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5-羟基色胺盐酸盐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805447发布日期:2021-02-03 08:28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5-羟基色胺盐酸盐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0001]
本发明具体涉及化学成分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5-羟基色胺盐酸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血清素(也称为5-羟色胺或5-ht)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物质,可作为神经递质在整个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在大脑中,血清素有助于调节情绪和记忆,血清素还可以控制身体的睡眠,性功能,骨骼健康和血液凝结。血清素在医药和保健品领域越来越得到高度关注。
[0003]
(1)bioorganic&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20(2010)157-160报道了一种合成5-羟基色胺盐酸盐的方法,路线如说明书附图图1所示,该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原料不易得,收率低,成本高。
[0004]
(2)tetrahedron 72(2016)2233-2238报道了一种合成5-羟基色胺盐酸盐的方法,路线如说明书附图图2所示,该方法存在的问题是使用昂贵不易得的催化剂,成本高,不便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5-羟基色胺盐酸盐的制备方法。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5-羟基色胺盐酸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
s1:在反应瓶中加入溶剂,加入5-羟基吲哚,加入硝基乙烯,升温反应,中控跟踪;反应完毕后,浓缩,降温析晶,过滤,滤饼烘干,得中间体1;
[0009]
s2:将溶剂加入高压釜中,加入中间体1,加入催化剂,氮气置换后通入氢气,升温反应,中控跟踪;反应完毕后,压滤,滤液浓缩至干;残留液中加入ea,通氯化氢气体,过滤,滤饼ea洗涤,烘干,得产品5-羟基色胺盐酸盐。
[0010]
进一步的,所述s1中,所述溶剂为甲苯、苯中的一种。
[0011]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s1中,反应温度为50℃~110℃。
[0012]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1中,5-羟基吲哚:硝基乙烯的摩尔比为1:1~1:3。
[0013]
进一步的,所述s2中,溶剂为甲醇、乙醇、异丙醇、四氢呋喃、乙酸乙酯中的一种。
[0014]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s2中,反应温度为20℃~60℃。
[0015]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2中,催化剂为雷尼镍、pd/c中的一种。
[0016]
进一步的,所述s2中,催化剂的用量为中间体1质量的1%~10%。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18]
1.成本低,收率高;三废少;该工艺得到的产品质量好。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现有技术1制备原理示意图;
[0020]
图2为现有技术2制备原理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5-羟基色胺盐酸盐的制备方法的制备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
参照图1-3,一种5-羟基色胺盐酸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
s1:在反应瓶中加入溶剂,加入5-羟基吲哚,加入硝基乙烯,升温反应,中控跟踪;反应完毕后,浓缩,降温析晶,过滤,滤饼烘干,得中间体1;
[0025]
s2:将溶剂加入高压釜中,加入中间体1,加入催化剂,氮气置换后通入氢气,升温反应,中控跟踪;反应完毕后,压滤,滤液浓缩至干;残留液中加入ea,通氯化氢气体,过滤,滤饼ea洗涤,烘干,得产品5-羟基色胺盐酸盐。
[0026]
进一步的,s1中,所述溶剂为甲苯、苯中的一种,s1中,反应温度为50℃~110℃,s1中,5-羟基吲哚:硝基乙烯的摩尔比为1:1~1:3。
[0027]
进一步的,s2中,溶剂为甲醇、乙醇、异丙醇、四氢呋喃、乙酸乙酯中的一种,s2中,反应温度为20℃~60℃,s2中,催化剂为雷尼镍、pd/c中的一种,s2中,催化剂的用量为中间体1质量的1%~10%。
[0028]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在反应瓶中加入5l甲苯,加入1kg 5-羟基吲哚,加入650g硝基乙烯,升温1100c反应,中控跟踪。反应完毕后,浓缩,降温析晶,过滤,滤饼烘干,得1.33kg中间体1,收率。
[0029]
将10l甲醇加入高压釜中,加入1.2kg中间体1,加入100g雷尼镍,氮气置换后通入氢气,升温30℃反应,中控跟踪。反应完毕后,压滤,滤液浓缩至干。残留液中加入5l乙酸乙酯,通氯化氢气体,过滤,滤饼ea洗涤,烘干,得产品5-羟基色胺盐酸盐1.11kg,收率91%。
[003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