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肠道裂解型共药及其制备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28499发布日期:2022-01-18 21:14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类肠道裂解型共药及其制备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类肠道裂解型共药化合物。本发明还涉及包括这类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使用这类化合物治疗胃肠道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疾病和癌症的方法;以及用于制备这类化合物的方法和中间物。


背景技术:

2.jak抑制剂如托法替尼已被批准用于治疗患有中度到重度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和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某些患者。在许多jak抑制剂的临床试验中,报道了大量全身性药物暴露介导的不良事件,包含严重感染、机会性感染及实验室异常,例如淋巴细胞減少症、中性粒白细胞减少症、肝酶升高、脂质升高和血清肌酐升高。目前上市的jak抑制剂均带有安全风险的黑框警告,包含严重感染、恶性肿瘤以及血栓风险。因此,开发新一代更安全的jak抑制剂药物在治疗局部发炎疾病时将需要限制其全身性暴露量。例如治疗uc时,增加jak抑制剂在胃肠道中的分布量,同时最小化药物的全身性暴露量。
3.小檗碱(berberine)又名黄连素,是从黄连等植物中提取的一种异喹啉生物碱。小檗碱是一种非常安全的药物,在传统中药的应用中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其生物利用度很低。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腹泻、肠道感染等胃肠道疾病。近年来的研究也发现小檗碱在心血管疾病、糖脂代谢调控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治疗前景。小檗红碱(berberrubine)是小檗碱在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动物模型研究发现,小檗红碱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与小檗碱类似的治疗效果。然而截止目前,本领域尚缺乏提高小檗碱或其类似物的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
4.慢性肠炎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两种类型。这些慢性肠道炎性疾病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且长期的炎症易发生癌变。近年来慢性肠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认为慢性肠炎的发病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和微生物有关,但其确切机制并不清楚。临床上的治疗以氨基水杨酸类药物、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及免疫抑制剂为主,但都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等。我们在此前的工作中发现,jak抑制剂联合小檗碱类似物能协同作用达到更加优越的治疗胃肠道炎症性疾病的效果。本发明通过设计一类肠道裂解型小檗碱类似物和jak抑制剂共药化合物,使得两个药物分子在胃肠道释放和富集,而化合物在全身系统性的暴露得到限制。两个药物分子协同作用达到更优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5.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小檗碱类似物(优选为小檗红碱)和第二治疗剂jak抑制剂(优选为托法替尼)通过一个可裂解的共价连接组成的共药,所述的共药被设计成能够在胃肠道定向释放jak抑制剂和第一治疗剂,进而增加jak抑制剂和所述的第一治疗剂在胃肠道炎症部位的含量,且最小化其全身性暴露量。
6.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如下式i所示的共药化合物:
7.d
1-linker-d2;
8.i
9.其中,
10.d1为第一药物基团;所述的第一药物基团为第一药物分子与linker连接形成的基团;
11.d2为第二药物基团;所述的第二药物基团为第二药物分子与linker连接形成的基团;且所述的第一药物分子与第二药物分子为具有协同作用的药物分子;
12.且linker具有选自下组(a)、(b)或(c)的结构,各式中,j1与第一药物基团连接,且j2与第二药物基团连接;
13.(a)
14.所述的glu具有选自下组的结构:
[0015][0016]
其中,所述的a环选自下组:c6-c10芳基、5-10元杂芳基、3-12元杂环基;
[0017]
(b)
[0018]
其中,所述的r4选自下组:h、c
1-6
的烷基、c
1~6
烷氧基-c
1~4
亚烷基-、c
3~12
的环烷基,c
3~12
环烷基-c
1~4
亚烷基-;
[0019]
(c)
[0020][0021]
其中,所述的b环和c环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c6-c10芳基、5-10元杂芳基、3-12元杂环基;
[0022]
上述式(a)、(b)和(c)中,所述的j1、j2各自独立地为-(y)
z-,且所述的y选自下组:-nh-、-c(o)-、-ch=ch-、-nh(ch2)-、-nhc(o)-、-ch
2-、-och2ch2o-、-o-、-s-、-p(o)2o-、-s(o)
2-、-s(o)-、-c(o)nh-、-n=n-;所述的y可以被一个或多个r所取代,条件是各个y共同组成化学上稳定的结构;
[0023]
各个l1、l2、l3、l4、l5、l6和l7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c1-c8的亚烷基、c
1~6
亚烷基-o-c
1~4
亚烷基(-ch
2-o-ch
2-)、c
2~6
烯基、c
2~6
炔基、c
3~6
环烷基、c6-c10亚芳基、5-10个原子的亚杂芳基、3-12个原子组成的亚杂环基,或选自下组的基团:-nh-、-c(o)-、-ch=ch-、-nh(ch2)-、-nhc(o)-、-ch
2-、-och2ch2o-、-o-、-s-、-p(o)2o-、-s(o)
2-、-s(o)-、-c(o)nh-、-n=n-、-c(o)nh(ch2)
(1-4)-nhc(o)-;前提是各个l1、l2、l3、l4、l5、l6和l7形成稳定的二价基团;
[0024]
且所述的y、l1、l2、l3、l4、l5、l6和l7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r取代,且所述的r选自下组:h、-oh、c1-c4烷基、卤素、氰基、硝基、-or4、c
1~6
卤代烷基、磺酸基、甲酰基、羧基、-coor4;条件是各个y、l1、l2、l3、l4、l5、l6和l7共同组成化学上稳定的结构;
[0025]
m、n、p、q、r、s和t各自独立地选自0、1、2、3、4、5、6、7、8、9、10、11、12、13、14、15或16;
[0026]
z选自下组:0、1、2、3、4、5、6;较佳地,z选自下组:1、2或3。
[0027]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连接包括:药物分子中失去结构片段从而形成连接位点,或通过配位键连接。
[0028]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j1和j2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亚甲基、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亚甲基、
[0029]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j1选自下组:亚甲基、
[0030]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j2选自下组:亚甲基、
[0031]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第一药物分子为小檗碱、小檗红碱及其类似物。
[0032]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第二药物分子为jak抑制剂。
[0033]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且linker具有如下所示的结构:
[0034]
[0035]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第一药物基团为如下式ii、式iii或式iv的药物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形成的基团:
[0036][0037]
其中,
[0038]
ro、rp、rq、rr、rs和rt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h、取代或未取代的c1-c4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4烷氧基;或位于相邻两个原子上的ro、rp、rq、rr、rs和rt与其连接的原子共同构成5-7元杂环;其中,所述的取代指基团上的h原子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下组的取代基取代:卤素、c1-c4烷基、苯基。
[0039]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第二药物基团为选自下组的药物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形成的基团:托法替尼(tofacitnib)、鲁索替尼(ruxolitinib)、奥拉西替尼(oclacitinib)、巴利替尼(baricitinib)、培非替尼(peficitinib)、阿布罗替尼(abrocitinib)、非戈替尼(filgotinib)、乌帕替尼(upadacitinib)、迪高替尼(delgocitinib)伊他替尼(itacitinib)、菲卓替尼(fedratinib)、得克替尼(decernotinib)、shr-0302、azd-4205、asn-002、bms-986165、pf-06700841、pf-06651600、r-348、incb-52793、ati-501、ati-502、ns-018、kl-130008、deuterium修饰的jak抑制剂或这些jak抑制剂的类似物等。
[0040]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第一药物基团选自下组:
[0041][0042]
或所述的第一药物基团为选自下组的药物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形成的基团:
[0043][0044]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第二药物基团选自下组:
[0045]
[0046][0047]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第一药物基团为且所述的第二药物基团为
[0048]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a-(l7)
p-j
2-具有如下式所示的结构:
[0049][0050]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a(glu)-(l7)
p-j
2-具有选自下组的结构:
[0051][0052]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l1)
m-和-(l2)
n-各自独立地具有选自下组的结构:
[0053][0054]
上述各式中,
[0055]
ra、rb和rc各自独立地为选自下组的氨基酸失去一个氢原子形成的基团: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缬氨酸(valine)、亮氨酸(leuc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色氨酸(tryptophan)、酪氨酸(tyrosine)、天冬氨酸(aspartate)、组氨酸(histidine)、天冬酰胺(asparagine)、谷氨酸(glutamate)、赖氨酸(lysine)、谷氨酰胺(glutamine)、甲硫氨酸(methionine)、精氨酸(arginine)、丝氨酸(serine)、苏氨酸(threonine)、半胱氨酸(cysteine)、脯氨酸(proline)。
[0056]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linker选自以下(a)、(b)或(c)组:
[0057]
(a)组具有-l
a-l-的结构,其中所述的la具有选自下组的结构:
[0058][0059]
且所述的l具有如下所示的结构,其中,*为l与la的连接位点:
[0060][0061]
(b)组:
[0062][0063]
(c)组:
[0064][0065]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化合物选自下组:
[0066]
[0067]
[0068]
[0069]
[0070][0071]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化合物选自下组:
[0072]
[0073]
[0074][0075]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包含治疗有效量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外消旋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
[0076]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为肠溶制剂。
[0077]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用于治疗选自下组的疾病:胃肠道炎症性疾
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氏病、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相关的结肠炎、胶原性结肠炎、淋巴细胞性结肠炎、结肠袋炎、急/慢性胃炎,急/慢性阑尾炎)、放疗或化疗引起的胃肠炎、胃肠道的自身免疫病(如移植物抗宿主疾病、口炎性腹泻、自身免疫性肠病)、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胃癌、食道癌、结肠癌。
[0078]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前体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用途,其用于预防和治疗胃肠道功能疾病。
[0079]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胃肠道功能疾病为胃肠道炎症性疾病。
[0080]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胃肠道炎症性疾病选自下组: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氏病、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相关的结肠炎。
[0081]
应理解,在本发明范围内中,本发明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附图说明
[0082]
图1显示了实施例8化合物在小鼠十二指肠中离体释放托法替尼和小檗红碱的实验结果;
[0083]
图2显示了实施例8化合物在小鼠结肠内容物中离体释放托法替尼和小檗红碱的实验结果;
[0084]
图3显示了实施例1化合物在小鼠十二指肠中离体释放托法替尼和小檗红碱的实验结果;
[0085]
图4显示了实施例1化合物在小鼠结肠内容物中离体释放托法替尼和小檗红碱的实验结果;
[0086]
图5显示了实施例10化合物在小鼠十二指肠中离体释放托法替尼和小檗红碱的实验结果;
[0087]
图6显示了实施例10化合物在结肠内容物中离体释放托法替尼和小檗红碱的实验结果;
[0088]
图7显示了小鼠口服给药实施例8化合物后,实施例8化合物在不同组织中的浓度;
[0089]
图8显示了小鼠口服给药实施例8化合物后,小檗红碱在不同组织中的浓度;
[0090]
图9显示了小鼠口服给药实施例8化合物后,托法替尼在不同组织中的浓度;
[0091]
图10显示了小鼠口服给药实施例8化合物后,小檗红碱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情况;
[0092]
图11显示了小鼠口服给药实施例8化合物后,托法替尼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情况;
[0093]
图12显示了实施例1化合物在恶唑酮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上的药效实验。
具体实施方式
[0094]
本发明人经过长期而深入的研究发现,将jak抑制剂与小檗碱类似物制备成共药形式进行施用,对于胃肠道疾病的治疗能够取得相较于单药在同剂量下更优的治疗效果,且通过共药分子的设计,能够使药物定向释放。基于上述发现,发明人完成了本发明。
[0095]
术语
[0096]
除非另外定义,否则本文中所用的全部技术与科学术语均具有如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97]
如本文所用,术语“含有”或“包括(包含)”可以是开放式、半封闭式和封闭式的。换言之,所述术语也包括“基本上由

构成”、或“由

构成”。
[0098]
在本技术中,作为基团或是其它基团的一部分,术语“烷基”是指完全饱和的直链或支链的烃链基,仅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组成、具有例如1至12个(优选为1至8个,更优选为1至6个)碳原子,且通过单键与分子的其余部分连接,例如包括但不限于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2-甲基丁基、2,2-二甲基丙基、正己基、庚基、2-甲基己基、3-甲基己基、辛基、壬基和癸基等。就本发明而言,术语“c1-c6烷基”指含有1至6个碳原子的烷基。
[0099]
在本技术中,作为基团或是其它基团的一部分,术语“6-10元芳环”意指具有6-10个环原子的芳环,所述环原子为碳原子。所述芳环可以单环或双环。例如苯环、萘环等类似基团。
[0100]
在本技术中,作为基团或是其它基团的一部分,术语“5-10元杂芳环”意指具有5-10个环原子的杂芳环,所述环原子至少有1个(可以是1个、2个或3个)是选自氮、氧和硫的杂原子。所述杂芳环可以单环或双环。例如,嘧啶并吡唑环、吡嗪并咪唑环、吡啶并吡唑环、吡啶并咪唑环、吡啶并嘧啶环、吡啶并吡啶环。
[0101]
在本技术中,作为基团或是其它基团的一部分,术语“杂环基”意指由3至14个碳原子以及1至6个选自氮、磷、氧和硫的杂原子组成的稳定的3元至20元非芳香族环状基团。除非本说明书中另外特别指明,否则杂环基可以为单环、双环、三环或更多环的环体系,其可包括稠合环体系、桥环体系或螺环体系;其杂环基中的氮、碳或硫原子可任选地被氧化;氮原子可任选地被季铵化;且杂环基可为部分或完全饱和。杂环基可以经由碳原子或者杂原子并通过单键与分子其余部分连接。在包含稠环的杂环基中,一个或多个环可以是下文所定义的芳基或杂芳基,条件是与分子其余部分的连接点为非芳香族环原子。就本发明的目的而言,杂环基优选为包含1至3个选自氮、氧和硫的杂原子的稳定的4元至11元非芳香性单环。
[0102]
共药(co-drug)
[0103]
在本文中,“共药”,“co-drug”“共载药”或“互动药物”可以互换使用,均指一种药物分子,其在体内可以被代谢从而形成两种具有不同药理学作用的药物分子。在本文中,一种典型的共药为式i所示的化合物。
[0104]
所述的共药可以在体内代谢,从而形成多种不同的治疗剂,在本发明中,一种优选的第一治疗剂为jak抑制剂,而第二治疗剂为小檗碱或其类似物。
[0105]
第一药物分子
[0106]
在本文中,“第一治疗剂”、“第一药物分子”可以互换使用,均指用于本发明的共药的第一药物分子。所述的第一药物分子在失去基团上任一氢原子后,可以形成第一药物基团并与共药分子的连接位点连接。
[0107]
一类优选的第一药物分子为jak抑制剂,其在临床上可以用于肠道疾病,如肠道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所述的jak抑制剂可以是本领域已知的jak抑制剂,或者是尚未被验证具有jak抑制活性的化合物。
[0108]
示例性的jak抑制剂形成的第一药物基团选自下组:
[0109][0110]
第二药物分子
[0111]
在本文中,“第二治疗剂”、“第二药物分子”可以互换使用,均指用于本发明的共药的第二药物分子。所述的第二药物分子在失去基团上任一氢原子后,可以形成第二药物基团并与共药分子的连接位点连接。
[0112]
本发明中,小檗碱及其类似物可以被用作为共药的第二治疗剂,优选的第二药物分子如下式ii、iii或iv所示:
[0113][0114]
本发明化合物
[0115]
本发明的化合物为式i所示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外消旋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0116]
本发明的化合物可能含有一个或多个手性碳原子,因此可产生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及其它立体异构形式。每个手性碳原子可以基于立体化学而被定义为(r)-或(s)-。本发明旨在包括所有可能的异构体,以及其外消旋体和光学纯形式。本发明的化合物的制备可以选择外消旋体、非对映异构体或对映异构体作为原料或中间体。光学活性的异构体可以使用手性合成子或手性试剂来制备,或者使用常规技术进行拆分,例如采用结晶以及手性色谱等方法。
[0117]
制备/分离个别异构体的常规技术包括由合适的光学纯前体的手性合成,或者使用例如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拆分外消旋体(或盐或衍生物的外消旋体),例如可参见gerald g
ü
bitz and martin g.schmid(eds.),chiral separations,methods and protocols,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vol.243,2004;a.m.stalcup,chiral separations,annu.rev.anal.chem.3:341-63,2010;fumiss et al.(eds.),vogel’s encyclopedia of practical organic chemistry 5.sup.th ed.,longman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ltd.,essex,1991,809-816;heller,acc.chem.res.1990,23,128。
[0118]
术语“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酸加成盐和药学上可接受的碱加成盐。
[0119]“药学上可接受的酸加成盐”是指能够保留游离碱的生物有效性而无其它副作用的,与无机酸或有机酸所形成的盐。无机酸盐包括但不限于盐酸盐、氢溴酸盐、硫酸盐、硝酸盐、磷酸盐等;有机酸盐包括但不限于甲酸盐、乙酸盐、2,2-二氯乙酸盐、三氟乙酸盐、丙酸盐、己酸盐、辛酸盐、癸酸盐、十一碳烯酸盐、乙醇酸盐、葡糖酸盐、乳酸盐、癸二酸盐、己二酸盐、戊二酸盐、丙二酸盐、草酸盐、马来酸盐、琥珀酸盐、富马酸盐、酒石酸盐、柠檬酸盐、棕榈酸盐、硬脂酸盐、油酸盐、肉桂酸盐、月桂酸盐、苹果酸盐、谷氨酸盐、焦谷氨酸盐、天冬氨酸盐、苯甲酸盐、甲磺酸盐、苯磺酸盐、对甲苯磺酸盐、海藻酸盐、抗坏血酸盐、水杨酸盐、4-氨基水杨酸盐、萘二磺酸盐等。这些盐可通过本专业已知的方法制备。
[0120]“药学上可接受的碱加成盐”是指能够保持游离酸的生物有效性而无其它副作用的、与无机碱或有机碱所形成的盐。衍生自无机碱的盐包括但不限于钠盐、钾盐、锂盐、铵盐、钙盐、镁盐、铁盐、锌盐、铜盐、锰盐、铝盐等。优选的无机盐为铵盐、钠盐、钾盐、钙盐及镁盐。衍生自有机碱的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盐:伯胺类、仲胺类及叔胺类,被取代的胺类,包
括天然的被取代胺类、环状胺类及碱性离子交换树脂,例如氨、异丙胺、三甲胺、二乙胺、三乙胺、三丙胺、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二甲基乙醇胺、2-二甲氨基乙醇、2-二乙氨基乙醇、二环己胺、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咖啡因、普鲁卡因、胆碱、甜菜碱、乙二胺、葡萄糖胺、甲基葡萄糖胺、可可碱、嘌呤、哌嗪、哌啶、n-乙基哌啶、聚胺树脂等。优选的有机碱包括异丙胺、二乙胺、乙醇胺、三甲胺、二环己基胺、胆碱及咖啡因。这些盐可通过本专业已知的方法制备。
[0121]
制备方法
[0122]
下列反应方案示例性的说明了制备式i所示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外消旋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方法,其中各基团均如在上所述。应理解在下列反应方案中,所述通式中取代基和/或变量的组合只有在这类组合导致稳定的化合物时才是可允许的。还应理解其他的通式可由有机化学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本文公开的方法(通过应用适当取代的起始材料并利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根据需要修改合成参数)或已知方法进行制备。
[0123]
在各种方面和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托法替尼的葡萄糖苷酸共药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含有这类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使用这类化合物治疗胃肠发炎疾病的方法;和用于制备这类化合物的方法和中间物。
[0124]
本文所描述的化合物可含有一或多个手性中心。在这类情况下,特定立体异构体的描绘或命名意指所指示的立构中心具有指定的立体化学,其中应理解,除非另外指明,否则也可存在少量的其它立体异构体,其限制条件为所描绘或命名的化合物的效用并不由另一立体异构体的存在消除。
[0125]
另外,如本文所用,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本发明化合“本发明化合物”和“式i化合物”(或类似术语)意图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0126]
应用
[0127]
由于本发明的共药化合物具有优异的肠道定向释放效果,因此本发明化合物及其各种晶型,药学上可接受的无机或有机盐,水合物或溶剂合物,以及含有本发明化合物为主要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可用于预防和/或治疗肠道功能疾病,优选地为胃肠道炎症性疾病。
[0128]
在本技术中,术语“药物组合物”是指本发明化合物与本领域通常接受的用于将生物活性化合物输送至哺乳动物(例如人)的介质的制剂。该介质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药物组合物的目的是促进生物体的给药,利于活性成分的吸收进而发挥生物活性。
[0129]
在本技术中,术语“药学上可接受的”是指不影响本发明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或性质的物质(如载体或稀释剂),并且相对无毒,即该物质可施用于个体而不造成不良的生物反应或以不良方式与组合物中包含的任意组分相互作用。
[0130]
在本技术中,术语“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包括但不限于任何被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许可为可接受供人类或家畜使用的佐剂、载体、赋形剂、助流剂、增甜剂、稀释剂、防腐剂、染料/着色剂、矫味剂、表面活性剂、润湿剂、分散剂、助悬剂、稳定剂、等渗剂、溶剂或乳化剂。
[0131]
在本技术中,术语“肿瘤”包括但不限于神经胶质瘤、肉瘤、黑色素瘤、关节软骨瘤、胆管瘤、白血病、胃肠间质瘤、组织细胞性淋巴瘤、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胰腺癌、肺鳞癌、肺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肝癌、皮肤癌、上皮细胞癌、宫颈癌、卵巢癌、肠癌、鼻咽癌、脑
癌、骨癌、食道癌、黑色素瘤、肾癌、口腔癌等疾病。
[0132]
在本技术中,术语“预防的”、“预防”和“防止”包括使病患减少疾病或病症的发生或恶化的可能性。
[0133]
在本技术中,术语“治疗”和其它类似的同义词包括以下含义:
[0134]
(i)预防疾病或病症在哺乳动物中出现,特别是当这类哺乳动物易患有该疾病或病症,但尚未被诊断为已患有该疾病或病症时;
[0135]
(ii)抑制疾病或病症,即遏制其发展;
[0136]
(iii)缓解疾病或病症,即,使该疾病或病症的状态消退;或者
[0137]
(iv)减轻该疾病或病症所造成的症状。
[0138]
在本技术中,术语“有效量”、“治疗有效量”或“药学有效量”是指服用后足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所治疗的疾病或病症的一个或多个症状的至少一种药剂或化合物的量。其结果可以为迹象、症状或病因的消减和/或缓解,或生物系统的任何其它所需变化。例如,用于治疗的“有效量”是在临床上提供显著的病症缓解效果所需的包含本文公开化合物的组合物的量。可使用诸如剂量递增试验的技术测定适合于任意个体病例中的有效量。
[0139]
在本技术中,术语“服用”、“施用”、“给药”等是指能够将化合物或组合物递送到进行生物作用的所需位点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口服途径、经十二指肠途径、胃肠外注射(包括静脉内、皮下、腹膜内、肌内、动脉内注射或输注)、局部给药和经直肠给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可用于本文所述化合物和方法的施用技术,例如在goodman and gilman,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current ed.;pergamon;and remington’s,pharmaceutical sciences(current edition),mack publishing co.,easton,pa中讨论的那些。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本文讨论的化合物和组合物通过口服施用。
[0140]
在本技术中,术语“药物组合”、“药物联用”、“联合用药”、“施用其它治疗”、“施用其它治疗剂”等是指通过混合或组合不止一种活性成分而获得的药物治疗,其包括活性成分的固定和不固定组合。术语“固定组合”是指以单个实体或单个剂型的形式向患者同时施用至少一种本文所述的化合物和至少一种协同药剂。术语“不固定组合”是指以单独实体的形式向患者同时施用、合用或以可变的间隔时间顺次施用至少一种本文所述的化合物和至少一种协同制剂。这些也应用到鸡尾酒疗法中,例如施用三种或更多种活性成分。
[014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在于:
[0142]
1.本发明的共药化合物本身不能被有效吸收,它能够在肠道定向释放两个药效组分,因此可以造成药效成分在胃肠道治疗部位的富集,而减少全身性的药物暴露。
[0143]
2.本发明化合物能够在肠道有效释放jak抑制剂(例如托法替尼)和小檗红碱或其类似物协同治疗胃肠道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
[0144]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百分比和份数按重量计算。
[0145]
各实施例中:
[0146]
分析方法i
[0147]
lcms仪器:waters acquity uplc-ms,uv检测器:acquity uplc
[0148]
色谱柱:acquity uplc hss t3 1.8um,柱温40℃
[0149]
流动相:a:h2o(0.1%tfa),b:乙腈,梯度洗脱
[0150]
中间体a:(10-甲氧基-9-((甲基(2-(甲基(((10-羰基-10-((5-(4,7,10,10-四甲基-3,8-二羰基-2,9-二氧杂-4,7-二氮杂十一烷基)-2-(((2s,3r,4s,5s,6s)-3,4,5-三乙酰氧基-6-(甲酯基《甲氧羰基》)四氢-2h-吡喃-2-基)氧代)苯基)氨基)癸基)氧代)羰基)氨基)乙基)氨基甲酰)氧代)-5,6-二氢-[1,3]二噁唑并[4,5-g]异喹啉并[3,2-a]异喹啉-7-正离子)的制备按照如下式所示的步骤进行:
[0151][0152]
中间体a-1:(2s,3r,4s,5s,6s)-2-(4-甲酰基-2-硝基苯氧基)-6-(甲酯基《甲氧羰基》)四氢-2h-吡喃-3,4,5-三基三乙酸酯
[0153][0154]
在避光条件下,将反应物(2r,3r,4s,5s,6s)-2-溴-6-(甲酯基《甲氧羰基》)四氢-2h-吡喃-3,4,5-三基三乙酸酯(300.0克,755毫摩尔),反应物4-羟基-3-硝基苯甲醛(214.6克,1284毫摩尔)和氧化银(788.0克,3400毫摩尔)加入到4升乙腈中并在25-30℃下搅拌5小时。lcms监测有产物生成。将反应液过滤,滤液浓缩得粗产品。粗产品用乙酸乙酯稀释,过滤,滤液分别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洗涤,分液,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浓缩得到得标题化合物(295.0克,81%),为黄色固体。
[0155]
ms(esi):m/z=506.1[m+na]
+
.
[0156]
中间体a-2:(2s,3r,4s,5s,6s)-2-(4-(羟甲基)-2-硝基苯氧基)-6-(甲酯基《甲氧羰基》)四氢-2h-吡喃-3,4,5-三基三乙酸酯
[0157][0158]
将中间体a-1(46.5克,96毫摩尔)和19克硅胶溶入到450毫升二氯甲烷和90毫升异丙醇中。反应降温到0℃,缓慢加入5.5克硼氢化钠。反应液在0℃下搅拌2小时。lcms监测原料完全转化。将反应液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200毫升),分液,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300毫升)洗涤2次,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得到粗产品用甲基叔丁基醚打浆得到得标题化合物(34.克,72.9%),为白色固体。
[0159]
ms(esi):m/z=508.1[m+na]
+

[0160]
中间体a-3:(2s,3s,4s,5r,6s)-2-(甲酯基《甲氧羰基》)-6-(2-硝基-4-(4,7,10,10-四甲基-3,8-二羰基-2,9-二氧杂-4,7-二氮杂十一烷基)苯氧基)四氢-2h-吡喃-3,4,5-三基三乙酸酯
[0161][0162]
将中间体a-2(150.0克,310.毫摩尔),三乙胺(62.4克,620毫摩尔)溶入到1.5升二氯甲烷中。4-硝基苯基氯化酸酯(71.6克,350毫摩尔)融入到300毫升二氯甲烷中,在氮气保护和0℃下滴加到反应液中。滴加完成后,反应液在25℃下搅拌6小时。lcms监测原料转化完全。将叔-丁基甲基(2-(甲基氨基)乙基)氨基甲酸酯(75.8克,400毫摩尔)在0℃下滴加到上一步反应液中。滴加完成后反应液在25℃下搅拌16小时。lcms监测原料转化完全。将反应液冷却到0℃,加入1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分液收集有机相。将有机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8次(每次800毫升),饱和食盐水洗涤(800毫升),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有机相旋干得到目标化合物(200.0克,92%)。
[0163]
ms(esi):m/z=722.2[m+na]
+
.
[0164]
中间体a-4:(2s,3r,4s,5s,6s)-2-(2-氨基-4-(4,7,10,10-四甲基-3,8-二羰基-2,9-二氧杂-4,7-二氮杂十一烷基)苯氧基)-6-(甲酯基《甲氧羰基》)四氢-2h-吡喃-3,4,5-三基三乙酸酯
[0165][0166]
将中间体a-3(200.0克,285.8毫摩尔)溶在2升甲醇和550毫升水中,缓慢加入铁粉(80.0克,1429.1毫摩尔)和氯化铵(153克,2858.1毫摩尔)。反应液在70℃和氮气保护下搅
拌5小时。lcms监测原料转化完全。将反应液过滤,滤饼用2升乙酸乙酯洗涤。有机相旋干得到粗产品。向粗产品中加入2升乙酸乙酯和1.5升水,分液。有机像用饱和食盐水洗涤3次(每次500毫升),分液,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得到粗产品。粗产品通过柱层析纯化(二氯甲烷:甲醇=40:1)得到目标化合物(100.0克,52%),为黄色油状物。
[0167]
ms(esi):m/z=670.2[m+h]
+
.
[0168]1hnmr(400mhz,dmso-d6)δ6.83(d,j=8.2hz,1h),6.66(s,1h),6.50(d,j=8.2hz,1h),5.52

5.43(m,2h),5.12

5.03(m,2h),4.86(s,2h),4.68(d,j=10.0hz,3h),3.64(s,3h),3.31

3.25(m,3h),2.79(dd,j=38.7,13.2hz,7h),2.02(d,j=12.9hz,9h),1.36(s,9h).
[0169]
中间体a-5:(2s,3r,4s,5s,6s)-2-(2-(10-羟基癸酰氨基)-4-(4,7,10,10-四甲基-3,8-二羰基-2,9-二氧杂-4,7-二氮杂十一烷基)苯氧基)-6-(甲酯基《甲氧羰基》)四氢-2h-吡喃-3,4,5-三基三乙酸酯
[0170][0171]
将中间体a-4(100.0克,150毫摩尔)溶到n,n-二甲基甲酰胺(600毫升)中,向其加入三乙胺(51.8毫升,0.37毫摩尔),反应物10-羟基癸酸(39.3克,210毫摩尔),然后缓慢加入o-(7-氮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79.5克,210毫摩尔)。加完料后,在氮气保护下,反应液在50℃下搅拌16小时。停止反应,将反应物用2升乙酸乙酯稀释。稀释后的反应液用水(1.5升*8)和食盐水(1.5升*2)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得到粗产品。粗产品柱层析纯化(二氯甲烷:甲醇=20:1)得到标题化合物(47.0克,37%)。
[0172]
ms(esi):m/z=862.2[m+na]
+
.
[0173]
中间体a-6:(2s,3s,4s,5r,6s)-2-(甲酯基《甲氧羰基》)-6-(2-(10-((甲基(2-(甲基氨基)乙基)氨基甲酰)氧代)癸酰氨基)-4-(4,7,10,10-四甲基-3,8-二羰基-2,9-二氧杂-4,7-二氮杂十一烷基)苯氧基)四氢-2h-吡喃-3,4,5-三基三乙酸酯
[0174][0175]
将中间体a-5(46.0克,57.7mmol)和三乙胺(15.2毫升,109.8毫摩尔)溶在400ml二氯甲烷中,同时将4-硝基苯基氯化酸酯(14.3克,71.2毫摩尔)溶在60ml二氯甲烷中在0℃和
氮气保护下滴加到反应液中。滴加完成后,反应液在25-30℃下搅拌16小时。lcms监测原料转化完成。将三乙胺(22.8毫升,164.4毫摩尔)加入到上一步反应也。然后,n1,n2-二甲基乙烷-1,2-二胺(14.5克,164.4毫摩尔)在0℃和氮气保护下滴加到上一步反应液中。滴加完成后,在25-30℃下搅拌搅拌4小时。lcms显示产物生成,反应液用二氯甲烷(800毫升)稀释。稀释后的有机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600毫升x10)和食盐水(700毫升)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得到粗产品。粗产品通过正相柱层析纯化(二氯甲烷:甲醇=10:1)得标题化合物(36.0克,68%),为黄色油状物。
[0176]
ms(esi):m/z=954.51[m+h]
+
.
[0177]
中间体a-7:(2s,3r,4s,5s,6s)-2-(2-(10-(((2-((氯羰基)(甲基)氨基)乙基)(甲基)氨基甲酰)氧代)癸酰氨基)-4-(4,7,10,10-四甲基-3,8-二羰基-2,9-二氧杂-4,7-二氮杂十一烷基)苯氧基)-6-(甲酯基《甲氧羰基》)四氢-2h-吡喃-3,4,5-三基三乙酸酯
[0178][0179]
将三光气(11.2克,37.7毫摩尔)用100毫升二氯甲烷溶在一个三个烧瓶中,将中间体a-6(36.0克,37.7毫摩尔)溶入到300毫升二氯甲烷中在0℃和氮气保护下滴加到三光气二氯甲烷溶液中。滴加完成后,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10分钟,然后将三乙胺(15.7毫升,113.2毫摩尔)在0℃和氮气保护下滴加到反应液中。加完后,反应液在25-30℃下搅拌3小时。lcms监测原料转化完全。反应液冷却到0摄氏度,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300毫升),分液。有机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300毫升*2)和饱和食盐水(200毫升)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得到目标化合物(46.0克,粗产品),未作进一步纯化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
[0180]
ms(esi):m/z=1038.31[m+na]
+
.
[0181]
中间体a-8:10-甲氧基-5,6-二氢-[1,3]二噁唑并[4,5-g]异喹啉并[3,2-a]异喹啉-7-正离子-9-醇酸
[0182][0183]
将盐酸小檗碱(35.0克,94.3毫摩尔)置于圆底烧瓶中,油泵抽真空条件下,加热至180℃,4小试后,冷却。粗品用乙醇打浆,过滤干燥得标题化合物(23.0克,73%),为红色固体。
[0184]
ms(esi):m/z=322.1[m]
+
.
[0185]
中间体a:10-甲氧基-9-((甲基(2-(甲基(((10-羰基-10-((5-(4,7,10,10-四甲
基-3,8-二羰基-2,9-二氧杂-4,7-二氮杂十一烷基)-2-(((2s,3r,4s,5s,6s)-3,4,5-三乙酰氧基-6-(甲酯基《甲氧羰基》)四氢-2h-吡喃-2-基)氧代)苯基)氨基)癸基)氧代)羰基)氨基)乙基)氨基甲酰)氧代)-5,6-二氢-[1,3]二噁唑并[4,5-g]异喹啉并[3,2-a]异喹啉-7-正离子
[0186][0187]
将中间体a-8(9.6克,30.0毫摩尔)用100毫升吡啶溶在三口瓶中,中间体a-7(46.0克,45.0毫摩尔)溶在300毫升吡啶中在0℃和氮气保护下滴加进去。反应液在25℃下搅拌16小时。lcms监测原料转化完成。将反应液浓缩,柱层析纯化(二氯甲烷:甲醇=10:1)得到黑色固体粗产品。粗产品在用正相柱层析(二氯甲烷:甲醇=3:2)纯化得到标题化合物(11.0克,22%)。
[0188]
ms(esi):m/z=601.6(m-100+h/2)
+
.
[0189]1hnmr(400mhz,cdcl3)δ11.24

10.55(m,1h),8.45(s,2h),7.83(dd,j=35.6,27.7hz,3h),7.42(d,j=20.4hz,1h),7.21

6.74(m,3h),6.27(d,j=4.1hz,0h),6.08(s,2h),5.78(s,0h),5.57

5.23(m,6h),5.06(d,j=11.4hz,2h),4.23

3.95(m,5h),3.78(d,j=18.4hz,3h),3.54

2.73(m,20h),2.34(t,j=23.9hz,2h),2.09(dt,j=9.8,4.0hz,8h),1.88

0.86(m,27h).
[0190]
中间体b:5-((e)-(4-((((2-(4-(((3r,4r)-1-(2-氰基乙酰基)-4-甲基哌啶-3-基)(甲基)氨基)-n-甲基-7h-吡咯并[2,3-d]嘧啶-7-碳杂草酰氨基《乙二酰氨基》)乙基)(甲基)氨基甲酰)氧代)甲基)苯基)二氮烯基)-2-羟基苯甲酸
[0191][0192]
中间体b-1:2-羟基-5-((4-(羟甲基)苯基)二氮烯基)苯甲酸
[0193][0194]
将4-氨基苯甲醇(2.0克,16.2毫摩尔)悬浮液在0℃的水中(30毫升)用3.4毫升浓盐酸水处理,然后缓慢添加冰冷的nano2(1.2克,17.0毫摩尔,8毫升)水溶液。继续冷却搅拌
1小时后,将重氮溶液加入2-羟基苯甲酸钠(2.72克,0.35毫摩尔)和碳酸钾(3.2克,22.7毫摩尔)在水中(25毫升)的溶液中。在整个添加过程中,氢氧化钠水溶液的ph值保持在13-14。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用盐酸(2n)酸化至ph为4-5,过滤沉淀并用水(50毫升)洗涤,在真空中干燥,得到标题化合物(4.0克,90%)红色固体。
[0195]
ms(esi):m/z=272.8[m+h]
+
.
[0196]
中间体b:2-羟基-5-((4-(4,7,10,10-四甲基-3,8-二氧-2,9-二氧-4,7-二氮杂环)苯基)二氮基)苯甲酸
[0197][0198]
将中间体b-1(200毫克,0.73毫摩尔),二异丙基乙胺(114毫克,0.88毫摩尔)溶入到5毫升二氯甲烷中,加入双(4-硝基苯基)碳酸酯(268毫克,0.88毫摩尔)。反应液室温搅拌48小时。将叔-丁基甲基(2-(甲基氨基)乙基)氨基甲酸酯(165毫克,0.88毫摩尔)和二异丙基乙胺(114毫克,0.88毫摩尔)在0℃下滴加到上一步反应液中。滴加完成后反应液在25℃下搅拌2小时。lcms监测原料转化完全。反应液浓缩,反相柱层析得到目标化合物(195毫克,55%),为红色固体。
[0199]
ms(esi):m/z=508.9[m+na]
+
.
[0200]1h nmr(400mhz,cdcl3)δ8.29(d,j=2.4hz,1h),8.04(dd,j1=2.4hz,j2=8.8hz,1h),7.82(d,j=8.4hz,2h),7.50(d,j=8.0hz,2h),7.11(d,j=9.2hz,1h),5.10(s,2h),3.35-3.32(m,4h),2.88-2.82(m,3h),2.73-2.68(m,3h),1.32(s,9h).
[0201]
中间体c:9-(((2-(13-羧基十三烷酰氨基)乙基)(甲基)氨基甲酰)氧代)-10-甲氧基-5,6-二氢-[1,3]二噁唑并[4,5-g]异喹啉并[3,2-a]异喹啉-7-正离子
[0202][0203]
中间体c-1:9-(((2-((叔-丁氧基羰基)氨基)乙基)(甲基)氨基甲酰)氧代)-10-甲氧基-5,6-二氢-[1,3]二噁唑并[4,5-g]异喹啉并[3,2-a]异喹啉-7-正离子
[0204][0205]
将叔丁基(2-(甲胺基)乙基)氨基甲酸酯(15.0克,86.0毫摩尔)溶于二氯甲烷(200毫升)中,冰浴下先后缓慢加入三光气(25.6克,86毫摩尔)和吡啶(20.0克,258毫摩尔)。室温下(15℃)搅拌1小时。tlc检测原料反应完全。反应液用水洗(200毫升),二氯甲烷(100毫升x 2)萃取。有机相经饱和食盐水洗,干燥,过滤,浓缩得到中间体。将中间体溶于吡啶(20毫升),在冰浴下加入到溶于吡啶(30毫升)的中间体a-8(27.7克,86.0毫摩尔),反应升到室温(15℃)搅拌16小时。lcms检测原料反应完全,产物可以检测到。反应液浓缩,正相柱层析纯化(二氯甲烷:甲醇=10:1)得到黄色固体产物(6.5克,14%)。
[0206]
ms(esi):m/z=522.1[m]
+
.
[0207]
中间体c:9-(((2-氨基乙基)(甲基)氨基甲酰)氧代)-10-甲氧基-5,6-二氢-[1,3]二噁唑并[4,5-g]异喹啉并[3,2-a]异喹啉-7-正离子盐酸盐
[0208][0209]
将中间体c-1(4.5克,8.6毫摩尔)混合于盐酸甲醇溶液(2摩尔/升,100毫升)中,室温下(15℃)搅拌过夜。lcms检测反应完成。浓缩得到标题化合物(3.6克,100%),为棕色固体。
[0210]
ms(esi):m/z=422.1[m]
+
.
[0211]
中间体d:9-((4-羟基苯甲基)氧代)-10-甲氧基-5,6-二氢-[1,3]二噁唑并[4,5-g]异喹啉并[3,2-a]异喹啉-7-正离子
[0212][0213]
向中间体a-8(300毫克,0.93毫摩尔)的乙腈(3毫升)溶液中加入4-(氯甲基)苯基乙酸酯(257毫克,1.4毫摩尔),碳酸钾(257毫克,1.86毫摩尔)。反应加热至80度,反应16小时。降温浓缩,残余物用正相柱层析(二氯甲烷:甲醇=10:1)分离得标题化合物(100毫克,25%),为深红色固体。
[0214]
ms(esi):m/z=428.1[m]
+
.
[0215]
共药化合物的制备
[0216]
实施例1:9-(((2-((((10-((2-(((2s,3r,4s,5s,6s)-6-羧基-3,4,5-三羟基四氢-2h-吡喃-2-基)氧代)-5-((((2-(4-(((3s,4s)-1-(2-氰基乙酰基)-4-甲基哌啶-3-基)(甲基)氨基)-n-甲基-7h-吡咯并[2,3-d]嘧啶-7-碳杂草酰氨基《乙二酰氨基》)乙基)(甲基)氨基甲酰)氧代)甲基)苯基)氨基)-10-羰基癸基)氧代)羰基)(甲基)氨基)乙基)(甲基)氨基甲酰)氧代)-10-甲氧基-5,6-二氢-[1,3]二噁唑并[4,5-g]异喹啉并[3,2-a]异喹啉-7-正离子
[0217][0218]
实施例1-11:4-硝基苯基4-(((3r,4r)-1-(2-氰基乙酰基)-4-甲基哌啶-3-基)(甲基)氨基)-7h-吡咯并[2,3-d]嘧啶-7-羧酸酯
[0219][0220]
将托法替尼(8.9克,28.6毫摩尔)溶解于140毫升二氯甲烷溶中,加入氢氧化钠(3.4克,85.6毫摩尔)和四丁基溴化铵(920毫克,2.86毫摩尔)的水溶液(48毫升)中。对硝基苯基氯甲酸酯(11.5克,57.1毫摩尔)溶入到48毫升二氯甲烷中,滴加上述二氯甲烷溶液中。滴加完成后,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4h。lcms监测原料转化完全。加入500毫升二氯甲烷稀释,用饱和氯化铵(200毫升)洗涤,用硅藻土滤去不溶物。滤液分出有机相,然后用200毫升饱和食盐水洗涤。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粗品用二氯甲烷和石油醚打浆5次得标题化合物(16.3克,85%),黄色泡沫状固体。
[0221]
ms(esi):m/z=478.1[m+h]
+
.
[0222]
实施例1-10:10-甲氧基-9-((甲基(2-(甲基(((10-((5-(((甲基(2-(甲基氨基)乙基)氨基甲酰)氧代)甲基)-2-(((2s,3r,4s,5s,6s)-3,4,5-三乙酰氧基-6-(甲酯基《甲氧羰
基》)四氢-2h-吡喃-2-基)氧代)苯基)氨基)-10-羰基癸基)氧代)羰基)氨基)乙基)氨基甲酰)氧代)-5,6-二氢-[1,3]二噁唑并[4,5-g]异喹啉并[3,2-a]异喹啉-7-正离子
[0223][0224]
向中间体a(4.8克,3.7毫摩尔)的二氯甲烷(40毫升)溶液中加入三氟乙酸(10毫升),室温下搅拌1小时。lcms监测反应完全。反应液浓缩,用二氯甲烷溶解(30毫升),再次浓缩,尽量带走三氟乙酸,油泵抽干得标题化合物(4.43克,100%),为黄色油状物。
[0225]
ms(esi):m/z=601.4[m/2]
+
.
[0226]
实施例1-12:9-(((2-((((10-((5-((((2-(4-(((3s,4s)-1-(2-氰基乙酰基)-4-甲基哌啶-3-基)(甲基)氨基)-n-甲基-7h-吡咯并[2,3-d]嘧啶-7-碳杂草酰氨基《乙二酰氨基》)乙基)(甲基)氨基甲酰)氧代)甲基)-2-(((2s,3r,4s,5s,6s)-3,4,5-三乙酰氧基-6-(甲酯基《甲氧羰基》)四氢-2h-吡喃-2-基)氧代)苯基)氨基)-10-羰基癸基)氧代)羰基)(甲基)氨基)乙基)(甲基)氨基甲酰)氧代)-10-甲氧基-5,6-二氢-[1,3]二噁唑并[4,5-g]异喹啉并[3,2-a]异喹啉-7-正离子
[0227][0228]
将实施例1-10(4.4克,3.7毫摩尔)的二氯甲烷(100毫升)溶液冷却至0中℃,加入n,n-二异丙基乙胺(1.56克,12毫摩尔),加入实施例1-11(1.76克,3.69毫摩尔)室温下搅拌1小时。lcms监测反应完全。300毫升二氯甲烷稀释,依次用水,饱和食盐水洗涤,干燥,过滤,浓缩。粗品用正相柱层析(含7%-9%甲醇的二氯甲烷洗脱)分离得标题化合物(2.83克,53%),为黄色泡沫状固体。
[0229]
ms(esi):m/z=770.7[m/2]
+
.
[0230]
实施例1:9-(((2-((((10-((2-(((2s,3r,4s,5s,6s)-6-羧基-3,4,5-三羟基四氢-2h-吡喃-2-基)氧代)-5-((((2-(4-(((3s,4s)-1-(2-氰基乙酰基)-4-甲基哌啶-3-基)(甲基)氨基)-n-甲基-7h-吡咯并[2,3-d]嘧啶-7-碳杂草酰氨基《乙二酰氨基》)乙基)(甲基)氨基甲酰)氧代)甲基)苯基)氨基)-10-羰基癸基)氧代)羰基)(甲基)氨基)乙基)(甲基)氨基
甲酰)氧代)-10-甲氧基-5,6-二氢-[1,3]二噁唑并[4,5-g]异喹啉并[3,2-a]异喹啉-7-正离子
[0231][0232]
将实施例1-12(163毫克,0.105毫摩尔)的甲醇(4毫升)溶液冷却至0℃,加入碳酸钾水溶液(1毫摩尔/毫升,1毫升)。0℃下搅拌2小时。lcms监测反应完全。反应液用醋酸酸化至ph值为5,然后浓缩。粗品经prep-hplc分离(乙腈/水(含0.1%碳酸氢铵)梯度冲洗)得到标题化合物(35.7毫克,24%),为黄色固体。
[0233]
ms(esi):m/z=1399.5[m]
+
.
[0234]1h nmr:(400mhz,cd3od)δ10.06-9.59(m,1h),8.71-8.61(m,1h),8.15-7.98(m,4h),7.60-7.50(m,1h),7.26-7.17(m,1h),6.95-6.72(m,3h),6.72-6.66(m,1h),6.05(s,2h),5.05-4.90(m,4h),4.78-4.59(m,2h),4.21-4.08(m,2h),4.04(s,3h),3.96-3.35(m,18h),3.21-2.95(m,13h),2.29-1.84(m,3h),1.84-1.02(m,20h).
[0235]
以下各个化合物采用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法,替换相应原料获得。
[0236][0237]
实施例4a:9-((5-((e)-(4-((((2-(4-(((3s,4s)-1-(2-氰基乙酰基)-4-甲基哌啶-3-基)(甲基)氨基)-n-甲基-7h-吡咯并[2,3-d]嘧啶-7-碳杂草酰氨基《乙二酰氨基》)乙基)(甲基)氨基甲酰)氧代)甲基)苯基)二氮烯基)-2-羟基苯甲酰)氧代)-10-甲氧基-5,6-二氢-[1,3]二噁唑并[4,5-g]异喹啉并[3,2-a]异喹啉-7-正离子和
[0238]
实施例4b:9-((5-((z)-(4-((((2-(4-(((3s,4s)-1-(2-氰基乙酰基)-4-甲基哌啶-3-基)(甲基)氨基)-n-甲基-7h-吡咯并[2,3-d]嘧啶-7-碳杂草酰氨基《乙二酰氨基》)乙基)(甲基)氨基甲酰)氧代)甲基)苯基)二氮烯基)-2-羟基苯甲酰)氧代)-10-甲氧基-5,6-二氢-[1,3]二噁唑并[4,5-g]异喹啉并[3,2-a]异喹啉-7-正离子
[0239][0240]
实施例4-1:(e)-9-((2-羟基-5-((4-(4,7,10,10-四甲基-3,8-二羰基-2,9-二氧杂-4,7-二氮杂十一烷基)苯基)二氮烯基)苯甲酰)氧代)-10-甲氧基-5,6-二氢-[1,3]二噁唑并[4,5-g]异喹啉并[3,2-a]异喹啉-7-正离子
[0241][0242]
将中间体b(486毫克,1.0毫摩尔),中间体a-8(322毫克,1.0毫摩尔)和二环己基碳二亚胺(250毫克,1.2毫摩尔)置于单口瓶中,加入二氯甲烷(10毫升)。室温搅拌1小时。浓缩后,粗品用反相柱层析分离得标题化合物(156毫克,19.7%),为黄色油状物。
[0243]
ms(esi):m/z=790.1[m]
+
.
[0244]
实施例4a:9-((5-((e)-(4-((((2-(4-(((3s,4s)-1-(2-氰基乙酰基)-4-甲基哌啶-3-基)(甲基)氨基)-n-甲基-7h-吡咯并[2,3-d]嘧啶-7-碳杂草酰氨基《乙二酰氨基》)乙基)(甲基)氨基甲酰)氧代)甲基)苯基)二氮烯基)-2-羟基苯甲酰)氧代)-10-甲氧基-5,6-二氢-[1,3]二噁唑并[4,5-g]异喹啉并[3,2-a]异喹啉-7-正离子和
[0245]
实施例4b:9-((5-((z)-(4-((((2-(4-(((3s,4s)-1-(2-氰基乙酰基)-4-甲基哌啶-3-基)(甲基)氨基)-n-甲基-7h-吡咯并[2,3-d]嘧啶-7-碳杂草酰氨基《乙二酰氨基》)乙基)(甲基)氨基甲酰)氧代)甲基)苯基)二氮烯基)-2-羟基苯甲酰)氧代)-10-甲氧基-5,6-二氢-[1,3]二噁唑并[4,5-g]异喹啉并[3,2-a]异喹啉-7-正离子
[0246][0247]
向实施例4-1(156毫克,0.1毫摩尔)的二氯甲烷(2毫升)溶液中加入三氟乙酸(0.4毫升),室温下搅拌1小时。lcms监测反应完全。反应液浓缩,用二氯甲烷溶解(5毫升),再次浓缩,尽量带走三氟乙酸,油泵抽干后溶解于二氯甲烷(2毫升)溶液冷却至0中℃,加入n,n-二异丙基乙胺(101毫克,0.78毫摩尔),加入实施例1-11(94毫克,0.19毫摩尔)室温下搅拌2小时。lcms监测反应完全。反应液浓缩,粗品经prep-hplc分离(乙腈/水(含0.1%三氟乙酸)梯度冲洗)得到标题化合物4a(6.0毫克,3.0%),为黄色固体;4b(6.0毫克,3.0%),为黄色固体。
[0248]
ms(esi):m/z=1028.4[m]
+
.
[0249]
实施例5:9-(((2-(5-((e)-(4-((((2-(4-(((3r,4r)-1-(2-氰基乙酰基)-4-甲基哌啶-3-基)(甲基)氨基)-n-甲基-7h-吡咯并[2,3-d]嘧啶-7-碳杂草酰氨基《乙二酰氨基》)乙基)(甲基)氨基甲酰)氧代)甲基)苯基)二氮烯基)-2-羟基苯甲酰氨基)乙基)(甲基)氨基甲酰)氧代)-10-甲氧基-5,6-二氢-[1,3]二噁唑并[4,5-g]异喹啉并[3,2-a]异喹啉-7-正离子
[0250][0251]
实施例5-1:(e)-9-(((2-(2-羟基-5-((4-(4,7,10,10-四甲基-3,8-二羰基-2,9-二氧杂-4,7-二氮杂十一烷基)苯基)二氮烯基)苯甲酰氨基)乙基)(甲基)氨基甲酰)氧代)-10-甲氧基-5,6-二氢-[1,3]二噁唑并[4,5-g]异喹啉并[3,2-a]异喹啉-7-正离子
[0252][0253]
将中间体c(700毫克,1.65毫摩尔),中间体b(782毫克,1.65毫摩尔)和1-(3-二甲
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477毫克,2.48毫摩尔)置于单口瓶中,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5毫升),加入4-二甲氨基吡啶(50毫克,3.31毫摩尔)。室温搅拌1小时,加入二异丙基乙基胺(427毫克,1.65毫摩尔)。反应液室温搅拌5小时。lcms监测反应生成产物,粗品用反相制备分离得标题化合物(470毫克,32%),为黄色固体。
[0254]
ms(esi):m/z=890.3[m]
+
.
[0255]
实施例5-2:((e)-9-(((2-(2-羟基-5-((4-(((甲基(2-(甲基氨基)乙基)氨基甲酰)氧代)甲基)苯基)二氮烯基)苯甲酰氨基)乙基)(甲基)氨基甲酰)氧代)-10-甲氧基-5,6-二氢-[1,3]二噁唑并[4,5-g]异喹啉并[3,2-a]异喹啉-7-正离子
[0256][0257]
向实施例5-1(470毫克,0.53毫摩尔)的甲醇(2毫升)溶液中加入盐酸乙酸乙酯溶液(4摩尔/升,2毫升),室温下搅拌1小时。lcms监测反应完全。反应液浓缩,用二氯甲烷溶解(5毫升),再次浓缩,油泵抽干得标题化合物(390毫克,94%),为黄色固体。
[0258]
ms(esi):m/z=790.2[m+h]
+
.
[0259]
实施例5:9-(((2-(5-((e)-(4-((((2-(4-(((3r,4r)-1-(2-氰基乙酰基)-4-甲基哌啶-3-基)(甲基)氨基)-n-甲基-7h-吡咯并[2,3-d]嘧啶-7-碳杂草酰氨基《乙二酰氨基》)乙基)(甲基)氨基甲酰)氧代)甲基)苯基)二氮烯基)-2-羟基苯甲酰氨基)乙基)(甲基)氨基甲酰)氧代)-10-甲氧基-5,6-二氢-[1,3]二噁唑并[4,5-g]异喹啉并[3,2-a]异喹啉-7-正离子
[0260][0261]
将实施例5-2(390毫克,0.49毫摩尔)的二氯甲烷(5毫升)溶液冷却至0℃,加入n,n-二异丙基乙胺(254毫克,1.97毫摩尔),加入实施例1-11(235毫克,0.49毫摩尔)室温下搅拌1小时。lcms监测反应完全。反应液用二氯甲烷(100毫升)稀释,依次用水(50毫升),饱和食盐水(50毫升)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粗品经正相柱层析(0.1%甲酸的二氯甲烷和甲醇为洗脱剂)得标题化合物(114.0毫克,20%),为黄色固体。
[0262]
ms(esi):m/z=1128.4[m+h]
+
.
[0263]1h nmr:(400mhz,cd3od)δ9.79-9.59(m,1h),8.59-7.87(m,7h),7.65-7.40(m,4h),7.03-6.83(m,3h),6.70-6.44(m,1h),6.08(s,2h),5.32-4.94(m,3h),3.91-3.72(m,6h),3.62-3.43(m,9h),3.35(s,3h),3.22-2.66(m,13h),2.41-2.26(m,1h),1.84-1.52(m,2h),1.36-1.26(m,4h),1.03-0.85(m,3h).
[0264]
实施例6:9-(((2-(6-(5-((e)-(4-((((2-(4-(((3r,4r)-1-(2-氰基乙酰基)-4-甲
基哌啶-3-基)(甲基)氨基)-n-甲基-7h-吡咯并[2,3-d]嘧啶-7-碳杂草酰氨基《乙二酰氨基》)乙基)(甲基)氨基甲酰)氧代)甲基)苯基)二氮烯基)-2-羟基苯甲酰氨基)己酰氨基)乙基)(甲基)氨基甲酰)氧代)-10-甲氧基-5,6-二氢-[1,3]二噁唑并[4,5-g]异喹啉并[3,2-a]异喹啉-7-正离子
[0265][0266]
实施例6-1:甲基(e)-6-(2-羟基-5-((4-(4,7,10,10-四甲基-3,8-二羰基-2,9-二氧杂-4,7-二氮杂十一烷基)苯基)二氮烯基)苯甲酰氨基)己酸酯
[0267][0268]
将中间体b(1900毫克,3.9毫摩尔),6-氨基己酸甲酯盐酸盐(836毫克,4.6毫摩尔)和二异丙基乙基胺(427毫克,1.65毫摩尔)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19毫升)中,加入o-(7-氮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2228毫克,5.86毫摩尔)。室温搅拌3小时。lcms监测反应生成产物。反应液用乙酸乙酯(200毫升)稀释,100毫升水洗涤4次,饱和食盐水洗涤1次,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粗品用正相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2:1)分离得标题化合物(870毫克,36%),为黄色固体。
[0269]
ms(esi):m/z=636.2[m+na]
+
.
[0270]
实施例6-2:(e)-6-(2-羟基-5-((4-(4,7,10,10-四甲基-3,8-二羰基-2,9-二氧杂-4,7-二氮杂十一烷基)苯基)二氮烯基)苯甲酰氨基)己酸
[0271][0272]
将实施例6-1(800毫克,1.3毫摩尔)溶于甲醇(5毫升)和水(2毫升)中,加入一水合氢氧化锂(247毫克,6.5毫摩尔)。反应液60℃搅拌1小时。lcms监测反应生成产物。冷却至室温,用稀盐酸酸化至ph值4-5,10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干燥,过滤,浓缩得标题化合物(784毫克,100%),为黄色固体。
[0273]
ms(esi):m/z=622.2[m+na]
+
.
[0274]
实施例6-3:(e)-9-(((2-(6-(2-羟基-5-((4-(4,7,10,10-四甲基-3,8-二羰基-2,9-二氧杂-4,7-二氮杂十一烷基)苯基)二氮烯基)苯甲酰氨基)己酰氨基)乙基)(甲基)氨基甲酰)氧代)-10-甲氧基-5,6-二氢-[1,3]二噁唑并[4,5-g]异喹啉并[3,2-a]异喹啉-7-正离子
[0275][0276]
将实施例6-2(820毫克,1.37毫摩尔)溶到5毫升dmf中,依次加入二异丙基乙胺(706毫克,5.47毫摩尔),中间体c(693毫克,1.64毫摩尔),然后缓慢加入o-(7-氮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780毫克,2.05毫摩尔)。加完料后,室温搅拌0.5小时。停止反应,将反应物用二氯甲烷(100毫升)稀释。稀释后的反应液用水(50毫升*4)和食盐水(50毫升*2)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旋干得到粗产品。粗产品经正相柱层析纯化(甲醇:二氯甲烷=1:12,(含0.1%甲酸))得到标题化合物(525毫克,38%),黄色固体。
[0277]
ms(esi):m/z=1003.3[m]
+
.
[0278]
实施例6:9-(((2-(6-(5-((e)-(4-((((2-(4-(((3r,4r)-1-(2-氰基乙酰基)-4-甲基哌啶-3-基)(甲基)氨基)-n-甲基-7h-吡咯并[2,3-d]嘧啶-7-碳杂草酰氨基《乙二酰氨基》)乙基)(甲基)氨基甲酰)氧代)甲基)苯基)二氮烯基)-2-羟基苯甲酰氨基)己酰氨基)乙基)(甲基)氨基甲酰)氧代)-10-甲氧基-5,6-二氢-[1,3]二噁唑并[4,5-g]异喹啉并[3,2-a]异喹啉-7-正离子
[0279][0280]
向实施例6-3(525毫克,0.52毫摩尔)的二氯甲烷(2毫升)溶液中加入三氟乙酸(0.4毫升),室温下搅拌1小时。lcms监测反应完全。反应液浓缩,用二氯甲烷溶解(5毫升),再次浓缩,尽量带走三氟乙酸,油泵抽干后溶解于二氯甲烷(2毫升)溶液冷却至0中℃,加入n,n-二异丙基乙胺(270毫克,2.09毫摩尔),加入实施例1-11(249毫克,0.52毫摩尔)室温下搅拌0.5小时。lcms监测反应完全。反应液浓缩,粗品经prep-hplc分离(乙腈/水(含0.1%三氟乙酸)梯度冲洗)得到标题化合物(135毫克,21%),为黄色固体。
[0281]
ms(esi):m/z=1241.8[m]
+
.
[0282]1h nmr:(400mhz,cd3od)δ9.89-9.59(m,1h),8.59-8.47(m,2h),8.37-8.31(m,1h),8.12-7.93(m,2h),7.70-7.61(m,2h),7.51-7.43(m,2h),6.75-6.73(m,1h),6.05(s,2h),5.17-4.90(m,4h),3.98(s,3h),3.79-3.25(m,14h),3.23-3.06(m,9h),2.32-2.27(m,3h),1.72-1.21(m,11h),0.99-0.87(m,4h).
[0283]
实施例7:9-(((2-(14-((4-((((2-(4-(((3r,4r)-1-(2-氰基乙酰基)-4-甲基哌啶-3-基)(甲基)氨基)-n-甲基-7h-吡咯并[2,3-d]嘧啶-7-碳杂草酰氨基《乙二酰氨基》)乙基)(甲基)氨基甲酰)氧代)甲基)苯基)氨基)-14-羰基十四烷酰氨基)乙基)(甲基)氨基甲酰)氧代)-10-甲氧基-5,6-二氢-[1,3]二噁唑并[4,5-g]异喹啉并[3,2-a]异喹啉-7-正离子
[0284][0285]
实施例7-1: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代)甲基)苯胺
[0286][0287]
向(4-氨基苯基)甲醇(5.0克,40.6毫摩尔),咪唑(3.04克,44.66毫摩尔),的二氯甲烷(70毫升)溶液中加入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6.12克,40.6毫摩尔),室温反应1小时。加水和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用水洗,干燥,溶液浓缩。残余物用正相柱分离纯化(石油醚:乙酸乙酯=7:1),得标题化合物(9.1克,95%),为淡黄色液体。
[0288]
ms(esi):m/z=238.1[m+h]
+
.
[0289]
实施例7-2:14-((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代)甲基)苯基)氨基)-14-羰基十四烷酸
[0290][0291]
向实施例7-1(4280毫克,18.05毫摩尔)的二氯甲烷(43毫升)溶液中加入n,n-二异丙基乙胺(6.3毫升,36.1毫摩尔),2-(7-氮杂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盐(10.3克,27.08毫摩尔),四癸二酸(7.0克,27.08毫摩尔)。室温反应2小时。反应液用水洗,有机相干燥,浓缩。残余物用正相柱层析分离纯化(石油醚:乙酸乙酯=1:1),得标题化合物(6.7克,79%),为淡黄色固体。
[0292]
ms(esi):m/z=500.2[m+na]
+
.
[0293]
实施例7-3:9-(((2-(14-((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代)甲基)苯基)氨基)-14-羰基十四烷酰氨基)乙基)(甲基)氨基甲酰)氧代)-10-甲氧基-5,6-二氢-[1,3]二噁唑并[4,5-g]异喹啉并[3,2-a]异喹啉-7-正离子
[0294][0295]
向实施例7-2(2000毫克,4.19毫摩尔)的二氯甲烷(20毫升)溶液置于单口瓶中,加入2-(7-氮杂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盐(3.19克,8.38毫摩尔),n,n-二异丙基乙胺(3.65毫升,16.77毫摩尔),中间体c(1770毫克,4.19毫摩尔)。反应液室温搅拌30分钟。用水(30毫升)洗2次,有机相干燥浓缩。残余物用正相柱层析分离纯化(二氯甲烷:甲醇=10:1),得目标化合物(2200毫克,70%),为白色固体。
[0296]
ms(esi):m/z=881.4[m]
+
.
[0297]
实施例7-4:9-(((2-(14-((4-(羟甲基)苯基)氨基)-14-羰基十四烷酰氨基)乙基)(甲基)氨基甲酰)氧代)-10-甲氧基-5,6-二氢-[1,3]二噁唑并[4,5-g]异喹啉并[3,2-a]异喹啉-7-正离子
[0298][0299]
向实施例7-3(1680毫克,1.91毫摩尔)的四氢呋喃(20毫升)中加入氟化氢吡啶(4毫升)。反应室温搅拌2小时,用二氯甲烷稀释,水洗,干燥浓缩。残余物用正相柱层析分离纯化(二氯甲烷:甲醇=10:1),得目标化合物(720毫克,50%),为白色固体。
[0300]
ms(esi):m/z=767.3[m]
+
.
[0301]
实施例7-5:10-甲氧基-9-((甲基(2-(14-羰基-14-((4-(4,7,10,10-四甲基-3,8-二羰基-2,9-二氧杂-4,7-二氮杂十一烷基)苯基)氨基)十四烷酰氨基)乙基)氨基甲酰)氧代)-5,6-二氢-[1,3]二噁唑并[4,5-g]异喹啉并[3,2-a]异喹啉-7-正离子
[0302][0303]
向实施例7-4(675毫克,0.88毫摩尔)的二氯甲烷(8毫升)中缓慢加入三乙胺(0.37毫升,2.64毫摩尔)。反应降温至0℃,缓慢滴加4-硝基苯甲基氯化酸酯(265.9毫克,1.319毫摩尔)的二氯甲烷(1毫升)溶液,反应室温搅拌1小时,反应降温至0℃,缓慢滴加叔-丁基甲
基(2-(甲基氨基)乙基)氨基甲酸酯(0.26毫升,1.319毫摩尔)的二氯甲烷(1毫升)溶液,反应室温搅拌1小时。反应液用二氯甲烷稀释,水洗,干燥浓缩。残余物用硅胶柱分离纯化(二氯甲烷:甲醇=10:1),得目标化合物(240毫克,28%),为橙黄色油状物。
[0304]
ms(esi):m/z 981.5[m]
+
.
[0305]
实施例7:9-(((2-(14-((4-((((2-(4-(((3r,4r)-1-(2-氰基乙酰基)-4-甲基哌啶-3-基)(甲基)氨基)-n-甲基-7h-吡咯并[2,3-d]嘧啶-7-碳杂草酰氨基《乙二酰氨基》)乙基)(甲基)氨基甲酰)氧代)甲基)苯基)氨基)-14-羰基十四烷酰氨基)乙基)(甲基)氨基甲酰)氧代)-10-甲氧基-5,6-二氢-[1,3]二噁唑并[4,5-g]异喹啉并[3,2-a]异喹啉-7-正离子
[0306][0307]
向实施例7-5(210毫克,0.214毫摩尔)的二氯甲烷(2毫升)溶液置于单口瓶中,加入三氟乙酸(0.4毫升),反应液室温搅拌20分钟。反应液浓缩,加入二氯甲烷(2毫升),n,n-二异丙基乙胺(0.1毫升,0.64毫摩尔),实施例1-11(102毫克,0.214毫摩尔),室温反应15分钟。反应液浓缩,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2毫升),经prep-hplc分离(乙腈/水(含0.1%三氟乙酸)梯度冲洗)得到得目标化合物(2200毫克,70%),为黄色固体。
[0308]
ms(esi):m/z=1219.7[m]
+
.
[0309]1hnmr(400mhz,cd3od)δ10.039-9.792(m,1h),8.76-8.73(m,1h),8.53(s,1h),8.15(m,3h),7.64-7.62(m,1h),7.51-7.50(m,1h),7.46-7.44(m,1h),7.29-7.27(m,1h),6.93-6.91(m,1h),6.78-6.66(m,2h),6.082(s,2h),5.00-4.99(m,5h),4.06(s,3h),3.96-3.87(m,4h),3.68(s,3h),3.57-3.55(m,2h),3.48-3.44(m,4h),3.23-3.21(m,3h),3.08(s,2h),2.42-2.40(m,1h),2.33-2.29(t,j=8.0hz,3h),2.25-2.17(m,3h),1.71-1.54(m,7h),1.28-1.20(m,21h),1.09-0.99(m,5h).
[0310]
实施例8:9-((5-(5-((e)-(4-((((2-(4-(((3s,4s)-1-(2-氰基乙酰基)-4-甲基哌啶-3-基)(甲基)氨基)-n-甲基-7h-吡咯并[2,3-d]嘧啶-7-碳杂草酰氨基《乙二酰氨基》)乙基)(甲基)氨基甲酰)氧代)甲基)苯基)二氮烯基)-2-羟基苯甲酰氨基)戊酰基)氧代)-10-甲氧基-5,6-二氢-[1,3]二噁唑并[4,5-g]异喹啉并[3,2-a]异喹啉-7-正离子
[0311][0312]
实施例8-1:甲基(e)-5-(2-羟基-5-((4-(4,7,10,10-四甲基-3,8-二羰基-2,9-二氧杂-4,7-二氮杂十一烷基)苯基)二氮烯基)苯甲酰氨基)戊酸酯
[0313][0314]
向中间体b(3.0克,6.17毫摩尔),1-羟基苯并三唑(1.0克,7.41毫摩尔),二环己基碳二亚胺(1.77克,8.57毫摩尔)的二氯甲烷(30毫升)溶液在0摄氏度下搅拌20分钟,向其中加入甲基5-氨基戊酸酯盐酸盐(1.21克,7.4毫摩尔),n,n-二异丙基乙胺(2.34毫升,13.58毫摩尔),反应恢复到室温反应2小时。反应液过滤,溶液浓缩。残余物用正相柱层析分离纯化(石油醚:乙酸乙酯=1:1),得标题化合物(3.34克,91%),为红色固体。
[0315]
ms(esi):m/z=622.2[m+na]
+
.
[0316]
实施例8-2:(e)-5-(2-羟基-5-((4-(4,7,10,10-四甲基-3,8-二羰基-2,9-二氧杂-4,7-二氮杂十一烷基)苯基)二氮烯基)苯甲酰氨基)戊酸
[0317][0318]
向实施例8-1(3300毫克,5.5毫摩尔)的甲醇(30毫升),水(15毫升)溶液中加入一水合氢氧化锂(1160毫克,27.6毫摩尔),65℃加热回流反应1小时。冷却后,将反应液用稀盐酸调酸碱性至酸性。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相浓缩得标题化合物(3000毫克,93%),为橙色固体。
[0319]
ms(esi):m/z=608.2[m+na]
+
.
[0320]
实施例8-3:(e)-9-((5-(2-羟基-5-((4-(4,7,10,10-四甲基-3,8-二羰基-2,9-二氧杂-4,7-二氮杂十一烷基)苯基)二氮烯基)苯甲酰氨基)戊酰基)氧代)-10-甲氧基-5,6-二氢-[1,3]二噁唑并[4,5-g]异喹啉并[3,2-a]异喹啉-7-正离子
[0321][0322]
向实施例8-2(1500毫克,2.56毫摩尔)的二氯甲烷(20毫升)溶液置于单口瓶中,加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792毫克,3.84毫摩尔),中间体a-8(908毫克,2.82毫摩尔)。反应液室温搅拌2小时。用水(30毫升)洗2次,有机相浓缩。残余物用正相柱层析分离纯化(二氯甲烷:甲醇=10:1),得目标化合物(367.毫克,16%),为橙色油状物。
[0323]
ms(esi):m/z=889.4[m]
+
.
[0324]
实施例8:9-((5-(5-((e)-(4-((((2-(4-(((3s,4s)-1-(2-氰基乙酰基)-4-甲基哌啶-3-基)(甲基)氨基)-n-甲基-7h-吡咯并[2,3-d]嘧啶-7-碳杂草酰氨基《乙二酰氨基》)乙基)(甲基)氨基甲酰)氧代)甲基)苯基)二氮烯基)-2-羟基苯甲酰氨基)戊酰基)氧代)-10-甲氧基-5,6-二氢-[1,3]二噁唑并[4,5-g]异喹啉并[3,2-a]异喹啉-7-正离子
[0325][0326]
向实施例8-3(300毫克,0.34毫摩尔)的二氯甲烷(2.5毫升)中加入三氟乙酸(0.5毫升)。反应室温搅拌15分钟,溶液浓缩,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2毫升),一滴n,n-二异丙基乙胺,实施例1-11(193毫克,0.4毫摩尔)。室温反应15分钟。反应液经prep-hplc分离(乙腈/水(含0.1%三氟乙酸)梯度冲洗)得到目标化合物(62.0毫克,16%),为黄色固体。
[0327]
ms(esi):m/z=1127.5[m]
+
.
[0328]1h nmr(400mhz,cd3od)δ9.63-9.60(m,1h),8.70-8.62(m,1h),8.39-8.35(m,1h),8.11-8.02(m,3h),7.91-7.89(m,1h),7.68-7.66(m,2h),7.59-7.56(m,2h),7.46-7.40(m,2h),7.01-6.85(m,3h),6.09(s,2h),5.18-5.16(m,2h),4.03-4.02(m,3h),3.92-3.91(m,3h),3.81-3.73(m,3h),3.65-3.59(m,2h),3.56-3.52(m,4h),3.46-3.39(m,2h),3.24-3.18(m,5h),3.17-3.16(m,3h),2.94-2.91(m,4h),2.36-2.28(m,1h),1.99-1.94(m,2h),1.91-1.86(m,2h),1.68-1.60(m,5h),0.94-0.92(m,2h).
[0329]
以下各个化合物采用与实施例8类似的方法,替换相应原料获得。
[0330][0331]
实施例10:9-((3-(2-((e)-(4-((((2-(4-(((3r,4r)-1-(2-氰基乙酰基)-4-甲基哌啶-3-基)(甲基)氨基)-n-甲基-7h-吡咯并[2,3-d]嘧啶-7-碳杂草酰氨基《乙二酰氨基》)乙基)(甲基)氨基甲酰)氧代)甲基)苯基)二氮烯基)苯基)丙酰)氧代)-10-甲氧基-5,6-二氢-[1,3]二噁唑并[4,5-g]异喹啉并[3,2-a]异喹啉-7-正离子
[0332][0333]
实施例10-1:1-羟基-3,4-二氢喹啉-2(1h)-酮
[0334][0335]
将反应物1,2,3,4-四氢喹啉(10.0克,75毫摩尔)和二水合钨酸钠(1.9克,3.7毫摩尔)混合于甲醇中(200毫升),冰水浴冷却,向反应液中滴加双氧水(35%,22毫升)。滴加完毕后,室温搅拌过夜。lcms监测有产物生成。将反应液浓缩,残余物溶于水中(200毫升),二氯甲烷萃取(100毫升*2)。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浓缩得粗产品。粗产品用二氯甲烷/甲醇(1:1,100毫升)打浆,过滤。滤饼干燥得标题化合物(8.8克,72%),为棕黄色固体。
[0336]
ms(esi):m/z=164.1[m+h]
+
.
[0337]1h nmr(cdcl3,400mhz):δ9.03(br,1h),7.33(d,j=8.0hz,1h),7.28(t,j=8.0hz,1h),7.15(d,j=8.8hz,1h),7.05(t,j=7.6hz,1h),2.93(t,j=7.6hz,2h),2.76(t,j=8.0hz,2h).
[0338]
实施例10-2:3-(2-亚硝基苯基)丙酸
[0339][0340]
将实施例10-1(8.8克,53毫摩尔)溶于四氢呋喃(120毫升)和水(30毫升)中,冰水浴冷却,加入高碘酸钠(23.1克,107毫摩尔)。室温搅拌1小时。反应液浓缩除去有机溶剂,残余物用水(100毫升)稀释,盐酸(2m)酸化至ph为5-6,乙酸乙酯萃取(200毫升*2)。有机相合并后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干。得到的粗产品用乙酸乙酯(100毫升)打浆得到标题化合物(4.5克,46%),为黄色固体。
[0341]
ms(esi):m/z=171.2[m+h]
+

[0342]1h nmr(dmso-d6,400mhz):δ12.21(s,1h),7.08-7.73(m,2h),7.29-7.25(m,1h),6.15(dd,j1=0.8hz,j2=8.4hz,1h),4.01(t,j=7.6hz,2h),2.79(t,j=7.6hz,2h).
[0343]
实施例10-3:(e)-3-(2-((4-(羟甲基)苯基)二氮烯基)苯基)丙酸
[0344][0345]
将实施例10-2(4.5克,25.1毫摩尔)和四氨基苄醇(3.1克,25.1毫摩尔)溶于二氯甲烷(150毫升)中,加入醋酸(15毫升),氮气保护下室温搅拌48小时。lcms监测原料反应完全。将反应液用二氯甲烷(100毫升)稀释,依次水洗(100毫升),饱和食盐水(100毫升)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残余物用正相柱层析纯化(二氯甲烷:甲醇=94:6),再用乙酸乙酯(30毫升)打浆得到得标题化合物(4.0克,56%),为红色固体。
[0346]
ms(esi):m/z=285.1[m+h]
+

[0347]
实施例10-4:(e)-3-(2-((4-(4,7,10,10-四甲基-3,8-二羰基-2,9-二氧杂-4,7-二氮杂十一烷基)苯基)二氮烯基)苯基)丙酸
[0348][0349]
将实施例10-3(3.7克,13.0毫摩尔)和二(对硝基苯)碳酸酯(4.7克,15.6毫摩尔)混合于二氯甲烷中(50毫升),冰水浴冷却下滴加二异丙基乙基胺(3.3克,26.0毫摩尔)。反应液室温搅拌30分钟,然后将叔-丁基甲基(2-(甲基氨基)乙基)氨基甲酸酯(3.2克,16.9毫摩尔)在0℃下滴加到上一步反应液中。滴加完成后反应液在40℃下搅拌2小时。lcms监测原料转化完全。将反应液用二氯甲烷(200毫升)稀释,水洗(100毫升),饱和食盐水洗(100毫升),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残余物用正相柱层析纯化(二氯甲烷:甲醇=10:1)得到目标化合物(1.1克,17%),为黄色化固体。
[0350]
ms(esi):m/z=521.1[m+na]
+
.
[0351]
实施例10-5:(e)-10-甲氧基-9-((3-(2-((4-(4,7,10,10-四甲基-3,8-二羰基-2,9-二氧杂-4,7-二氮杂十一烷基)苯基)二氮烯基)苯基)丙酰)氧代)-5,6-二氢-[1,3]二噁唑并[4,5-g]异喹啉并[3,2-a]异喹啉-7-正离子
[0352][0353]
将实施例10-4(650毫克,1.3毫摩尔)和吡啶(412毫克,5.2毫摩尔)混合于二氯甲烷中(30毫升),室温下滴加草酰氯(486毫克,1毫摩尔)。反应液室温搅拌30分钟,lcms监测大部分原料已转化。将反应液浓缩,油泵抽干然后将其溶解于乙腈中(5毫升),滴加到中间体a-8(420毫克,1.3毫摩尔)和吡啶(412毫克,5.2毫摩尔)的乙腈(30毫升)溶液中。反应液室温搅拌20分钟,lcms监测原料已转化完全。将反应液浓缩后用二氯甲烷(100毫升)稀释,依次稀盐酸(1n,100毫升),水(100毫升),饱和食盐水洗(100毫升)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
过滤,浓缩。残余物用正相柱层析纯化(二氯甲烷:甲醇=92:8,含0.1%三氟乙酸)得到目标化合物(217毫克,21%),为黄色化油状物。
[0354]
ms(esi):m/z=803.2[m+h]
+
.
[0355]
实施例10:9-((3-(2-((e)-(4-((((2-(4-(((3r,4r)-1-(2-氰基乙酰基)-4-甲基哌啶-3-基)(甲基)氨基)-n-甲基-7h-吡咯并[2,3-d]嘧啶-7-碳杂草酰氨基《乙二酰氨基》)乙基)(甲基)氨基甲酰)氧代)甲基)苯基)二氮烯基)苯基)丙酰)氧代)-10-甲氧基-5,6-二氢-[1,3]二噁唑并[4,5-g]异喹啉并[3,2-a]异喹啉-7-正离子
[0356][0357]
向实施例10-5(217毫克,0.27毫摩尔)的二氯甲烷(2毫升)溶液中加入三氟乙酸(0.4毫升),室温下搅拌1小时。lcms监测反应完全。反应液浓缩,用二氯甲烷溶解(5毫升),再次浓缩,尽量带走三氟乙酸,油泵抽干后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1.5毫升)溶液冷却至0中℃,加入n,n-二异丙基乙胺(139毫克,1.1毫摩尔),加入实施例1-11(258毫克,0.54毫摩尔)室温下搅拌0.5小时。lcms监测反应完全。粗品经prep-hplc分离(乙腈/水(含0.1%三氟乙酸)梯度冲洗)得到标题化合物(63.0毫克,22%),为黄色固体。
[0358]
ms(esi):m/z=1140.4[m]
+
.
[0359]1h nmr(400mhz,cd3od)δ9.60-9.47(m,1h),8.2-8.67(m,1h),8.19-8.07(m,3h),7.87-7.74(m,2h),7.63-7.39(m,6h),6.99-6.51(m,4h),6.09(s,2h),5.21-5.05(m,1h),4.97-4.86(m,3h),4.00-3.71(m,8h),3.66-3.37(m,8h),3.24-3.16(m,9h),3.05-2.81(m,6h),2.40-2.26(m,1h),1.90-1.77(m,1h).
[0360]
生物测试1:共药化合物(co-drug)在小鼠十二指肠或结肠内容物中离体释放实验(lumen content ex vivo assay).
[0361]
c57bl/6雄性小鼠(6-8周龄),二氧化碳安乐死后解剖。取出十二指肠和结肠段置于1.5毫升离心管,同时加入pbs溶液。纵向切开肠段,晃动释放肠内容物,颠倒混匀。分别配置实施例化合物的二甲基亚砜溶液,各取20微升上述二甲基亚砜溶液置于1毫升十二指肠或结肠内容物的pbs溶液中。反复颠倒混匀,置于37度的水浴中。在1小时,4小时,16小时的节点分别取100微升上述溶液,加入100微升乙腈,溶液进行涡旋,离心10分钟。取100微升上层清液,加入内标化合物(中间体d)10微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并标准曲线定量实施例化合物、小檗红碱和托法替尼的量(ng),结果如图1-图6中所示。结果显示,相较于托法替尼或小檗红碱单独给药的情况,本发明的共药化合物在给药后能够以显著更快的速度在肠道内进行释放。
[0362]
生物测试2:共药化合物在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实验
[0363]
口服(po,15mg/kg)给予cd-1小鼠测试化合物,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和胃肠道各段组织样品。lc-ms/ms测定小鼠血浆中实施例共药化合物以及其释放出来的托法替尼和小檗红碱的浓度。给药实验开始时动物年龄约6-8周。采血和组织样品时间:给药后0.5,1,2,
4,8和24小时。建立生物样品分析方法及样品检测方法。
[0364]
结果如图7-11中所示。结果表明,实施例共药化合物能在小鼠肠道内释放托法替尼和小檗红碱,且共药化合物、托法替尼和小檗红碱均主要限制在肠道组织,血浆中只有极低的药物暴露。
[0365]
生物测试3:共药化合物在恶唑酮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上的药效实验
[0366]
c57bl/6小鼠,参考heller等方法建立恶唑酮诱导结肠炎模型。第1天将小鼠颈背部皮肤剃毛(2cm
×
2cm),并涂抹3%恶唑酮溶液(溶解于丙酮加橄榄油4:1混合溶液中)150ul以致敏。致敏后第6天将小鼠随机分组。随后开始灌胃给予相应实施例化合物(120mg/kg),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溶剂,灌胃体积10ml/kg体重。随后第二天1.2%恶唑酮溶液50ul灌肠,空白对照组注入纯水。后续灌胃给药持续4天,每天记录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结果如图12所示。实施例共药化合物给药组和模型组比较,能显著改善疾病活动指数。
[0367]
在本发明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技术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