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泡沫填缝剂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552976发布日期:2020-10-17 02:31阅读:9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密封材料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聚氨酯泡沫填缝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氨醋泡沫填缝剂,俗称发泡剂、发泡胶、pu填缝剂,是气雾技术和聚氨酯泡沫技术交叉结合的产物。当物料从气雾罐中喷出时,泡沫状的聚氨酯物料会迅速膨胀并与空气或接触到的基体中的水分发生固化反应形成泡沫。固化后的聚氨酯泡沫填缝剂泡沫具有填缝、粘结、密封、阳热、吸音等多种效果,是一种环保节能、使用方便的建筑材料,可适用于密封堵漏、填空补缝、固定粘结,保温隔音,尤其适用于塑钢或铝合金门窗和墙体间的密封堵漏及防水,使用也越来越广泛。现有的聚氨酯填缝剂填缝后固化速度慢,机械强度差,影响施工质量,经常需要返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固化速度快、机械强度高的聚氨酯泡沫填缝剂的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聚氨酯泡沫填缝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固化剂的制备、组合聚醚的制备及聚氨酯泡沫填缝剂的制备,上述固化剂的制备包括:混合2,2-二羟甲基丙酸、1,1,1-三羟甲基丙烷,搅拌升温至140~150℃,反应15~30min,压力升至10mpa,然后加入丙烯基-1,3-磺酸内酯、甲基苯磺酸反应3h减压至大气压;组合聚醚、固化剂加入气雾罐中,并灌装二甲醚,振摇,室温下放置。固化剂原料配比:2,2-二羟甲基丙酸80~90g1,1,1-三羟甲基丙烷60~70g丙烯基-1,3-磺酸内酯2~3g甲基苯磺酸3.0~5.0ml组合聚醚的制备过程:100~120g官能度为2的聚醚多元醇、70~80g份官能度为2的聚酯多元醇、80~100g氯化石蜡、10~15g催化剂、1~3g五甲基二乙烯三胺、20~30g硬颗粒进行摇匀混合0.5h,混合均匀。所述硬颗粒包括粒径在10~15微米的二氧化硅、磷酸镁、氢氧化铝及硼砂。聚氨酯泡沫填缝剂的制备过程:在1000ml气雾罐中,加入300~350g组合聚醚、10~20g固化剂、240~250g多甲基异氨酸酯、8~10g有机硅酮,然后在气雾剂灌装机上灌装二甲醚50~60g,振摇3min,在室温下放置24h即得成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加入自制固化剂,填缝后提高固化速度;通过加入硬颗粒,提高机械强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为一种聚氨酯泡沫填缝剂的制备方法,其主要包括固化剂的制备、组合聚醚的制备及聚氨酯泡沫填缝剂的制备:合成固化剂氮气保护下,80~90g2,2-二羟甲基丙酸与60~70g1,1,1-三羟甲基丙烷加入500ml反应容器中,机械搅拌升温至140~150℃,反应15~30min,压力升至10mpa,然后将2~3g丙烯基-1,3-磺酸内酯加入反应容器中,加入3.0~5.0ml甲基苯磺酸作为催化剂,反应3h减压至大气压,即得到固化剂。组合聚醚的制备将100~120g官能度为2的聚醚多元醇、70~80g份官能度为2的聚酯多元醇、80~100g氯化石蜡、10~15g催化剂、1~3g五甲基二乙烯三胺、20~30g硬颗粒进行摇匀混合0.5h,混合均匀即制得组合聚醚。其中,硬颗粒包括粒径在10~15微米的二氧化硅、磷酸镁、氢氧化铝及硼砂。聚氨酯泡沫填缝剂的制备在1000ml气雾罐中,加入300~350g组合聚醚、10~20g固化剂、240~250g多甲基异氨酸酯、8~10g有机硅酮,然后在气雾剂灌装机上灌装二甲醚50~60g,振摇3min,在室温下放置24h即得成品。实施例1合成固化剂氮气保护下,90g2,2-二羟甲基丙酸与60g1,1,1-三羟甲基丙烷加入反应容器中,机械搅拌升温至150℃,反应15min,压力升至10mpa,然后将3g丙烯基-1,3-磺酸内酯加入反应容器中,加入4.0ml甲基苯磺酸作为催化剂,反应4h减压至大气压,即得到固化剂。组合聚醚的制备将110g官能度为2的聚醚多元醇、75g份官能度为2的聚酯多元醇、100g氯化石蜡、13g催化剂、2g五甲基二乙烯三胺、25g硬颗粒进行摇匀混合0.5h,混合均匀即制得组合聚醚。聚氨酯泡沫填缝剂的制备在1000ml气雾罐中,加入325g组合聚醚、10g固化剂、245g多甲基异氨酸酯、9g有机硅酮,然后在气雾剂灌装机上灌装二甲醚55g,振摇3min,在室温下放置24h即得成品。实施例2合成固化剂氮气保护下,85g2,2-二羟甲基丙酸与70g1,1,1-三羟甲基丙烷加入反应容器中,机械搅拌升温至145℃,反应20min,压力升至10mpa,然后将2g丙烯基-1,3-磺酸内酯加入反应容器中,加入5.0ml甲基苯磺酸作为催化剂,反应3h减压至大气压,即得到固化剂。组合聚醚的制备将110g官能度为2的聚醚多元醇、75g份官能度为2的聚酯多元醇、80g氯化石蜡、13g催化剂、2g五甲基二乙烯三胺、20g硬颗粒进行摇匀混合0.5h,混合均匀即制得组合聚醚。聚氨酯泡沫填缝剂的制备在1000ml气雾罐中,加入325g组合聚醚、15g固化剂、245g多甲基异氨酸酯、9g有机硅酮,然后在气雾剂灌装机上灌装二甲醚55g,振摇3min,在室温下放置24h即得成品。实施例3合成固化剂氮气保护下,80g2,2-二羟甲基丙酸与65g1,1,1-三羟甲基丙烷加入反应容器中,机械搅拌升温至140℃,反应30min,压力升至10mpa,然后将3g丙烯基-1,3-磺酸内酯加入反应容器中,加入5.0ml甲基苯磺酸作为催化剂,反应3h减压至大气压,即得到固化剂。组合聚醚的制备将110g官能度为2的聚醚多元醇、75g份官能度为2的聚酯多元醇、90g氯化石蜡、13g催化剂、2g五甲基二乙烯三胺、25g硬颗粒进行摇匀混合0.5h,混合均匀即制得组合聚醚。聚氨酯泡沫填缝剂的制备在1000ml气雾罐中,加入325g组合聚醚、20g固化剂、245g多甲基异氨酸酯、9g有机硅酮,然后在气雾剂灌装机上灌装二甲醚55g,振摇3min,在室温下放置24h即得成品。实施例4合成固化剂氮气保护下,90g2,2-二羟甲基丙酸与60g1,1,1-三羟甲基丙烷加入反应容器中,机械搅拌升温至150℃,反应15min,压力升至10mpa,然后将3g丙烯基-1,3-磺酸内酯加入反应容器中,加入4.0ml甲基苯磺酸作为催化剂,反应4h减压至大气压,即得到固化剂。组合聚醚的制备将110g官能度为2的聚醚多元醇、75g份官能度为2的聚酯多元醇、90g氯化石蜡、13g催化剂、2g五甲基二乙烯三胺、30g硬颗粒进行摇匀混合0.5h,混合均匀即制得组合聚醚。聚氨酯泡沫填缝剂的制备在1000ml气雾罐中,加入325g组合聚醚、15g固化剂、245g多甲基异氨酸酯、9g有机硅酮,然后在气雾剂灌装机上灌装二甲醚55g,振摇3min,在室温下放置24h即得成品。实施例5组合聚醚的制备将110g官能度为2的聚醚多元醇、75g份官能度为2的聚酯多元醇、90g氯化石蜡、13g催化剂、2g五甲基二乙烯三胺、30g硬颗粒进行摇匀混合0.5h,混合均匀即制得组合聚醚。聚氨酯泡沫填缝剂的制备在1000ml气雾罐中,加入325g组合聚醚、245g多甲基异氨酸酯、9g有机硅酮,然后在气雾剂灌装机上灌装二甲醚55g,振摇3min,在室温下放置24h即得成品。实施例6组合聚醚的制备将110g官能度为2的聚醚多元醇、75g份官能度为2的聚酯多元醇、90g氯化石蜡、13g催化剂、2g五甲基二乙烯三胺进行摇匀混合0.5h,混合均匀即制得组合聚醚。聚氨酯泡沫填缝剂的制备在1000ml气雾罐中,加入325g组合聚醚、245g多甲基异氨酸酯、9g有机硅酮,然后在气雾剂灌装机上灌装二甲醚55g,振摇3min,在室温下放置24h即得成品。实施例7合成固化剂氮气保护下,80g2,2-二羟甲基丙酸与65g1,1,1-三羟甲基丙烷加入反应容器中,机械搅拌升温至140℃,反应30min,然后将3g丙烯基-1,3-磺酸内酯加入反应容器中,加入5.0ml甲基苯磺酸作为催化剂,常压反应3h,即得到固化剂。组合聚醚的制备将110g官能度为2的聚醚多元醇、75g份官能度为2的聚酯多元醇、90g氯化石蜡、13g催化剂、2g五甲基二乙烯三胺、25g硬颗粒进行摇匀混合0.5h,混合均匀即制得组合聚醚。聚氨酯泡沫填缝剂的制备在1000ml气雾罐中,加入325g组合聚醚、20g固化剂、245g多甲基异氨酸酯、9g有机硅酮,然后在气雾剂灌装机上灌装二甲醚55g,振摇3min,在室温下放置24h即得成品。实施例8合成固化剂氮气保护下,80g2,2-二羟甲基丙酸与65g1,1,1-三羟甲基丙烷加入反应容器中,常温反应30min,加压至10mpa,然后将3g丙烯基-1,3-磺酸内酯加入反应容器中,加入5.0ml甲基苯磺酸作为催化剂,反应3h减压至大气压,即得到固化剂。组合聚醚的制备将110g官能度为2的聚醚多元醇、75g份官能度为2的聚酯多元醇、90g氯化石蜡、13g催化剂、2g五甲基二乙烯三胺、25g硬颗粒进行摇匀混合0.5h,混合均匀即制得组合聚醚。聚氨酯泡沫填缝剂的制备在1000ml气雾罐中,加入325g组合聚醚、20g固化剂、245g多甲基异氨酸酯、9g有机硅酮,然后在气雾剂灌装机上灌装二甲醚55g,振摇3min,在室温下放置24h即得成品。本发明实施例1~8数据结果对比统计表表1实施例固化时间(min)抗拉强度(kpa)实施例1160.46实施例2200.58实施例3130.55实施例4180.43实施例5400.41实施例6350.33实施例7300.38实施例8500.4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