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实验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细胞划痕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创伤愈合(细胞划痕)实验是体外研究细胞迁移能力的实验。其原理是:当细胞长到融合成单层状态时,在融合的单层细胞上人为制造一个空白的无细胞区域,即为“划痕”,划痕边缘的细胞会逐渐进入空白区域使“划痕”愈合,然后通过对不同时期的无细胞区域边缘的细胞进行观察,可以判断细胞的迁移能力,这些边缘的细胞会开始进行迁移活动,甚至会覆盖整个无细胞的区域,重新互相接触在一起,达到愈合效果。创伤愈合实验是一种简单、廉价的方法,也是最早发展起来的研究定向细胞在体外迁移的方法之一。该方法模拟了细胞在体内愈合过程中的迁移过程。
在现有的创伤愈合实验的方案中,细胞在培养皿内贴壁后,一般手动操作移液枪的枪头在贴壁细胞的中间划过,从而人为造成一道伤口(划痕),之后定时测量划痕的宽度,进而得到伤口愈合的细胞迁移数据。该方案具有以下几种缺点:
1、在细胞上方使用移液枪枪头进行划痕,细胞与外界接触时间较长,导致污染细胞概率高;
2、手动划痕时,通常采用直尺比对或仅凭手感,用移液枪枪头进行划痕,不能保证复孔间划痕位置一致,且下手轻重不易控制,易造成划出的痕不均一,甚至歪斜扭曲,使得实验的重复性差;
3、在划痕时有时会同时刮坏一片细胞,从而对对划痕的边缘的细胞造成机械损伤;
4、如果培养皿底部还有包被蛋白的话,当枪头划过时,很可能损坏包被层,进而影响到细胞迁移,使得在实验结果中便很难判断是什么因素起了决定性影响;
5、需要定时手动测量划痕的宽度,并计算划痕宽度随时间推移的变化,因而在选取划痕测量点时,不可避免地引入主观误差(人为选取迁移结果符合实验预期的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细胞划痕实验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新型细胞划痕实验装置,包括一个培养板盖,所述培养板盖中设置有培养孔,并且所述培养板盖由板盖外层和板盖内层组成;
滑动轨道,两条所述滑动轨道分别设置在所述培养板盖的两侧;
滑动棒,所述滑动棒的两端分别滑动安装在两条所述滑动轨道上;
划痕乳胶片,多个所述划痕乳胶片安装在所述滑动棒上。
其中,所述板盖外层和所述板盖内层之间形成划痕定位腔,而所述划痕乳胶片垂直伸入到所述划痕定位腔中。
本实用新型中的新型细胞划痕实验装置通过使用一体化培养板盖和划痕定位腔等结构,减少划痕时细胞上方的污染源,避免了划痕歪斜扭曲,保证划痕一致性,从而降低了操作误差,提高实验重复性;同时,还通过使用划痕乳胶片减少了细胞的机械损伤,并且降低了培养板底部蛋白包受损的可能,从而尽量避免了影响实验的不良因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划痕定位腔中形成有多条划痕定位空槽,所述划痕定位空槽穿过所述培养孔并且与所述滑动轨道相平行,所述划痕乳胶片垂直伸入到所述划痕定位空槽中。由此,通过设置划痕定位空槽限制了划痕乳胶片的移动轨迹,提高了划痕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划痕定位空槽的数量为4或6个。由此,设置了划痕定位空槽的数量,其中,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适的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培养孔的数量为6个,设置为2排3列。由此,可以将培养板盖设置成较为常见的六孔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各所述培养孔上经过有两条所述划痕定位空槽。由此,设置了划痕定位空槽与培养孔的关系,而划痕定位空槽的数量可以根据培养板盖的具体放置方式进行决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培养孔的数量为1个。由此,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培养板盖上只有一个培养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轨道的两端形成有放置槽。由此,放置槽能够用于放置滑动棒。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棒的两端分别活动安装在两个所述滑动轨道上,并且所述滑动棒能够围绕自身中轴进行转动。由此,在不进行滑动时,则可以将转动滑动棒使划痕乳胶片转动到划痕定位腔的上方,以避免其接触到细胞以造成不必要的划痕。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棒的至少一端通过一个活动连接卡位安装在所述滑动轨道上,并且所述滑动棒能够以所述活动连接卡位为中心在竖直平面上进行转动。由此,在划痕完成后,可以将滑动棒转动到上方再滑动会原位,可以避免其上安装的划痕乳胶片接触到细胞,以造成不必要的划痕。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划痕乳胶片的厚度为0.5mm~2.0mm。由此,设置了划痕乳胶片的具体厚度,进一步优选为0.5mm、1.0mm、1.5mm和2.0mm等数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新型细胞划痕实验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图1所示一种新型细胞划痕实验装置的侧面视图;
图3为图1所示一种新型细胞划痕实验装置的另一种设置方式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另一种新型细胞划痕实验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中:培养板盖1,滑动轨道2,滑动棒3,划痕乳胶片4,培养孔11,板盖外层12,板盖内层13,划痕定位腔14,划痕定位空槽15,放置槽21,活动连接卡位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新型细胞划痕实验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2显示了图1中的新型细胞划痕实验装置的侧面视图;图3显示了图1中的新型细胞划痕实验装置的另一种设置方式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如图1-3所示,该装置包括一个培养板盖1,而在培养板盖1中设置有多个培养孔11。其中,培养板盖1由板盖外层12和板盖内层13组成,板盖外层12位于板盖内层13的外侧,并且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划痕定位腔14。此外,在划痕定位腔14中还形成有多条相互平行的划痕定位空槽15,各划痕定位空槽15穿过培养孔11并与其上需要划痕的位置轨迹相对应。
优选地,培养板盖1一般使用的是六孔板,即在其上设置有六个培养孔11,并且设置为2排3列。此外,一般设置每各培养孔11上经过有两条划痕定位空槽15,因此,根据图1和图3中的两种不同方位的设置方式,可以选择定位空槽的数量为4或6个。而进一步的,甚至可以考虑在两个方向同时设置划痕定位空槽15和相应的划痕装置以进行划痕。
在培养板盖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条相互平行的滑动轨道2,而在两条滑动轨道2上设置有一条滑动棒3,即滑动棒3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条滑动轨道2上,并且能够沿着滑动轨道2进行滑动。其中,滑动轨道2与划痕定位空槽15一般相平行,而滑动棒3则与滑动轨道2相垂直。此外,在滑动轨道2的两端形成有微凹的放置槽21,以用于在静止时放置滑动棒3。
在滑动棒3上依次分布安装有多个划痕乳胶片4,各划痕乳胶片4能够垂直向下延伸并伸入到划痕定位腔14内的各划痕定位空槽15中,从而用于对培养孔11中的细胞进行划痕。其中,划痕乳胶片4的厚度一般为0.5~2.0mm,优选为0.5mm、1.0mm、1.5mm和2.0mm等数值。
优选地,滑动棒3的两端还分别活动安装在两个所述滑动轨道2上,该处的活动安装指的是滑动棒3能够围绕自身中轴进行转动而不受滑动轨道2的阻碍。则滑动棒3的转动能够带动其上的划痕乳胶片4一起进行转动,其中,当划痕乳胶片4转动到垂直向下时,可以插入到划痕定位空槽15中并对培养孔11中的细胞进行划痕;而当划痕乳胶片4转动到水平方向甚至更向上方时,则可以脱离划痕定位空槽15,避免对培养孔11中的细胞进行干涉。
优选地,滑动棒3的至少一端通过一个活动连接卡位31安装在滑动轨道2上,也可以两端均通过活动连接卡位31进行安装,而在安装后,滑动棒3能够以活动连接卡位31为中心在竖直平面上进行转动,从而远离划痕定位空槽15。
在使用该细胞划痕实验装置时,将细胞转移到培养孔11中进行培养,当需要进行划痕时,使滑动棒3沿着滑动轨道2从一端滑动到另一端,其上安装的划痕乳胶片4保持垂直延伸到各划痕定位空槽15中的状态,即可在滑动中对培养孔11中的细胞进行划痕。
在一次划痕结束后,可以转动滑动棒3,使划痕乳胶片4上升至脱离划痕定位空槽15,然后可以将滑动棒3滑动返回。其中,还可以使滑动棒3的一端以活动连接卡位31为中心转动到上方,以进一步远离培养孔11,以避免对其中的细胞造成干涉。
此外,还可以在滑动棒3上仅设置一到两个划痕乳胶片4,并使划痕乳胶片4能够沿着滑动棒3进行滑动,则可以在划痕乳胶片4在滑动棒3上不同位置的情况下反复进行上述工序流程,以实现对各划痕定位空槽15或者各培养孔11依次进行划痕工作。
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新型细胞划痕实验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如图4所示,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培养板盖1上仅有一个培养孔11,则所有划痕定位空槽15均穿过该培养孔11,其他各部分的结构与运作原理上一实施例中大致相同。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