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定量培养皿矿物质油添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72494发布日期:2020-08-14 19:53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定量培养皿矿物质油添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定量培养皿矿物质油添加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添加矿物质油的管为塑料直管,因此每天都需要用到大量的矿物油转移管,由于目前用的是塑料直管,在进行往液滴上添加矿物油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将液滴吹散,使皿内的液滴混合,或是矿物油的量与所需的量存在误差,造成培养皿和操作皿制作失败,从而需要重新再做相应的皿,这样反复作业会造成,1、相关试剂和耗材的浪费,给医院和患者造成经济负担,做失败的皿需要进行丢弃;2、给实验室工作人员造成心理压力,增加工作负担;

同时仅仅使用单管吸油,对吸油作业的工作效率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高效定量培养皿矿物质油添加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定量培养皿矿物质油添加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效定量培养皿矿物质油添加装置,包括管体和按压机构,

所述管体包括出油管和吸油管,所述吸油管贯穿设置到出油管内,所述管体的一端设置有硅胶囊,且硅胶囊与管体的连接端熔接密封,所述吸油管延伸出出油管的一端用于与装有矿物油的油瓶相连通,所述吸油管延伸出出油管的另一端与硅胶囊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管体表面远离硅胶囊的一端设有支管,且支管的表面配套安装有电磁阀;

所述按压机构包括底座、焊接在底座一端的固定板、安装在底座另一端的电动气缸以及设置在电动气缸输出轴一端的滑板;

还包括设置在底座一侧的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包括plc控制芯片、开关a和开关b,该plc控制芯片通过设置导线分别与电动气缸和电磁阀连接。

优选的,所述出油管两端与吸油管的连接端位置处均熔接有硅胶封口,其中一个靠近所述支管的硅胶封口为密闭型结构,另一个所述硅胶封口为网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硅胶囊为空心的球形结构,且硅胶囊的表面设有刻度线。

优选的,所述底座表面、滑板表面以及固定板表面与硅胶囊对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弧形凹槽,所述滑板和固定板对称式分布于硅胶囊的两侧,且滑板和固定板的规格相同。

优选的,所述管体的表面夹设有夹具,且夹具与固定板的一侧通过设置连接杆连接,该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夹具和固定板的表面焊接。

优选的,所述电磁阀的型号为uw-10,所述plc控制芯片的型号为cpu226,所述电动气缸的型号为pb笔型气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采用硅胶囊和按压机构相结合,由于硅胶囊的表面设有刻度线,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皿的大小添加足够的矿物油,防止矿物油浪费,节约成本;由于按压机构采用电能驱动的形式,可以节约生殖中心实验室人员的体力,降低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在反复制作操作皿和培养皿方面的体力消耗;

2、使用双层的管体结构,吸油管位于出油管内,两者互不干扰,可同时进行作业,在吸油管吸油时,出油管为密封状态,在吸油管不进行吸油作业时,出油管可作为排气管使用,可提高抽油作业的高效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夹具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控关系图。

图中:1、管体;101、出油管;102、吸油管;2、硅胶囊;3、硅胶封口;4、支管;5、电磁阀;6、底座;7、电动气缸;8、控制面板;9、滑板;10、固定板;11、夹具;12、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3所示,一种高效定量培养皿矿物质油添加装置,包括管体1和按压机构,

管体1包括出油管101和吸油管102,吸油管102贯穿设置到出油管101内,管体1的一端设置有硅胶囊2,硅胶囊2的形状可以为圆球形、圆柱形等,且硅胶囊2与管体1的连接端熔接密封,吸油管102延伸出出油管101的一端用于与装有矿物油的油瓶相连通(图中示出的该端较短,实际可根据需要制作的更长),吸油管102延伸出出油管101的另一端与硅胶囊2的内腔相连通,管体1表面远离硅胶囊2的一端设有支管4,且支管4的表面配套安装有电磁阀5;

按压机构包括底座6、焊接在底座6一端的固定板10、安装在底座6另一端的电动气缸7以及设置在电动气缸7输出轴一端的滑板9;

采用硅胶囊2和按压机构相结合,由于硅胶囊2的表面设有刻度线,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皿的大小添加足够的矿物油,防止矿物油浪费,节约成本;由于按压机构采用电能驱动的形式,可以节约生殖中心实验室人员的体力,降低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在反复制作操作皿和培养皿方面的体力消耗。

还包括设置在底座6一侧的控制面板8,控制面板8包括plc控制芯片、开关a和开关b,该plc控制芯片通过设置导线分别与电动气缸7和电磁阀5连接。

参照图1所示,出油管101两端与吸油管102的连接端位置处均熔接有硅胶封口3,其中一个靠近支管4的硅胶封口3为密闭型结构,另一个硅胶封口3为网型结构。

此处,使用双层的管体1结构,吸油管102位于出油管101内,两者互不干扰,可同时进行作业,在吸油管102吸油时,出油管101为密封状态,在吸油管102不进行吸油作业时,出油管101可作为排气管使用,可提高抽油作业的高效性。

具体的,其中一个靠近支管4的硅胶封口3为密闭型结构,保证该处出油管101与吸油管102连接端的密封性,另一个硅胶封口3为网型结构,为非密封性结构,方便气体流通的同时与对应的一硅胶封口3共同配合使用,从而确保出油管101与吸油管102不发生接触,形成一个环形的通道,可通气体也可通油。

此处的支管4一端还可以添加出油口,此处设置的出油口可作为一次性消耗品,用完即丢弃,提高整个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参照图1所示,硅胶囊2为空心的球形结构,且硅胶囊2的表面设有刻度线。

参照图1所示,底座6表面、滑板9表面以及固定板10表面与硅胶囊2对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弧形凹槽,滑板9和固定板10对称式分布于硅胶囊2的两侧,且滑板9和固定板10的规格相同。

参照图1和2所示,管体1的表面夹设有夹具11,且夹具11与固定板10的一侧通过设置连接杆12连接,该连接杆12的两端分别与夹具11和固定板10的表面焊接。

具体的,该处夹具11与按压机构配合使用,在按压机构中开设的三处弧形凹槽对球形的硅胶囊2起到定位作用,而夹具11的使用则是确保整个管体1和硅胶囊2的稳定。

参照图3所示,电磁阀5的型号为uw-10,额定电压为ac24v,压力范围为0-0.8mpam;

plc控制芯片的型号为cpu226,额定功率为11w,工作电压为24v;

电动气缸7的型号为pb笔型气缸,由于其缸径小,反应快,可适用于较高频率的工作环境。

具体的,参照图3所得,开关a控制整个按压机构的电源,电动气缸7按照plc控制芯片内设的既定程序进行往复式移动,在进行压缩的过程中,发送信号到plc控制芯片,而后plc控制芯片发送控制指令到电磁阀5,使其处于开启状态,便于通气;在电动气缸7配套的活塞杆进行回复的过程中,发送信号到plc控制芯片,而后plc控制芯片发送控制指令到电磁阀5,使其处于关闭状态,便于抽油作业。

该实用新型为单体包装,吸油管102的一端为塑料吸管,该段吸管可以伸到油瓶底部,便于把油瓶内的矿物油全部吸干;

在吸油管102的另一端,设置的一个可以按动的硅胶囊2,在硅胶囊2的表面一个电动按压器(按压机构),用电池或是使用电源线带动。

需要吸油时,将硅胶囊2放置在按压机构内部,用夹具将管体夹稳,打开开关a,从而使整个按压机构通电,开启工作,此时电动气缸7按照plc控制芯片内设的既定程序进行往复式移动,使得硅胶囊2发生形变,从而把油瓶中的矿物油吸入到硅胶囊2中,由于硅胶囊2上刻有刻度线,便于根据所需要的油量,进行定量鉴定;

此处在硅胶囊2压缩的过程中,电磁阀5开启,硅胶囊2内的气体经过出油管101和吸油管102之间形成气道,从支管4排出;而后电动气缸7带动配套的活塞杆进行回复,此时硅胶囊2发生弹性恢复,在此过程中电磁阀5关闭,硅胶囊2内形成负压,油瓶内的矿物质油会经过吸油管102,进入到硅胶囊2内收集;

需要想培养皿加油时在硅胶囊2内的矿物质油收集到一定的量后,可关闭开关a,而后通过控制开关b,使得电磁阀5最终处于开启状态,打开夹具11,使硅胶囊2与按压机构脱离,倒置整个管体1,使得硅胶囊2内的油最后从支管4倒出,完成添加过程。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