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茶油籽脱壳装置以及榨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06923发布日期:2020-03-31 10:19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化茶油籽脱壳装置以及榨油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茶油籽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化茶油籽脱壳装置以及榨油机。



背景技术:

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种仁含油量45-60%,被誉为“油中软黄金”。油茶青果由果壳和茶籽组成,茶籽由茶籽壳和茶仁组成,果壳不含油脂,含木质素、多缩戊糖、鞣质和皂素等。油茶加工采用先脱壳后榨油的工艺流程,会明显增产增值,得到市场普遍应用。目前,大部分农户仍采用暴晒的脱壳方式,将暴晒干燥后的油茶投入脱壳机中,所述脱壳机内具有一对用于挤压油茶的辊筒,两个辊筒对油茶挤压后,使得油茶的果仁与油茶壳分离。两个辊筒之间的距离固定,对于体积较大的油茶,两个辊筒转动后容易对油茶的果仁造成挤压,在脱壳的过程中对油茶果仁造成损坏,影响后续榨油的效果,且容易造成脱壳部分油污,影响脱壳的效果;对于体积较小的油茶,其能够直接从两个辊筒之间的缝隙掉落,最终随着油茶壳体一起被收集,造成资源的浪费。现有的油茶脱壳机脱壳效率低、果仁去净率不高、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脱壳效率低、果仁去净率不高、劳动强度大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动化茶油籽脱壳装置以及榨油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化茶油籽脱壳装置以及榨油机,用于对油茶脱壳,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入料装置的底部的脱壳部,所述脱壳部包括一对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的脱壳辊、设置在所述壳体外的驱动电机以及将一对所述脱壳辊连接的第一齿轮,所述脱壳辊的形状为圆台形,所述脱壳辊的侧壁设置有棘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所述脱壳辊连接,将油茶从所述脱壳辊的横截面的面积较大的一端投入,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脱壳辊转动后,所述棘刺能够对不同体积的油茶脱壳。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端设置有投料装置,所述投料装置包括导向件、第一过滤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外的第一电机、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的绞龙,所述导向件能够使得油茶聚集在所述输入口远离所述脱壳辊的横截面的面积较大的一端,所述第一过滤板上设置有供油茶通过的第一滤孔,所述第一滤孔位于所述第一过滤板上靠近所述脱壳辊的横截面的面积较大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端设置有输入口,所述导向件设置在所述输入口内,所述导向件的顶端设置有斜面。

优选的,所述绞龙的一端共轴连接有皮带轮,相邻的两个所述绞龙上的皮带轮通过传动带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第一滤孔的一侧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箱体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二过滤板位于所述投料装置的底端,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气泵,所述壳体的内壁设置有吹气箱,所述吹气箱的一端与所述气泵连接,吹气箱的另一端设置有喷嘴。

优选的,所述第二过滤板的顶端设置有拨动装置,所述拨动装置包括能够在所述壳体内移动的移动板、与所述移动板连接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弹簧、凸轮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外的第二电机,所述移动板沿所述壳体的径向活动设置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板体连接,所述移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板体连接,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移动杆上,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板体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凸轮的偏心位置连接,所述凸轮的外壁与所述第二板体的外壁抵持。

优选的,所述壳体远离所述气泵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壳体外设置有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如上方案的榨油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端的一对压榨辊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榨油电机,所述压榨辊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齿轮,相邻的两个所述压榨辊通过所述第二齿轮连接,所述榨油电机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压榨辊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上转动连接有密封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的脱壳辊为直径连续变化的圆台形,靠近第一滤孔的脱壳辊的直径较大,即靠近第一滤孔的两个脱壳辊之间的距离较小,能够对体积较小的油茶进行脱壳,体积较大的油茶则会沿着倾斜的脱壳辊的外壁逐渐移动至远离第一滤孔的另一端,对体积较大的油茶进行挤压脱壳。能够在保证对油茶脱壳的同时,避免对驱动电机造成过载,防止对油茶果仁造成损坏,减少壳体内脱壳部部分的油污,提高脱壳效率以及果仁去净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自动化茶油籽脱壳装置以及榨油机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自动化茶油籽脱壳装置以及榨油机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一种自动化茶油籽脱壳装置以及榨油机的省略部分壳体的立体图;

图4为图1所示的一种自动化茶油籽脱壳装置以及榨油机的拨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脱壳辊的立体图。

图中:1第一箱体、2弹簧、3第一板体、4第二箱体、5输出管、6第二齿轮、7气泵、8第一齿轮、9传动带、10皮带轮、11壳体、111输入口、12导向件、13绞龙、14第一电机、15驱动电机、16榨油电机、17密封门、18第二电机、19凸轮、20第二板体、21第一过滤板、211第一滤孔、22脱壳辊、221棘刺、23连接杆、24移动板、25压榨辊、26第三过滤板、27第二过滤板、271第二滤孔、28移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照图1-5,一种自动化茶油籽脱壳装置,用于对油茶脱壳,包括壳体11以及设置在所述入料装置的底部的脱壳部,所述脱壳部包括一对与所述壳体11转动连接的脱壳辊22、设置在所述壳体11外的驱动电机15以及将一对所述脱壳辊22连接的第一齿轮8,所述脱壳辊22的形状为圆台形,所述脱壳辊22的侧壁设置有棘刺221,所述驱动电机15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所述脱壳辊22连接,将油茶从所述脱壳辊22的横截面的面积较大的一端投入,所述驱动电机15带动所述脱壳辊22转动后,所述棘刺221能够对不同体积的油茶脱壳。

为了便于将油茶从所述脱壳辊22的横截面的面积较大的一端投入至所述脱壳部,所述壳体11的顶端设置有投料装置。所述投料装置包括导向件12、第一过滤板21、设置在所述壳体11外的第一电机14、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机14连接的绞龙13。具体的,所述壳体11的顶端设置有输入口111,所述导向件12设置在所述输入口111内,所述导向件12的顶端设置有斜面,将油茶投入输出口,利用导向件12的斜面,能够使得油茶聚集在所述输入口111远离所述脱壳辊22的横截面的面积较大的一端。所述第一过滤板21设置在所述壳体11内,所述第一过滤板21上设置有供油茶通过的第一滤孔211,所述第一滤孔211位于所述第一过滤板21上靠近所述脱壳辊22的横截面的面积较大的一端,通过第一滤孔211的筛选,能够将体积合适的油茶投入至所述脱壳辊22的横截面的面积较大的一端。所述绞龙13转动设置在所述导向件12与所述第一过滤板21之间,第一电机14带动绞龙13转动后,绞龙13能够将第一过滤板21的顶端的油茶从远离所述脱壳辊22的横截面的面积较大的一端移动至所述第一滤孔211的顶端。

进一步的,所述绞龙1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当所述壳体11的宽度较窄时,仅通过一个绞龙13,即可实现对油茶的移动和运输。当所述壳体11的宽度较宽时,为了减少装置整体的体积,需要设置有多个绞龙13,所述绞龙13的一端共轴连接有皮带轮10,相邻的两个绞龙13上的皮带轮10通过传动带9连接,使得多个所述绞龙13能够同步转动,时间对油茶的移动和运输。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壳体11的外部设置有用于收集体积过大的油茶的第一箱体1,所述壳体11靠近所述第一滤孔211的一侧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图未标出),所述第一箱体1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经过所述绞龙13移动和运输后的油茶聚集在所述第一滤孔211的顶端,小于第一滤孔211的孔径的油茶能够通过第一滤孔211后进行脱壳。而大于第一滤孔211的孔径的油茶如果进入所述脱壳辊22上,会造成所述第一电机14的过载,严重时会导致所述第一电机14烧毁,因此对于大于第一滤孔211的孔径的油茶,通过第一箱体1进行收集后,再利用人工进行加工。

所述壳体11内设置有第二过滤板27,所述第二过滤板27位于所述投料装置的底端,所述第二过滤板27上设置有用于对脱壳后油茶的果仁以及油茶壳的分离的第二滤孔271。所述壳体11的一侧设置有气泵7,所述壳体11的内壁设置有吹气箱(图未标出),所述吹气箱的一端与所述气泵7连接,吹气箱的另一端设置有喷嘴(图未示出),所述喷嘴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板27的顶端,喷嘴能够将位于第二过滤板27上的脱壳后的油茶壳吹走,使得油茶果仁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滤孔271,实现对油茶的果仁和油茶壳的分离。

为了防止脱壳后的油茶壳对所述第二滤孔271造成堵塞,所述壳体11远离所述气泵7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通孔(图未标出),所述壳体11外设置有用于收集油茶壳的第二箱体4,所述第二箱体4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质量较小的油茶壳通过所述喷嘴吹出的气体在所述第二过滤板27的顶端逐渐移动至第二箱体4内。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后来进入的脱壳后的油茶果仁落在油茶壳上,使得油茶壳造成所述第二滤孔271的堵塞,所述第二过滤板27的顶端还设置有拨动装置。所述拨动装置包括能够在所述壳体11内移动的移动板24、与所述移动板24连接的第一板体3和第二板体20、弹簧2、凸轮19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1外的第二电机18,所述移动板24沿所述壳体11的径向活动设置有移动杆28,所述移动杆28穿过所述壳体11并延伸至壳体11的外部,且移动杆28与所述壳体11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杆2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板体3连接,移动杆2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板体20连接,所述弹簧2套设在所述移动杆28上,所述弹簧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板体3连接,弹簧2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11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8的输出轴与所述凸轮19的偏心位置连接,所述凸轮19的外表面光滑,所述第二板体20的外表面也为光滑,所述凸轮19的外壁与所述第二板体20的外壁抵持。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移动板24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各个移动板24之间通过连接杆23连接固定。所述第二电机18带动所述凸轮19转动,凸轮19能够推抵所述第二板体20以及与第二板体20连接的移动板24移动,同时弹簧2起到复位作用,使得凸轮19转动的过程中,移动板24能够在壳体11内往返移动,对第二过滤板27顶端的脱壳后的油茶果仁以及油茶壳拨动,配合所述气泵7吹出的气体,将油茶壳吹入第二箱体4内,并防止第二滤孔271堵塞。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如上方案的榨油机,所述榨油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11的底端的一对压榨辊25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1上的榨油电机16。所述压榨辊25至少为一对,压榨辊25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齿轮6,相邻的两个压榨辊25通过所述第二齿轮6连接。所述榨油电机16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压榨辊25连接,榨油电机16带动压榨辊25转动后,能够对脱壳后的油茶果仁进行挤压榨油。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提高压榨辊25的榨油效果,在压榨辊25的外部设置有诸如稻草等的防滑部。

所述壳体11内设置有第三过滤板26,用于对榨油后的油渣进行过滤,壳体11的底端设置有输出管5,输出管5上设置有阀门(图未示出),通过输出管5能够将油输出。所述壳体11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上转动连接有密封门17,打开密封门17,能够对壳体11内的第三过滤板26进行更换和清理。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者将油茶投入输出口,利用导向件12的斜面,能够使得油茶聚集在所述输入口111远离所述脱壳辊22的横截面的面积较大的一端。然后启动第一电机14,第一电机14带动绞龙13转动后,绞龙13能够将第一过滤板21的顶端的油茶从远离所述脱壳辊22的横截面的面积较大的一端移动至所述第一滤孔211的顶端。第一滤孔211位于所述第一过滤板21上靠近所述脱壳辊22的横截面的面积较大的一端,通过第一滤孔211的筛选,能够将体积合适的油茶投入至所述脱壳辊22的横截面的面积较大的一端。接着启动驱动电机15,驱动电机15带动所述脱壳辊22转动,由于脱壳辊22为直径连续变化的圆台形,靠近第一滤孔211的脱壳辊22的直径较大,即靠近第一滤孔211的两个脱壳辊22之间的距离较小,能够对体积较小的油茶进行脱壳,体积较大的油茶则会沿着倾斜的脱壳辊22的外壁逐渐移动至远离第一滤孔211的另一端,对体积较大的油茶进行挤压脱壳。能够在保证对油茶脱壳的同时,避免对驱动电机15造成过载,防止对油茶果仁造成损坏,减少壳体11内脱壳部部分的油污,提高脱壳效率以及果仁去净率。脱壳后的油茶果仁以及油茶壳落在第二过滤板27上,启动气泵7,喷嘴能够将位于第二过滤板27上的脱壳后的油茶壳吹走,使得油茶果仁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滤孔271,实现对油茶的果仁和油茶壳的分离。进一步的,为了防止后来进入的脱壳后的油茶果仁落在油茶壳上,使得油茶壳造成所述第二滤孔271的堵塞,利用拨动装置对第二过滤板27顶端的脱壳后的油茶果仁以及油茶壳拨动,配合所述气泵7吹出的气体,将油茶壳吹入第二箱体4内,并防止第二滤孔271堵塞。最后油茶果仁落在第三过滤板26上,榨油电机16带动压榨辊25转动后,能够对脱壳后的油茶果仁进行挤压榨油。

本发明中的脱壳辊22为直径连续变化的圆台形,靠近第一滤孔211的脱壳辊22的直径较大,即靠近第一滤孔211的两个脱壳辊22之间的距离较小,能够对体积较小的油茶进行脱壳,体积较大的油茶则会沿着倾斜的脱壳辊22的外壁逐渐移动至远离第一滤孔211的另一端,对体积较大的油茶进行挤压脱壳。能够在保证对油茶脱壳的同时,避免对驱动电机15造成过载,防止对油茶果仁造成损坏,减少壳体11内脱壳部部分的油污,提高脱壳效率以及果仁去净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