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量子点薄膜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756366发布日期:2021-01-29 17:12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0001]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量子点薄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碳量子点作为一种生物相容性高的新型量子点材料,但是应用中大都以溶液的形式存在,进行检测分析且回收重复利用难。由于基材与碳量子点之间弱的相互作用以及基材的不透明性,严重影响了复合模的荧光稳定特性也限制了基材的重复使用。细菌纤维素是由细菌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天然纳米三维网状结构。细菌纤维素具有很高弹性模量,吸水能力强,生物相容性强等特性。细菌纤维素发酵过程调节其厚度,从而控制其透明度。它是理想的载体。到目前为止,没有报道过利用发酵细菌纤维素和发酵液,通过高温水热反应,直接制备碳量子点薄膜。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柔性碳量子点薄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
[0004]
本发明的碳量子点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
接种细菌纤维素产生菌于发酵培养基静置培养,得到细菌纤维素膜和发酵液,然后调ph到8-14,取出细菌纤维素膜移至反应釜中,加入去离子水,水热反应150-250℃反应30-240min,然后冷却至室温,将膜用去离子水洗涤后烘干,得到碳量子点薄膜。
[0006]
优选,所述的细菌纤维素产生菌是葡糖酸醋酸杆菌(gluconacetobacter sp.)gd-bc-1。
[0007]
优选,所述的发酵培养基:每升含有葡萄糖20g、蛋白胨5g、酵母膏5g、磷酸氢二钠2.7g和柠檬酸1.15g,余量为水,ph6.0。
[0008]
优选,所述的接种细菌纤维素产生菌于发酵培养基,是将葡糖酸醋酸杆菌(gluconacetobacter sp.)gd-bc-1种子液按5-10%v/v的接种量接入发酵培养基中。所述的葡糖酸醋酸杆菌(gluconacetobacter sp.)gd-bc-1种子液是从葡糖酸醋酸杆菌(gluconacetobacter sp.)gd-bc-1斜面取两环菌体接入发酵培养基中,28℃、100rpm、冲程为65mm振荡培养36h制备得到的。
[0009]
优选,所述的静置培养是28-32℃静置培养至细菌纤维素膜的厚度为0.1-5mm,然后停止培养。通过调整静置培养的时长并及时停止培养,从而可以对细菌纤维素膜的厚度进行调节,从而改变该材料的透光性和力学性能,以满足对不同性能的碳量子点薄膜的需要。
[0010]
优选,所述的调ph到8-14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或氨水溶液调ph到8-14。
[0011]
优选,所述的水热反应是在烘箱进行高温水热反应或微波高温水热反应。
[0012]
优选,所述的烘干是于80℃条件下烘干。
[0013]
本发明还提供利用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碳量子点薄膜。
[0014]
有益效果:
[001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碳量子点薄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直接利用发酵液中的有机碳作为碳量子点的前体,利用发酵产物细菌纤维素作为柔性基底,也同时利用细菌纤维素分散碳量子点,有效防止团聚。
[0016]
本发明制备的碳量子点薄膜在紫外灯照射下,发出绿色的荧光。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并且该薄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有望应用于柔性检测器。
[0017]
本发明的细菌纤维素产生菌——葡糖酸醋酸杆菌(gluconacetobacter sp.)gd-bc-1,该菌株于2008年10月9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8149。该菌株在专利号为:zl 200810218500.7,发明名称为“细菌纤维素产生菌及利用该菌株制备细菌纤维素的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文件中也公开过。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0019]
以下实施例中的葡糖酸醋酸杆菌(gluconacetobacter sp.)gd-bc-1,其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8149,该菌株已公开于专利号为zl 200810218500.7,发明名称为:“细菌纤维素产生菌及利用该菌株制备细菌纤维素的方法”的专利中。
[0020]
实施例1
[0021]
(1)种子液制备:从葡糖酸醋酸杆菌(gluconacetobacter sp.)gd-bc-1斜面取两环菌体接入300ml三角瓶装有50ml的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每升配方组分如下:葡萄糖20g,蛋白胨5g,酵母膏5g,磷酸氢二钠2.7g,柠檬酸1.15g,溶剂为水,ph值为6.0;配制:将各成分混合溶于水,灭菌冷却,即得)中,28℃,100rpm,冲程为65mm振荡培养36h,制备得到种子液;
[0022]
(2)细菌纤维素的发酵:取10ml种子液加入300ml三角瓶装有100ml的发酵培养基中,28℃静置培养5天,得到细菌纤维素的湿膜厚度为5mm;
[0023]
(3)产物处理:将得到的细菌纤维素和发酵液用10%氨水调ph值至10。取出细菌纤维素膜,放入微波反应釜中加入500ml去离子水。微波水热反应150℃反应240分钟,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用去离子水洗涤薄膜。80℃烘干干燥后,得到碳量子点薄膜。
[0024]
经测定,该碳量子点薄膜,激发波长346nm,发射波长433nm。该碳量子点的平均粒径为60.5nm。通过紫外-可见光波长扫描,该薄膜在波长800-400nm的吸收度在0.2111-1.0646之间。对该薄膜进行物理机械性能测试,该薄膜的断裂强度为9.19mpa。
[0025]
实施例2
[0026]
(1)种子液制备:从葡糖酸醋酸杆菌(gluconacetobacter sp.)gd-bc-1斜面取两环菌体接入300ml三角瓶装有50ml的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每升配方组分如下:葡萄糖20g,蛋白胨5g,酵母膏5g,磷酸氢二钠2.7g,柠檬酸1.15g,溶剂为水,ph值为6.0;配制:将各成分混合溶于水,灭菌冷却,即得)中,28℃,100rpm,冲程为65mm振荡培养36h,制备得到种子液;
[0027]
(2)细菌纤维素的发酵:取10ml种子液加入300ml三角瓶装有100ml的发酵培养基
中,28℃静置培养5天,得到细菌纤维素的湿膜厚度为3mm;
[0028]
(3)产物处理:将得到的细菌纤维素和发酵液用10%氢氧化钾调ph值至8。取出细菌纤维素膜,放入高温反应釜中加入50ml去离子水。将高温反应釜放入250℃烘箱中,水热反应反应120分钟。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用去离子水洗涤薄膜。80℃烘干干燥后,得到碳量子点薄膜。
[0029]
经测定,该碳量子点薄膜,激发波长340nm,发射波长428nm。该碳量子点的平均粒径为78.4nm。通过紫外-可见光波长扫描,该薄膜在波长800-400nm的吸收度在0.2842-0.8997之间。
[0030]
实施例3
[0031]
(1)种子液制备:从葡糖酸醋酸杆菌(gluconacetobacter sp.)gd-bc-1斜面取两环菌体接入300ml三角瓶装有50ml的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每升配方组分如下:葡萄糖20g,蛋白胨5g,酵母膏5g,磷酸氢二钠2.7g,柠檬酸1.15g,溶剂为水,ph值为6.0;配制:将各成分混合溶于水,灭菌冷却,即得)中,28℃,100rpm,冲程为65mm振荡培养36h,制备得到种子液;
[0032]
(2)细菌纤维素的发酵:取1ml种子液加入50ml三角瓶装有20ml的发酵培养基中,32℃静置培养5天,得到细菌纤维素的湿膜厚度为2mm;
[0033]
(3)产物处理:将得到的细菌纤维素和发酵液用质量分数10%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14。取出细菌纤维素膜,放入微波反应釜中加入10ml去离子水。微波水热反应200℃反应30分钟,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用去离子水洗涤薄膜。80℃烘干干燥后,得到碳量子点薄膜。
[0034]
经测定,该碳量子点薄膜,激发波长338nm,发射波长423nm。该碳量子点的平均粒径为319n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