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R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72502发布日期:2020-08-14 19:53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PCR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pcr管。



背景技术:

在生物学、医学和药学等实验以及法医鉴定中,pcr是最常用、最重要的核酸检测、鉴定技术之一。pcr反应通常在pcr管或pcr板中进行。常用的pcr管容量为200微升,有单个的管子,也有8联管、12联管等。pcr管的结构包括管体和盖子。盖子上有一个圆柱形凸起,圆柱形凸柱卡入管口内从而将管体盖合,如中国专利cn106967592a公开的一种pcr管、中国专利cn201981185u公开的一种高速pcr管、中国专利cn207062279u公开的一种pcr反应管等等,都属于该类结构,这样的结构存在几个问题:如果盖子与管体接触不是非常紧密(如管子加工精度不够,管体或盖子变形,操作失误),很容易发生漏气。在做pcr的时候因为反应在高温进行,水蒸气会大量漏出,造成反应体系的变化,导致检测失败。

也有通过加大盖体塞入管口内部分的外径,以使管体和与盖体之间增加贴合力度,使二者更为紧密,但这样做便会使得盖上盖体或打开盖体时,作业人员需要使用较大力量才可以打开或盖上,操作上十分繁琐,其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气密性的问题,但是这种盖合的方式,盖子上的圆柱形凸起在管子盖上的时候是会与样品接触的,所以需要避免污染此圆柱形凸起,可是将关闭的管盖打开时手很容易碰到这个圆柱形凸起。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盖子如果处于开启状态,管盖上的圆柱形凸起也很容易被碰到而污染。

为了解决上述的一系列问题,经典的pcr实验步骤是在反应体系上加一滴液体石蜡,覆盖在液体上方,避免了水分的蒸发。但是这个解决方案一方面增加了操作步骤,另一方面液体石蜡中如果有杂质,很可能会干扰检测;并且,如果需要用pcr产物做电泳或酶切等实验时,要把pcr产物从管中吸出,难免会带出一些液体石蜡,可能干扰后续实验,针对石蜡干扰检测的问题,目前没有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只能在操作中多加注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pcr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pcr管,pcr管包括管本体和用于盖合管本体开口的盖体,盖体包括对管本体开口进行遮挡的遮挡部、连接在遮挡部上的环形卡接部,当盖体盖合在管本体上时,环形卡接部位于管本体的外周侧。

优选地,环形卡接部的内表面与管本体的外表面过盈配合。

优选地,环形卡接部的内周形成第一环状凸起,管本体的外周形成有与第一环状凸起配合卡接的第二环状凸起。

优选地,第一环状凸起位于环形卡接部的远离遮挡部的一侧。

优选地,第二环状凸起由管本体的开口边沿处向管本体的底部延伸。

优选地,盖体还包括连接在遮挡部外周的牵拉部。

优选地,pcr管还包括固定连接在管本体和盖体之间的柔性连接件,柔性连接件的一侧环抱于管本体的外周,另一侧与盖体固定连接。

优选地,柔性连接体与盖体一体成型。

优选地,盖体的材质为聚乙烯或聚丙烯。

优选地,管本体的材质为聚乙烯或聚丙烯。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pcr管,盖体盖合到管本体上时,盖体的环形卡接部与管本体的外周面卡接住,这样,盖体在盖上的时候,只有遮挡部的内表面有接触到管本体内液体的可能,盖体的环形卡接部都不接触样品,不会造成污染,同时,在pcr反应过程中,pcr仪的热盖压在pcr管上方,盖体很容易被压紧,与管本体上沿紧密接触,不会漏气,提高气密性,提高检测灵敏度,避免采用滴液体石蜡进行覆盖而造成的石蜡干扰检测的问题,提高作业人员的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pcr管剖面结构示意图(盖体盖合);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pcr管剖面结构示意图(盖体打开);

其中:11、遮挡部;12、环形卡接部;120、第一环状凸起;13、牵拉部;20、管本体;

201、第二环状凸起;30、柔性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pcr管,pcr管包括管本体20和用于盖合管本体20开口的盖体,盖体包括对管本体20开口进行遮挡的遮挡部11、连接在遮挡部11上的环形卡接部12,当盖体盖合在管本体20上时,环形卡接部12位于管本体20的外周侧。遮挡部11内表面为平面,盖体盖合在管本体20上时,遮挡部11的内表面与管本体20的口沿贴合,密封性更好;本例中盖体的材质为聚乙烯或聚丙烯,管本体20的材质为聚乙烯或聚丙烯,盖体为柔性材质,在盖合或打开时,可以塑性变形。

具体地,环形卡接部12的内表面与管本体20的外表面过盈配合。这样可以使环形卡接部12与管本体20贴合的更紧密,从而保证了盖体盖上之后的气密性,提高检测灵敏度。

本例中,环形卡接部12的内周形成第一环状凸起120,管本体20的外周形成有与第一环状凸起120配合卡接的第二环状凸起201。第一环状凸起120位于环形卡接部12的远离遮挡部11的一侧。第二环状凸起201由管本体20的开口边沿处向管本体20的底部延伸。第一环状凸起120和第二环状凸起201的配合卡接设置,可在盖体盖合到管本体20上时不会因为盖体边缘受力而意外打开,确保实验稳定进行。

此外,盖体还包括连接在遮挡部11外周的牵拉部13。牵拉部13便于作业人员在将牵拉部13捏住后将整个盖体从管本体20上掀开,提高操作便利性。

进一步地,pcr管还包括固定连接在管本体20和盖体之间的柔性连接件30,柔性连接件30的一侧环抱于管本体20的外周,另一侧与盖体固定连接。柔性连接体与盖体一体成型。一个盖体通过一个柔性连接件30与一个管本体20对接,盖合时拿取方便,此外可以避免盖体从管本体20上取下来之后放到他处造成污染,也避免盖体乱放造成的现场混乱情况。

与传统pcr管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盖体全平面设计,避免了传统pcr管盖子上的圆柱形凸起复杂结构与样品接触造成的污染;在pcr反应过程中,pcr仪的热盖压在pcr管上方,盖体很容易被压紧,具有更好的密封性;盖体周围的牵拉件设计使操作更加省时简便;同时,该发明简洁的设计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此外,该发明对临床基因检测意义重大,可以大大减少临床检测的假阳性率,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损失。

以无核糖核酸酶水为模板,应用本实用新型pcr管10支与传统pcr管10支同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比对实验,结果发现,传统pcr管有3支出现假阳性,且出现漏气现象,用本实用新型的pcr管无漏气,无假阳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pcr管,盖体盖合到管本体上时,盖体的环形卡接部与管本体的外周面卡接住,这样,盖体在盖上的时候,只有遮挡部的内表面有接触到管本体内液体的可能,盖体的环形卡接部都不接触样品,不会造成污染,同时,在pcr反应过程中,pcr仪的热盖压在pcr管上方,盖体很容易被压紧,与管本体上沿紧密接触,不会漏气,提高气密性,提高检测灵敏度,避免采用滴液体石蜡进行覆盖而造成的石蜡干扰检测的问题,提高作业人员的作业效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