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厌氧菌菌种保存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60939发布日期:2020-05-08 13:59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厌氧菌菌种保存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厌氧菌菌种保存箱。



背景技术:

厌氧菌是一类在无氧条件下比在有氧环境中生长好的细菌,而不能在空气(18%氧气)和(或)10%二氧化碳浓度下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这类细菌缺乏完整的代谢酶体系,其能量代谢以无氧发酵的方式进行。它能引起人体不同部位的感染,包括阑尾炎、胆囊炎、中耳炎、口腔感染、心内膜炎、子宫内膜炎、脑脓肿、心肌坏死、骨髓炎、腹膜炎、脓胸、输卵管炎、脓毒性关节炎、肝脓肿、鼻窦炎、肠道手术或创伤后伤口感染、盆腔炎以及菌血症等。随着厌氧菌开发的不断涉及,厌氧菌在生活中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但由于厌氧菌的生存环境需求,相关人员常常会把制取的厌氧菌放置于相应的保存箱内加以保存。

但现有的厌氧菌保存箱,在进行厌氧菌的提取和放置时,容易引起保存箱内气体与外部空气相互对流,从而影响保存箱内的氧气浓度变化,对厌氧菌保存造成不利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厌氧菌菌种保存箱。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厌氧菌菌种保存箱,包括底板、顶板和位于所述底板与顶板之间可转动的转轴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转轴侧壁上的两个转盘,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之间的两侧及后端相卡接有三个挡板,一侧所述挡板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窗口,两个所述窗口与两个所述转盘相对应,每个所述窗口的内端壁上均开设有一对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两个相对的窗门,两个所述窗门的相对面上固定安装有一对相匹配的触点,所述顶板靠近所述窗口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位于两个所述窗口的正上方,所述风机与每对所述触点之间均呈负相关串联,所述顶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的氮气罐,所述氮气罐的输气管延伸至所述顶板的底端。

进一步的,所述转盘的顶端开设有若干个呈圆弧等距分布的载放槽,每个所述载放槽的顶端均载放有一个相匹配的培养皿。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顶端开设有若干个呈等距阵列分布的通孔,所述底板的内部通过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有相匹配的箱柜,所述箱柜的顶端载放有若干个硫酸亚铁结晶。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的底端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气板,所述排气板的底端开设有若干个呈等距阵列分布的排气口,所述氮气罐的输气管延伸至所述排气板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靠近所述转盘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氧气检测仪。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之间的前端固定安装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材料为透明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一对led灯。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的型号为200fzy4-d。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种厌氧菌菌种保存箱,装置在进行厌氧菌菌种保存时,通过氮气罐能向保存箱内部按需提供氮气,从而有效压制保存箱内部氧气的含量,并能将氧气向保存箱的底部挤压,从而不能影响保存箱中部的转盘进行菌种载放保存,当需要提取保存箱内部的菌种或向保存箱内增加菌种时,只需打开相应的窗门,当一对触点相互分开时,将会控制风机通电启动,风机将贴着窗口向下快速排放气体,从而避免外部空气通过相应窗口进入保存箱内部,也能避免保存箱内部的气体扩散至外部,然后,工作人员可通过转动转轴来提取或放置菌种于相应的转盘上,最后可通过关闭窗门来闭合相应的一对触点,从而关闭风机,该保存箱通过控制窗口处风流,来避免保存箱内外气体互相扩散,从而避免了工作人员在提取或放置菌种时会造成保存箱内氧气浓度变化的麻烦,提高了保存箱的工作效率,维持了保存箱的保存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轴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板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顶板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挡板;3、氧气检测仪;4、顶板;5、转轴;6、氮气罐;7、风机;8、窗口;9、观察窗;10、触点;11、窗门;12、第一滑轨;13、转盘;14、载放槽;15、培养皿;16、通孔;17、第二滑轨;18、箱柜;19、硫酸亚铁结晶;20、排气板;21、led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照图1-4,一种厌氧菌菌种保存箱,包括底板1、顶板4和位于底板1与顶板4之间可转动的转轴5以及固定安装在转轴5侧壁上的两个转盘13,底板1与顶板4之间的两侧及后端相卡接有三个挡板2,一侧挡板2的内部开设有两个窗口8,两个窗口8与两个转盘13相对应,每个窗口8的内端壁上均开设有一对第一滑轨12,第一滑轨12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两个相对的窗门11,两个窗门11的相对面上固定安装有一对相匹配的触点10,顶板4靠近窗口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风机7,风机7位于两个窗口8的正上方,风机7与每对触点10之间均呈负相关串联,顶板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的氮气罐6,氮气罐6的输气管延伸至顶板4的底端。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装置在进行厌氧菌菌种保存时,通过氮气罐6能向保存箱内部按需提供氮气,从而有效压制保存箱内部氧气的含量,并能将氧气向保存箱的底部挤压,从而不能影响保存箱中部的转盘13进行菌种载放保存,当需要提取保存箱内部的菌种或向保存箱内增加菌种时,只需打开相应的窗门11,当一对触点10相互分开时,将会控制风机7通电启动,风机7将贴着窗口8向下快速排放气体,从而避免外部空气通过相应窗口8进入保存箱内部,也能避免保存箱内部的气体扩散至外部,然后,工作人员可通过转动转轴5来提取或放置菌种于相应的转盘13上,最后可通过关闭窗门11来闭合相应的一对触点10,从而关闭风机7,该保存箱通过控制窗口处风流,来避免保存箱内外气体互相扩散,从而避免了工作人员在提取或放置菌种时会造成保存箱内氧气浓度变化的麻烦,提高了保存箱的工作效率,维持了保存箱的保存效果。

进一步的,转盘13的顶端开设有若干个呈圆弧等距分布的载放槽14,每个载放槽14的顶端均载放有一个相匹配的培养皿15,每个培养皿15均能载放一定数量的厌氧菌菌种,通过多个培养皿15分开培养能方便工作人员进行菌种的提取和放置,并且通过载放槽14能增加培养皿15的载放稳定性,从而也提高了装置对菌种的保存稳定性。

进一步的,底板1的顶端开设有若干个呈等距阵列分布的通孔16,底板1的内部通过第二滑轨17滑动连接有相匹配的箱柜18,箱柜18的顶端载放有若干个硫酸亚铁结晶19,保存箱内部被挤压至底部的氧气会通过通孔16进入底板1的内部,并且由于硫酸亚铁结晶19具有强还原性,能充分反应完进入底板1内部的氧气,从而便于维持保存箱内部的氧气含量,当硫酸亚铁结晶19的还原效率越来越低时,可定时更换新的硫酸亚铁结晶19,在更换过程中,只需将另一个装完硫酸亚铁结晶19的箱柜18对准第二滑轨17来相接对换即可,从而降低了硫酸亚铁结晶19在更换过程中的气体损耗。

进一步的,顶板4的底端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气板20,排气板20的底端开设有若干个呈等距阵列分布的排气口,氮气罐6的输气管延伸至排气板20的内部,通过排气板20的多个排气口能更高效广泛的扩散氮气,从而提高了保存箱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挡板2靠近转盘1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氧气检测仪3,通过氧气检测仪3能检测保存箱内部的氧气浓度,从而方便工作人员控制保存箱内的氧气浓度,提高了装置的工作一体性。

进一步的,底板1与顶板4之间的前端固定安装有观察窗9,观察窗9的材料为透明材料,通过观察窗9能方便工作人员对菌种进行观察,提高了保存箱的可监控性。

进一步的,顶板4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一对led灯21,通过led灯21能方便工作人员在较暗的环境下也能对菌种进行监控,提高了保存箱的一体性。

进一步的,风机7的型号为200fzy4-d,便于控制风流来方便工作人员提取或放置菌种。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厌氧菌菌种保存箱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如下:首先,装置在进行厌氧菌菌种保存时,通过氮气罐6能向保存箱内部按需提供氮气,从而有效压制保存箱内部氧气的含量,并能将氧气向保存箱的底部挤压,从而不能影响保存箱中部的转盘13进行菌种载放保存,保存箱内部被挤压至底部的氧气会通过通孔16进入底板1的内部,并且由于硫酸亚铁结晶19具有强还原性,能充分反应完进入底板1内部的氧气,从而便于维持保存箱内部的氧气含量,当硫酸亚铁结晶19的还原效率越来越低时,可定时更换新的硫酸亚铁结晶19,在更换过程中,只需将另一个装完硫酸亚铁结晶19的箱柜18对准第二滑轨17来相接对换即可,从而降低了硫酸亚铁结晶19在更换过程中的气体损耗,当需要提取保存箱内部的菌种或向保存箱内增加菌种时,只需打开相应的窗门11,当一对触点10相互分开时,将会控制风机7通电启动,风机7将贴着窗口8向下快速排放气体,从而避免外部空气通过相应窗口8进入保存箱内部,也能避免保存箱内部的气体扩散至外部,然后,工作人员可通过转动转轴5来提取或放置菌种于相应的转盘13上,最后可通过关闭窗门11来闭合相应的一对触点10,从而关闭风机7,该保存箱通过控制窗口处风流,来避免保存箱内外气体互相扩散,从而避免了工作人员在提取或放置菌种时会造成保存箱内氧气浓度变化的麻烦,提高了保存箱的工作效率,维持了保存箱的保存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