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流控PCR芯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88758发布日期:2020-08-07 20:3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微流控pcr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成在一起的控制冷却板(1)、微流体反应板(2)和温度控制板(3),所述微流体反应板(2)设置在控制冷却板(1)与温度控制板(3)之间,所述微流体反应板(2)上设置有进料流道(21)、混合流道(22)、压力平衡流道(23)、环形循环流道(24)和出料流道(25),所述进料流道(21)与混合流道(22)的一端连通,所述混合流道(22)的另一端、压力平衡流道(23)和出料流道(25)均与环形循环流道(24)连通,所述进料流道(21)、混合流道(22)和压力平衡流道(23)均位于环形循环流道(24)的上部,所述出料流道(25)位于环形循环流道(24)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pcr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还包括流动控制微阀(4),所述流动控制微阀(4)控制出料流道(25)内流体的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pcr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冷却板(1)上开设有进料口(14)、出料口(15)和废液口(16),所述进料口(14)与进料流道(21)连通,所述出料口(15)与出料流道(25)连通,所述废液口(16)与压力平衡流道(23)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pcr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板(3)包括退火温度控制单元(31)、延伸温度控制单元(32)和变性温度控制单元(33),所述退火温度控制单元(31)设置在上部,所述退火温度控制单元(31)、延伸温度控制单元(32)和变性温度控制单元(33)依次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对应环形循环流道(24)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流控pcr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温度控制单元(31)、延伸温度控制单元(32)和变性温度控制单元(33)均包括加热元件(311)和温度测量元件(312),所述加热元件(311)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温度测量元件(312)与外部温度控制系统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流控pcr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311)和温度测量元件(312)均为温度控制板(3)上的ito导电涂层。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流控pcr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冷却板(1)上设置有冷却流道(11),所述冷却流道(11)对应环形循环流道(24)设置,所述冷却流道(11)的入口(12)对应设置在退火温度控制单元(31)和变性温度控制单元(33)之间,所述冷却流道(11)的出口(13)对应设置在延伸温度控制单元(32)和变性温度控制单元(33)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pcr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冷却板(1)的材质为聚二甲基硅氧烷、pmma、ps或pe,所述微流体反应板(2)的材质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所述温度控制板(3)的材质为涂有ito导电涂层的透明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pcr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体反应板(2)和温度控制板(3)之间设置有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pcr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控制微阀(4)为气动微阀,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微阀、压电材料驱动微阀或机械驱动微阀。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pcr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循环流道(24)内部设置有蠕动泵。


技术总结
一种微流控PCR芯片,属于机械设计及制造领域以及微流控,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微流控PCR芯片,包括集成在一起的控制冷却板、微流体反应板和温度控制板,所述微流体反应板设置在控制冷却板与温度控制板之间,所述微流体反应板上设置有进料流道、混合流道、压力平衡流道、环形循环流道和出料流道,所述进料流道与混合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混合流道的另一端、压力平衡流道和出料流道均与环形循环流道连通,所述进料流道、混合流道和压力平衡流道均位于环形循环流道的上部,所述出料流道位于环形循环流道的底部。本发明利用热流循环驱动微流道内的流体,使PCR芯片整体结构简单化,集成化和小型化,更加准确的实现片上的温度控制及检测。

技术研发人员:李松晶;杨天航;符海;姜艳;邓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哈尔滨工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4.20
技术公布日:2020.08.07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