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林可霉素的丁醇结晶母液的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037673发布日期:2020-08-28 17:41阅读:8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学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盐酸林可霉素的丁醇结晶母液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林可霉素,国外称林肯霉素(lincomycin),又叫洁霉素,是林肯链霉菌林肯变种streptomyceslincolnensis产生的一种林可胺类碱性抗生素。林可霉素及由其化学半合成的下游产品克林霉素(clindamycin)是临床广泛应用多年疗效明显的一种高效广谱抗生素,作用和红霉素相似,不必做皮试,对格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作用强,使用于骨髓炎、败血症、呼吸系统和软组织感染等。本品对骨的穿透能力很强,是骨髓炎的首选良药。

盐酸林可霉素(分子式:c18h34n2o6s·hcl·h2o),其分子量是461.02,分子结构式如下。盐酸林可霉素丁醇结晶是利用丁醇和水共沸的原理,具体步骤是:将盐酸林可霉素反萃液脱色后加入3-5倍的丁醇,在真空状态下升温60-65度沸腾蒸馏,然后冷却结晶。盐酸林可霉素丁醇结晶后进行固液分离得到丁醇母液,母液中含有盐酸林可霉素不低于3mg/ml,含有少量的水,并含有残留的蛋白质类物质和微量的无机盐。

母液中盐酸林可霉素回收一般采用再浓缩结晶或者进入溶剂萃取反萃取程序。由于盐酸林可霉素丁醇结晶母液中存在上述蛋白质类物质,现有技术中无论采取哪种方法处理盐酸林可霉素丁醇结晶母液都比较困难,这些蛋白质类物质在母液多种回收处理过程中均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使得盐酸林可霉素的回收率很低且不能保证产品质量。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盐酸林可霉素的丁醇结晶母液的处理方法,其能够使得盐酸林可霉素的丁醇结晶母液可以直接浓缩进行结晶,并且使得分离产生的固体物烘干后可以用于发酵生产林可霉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盐酸林可霉素的丁醇结晶母液的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盐酸林可霉素的丁醇结晶母液中加入edta、edta盐或磷酸盐中的任意一种,然后加入水,再用碱性溶液调节ph值至7.0-11.0,其中,所述丁醇结晶母液与edta、edta盐或磷酸盐的体积比是100:1-8,所述丁醇结晶母液与水的体积比是1:0.2-1;搅拌均匀,静置分层,得到上清液和下层浑浊液,然后分离;(2)将上述分离的浑浊液进行离心分离,得到液体和固体,使用edta、edta盐产生的固体直接废弃;所述上清液用于回收盐酸林可霉素;(3)将步骤(2)所得固体进行烘干,所得固体烘干物用于发酵生产林可霉素。

上述采用edta、edta盐或磷酸盐与母液中的无机和有机杂质形成络合物或者聚合物形成沉淀,而且所用edta、edta盐或磷酸盐易获得,可以后续再利用。由于母液中残留的杂质都是酸溶性质,因此采用碱性溶液调节ph值至7.0-11.0,但是如果碱性超过ph值=11.0,则会造成目的有效物质降解。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edta盐是edta钠盐。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磷酸选自磷酸钾盐、磷酸钠盐中的一种。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磷酸钾盐选自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磷酸钾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磷酸钠盐选自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磷酸钠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磷酸盐为磷酸盐饱和溶液。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丁醇结晶母液与edta、edta盐或磷酸盐的体积比是100:2-5;优选的,上述丁醇结晶母液与edta、edta盐或磷酸盐的体积比是100:3-4。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1)中,上述ph值是7.5-9.5。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上清液经上述步骤(1)再处理1-2次。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使用磷酸盐、edta等物质对盐酸林可霉素的丁醇结晶母液进行预处理,能够从盐酸林可霉素的丁醇结晶母液中分离出蛋白类物质,处理后母液的盐酸林可霉素含量不降低,并且处理后的丁醇结晶母液可以直接进行浓缩结晶或者进行其他处理,使母液中盐酸林可霉素回收变得简单,所得盐酸林可霉素产品的质量符合新版药典质量的要求;使用磷酸盐处理,过程产生的烘干固体主要含有磷酸盐和蛋白质类物质,可以在林可霉素发酵生产中代替培养基中的磷酸盐如磷酸二氢钾而进行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实施例1

盐酸林可霉素的丁醇结晶母液的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包括:

(1)在10000ml的盐酸林可霉素的丁醇结晶母液中加入200ml的饱和磷酸钠,然后加入5000ml的水,再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8.4;充分搅拌均匀,静置1小时后分层,得到上清液和下层浑浊液,然后分离;

(2)将上述分离的浑浊液进行离心分离,得到液体和固体;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上清液中盐酸林可霉素,检测结果如表1母液中盐酸林可霉素含量所示,该上清液用于回收盐酸林可霉素;以及

(3)将步骤(2)所得固体进行烘干,小试采用烘箱95℃常压烘干,生产上可以采用沸腾干燥烘干,所得固体烘干物中磷含量测定采用钼蓝法,蛋白质含量采用甲醛法,检测结果如表2回收固体物中磷和蛋白质含量所示;然后将检测完磷和蛋白质含量的固体烘干物用于摇瓶发酵生产林可霉素,并将步骤(2)所得液体用于丁醇的回收中。

摇瓶发酵生产林可霉素的方法:

对照组:采用500ml的三角瓶灌装配制好的培养基50ml,共计20瓶,用八层纱布包扎瓶口,灭菌锅温度121-123℃,保压30分钟;在无菌室内,将林可霉素菌种接入摇瓶进行摇床培养,其中摇床转速200-240rpm,温度30.0±1.0℃,湿度40-70%,培养时间180h;然后,过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盐酸林可霉素。

上述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比按照每1000ml体积计算为:葡萄糖80g、黄豆饼粉25g、淀粉20g、氯化钠6g、硫酸铵8g、硝酸钠8g、碳酸钙8g、氯化锰0.5g、硫酸镁0.7g、磷酸二氢钾0.4g。

实验组:摇瓶发酵均采用与上述对照组相同的培养条件,并采用摇瓶1、摇瓶2和摇瓶3进行发酵培养,唯一不同的是:固体烘干物用于发酵摇瓶生产林可霉素时采用的培养基配比按照每1000ml体积计算为:葡萄糖80g、黄豆饼粉25g、淀粉20g、氯化钠6g、硫酸铵8g、硝酸钠8g、碳酸钙8g、氯化锰0.5g、硫酸镁0.7g、实施例1所得固体烘干物0.4g。即实验组使用回收所得的固体烘干物替代原培养基中的磷酸二氢钾。所得结果如表3发酵摇瓶结果所示。

表1

根据数据显示,处理前后林可霉素含量基本没有损失。

表2

表3

根据结果显示,所得固体用于摇瓶发酵生产林可霉素,可以达到对照水平,可以用于林可霉素发酵生产。

实施例2

盐酸林可霉素的丁醇结晶母液的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包括:

(1)在20000ml的盐酸林可霉素的丁醇结晶母液中加入600ml的饱和磷酸钠,然后加入20000ml的水,再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9.0;充分搅拌均匀,静置1小时后分层,得到上清液和下层浑浊液,然后分离;

(2)将上述分离的浑浊液进行离心分离,得到液体和固体;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上清液中盐酸林可霉素,检测结果如表4母液中盐酸林可霉素含量所示,该上清液用于回收盐酸林可霉素;以及

(3)将步骤(2)所得固体进行烘干,小试采用烘箱95℃常压烘干,生产上可以采用沸腾干燥烘干,所得固体烘干物中磷含量测定采用钼蓝法,蛋白质含量采用甲醛法,检测结果如表5回收固体物中磷和蛋白质含量所示;然后将检测完磷和蛋白质含量的固体烘干物用于摇瓶发酵生产林可霉素,并将步骤(2)所得液体用于丁醇的回收中。

摇瓶发酵生产林可霉素的方法:

对照组:采用500ml的三角瓶灌装配制好的培养基50ml,共计20瓶,用八层纱布包扎瓶口,灭菌锅温度121-123℃,保压30分钟;在无菌室内,将林可霉素菌种接入摇瓶进行摇床培养,其中摇床转速200-240rpm,温度30.0±1.0℃,湿度40-70%,培养时间180h;然后,过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盐酸林可霉素。

上述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比按照每1000ml体积计算为:葡萄糖80g、黄豆饼粉25g、淀粉20g、氯化钠6g、硫酸铵8g、硝酸钠8g、碳酸钙8g、氯化锰0.5g、硫酸镁0.7g、磷酸二氢钾0.4g。

实验组:摇瓶发酵均采用与上述对照组相同的培养条件,采用摇瓶1、摇瓶2和摇瓶3进行发酵培养,唯一不同的是:固体烘干物用于发酵摇瓶生产林可霉素时采用的培养基配比按照每1000ml体积计算为:葡萄糖80g、黄豆饼粉25g、淀粉20g、氯化钠6g、硫酸铵8g、硝酸钠8g、碳酸钙8g、氯化锰0.5g、硫酸镁0.7g、实施例所得固体烘干物0.4g。即实验组使用回收所得的固体烘干物替代原培养基中的磷酸二氢钾。所得结果如表6发酵摇瓶结果所示。

表4

根据数据显示,处理前后林可霉素含量基本没有损失。

表5

表6

根据结果显示,所得固体用于摇瓶发酵生产林可霉素,可以达到对照水平,可以用于林可霉素发酵生产。

实施例3

盐酸林可霉素的丁醇结晶母液的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包括:

(1)在20000ml的盐酸林可霉素的丁醇结晶母液中加入800ml的饱和磷酸钠,然后加入15000ml的水,再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7.5;充分搅拌均匀,静置1小时后分层,得到上清液和下层浑浊液,然后分离;

(2)将上述分离的浑浊液进行离心分离,得到液体和固体;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上清液中盐酸林可霉素,检测结果如表7母液中盐酸林可霉素含量所示,该上清液用于回收盐酸林可霉素;以及

(3)将步骤(2)所得固体进行烘干,小试采用烘箱95℃常压烘干,生产上可以采用沸腾干燥烘干,所得固体烘干物中磷含量测定采用钼蓝法,蛋白质含量采用甲醛法,检测结果如表8回收固体物中磷和蛋白质含量所示;然后将检测完磷和蛋白质含量的固体烘干物用于摇瓶发酵生产林可霉素。

摇瓶发酵生产林可霉素的方法:

对照组:采用500ml的三角瓶灌装配制好的培养基50ml,共计20瓶,用八层纱布包扎瓶口,灭菌锅温度121-123℃,保压30分钟;在无菌室内,将林可霉素菌种接入摇瓶进行摇床培养,其中摇床转速200-240rpm,温度30.0±1.0℃,湿度40-70%,培养时间180h;然后,过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盐酸林可霉素。

上述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比按照每1000ml体积计算为:葡萄糖80g、黄豆饼粉25g、淀粉20g、氯化钠6g、硫酸铵8g、硝酸钠8g、碳酸钙8g、氯化锰0.5g、硫酸镁0.7g、磷酸二氢钾0.4g。

实验组:摇瓶发酵均采用与上述对照组相同的培养条件,采用摇瓶1、摇瓶2和摇瓶3进行发酵培养,唯一不同的是:固体烘干物用于发酵摇瓶生产林可霉素时采用的培养基配比按照每1000ml体积计算为:葡萄糖80g、黄豆饼粉25g、淀粉20g、氯化钠6g、硫酸铵8g、硝酸钠8g、碳酸钙8g、氯化锰0.5g、硫酸镁0.7g、实施例1所得固体烘干物0.4g。即实验组使用回收所得的固体烘干物按比例替代原培养基中的磷酸二氢钾。所得结果如表9发酵摇瓶结果所示。

表7

根据数据显示,处理前后林可霉素含量基本没有损失。

表8

表9

根据结果显示,所得固体用于摇瓶发酵生产林可霉素,可以达到对照水平,可以用于林可霉素发酵生产。

实施例4

盐酸林可霉素的丁醇结晶母液的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包括:

(1)在10000ml的盐酸林可霉素的丁醇结晶母液中加入500ml的饱和edta,然后加入10000ml的水,再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8.0;充分搅拌均匀,静置1小时后分层,得到上清液和下层浑浊液,然后分离;

(2)将上述分离的浑浊液进行离心分离,得到液体和固体;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上清液中盐酸林可霉素,检测结果如表10母液中盐酸林可霉素含量所示,该上清液用于回收盐酸林可霉素;固体废弃。

表10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