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96956发布日期:2020-04-14 20:40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厌氧培养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培养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厌氧培养箱。



背景技术:

厌氧培养箱是一种在无氧环境条件下进行细菌培养及操作的专用装置,它能提供严格的厌氧状态恒定的温度培养条件和具有一个系统化、科学化的工作区域,该培养箱可培养最难生长的厌氧生物,又能避免往厌氧生物在大气中操作时接触氧而死亡的危险性。

现有的相关技术中,厌氧培养箱具有一个操作面板,操作面板对应连接有两个操作手套,通过该两个操作手套,可对厌氧培养箱内腔进行操作。

然而,单个操作面板的操作手套所适于操作的区域主要还是该操作面板相匹配的区域,操作手套可操作的空间受限于该单个操作面板,易于因受限而产生难以操作的死角位置,例如远离该操作面板的部分位置,或太过靠近该操作面板的部分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厌氧培养箱,以解决可操作的空间受限于单个操作面板,易于因受限而产生难以操作的死角位置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厌氧培养箱,包括:形成有内腔的箱体,所述箱体包括朝向所述内腔的至少两个操作面板,每个操作面板设有至少一个操作手套,所述至少两个操作面板分别自不同的方向朝向所述内腔。

可选的,所述操作面板开设有操作孔,每个操作手套对应连接于一个操作孔,且每个操作孔均被对应的操作手套封闭,以使得:所述内腔形成负压时,所述操作手套能够收缩入所述内腔,所述内腔形成正压时,所述操作手套能够鼓出所述内腔。

可选的,所述操作孔为圆孔,所述操作手套的用于连接操作孔的开口呈椭圆形。

可选的,所述至少两个操作面板包括第一操作面板与第二操作面板,所述第一操作面板与所述第二操作面板分布于所述内腔的沿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操作面板与所述内腔下侧的底板形成第一锐角夹角,所述第二操作面板与所述内腔下侧的底板形成第二锐角夹角。

可选的,所述第一操作面板与所述第二操作面板对称分布于所述内腔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至少两个操作面板还包括第三操作面板,所述第三操作面板沿第二水平方向位于所述内腔的一侧,所述第三操作面板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操作面板与所述第二操作面板。

可选的,所述第三操作面板与所述内腔下侧的底板形成直角夹角。

可选的,所述至少两个操作面板沿水平方向分布。

可选的,任意一个或多个操作面板设有n个操作手套,其中的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可选的,所述n个操作手套沿水平向分布,或者:所述n个操作手套沿水平向与竖直向阵列分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厌氧培养箱,为箱体内的内腔配置了朝向内腔的至少两个操作面板,进而,可便于不同人、多人对内腔进行操作,有利于提高操作的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中至少两个操作面板分别自不同的方向朝向所述内腔,其可使得本实用新型中内腔中可操作的空间可以不再唯一受限于任意一个操作面板,从而使得多样分布操作手套,以及配置多种数量的操作手套均成为可能,为更有针对性地覆盖死角位置提供基础,即:有利于避免部分或全部死角位置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可选方案中,由于任意一个或多个操作面板设有n个操作手套,其可使得培养箱的操作手套数量可大于两个,通过数量的增加,可减少或避免部分死角的产生,例如部分因手套数量较少而不便于覆盖或放弃覆盖的死角位置在本实用新型可选方案中则可被覆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厌氧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厌氧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厌氧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厌氧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厌氧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厌氧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厌氧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厌氧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厌氧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厌氧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五。

附图标记说明:

1-箱体;

11-操作面板;

111-第一操作面板;

112-第二操作面板;

113-第三操作面板;

12-操作孔;

13-操作手套;

14-操控机构;

15-侧板;

16-底板;

17-顶板;

2-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厌氧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厌氧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厌氧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三;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厌氧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四;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厌氧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五。

请参考图1至图5,厌氧培养箱,包括:形成有内腔的箱体1,所述箱体1包括朝向所述内腔的至少两个操作面板11,每个操作面板11设有至少两个操作手套13,所述至少两个操作面板11分别自不同的方向朝向所述内腔。

操作面板11的表面可以为平面,本实施例也不排除操作面板11为曲面、弧面、具有弯折的表面等等,该表面可以为操作面板11的外表面和/或内表面。其中的不同方向,可理解为包括不同方位的情况,也可包括不同倾斜角度等等情况。

进而,操作面板11的材料、分布方式、尺寸等等均可以是任意的,不论方案如何,只要有两个操作面板11的朝向是不同方向的,就不脱离本实施例的描述。

其中,操作面板11的材料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非透明的,还可以仅部分区域是透明的。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操作面板11沿水平方向分布。其可有利于针对于内腔水平方向的不同位置合理分布操作手套,从而在水平方向上可有利于:使得操作手套覆盖更多的操作空间,进一步避免水平方向上发生死角。

操作手套13,可以为任意的适于对厌氧培养箱中对象进行操作的手套,其材料、装配方式等等均可参照于本领域中对厌氧培养箱中手套的手段来设计,均不脱离本实施例的描述。

任意一个或多个操作面板11设有n个操作手套,其中的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其具体指该一个或多个操作面板11中每个操作面板均设有n个操作手套。

由于任意一个或多个操作面板设有n个操作手套,其可使得培养箱的操作手套数量可大于两个,通过数量的增加,可减少或避免部分死角的产生,例如部分因手套数量较少而不便于覆盖或放弃覆盖的死角位置在以上实施方式中则可被覆盖。

以上n个操作手套在对应操作面板中的分布方式可以是多样的。

一种举例中,所述n个操作手套13可以沿水平向分布,其可主要适用于仅具有一行操作手套13的情况,可见,在图示以外的实施方式中,操作手套13可以仅形成一行,例如一行可以具有两个操作手套13,也可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操作手套13。

另一种举例中,请参考图1至图5,该操作面板11的至少两个操作手套13沿水平向与竖直向阵列分布。例如图1至图5所示,其可水平向形成两行,竖直向形成三列,进而具有六个操作手套,可见,其排布方式可看做是3*2阵列排布的。在图示以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其他任意的方式阵列排布。

通过多行操作手套13的分布,可有利于提高竖直向的操作覆盖范围,进一步避免竖直方向上发生死角。

同时,本实施例不排除每个操作面板11仅设置一个操作手套13的情形,本实施例也不排除不同操作面板11中操作手套13的数量及分布方式不同的情形,本实施例还不排除至少两个操作手柄非以阵列方式排布的情形,具体可针对于所需操作的空间配置相应的分布方式,例如也可采用两行操作手套13,但第一行的数量小于第二行的分布方式。

以上实施方式中,为箱体内的内腔配置了朝向内腔的至少两个操作面板,进而,可便于不同人、多人对内腔进行操作,有利于提高操作的效率。同时,以上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操作面板分别自不同的方向朝向所述内腔,其使得以上实施方式中内腔中可操作的空间可以不再唯一受限于任意一个操作面板,从而使得多样分布操作手套,以及配置多种数量的操作手套均成为可能,为更有针对性地覆盖死角位置提供基础,即:有利于避免部分或全部死角位置的产生。

其中的死角可理解为:某些接触不到的位置,从而易于导致不能完全满足科研实验室的需求。

图1至图5所示实施方式中,所述操作面板11开设有操作孔12,每个操作手套13对应连接于一个操作孔12,且每个操作孔12均被对应的操作手套13封闭,以使得:所述内腔形成负压时,所述操作手套13能够收缩入所述内腔,所述内腔形成正压时,所述操作手套13能够鼓出所述内腔。

对于形成以上所涉及正压与负压,以实现氧气置换的过程,现有的常规技术可例如:先通过手动控制抽真空形成作为操作室的内腔负压,将操作手套收缩进操作室内,然后对手动对操作室充氮气、混合气形成操作室正压,操作手套鼓出操作室外,这样的过程要反复几十次,操作室才能形成厌氧环境,若只采用两个操作手套,气体进出的空间有限,手动操作工作效率低,通常要置换1个多小时操作室才能达到厌氧环境。

相较而言,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任意一个或多个操作面板11设有n个操作手套13,其中的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培养箱的操作手套数量可大于两个,在置换空气时,单次可置换的空气体积相较于现有常规技术可有效提高,进而,切换正负压实施置换的次数可相对减少,从而可有利于提高置换氧气的工作效率。

其中,在单次抽气与充气的时间相较于现有常规技术保持不变或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由于实施置换的次数减少,可使得完成置换所需消耗的时间也有效减少,提高了置换氧气的工作效率。

同时,因实施置换的次数减少,可减少实施切换这一控制过程本身所带来的时间损耗,例如可减少相关设备或器件响应、处理、执行动作等带来的时间损耗,提高了置换氧气的工作效率。

可见,以上实施方式可以满足实验室科研需求,克服厌氧培养箱的厌氧环境形成时间长的弊端。此外,其中氧气置换也可采用全自动控制技术来实现,其中可有正压和负压保护的功能,进而可通过一键自动实现气体置换。不论采用手动还是自动,均不脱离本实施例的描述。

有关其中的全自动控制技术,可举例如下:

内腔的用于接入待充入气体的第一接口可经第一阀门连通至充气设备,内腔的用于排出气体的第二接口可经第二阀门连通至抽气设备;其中的第一阀门、第二阀门、供气设备与抽气设备可连接控制器,通过控制器的自动控制,可自动控制待充入气体的充入与内腔中气体的排出,实现自动的气体置换控制。例如:可控制第一阀门打开,且控制充气设备充气,实现待充入气体的充入,还可控制第二阀门打开,且控制抽气设备抽气,实现内腔中气体的排出。

其中的待充入气体可例如氮气、无氧气的混合气体等,其可用于充入内腔后将内腔中的氧气或含氧气的气体排出。其中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可以是不同的接口,也可以是同一接口。

从中也可看出,实施置换的次数减少时,供气设备、抽气设备、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响应控制、执行动作的时间损耗可相应减少,提高了置换氧气的工作效率。

根据具体实施的结果,在操作手套的数量较多且实施自动控制的情况下,厌氧环境的形成时间可做到小于1个小时,可见,其有效缩短了厌氧培养箱厌氧环境形成的时间,满足了实验室科研需求。

其中的操作孔12,可以为任意可适于连通,并能连接操作手套13的孔结构,具体实施过程中,操作孔12可以是对外延伸所产生的结构,通过对外延伸的结构,可便于与操作手套13连接在一起。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操作孔12可以为圆孔,所述操作手套13的用于连接操作孔的开口可以呈椭圆形。具体的,该圆孔的直径的取值范围可以为4英寸至10英寸,即4"-10"。

请参考图1至图5,所述至少两个操作面板11包括第一操作面板111与第二操作面板112,所述第一操作面板111与所述第二操作面板112分布于所述内腔的沿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侧。

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一操作面板111与所述内腔下侧的底板16形成第一锐角夹角,所述第二操作面板112与所述内腔下侧的底板16形成第二锐角夹角。同时,本实施例也不排除形成直角夹角或钝角夹角的情形。以上夹角也可理解为是对操作面板11的倾斜角度的表征。

所述第一操作面板111与所述第二操作面板112可以对称分布于所述内腔的两侧。

进而,以上所涉及的第一锐角夹角与第二锐角夹角是相同的。同时,在其他可选实施方式中,不同操作面板11的倾斜角度(即其与底板16的夹角)也可以是不同的。

在图1至图5所示实施方式中,内腔的沿第二水平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侧板15与操控机构14,侧板15沿第一水平方向可分别连接第一操作面板111与第二操作面板112,操控机构14也沿第一水平方向可分别连接第一操作面板111与第二操作面板112。内腔的上侧可设有顶板17。

以上所涉及的第一水平方向与第二水平方向可以是互相垂直的,同时,本实施例也不排除第一水平方向与第二水平方向不垂直的情形。

进而,内腔可理解为是第一操作面板111、顶板17、底板16、侧板15、第一操作面板111、第二操作面板112与操控机构14围合而形成的。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箱体1可设于支架2上侧,支架2的下侧可设有滚轮,以便于运输。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厌氧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一;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厌氧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二;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厌氧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三;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厌氧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四;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厌氧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五。

请参考图6至图10,其所示实施方式与图1至图5所示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图6至图10所示实施方式不采用侧板15,而是将其替换为第三操作面板113。

故而,所述至少两个操作面板11还包括第三操作面板113,所述第三操作面板113沿第二水平方向位于所述内腔的一侧,所述第三操作面板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操作面板与所述第二操作面板。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操作面板113与所述内腔下侧的底板16形成直角夹角。同时,本实施例也不排除采用锐角或钝角的情形。

综上所述,以上实施例提供的厌氧培养箱,为箱体内的内腔配置了朝向内腔的至少两个操作面板,进而,可便于不同人、多人对内腔进行操作,有利于提高操作的效率。同时,其中至少两个操作面板分别自不同的方向朝向所述内腔,其可便于使得操作可覆盖内腔的各个位置,减少甚至避免死角的产生。

此外,通过操作手套对内腔的封闭,可在内腔形成负压时,使得操作手套收缩入所述内腔,并在内腔形成正压时,所述操作手套鼓出所述内腔,进而,正压与负压可置换的空气体积有效提高,进而提高了置换氧气的工作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