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香豆素芳香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040922发布日期:2020-06-09 20:40阅读:11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芳香醚类化合物的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异香豆素芳香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异香豆素是一种天然化合物中常见的化学结构,它的有效合成法对相关医药中间体的制备以及新药开发有着重要价值。目前合成芳香醚类化合物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通过偶联反应合成芳香醚类化合物。(文献1)

该方法是通过金属催化剂偶联反应制备芳香醚类化合物。

2、通过三价碘氧化剂氧化酚得到芳香醚类化合物。(文献2和3)

该方法是通过三价碘化合物氧化对应的酚制备芳香醚类化合物,底物都是酚类化合物。

3、杂环芳香醚类化合物的制备。(文献4)

该文献报道了通过三价碘化合物氧化对羟基吡啶制备杂化芳香醚类化合物。

方法1是通过金属偶联制备芳香醚类化合物的方法,对环境压力大,不适合工业化放大生产。方法2和3都是三价碘化合物氧化单环化合物制备芳香醚类化合物。

参考文献:

1.jalalian,n.;ishikawa,e.e.;silva,l.f.;olofsson,b.org.lett.2011,13,1552-1555.

2.wells,g.;seaton,a.;stevens,m.f.g.j.med.chem.2000,43,1550-1562.

3.zhou,d.j.;yin,s.q.;fan,y.c.;wang,q.res.chem.intermed.2016,42,5387–5394.

4.周德军,孔继川,李雪雁,王振辉。zl2017100324273。

5.kendall,j.k.;fisher,t.h.j.org.chem.1989,54,4218-4220。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对环境污染较小的异香豆素芳香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制得目标产物的收率非常高,适合工业化放大生产。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异香豆素芳香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合成路线为:

其中r1为c1-4烷基、苯基或取代苯基,该取代苯基苯环上的取代基为c1-4烷基、c1-4烷氧基、卤素或硝基,r2为氢或c1-4烷基。

进一步优选,化合物7’的具体合成过程为:在室温条件下,将化合物6’溶于无水甲醇中,加入二乙酰氧碘苯类化合物搅拌反应,经tlc检查原料消失后停止反应,旋蒸除去溶剂浓缩粗品,经色谱层析柱分离得到化合物7’,收率为93%。

进一步优选,所述化合物7’与二乙酰氧碘苯类化合物的投料摩尔比为1:2。

进一步优选,化合物8’的具体合成过程为:在室温条件下,将化合物7’溶于乙酸乙酯中,再将反应体系在60℃条件下搅拌反应,经tlc检查原料消失停止反应,减压旋蒸除去溶剂得到粗品,经色谱层析柱分离得到化合物8’,收率为95%。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使用的起始原料不同,拓宽了化学研究者的需要范围。

2、本发明的合成过程中没有使用金属偶联剂,减少环境污染。

3、本发明的合成方法操作简单且目标产物的收率高于之前文献报道的合成收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该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

以已知化合物1为原料(文献5)与三氟乙酸酐反应形成烯醇酯中间体,再经臭氧氧化得到异香豆素2。用三溴化硼脱去苯环上的甲基后得到二酚3,momcl保护生成化合物4,再用甲基保护得到化合物5,脱去mom得到化合物6。经二乙酰氧碘苯氧化得到化合物7,在60度的乙酸乙酯溶液中搅拌1小时得到异香豆素芳香醚8。以上所有反应的收率都非常高,适合工业放大。

关键反应的实验操作与数据:

化合物7的制备

在室温条件下,将化合物6(206mg,1mmol)溶于无水甲醇(30ml)中,加入二乙酰氧碘苯(644mg,2mmol)搅拌1小时,经tlc检查原料消失后停止反应。旋蒸除去溶剂浓缩粗品,经色谱层析柱(硅胶15g,正己烷:乙酸乙酯=1:1除去极性小的分子,然后用乙酸乙酯:甲醇=10:1~5:1,以上均为体积比)分离得到化合物7(379mg,0.93mmol),收率为93%,无色固体,熔点178-179℃。

1hnmr(300mhz,cd3od):δ=2.25(3h,s),3.84(3h,s),6.31(1h,s),6.56(1h,s),7.42(2h,t,j=8.10hz),7.56(1h,t,j=8.10hz),7.94(2h,d,j=8.10hz);13cnmr(75mhz,cd3od):δ=19.32(q),55.10(q),93.52(s),100.40(d),101.92(s),104.44(d),115.09(s),130.54(d),130.85(d),133.32(d),144.41(s),156.51(s),157.01(s),165.04(s),172.72(s);ir(kbr,cm-1)3394,1678,1561,1480,1223,1174,736;ms:408(m+);hrmscalcdforc17h13io4407.9859,found407.9888。

化合物8的制备

在室温条件下,将化合物7(379mg,0.93mmol)溶于乙酸乙酯(30ml)中,再将反应体系在60℃条件下搅拌1小时,经tlc检查原料消失停止反应,减压旋蒸除去溶剂得到粗品,经色谱层析柱(硅胶15g,正己烷:乙酸乙酯=10:1~5:1,以上为体积比)分离得到化合物8(360mg,0.88mmol),收率为95%,无色油状化合物。

1hnmr(300mhz,cdcl3):δ=2.31(3h,s),3.76(3h,s),6.34(1h,s),6.68(1h,s),7.08(2h,d,j=7.69hz),7.25(1h,t,j=7.69hz),7.43(2h,t,j=7.69hz);13cnmr(75mhz,cdcl3):δ=20.00(q),56.42(q),99.25(d),105.27(s),107.55(d),119.76(d),125.04(d),129.39(s),130.10(d),143.77(s),154.78(s),156.73(s),158.83(s),162.67(s),163.53(s);ir(neat,cm-1)1731,1571,1490,1347,1207,811,783;ms:408(m+);hrmscalcdforc17h13io4407.9859,found407.9888。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