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4063617发布日期:2021-02-26 11:4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的结构通式如化学式1所示:其中,m、n、p均为0或1,且不能同时为0;x为连接键;或x选自-o-、-s-、-so
2-、-c(r3)(r4)-、-n(r5)-、-si(r6)(r7)-、-sn(r8)(r9)-和-ge(r
10
)(r
11
)中的一种;l
1-l3各自独立地表示连接键;或l
1-l3各自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10元亚杂芳基;r1和r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氘、卤素、氰基、羧基、硝基、羟基、氨基、硅基、硼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0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0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30元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20元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25元杂芳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60芳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60芳氧基;或,所述r1和r2彼此连接形成环;r
3-r
11
各自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0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10元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c6-c3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30元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30元杂芳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60芳基胺基;ar
1-ar6各自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20元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10元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15元杂芳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60芳基胺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1和r2彼此连接形成环时,表示为环a;所述化学式1为:
其中,q为0或1,且m、n、p、q不能同时为0;l4为连接键;或l4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10元亚杂芳基;ar7和ar8各自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环烷基、取代或未代的3-20元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3-10元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15元杂芳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60芳基胺基。环a表示取代或未取代c3-c10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10元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5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15元杂芳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
3-r
11
各自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7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10元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5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15元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10元杂芳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胺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ar
1-ar8各自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15元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3-15元杂芳基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60芳基胺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烷基、杂环烷基、杂芳基及杂芳基胺基中的杂原子均选自氧、氮、硫中的一种。6.一种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氮气保护下,在原料b中加入四氢呋喃,并降温至(-70)-(-78)℃,然后滴加正丁基锂,搅拌混合,得到混合液a;将原料a滴加到混合液a中,搅拌反应,制备得到中间体1;(2)在中间体1中加入冰醋酸加热,并滴加浓硫酸,搅拌均匀,冷却,然后加入碳酸氢钠溶液终止反应,制备得到固体中间体2。(3)在氮气保护下,将中间体2和原料c溶于甲苯、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然后加入四三苯基膦钯和碳酸钾,搅拌均匀,升温并回流,制备得到中间体3;(4)在氮气保护下,将中间体3和原料d溶于甲苯溶液中,加入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三叔丁基膦及叔丁醇钠,搅拌均匀,升温并回流,制备得到化学式1或化学式1-1;
化学式1的合成路线为:化学式1-1的合成路线为:其中,所述hal1和hal2为除氯以外的卤素。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b、所述正丁基锂及所述原料a的摩尔比为(30-50):(36-60):(30-50),所述原料a与所述四氢呋喃的摩尔体积比为(30-50)mmol:(80-160)ml;所述搅拌混合的温度为(-70)℃-(-78)℃,时间为1.5-2.5h。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中间体1的摩尔、所述冰醋酸的体积及所述碳酸氢钠溶液的体积比为(24-44)mmol:(125-200)ml:(24-44)ml;所述搅拌温度为110℃-130℃,时间为5min。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中间体2、所述原料c、所述四三苯基膦钯及所述碳酸钾的摩尔比为:(18-33):(0.18-0.34):(36-65);所述中间体2及所述混合溶液的摩尔体积比为(18-34)mmol:(110-200)ml;所述甲苯、乙醇及水的体积比为(2.5-3.5):(0.5-1.5):(0.5-1.5);所述升温至80℃-100℃,回流时间为4.5-5.5h;步骤(4)中,所述中间体3、所述原料d、所述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所述三叔丁基膦及所述叔丁醇钠的摩尔比为(14-27):(14-27):(0.14-0.28):(0.7-1.4):(28-56);所述中间体3与所述甲苯溶液的摩尔体积比为(14-27)mmol:(110-270)ml;所述升温至80℃-100℃,回流时间为4.5-5.5h。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或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