伍,显著提高了采光板的拉伸强度和硬度以及热稳定性,从而使得采光板的强度和硬度高,热变形温度高、热膨胀系数小,氧化锆、氧化镁和氧化铈的相互配伍,更进一步提高了采光板的耐候性,使得采光板的耐温限度提高,延长了采光板的使用寿命。

3、本发明中,采光板的原料中加入环氧树脂、丙烯酸乳液、n-甲基吡咯烷酮、椰油酰基甲基牛磺酸钠、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且生产工艺中先将n-甲基吡咯烷酮、椰油酰基甲基牛磺酸钠、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加入丙烯酸乳液中,加热到80~85℃,加入环氧树脂,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乳液涂覆到将陶瓷纤维与玻璃纤维混合得到的混合纤维表面,烘干后得到第二混合料,再将第二混合料加入第一混合料中固化成型,显著改善了混合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相容性,使得混合纤维在树脂基体中分散的更加均匀,从而提高了混合纤维的增强作用,使得采光板的耐候性显著提升,拉伸强度、硬度等力学性能也进一步提升。

4、本发明中,采光板的原料中加入促进剂,促进了采光板的固化成型过程,采用三异丙醇胺、硫酸铝和异辛酸钴质量比为2:1:7的混合物作为促进剂,与固化剂相互配合,显著改善了固化效果,从而提高了采光板的拉伸强度、巴氏硬度和热变形温度,三异丙醇胺和硫酸铝的加入,对异辛酸钴起到了增效的作用,增大了异辛酸钴中钴的促进作用,特定配比的三异丙醇胺、硫酸铝和异辛酸钴相互配伍,使得促进剂的作用更好的发挥,从而形成更高效的固化体系,进而提高采光板的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耐候型采光板,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间苯二甲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20份,聚碳酸酯15份,环氧树脂2份,丙烯酸乳液3份,陶瓷纤维2份,玻璃纤维2份,n-甲基吡咯烷酮1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2份,椰油酰基甲基牛磺酸钠0.5份,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0.5份,甲酸钙0.1份,过氧化甲乙酮1.5份,促进剂0.5份。

其中,陶瓷纤维由氧化铝30份,氧化硅42份,氧化锆10份,氧化钛6份,氧化镁4份,氧化铈5份混合纺丝后高温烧结而成;陶瓷纤维的直径为2~5μm;促进剂为三异丙醇胺、硫酸铝和异辛酸钴质量比为2:1:7的混合物。

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上述的一种耐候型采光板的配方,称取各组分备用;

s2、将间苯二甲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聚碳酸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促进剂混合,得到第一混合料;

s3、将n-甲基吡咯烷酮、椰油酰基甲基牛磺酸钠、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加入丙烯酸乳液中,加热到80~85℃,加入环氧树脂,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乳液,将陶瓷纤维与玻璃纤维混合得到混合纤维,将混合乳液涂覆到混合纤维表面,烘干后得到第二混合料;

s4、将步骤s3得到的第二混合料加入到步骤s2得到的第一混合料中,加入甲酸钙和过氧化甲乙酮,在85~90℃下固化成型,得到耐候型采光板。

实施例2

一种耐候型采光板,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间苯二甲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40份,聚碳酸酯30份,环氧树脂7份,丙烯酸乳液10份,陶瓷纤维5份,玻璃纤维5份,n-甲基吡咯烷酮5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1.5份,椰油酰基甲基牛磺酸钠1份,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2份,甲酸钙0.5份,过氧化甲乙酮2.5份,促进剂1.5份。

其中,陶瓷纤维由氧化铝30份,氧化硅42份,氧化锆10份,氧化钛6份,氧化镁4份,氧化铈5份混合纺丝后高温烧结而成;陶瓷纤维的直径为2~5μm;促进剂为三异丙醇胺、硫酸铝和异辛酸钴质量比为2:1:7的混合物;

其生产工艺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耐候型采光板,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间苯二甲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28份,聚碳酸酯20份,环氧树脂4份,丙烯酸乳液5份,陶瓷纤维3份,玻璃纤维3份,n-甲基吡咯烷酮2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6份,椰油酰基甲基牛磺酸钠0.6份,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0.9份,甲酸钙0.2份,过氧化甲乙酮1.8份,促进剂0.9份。

其中,陶瓷纤维由氧化铝30份,氧化硅42份,氧化锆10份,氧化钛6份,氧化镁4份,氧化铈5份混合纺丝后高温烧结而成;陶瓷纤维的直径为2~5μm;促进剂为三异丙醇胺、硫酸铝和异辛酸钴质量比为2:1:7的混合物;

其生产工艺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一种耐候型采光板,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间苯二甲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33份,聚碳酸酯25份,环氧树脂6份,丙烯酸乳液8份,陶瓷纤维4份,玻璃纤维4份,n-甲基吡咯烷酮4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1.1份,椰油酰基甲基牛磺酸钠0.8份,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1.5份,甲酸钙0.4份,过氧化甲乙酮2.2份,促进剂1.3份。

其中,陶瓷纤维由氧化铝30份,氧化硅42份,氧化锆10份,氧化钛6份,氧化镁4份,氧化铈5份混合纺丝后高温烧结而成;陶瓷纤维的直径为2~5μm;促进剂为三异丙醇胺、硫酸铝和异辛酸钴质量比为2:1:7的混合物;

其生产工艺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一种耐候型采光板,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间苯二甲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30份,聚碳酸酯23份,环氧树脂5份,丙烯酸乳液6份,陶瓷纤维3份,玻璃纤维3份,n-甲基吡咯烷酮3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8份,椰油酰基甲基牛磺酸钠0.7份,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1.2份,甲酸钙0.3份,过氧化甲乙酮2份,促进剂1份;

其中,陶瓷纤维由氧化铝30份,氧化硅42份,氧化锆10份,氧化钛6份,氧化镁4份,氧化铈5份混合纺丝后高温烧结而成;陶瓷纤维的直径为2~5μm;促进剂为三异丙醇胺、硫酸铝和异辛酸钴质量比为2:1:7的混合物;

其生产工艺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一种耐候型采光板,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间苯二甲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30份,聚碳酸酯23份,环氧树脂5份,丙烯酸乳液6份,陶瓷纤维3份,玻璃纤维3份,n-甲基吡咯烷酮3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8份,椰油酰基甲基牛磺酸钠0.7份,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1.2份,甲酸钙0.3份,过氧化甲乙酮2份,促进剂1份;

其中,陶瓷纤维由氧化铝25~35份,氧化硅35~50份,氧化锆5份,氧化钛3份,氧化镁2份,氧化铈2份混合纺丝后高温烧结而成;陶瓷纤维的直径为2~5μm;促进剂为三异丙醇胺、硫酸铝和异辛酸钴质量比为2:1:7的混合物;

其生产工艺同实施例1。

实施例7

一种耐候型采光板,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间苯二甲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30份,聚碳酸酯23份,环氧树脂5份,丙烯酸乳液6份,陶瓷纤维3份,玻璃纤维3份,n-甲基吡咯烷酮3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8份,椰油酰基甲基牛磺酸钠0.7份,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1.2份,甲酸钙0.3份,过氧化甲乙酮2份,促进剂1份;

其中,陶瓷纤维由氧化铝35份,氧化硅50份,氧化锆15份,氧化钛10份,氧化镁6份,氧化铈8份混合纺丝后高温烧结而成;陶瓷纤维的直径为2~5μm;促进剂为三异丙醇胺、硫酸铝和异辛酸钴质量比为2:1:7的混合物;

其生产工艺同实施例1。

对比例1

一种耐候型采光板,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间苯二甲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30份,聚碳酸酯23份,环氧树脂5份,丙烯酸乳液6份,陶瓷纤维3份,玻璃纤维3份,n-甲基吡咯烷酮3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8份,椰油酰基甲基牛磺酸钠0.7份,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1.2份,甲酸钙0.3份,过氧化甲乙酮2份,促进剂1份;

其中,促进剂为三异丙醇胺、硫酸铝和异辛酸钴质量比为2:1:7的混合物;

其生产工艺中步骤s3中未添加陶瓷纤维,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

对比例2

一种耐候型采光板,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间苯二甲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30份,聚碳酸酯23份,环氧树脂5份,丙烯酸乳液6份,陶瓷纤维3份,玻璃纤维3份,n-甲基吡咯烷酮3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8份,椰油酰基甲基牛磺酸钠0.7份,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1.2份,甲酸钙0.3份,过氧化甲乙酮2份,促进剂1份;

其中,陶瓷纤维由氧化铝30份,氧化硅42份,氧化钛6份混合纺丝后高温烧结而成;陶瓷纤维的直径为2~5μm;促进剂为三异丙醇胺、硫酸铝和异辛酸钴质量比为2:1:7的混合物;

其生产工艺同实施例1。

对比例3

一种耐候型采光板,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间苯二甲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30份,聚碳酸酯23份,陶瓷纤维3份,玻璃纤维3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8份,甲酸钙0.3份,过氧化甲乙酮2份,促进剂1份;

其中,陶瓷纤维由氧化铝30份,氧化硅42份,氧化锆10份,氧化钛6份,氧化镁4份,氧化铈5份混合纺丝后高温烧结而成;陶瓷纤维的直径为2~5μm;促进剂为三异丙醇胺、硫酸铝和异辛酸钴质量比为2:1:7的混合物;

其生产工艺中步骤s3为:将陶瓷纤维与玻璃纤维混合得到混合纤维,步骤s4中第二混合料为混合纤维,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

对比例4

一种耐候型采光板,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间苯二甲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30份,聚碳酸酯23份,环氧树脂5份,丙烯酸乳液6份,陶瓷纤维3份,玻璃纤维3份,n-甲基吡咯烷酮3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8份,椰油酰基甲基牛磺酸钠0.7份,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1.2份,甲酸钙0.3份,过氧化甲乙酮2份,促进剂1份;

其中,陶瓷纤维由氧化铝30份,氧化硅42份,氧化锆10份,氧化钛6份,氧化镁4份,氧化铈5份混合纺丝后高温烧结而成;陶瓷纤维的直径为2~5μm;促进剂为三异丙醇胺、硫酸铝和异辛酸钴质量比为2:1:7的混合物;

其生产工艺中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上述的配方,称取各组分备用;

s2、将间苯二甲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聚碳酸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n-甲基吡咯烷酮、椰油酰基甲基牛磺酸钠、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丙烯酸乳液、环氧树脂和促进剂混合,得到第一混合料;

s3、将陶瓷纤维与玻璃纤维混合得到混合纤维;

s4、将步骤s3得到的混合纤维加入到步骤s2得到的第一混合料中,加入甲酸钙和过氧化甲乙酮,固化成型,得到耐候型采光板。

对比例5

一种耐候型采光板,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间苯二甲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30份,聚碳酸酯23份,环氧树脂5份,丙烯酸乳液6份,陶瓷纤维3份,玻璃纤维3份,n-甲基吡咯烷酮3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8份,椰油酰基甲基牛磺酸钠0.7份,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1.2份,甲酸钙0.3份,过氧化甲乙酮2份,促进剂1份;

其中,陶瓷纤维由氧化铝30份,氧化硅42份,氧化锆10份,氧化钛6份,氧化镁4份,氧化铈5份混合纺丝后高温烧结而成;陶瓷纤维的直径为2~5μm;促进剂为三异丙醇胺和异辛酸钴质量比为2:7的混合物;

其生产工艺同实施例1。

对比例6

一种耐候型采光板,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间苯二甲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30份,聚碳酸酯23份,环氧树脂5份,丙烯酸乳液6份,陶瓷纤维3份,玻璃纤维3份,n-甲基吡咯烷酮3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8份,椰油酰基甲基牛磺酸钠0.7份,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1.2份,甲酸钙0.3份,过氧化甲乙酮2份,促进剂1份;

其中,陶瓷纤维由氧化铝30份,氧化硅42份,氧化锆10份,氧化钛6份,氧化镁4份,氧化铈5份混合纺丝后高温烧结而成;陶瓷纤维的直径为2~5μm;促进剂为硫酸铝和异辛酸钴质量比为1:7的混合物;

其生产工艺同实施例1。

对比例7

一种耐候型采光板,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间苯二甲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30份,聚碳酸酯23份,环氧树脂5份,丙烯酸乳液6份,陶瓷纤维3份,玻璃纤维3份,n-甲基吡咯烷酮3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8份,椰油酰基甲基牛磺酸钠0.7份,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1.2份,甲酸钙0.3份,过氧化甲乙酮2份,促进剂1份;

其中,陶瓷纤维由氧化铝30份,氧化硅42份,氧化锆10份,氧化钛6份,氧化镁4份,氧化铈5份混合纺丝后高温烧结而成;陶瓷纤维的直径为2~5μm;促进剂为三异丙醇胺、硫酸铝质量比为2:1的混合物;

其生产工艺同实施例1。

对比例8

一种耐候型采光板,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间苯二甲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30份,聚碳酸酯23份,环氧树脂5份,丙烯酸乳液6份,陶瓷纤维3份,玻璃纤维3份,n-甲基吡咯烷酮3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8份,椰油酰基甲基牛磺酸钠0.7份,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1.2份,甲酸钙0.3份,过氧化甲乙酮2份,促进剂1份;

其中,陶瓷纤维由氧化铝30份,氧化硅42份,氧化锆10份,氧化钛6份,氧化镁4份,氧化铈5份混合纺丝后高温烧结而成;陶瓷纤维的直径为2~5μm;促进剂为三异丙醇胺、硫酸铝和异辛酸钴质量比为1:1:7的混合物;

其生产工艺同实施例1。

对比例9

一种耐候型采光板,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间苯二甲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30份,聚碳酸酯23份,环氧树脂5份,丙烯酸乳液6份,陶瓷纤维3份,玻璃纤维3份,n-甲基吡咯烷酮3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8份,椰油酰基甲基牛磺酸钠0.7份,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1.2份,甲酸钙0.3份,过氧化甲乙酮2份,促进剂1份;

其中,陶瓷纤维由氧化铝30份,氧化硅42份,氧化锆10份,氧化钛6份,氧化镁4份,氧化铈5份混合纺丝后高温烧结而成;陶瓷纤维的直径为2~5μm;促进剂为三异丙醇胺、硫酸铝和异辛酸钴质量比为2:3:7的混合物;

其生产工艺同实施例1。

对比例10

一种耐候型采光板,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间苯二甲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30份,聚碳酸酯23份,环氧树脂5份,丙烯酸乳液6份,陶瓷纤维3份,玻璃纤维3份,n-甲基吡咯烷酮3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8份,椰油酰基甲基牛磺酸钠0.7份,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1.2份,甲酸钙0.3份,过氧化甲乙酮2份,促进剂1份;

其中,陶瓷纤维由氧化铝30份,氧化硅42份,氧化锆10份,氧化钛6份,氧化镁4份,氧化铈5份混合纺丝后高温烧结而成;陶瓷纤维的直径为2~5μm;促进剂为三异丙醇胺、硫酸铝和异辛酸钴质量比为2:1:5的混合物;

其生产工艺同实施例1。

对实施例1~7及对比例1~10制备的采光板进行如下性能测试:

1、耐温限度:按照hg/t4091-2009《塑料衬里设备耐温试验方法》中规定的放大,测试样品的耐温限度;

2、弯曲强度:按照gb/t1449-2005《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中规定的方法,测试样品的弯曲强度;

3、拉伸强度:按照gb/t1447-2005《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中规定的方法,测试样品的拉伸强度;

4、巴氏硬度:按照gb/t3854-2005《增强塑料巴柯尔硬度试验方法》中规定的方法,测试样品的巴氏硬度;

5、透光率:按照gb/t4206-2008《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的测定》中规定的方法,测试样品的透光率;

6、热变形温度:按照gb/t1634-2004《塑料负荷变形温度的测》中规定的方法,测试样品的热变形温度;

7、导热系数:按照gb/t3139-2005《纤维增强塑料导热系数试验方法》中中规定的方法,测试样品的导热系数;

8、热膨胀系数:按照gb/t2572-2005《纤维增强塑料平均线膨胀系数试验方法》中规定的方法,测试样品的热膨胀系数;

测试结果见下表:

表1实施例1~7及对比例1~10的采光板性能测试结果

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与对比例1~10的采光板相比,实施例1~7的采光板的耐温限度显著提高,且具有良好的耐热性、热稳定性和透光性,耐温限度为-80℃~180℃,热变形温度高达229℃,热膨胀系数低至2.0×10-5m/m/℃,透光率高达89.5%,同时,采光板的机械性能大大提,弯曲强度高达279mpa,拉伸强度高达215mpa,洛氏硬度高达68hba。因此,本发明实施例1~7制备的采光板不仅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耐热稳定性,而且强度高、韧性好,具有很好的使用性能,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光板耐温限度低、耐候性不好的技术问题。其中,实施例5的配方和制备方法是本发明相对更优的实施例,制备的采光板的综合性能更好。

与实施例5的采光板相比,对比例1的采光板的耐温限度、拉伸强度、硬度、透光率和热变形温度降低,导热系数和热膨胀系数增高,对比例2的采光板的耐温限度、透光率和热变形温度降低,导热系数和热膨胀系数增高,这是由于对比例1的采光板原料中未添加陶瓷纤维,对比例2的采光板原料中陶瓷纤维由氧化铝、氧化硅和氧化钛组成,未添加氧化锆、氧化镁和氧化铈,说明陶瓷纤维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采光板的强度、硬度、热稳定性和隔热性。陶瓷纤维是由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镁和氧化铈混合纺丝后高温烧结而成,具有高的强度和热稳定性,同时导热率低,比热高,因此,加入采光板中,与玻璃纤维相互配伍,显著提高了采光板的拉伸强度和硬度以及热稳定性,从而使得采光板的强度和硬度高,热变形温度高、热膨胀系数小,氧化锆、氧化镁和氧化铈的相互配伍,更进一步提高了采光板的耐候性,使得采光板的耐温限度提高,延长了采光板的使用寿命。

与实施例5的采光板相比,对比例3和对比例4的采光板的各项性能均相对差一些,这是由于对比例3的采光板原料中未添加环氧树脂、丙烯酸乳液、n-甲基吡咯烷酮、椰油酰基甲基牛磺酸钠、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对比例4的采光板生产工艺中直接将原料中各组分混合,说明先将n-甲基吡咯烷酮、椰油酰基甲基牛磺酸钠、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加入丙烯酸乳液中,加热到80~85℃,加入环氧树脂,混合均匀后得到混合乳液涂覆到将陶瓷纤维与玻璃纤维混合得到的混合纤维表面,烘干后得到第二混合料,再将第二混合料加入第一混合料中固化成型,显著改善了混合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相容性,使得混合纤维在树脂基体中分散的更加均匀,从而提高了混合纤维的增强作用,使得采光板的耐候性显著提升,拉伸强度、硬度等力学性能也进一步提升。

与实施例5的采光板相比,对比例5~10的采光板的拉伸强度、巴氏硬度和热变形温度均降低,这是由于对比例5的采光板原料中促进剂为三异丙醇胺和异辛酸钴质量比为2:7的混合物,未添加硫酸铝,对比例6的采光板原料中促进剂硫酸铝和异辛酸钴质量比为1:7的混合物,未添加三异丙醇胺,对比例7的采光板原料中促进剂为三异丙醇胺、硫酸铝质量比为2:1的混合物,未添加异辛酸钴,对比例8的采光板原料中促进剂为三异丙醇胺、硫酸铝和异辛酸钴质量比为1:1:7的混合物,对比例9的采光板原料中促进剂为三异丙醇胺、硫酸铝和异辛酸钴质量比为2:3:7的混合物,对比例10的采光板原料中促进剂为三异丙醇胺、硫酸铝和异辛酸钴质量比为2:1:5的混合物,说明促进剂的加入,促进了采光板的固化成型过程,采用三异丙醇胺、硫酸铝和异辛酸钴质量比为2:1:7的混合物作为促进剂,与固化剂相互配合,显著改善了固化效果,从而提高了采光板的拉伸强度、巴氏硬度和热变形温度,三异丙醇胺和硫酸铝的加入,对异辛酸钴起到了增效的作用,增大了异辛酸钴中钴的促进作用,特定配比的三异丙醇胺、硫酸铝和异辛酸钴相互配伍,使得促进剂的作用更好的发挥,从而形成更高效的固化体系,进而提高采光板的性能。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