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脂肪醇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079636发布日期:2020-09-01 19:15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脂肪醇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脂肪醇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白花败酱草为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patriniavillosa(thunb.)juss)的干燥全草,又名苦荠公、苦斋,为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根茎及根有陈腐臭味,故得名。花期为8-10月,果期为9-11月。瘦果椭圆形,仅一室发育,内有种子1枚。种子扁椭圆形,胚直立,无胚乳。白花败酱草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和野生蔬菜,其根茎和全草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祛癖排脓的功效。临床上治疗肠痈、肺痈、燥热便秘、痢疾、肠炎、肝炎、结膜炎、产后癖血、腹痛、疗疮肿毒等症。

我们对白花败酱草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以期明确其化学成分,为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积累资料;发现具有良好活性的天然产物,为后续深入的研究开发提供物质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白花败酱草叶片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脂肪醇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脂肪醇类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结构式(ⅰ)所示:

结构式(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1)提取:将白花败酱草的叶片切碎,风干,用70%乙醇回流法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将溶剂减压蒸发后,提取液浓缩成浸膏。

(2)分离:将上述浸膏制成水悬液,相继与石油醚、二氯甲烷和正丁醇进行分配,然后对二氯甲烷部分应用正相硅胶柱层析,以体积比为100:0-0:100的二氯甲烷-甲醇系统进行梯度洗脱,薄层层析检测,收集含有结构式(ⅰ)化合物的馏分,再经ods硅胶柱层析,以体积比为20:80至100:0的甲醇-水进行洗脱,经检测继续收集含有结构式(ⅰ)化合物的馏分,最后经半制备hplc纯化,得到结构式(ⅰ)化合物。

本发明提供了结构式(ⅰ)化合物对hs-4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用于制备抗皮肤癌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结构式(ⅰ)化合物为黄色固体,计算不饱和度为1,推算其分子式为c42h84o6,1h-nmr和13c-nmr核磁共振数据如表1所示。

表1结构式(ⅰ)化合物的1h-nmr和13c-nmr核磁共振数据

结构式(ⅰ)化合物结构解析:

如图1-6所示,为本发明结构式(ⅰ)化合物的1d-nmr(1h-nmr、13c-nmr)及2d-nmr(cosy、hsqc、hmbc和rosey)谱,由此得知化合物结构。具体地说:

分析结构式(ⅰ)化合物的13c-nmr全谱可以发现,该化合物的碳信号集中于高场区,提示该化合物可能为链状脂肪烃。在低场区有一个碳信号δ129.5,通过hsqc谱可以发现与该碳信号相关的氢信号为位于低场区的δ5.32(2h,t,j=4.8hz,h-1,1’),提示化合物中存在一个-ch=ch-结构。在化合物的13c-nmr谱的高场区有9个化学位移值极其相近的碳信号:δ28.97(c-4,4’),28.91(c-5,5’),28.8(c-6,6’),28.75(c-7,7’),28.72(c-8,8’),28.71(c-9,9’),28.6(c-10,10’),28.5(c-11,11’),28.4(c-12,12’),与上述碳信号相关的氢信号均出现同一化学位移值处重叠形成一个高响应值氢信号峰,说明与这9个碳原子相连的氢原子处于相似的化学环境中,提示存在一个-(ch2)9-的链状结构。在1h-nmr谱的高场区有一个氢信号δ0.85(6h,t,j=6.6hz,h-22,22’),提示存在一个甲基。13c-nmr谱中δ72.2(c-19,19’),69.7(c-20,20’),69.6(c-17,17’),60.1(c-21,21’)四个碳信号提示存在四个连氧碳原子。通过hsqc谱,可以进一步将1h-nmr谱和13c-nmr谱中的信号对应归属,再由1h-1hcosy谱中的信号解析出在该化合物中存在以下几个结构片段:-ch=ch-(ch2)13-和-c(r)-ch2-c(r)-ch3。通过hmbc谱可以将上述结构片段和其他基团组合成一个完成的分子。在hmbc谱中,δ3.51(4h,overlapped,h-17,17’)与δ72.2(c-19,19’)相关,δ3.41(4h,t,j=5.4hz,h-19,19’)与δ69.6(c-17,17’)相关,结合碳谱中给出的信息,得到以下片段:-ch2-o-ch2-ch(oh)-ch2(oh)。最后根据δ1.23(4h,overlapped,h-12,12’)与δ31.2(c-15,15’)相关可将片段全部连接起来。考虑在13c-nmr谱和1h-nmr谱中只出现了一个烯烃信号,结合谱图中各信号峰的响应值及积分值,判断该化合物为以-ch=ch-为中心的对称结构。至此,该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已基本确定,其中双键的相对构型根据其耦合常数判断为z构型。该化合物的iupac名称为:3,3'-((3,32-二甲基-17(z)-烯-1,34-二基)-二氧基)-二-(丙烷-1,2-二醇),为一未见文献报道的脂肪醇类化合物。

附图说明

图1结构式(ⅰ)化合物的1h-nmr谱;

图2结构式(ⅰ)化合物的13c-nmr谱;

图3结构式(ⅰ)化合物的1h-1hcosy谱;

图4结构式(ⅰ)化合物的hsqc谱;

图5结构式(ⅰ)化合物的hmbc谱;

图6结构式(ⅰ)化合物的noesy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使本专业技术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结构式(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白花败酱草(patriniavillosa(thunb.)juss)叶片,切碎,风干称重15kg,用75%乙醇回流法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将溶剂减压蒸发后,提取液浓缩成浸膏。将上述浸膏制成水悬液,相继使用石油醚、二氯甲烷和正丁醇进行萃取,取二氯甲烷萃取层应用正相硅胶柱层析方法,以梯度体积比为100:0-0:100的二氯甲烷-甲醇系统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得到10个馏分,薄层层析法检测后选择含有结构式(ⅰ)化合物的馏分3,馏分3是经体积比为40:1的二氯甲烷-甲醇系统洗脱得到,再经ods硅胶柱层析,以体积比分别为2:8、4:6、6:4及8:2的甲醇-水系统作为流动相进行洗脱,经检测继续收集含有结构式(ⅰ)化合物的分馏分3.3,馏分3.3是经体积比为6:4的甲醇-水洗脱得到,最后经半制备hplc纯化,得到结构式(ⅰ)化合物,称重为9.8mg。

实施例2:结构式(ⅰ)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实验

1、实验材料

1.1、受试样品

结构式(ⅰ)化合物用dmso溶解,加入pbs配成溶液或均匀的混悬液,然后用含有dmso的pbs稀释。

1.2、实验用细胞株

人皮肤癌细胞hs-4细胞系。

2、试验方法

2.1、mtt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hs-4肿瘤细胞,经0.25%胰蛋白酶-edta消化后,用培养液调节细胞密度为1×105个/ml,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100μl,置于37℃、5%co2条件下培养24小时,弃去上清液后,给药组分别加入100μl不同浓度的结构式(ⅰ)化合物(5、10、20、40、80μm),对照组加等体积含有dmso的pbs稀释液,培养24小时后加入10μlmtt(5mg/ml),继续孵育4小时,振荡溶解结晶10min,酶标仪设置为570nm波长检测od值。

计算公式为:抑制率%=(1-给药组od570/对照组od570)×100%

3、试验结果

3.1、mtt法结果

结构式(ⅰ)化合物对hs-4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当浓度低于10μm时,结构式(ⅰ)化合物对hs-4细胞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浓度增加后,结构式(ⅰ)化合物对hs-4细胞开始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结构式(ⅰ)化合物作用24小时后经检测计算得其对hs-4细胞的半数抑制率(ic50)为36.54μm,对照组未出现细胞增殖抑制。

本实验结果表明,结构式(ⅰ)化合物对hs-4细胞(人皮肤癌细胞)具有一定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这说明该化合物具有制备的抗皮肤癌药物的开发前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