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二维结构钴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用途与流程

文档序号:23851684发布日期:2021-02-05 14:26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二维结构钴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用途与流程

[0001]
本发明涉及药物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二维结构钴配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背景技术:

[0002]
金属配合物具有脂溶性和穿透性,一般具有良好的抑菌、抗病毒、抗癌等生物活性。同时,金属配合物和生物大分子dna的健合机理表明金属配合物具有dna靶向作用,通过改变金属离子和配体之间的配位方式,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金属配合物在抑菌、抗病毒、抗癌应用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生物无机化学研究领域的热点。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二维结构钴配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重复性好等优点。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新型二维结构钴配合物[co(dpoa)(ch3oh)],其分子式为c
18
h
16
cl4coo8,分子量为561.04,dpoa=2,4-二氯苯氧乙酸根。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9.0517(11)nm,b=7.3537(4)nm,c=7.3537(4)nm;α=90
°
,β=100.860(6)
°
,γ=90
°
。该配合物的实施图为:
[0006][0007]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新型二维结构钴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2,4-二氯苯氧乙酸和七水硫酸钴分别溶于溶剂中,将七水硫酸钴溶液滴加到2,4-二氯苯氧乙酸溶液中,溶液显粉红色,用naoh调节ph,室温下搅拌,将溶液置于反应釜中,将反应釜置于烘箱中反应,开釜静置,得到粉红色块状晶体。
[0008]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2,4-二氯苯氧乙酸和七水硫酸钴的摩尔比为3∶0.8-1.2。
[0009]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ph=6.0-6.5,所述于室温下静置时间为1-3天。
[0010]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溶剂为甲醇和甲醇-水混合溶剂。
[0011]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2]
1、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二维结构钴配合物的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重复性好等优点。
[0013]
2、本发明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证实所合成的新型二维结构钴配合物与ct-dna的结合方式为插入式;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证实所合成的新型二维结构钴配合物与人血清蛋白(hsa)发生了相互作用,配合物对hsa的荧光猝灭是静态猝灭。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发明的配合物的结构图;
[0015]
图2为本发明的配合物的实施图;
[0016]
图3为本发明合成的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相互作用的紫外吸收光谱图。
[0017]
图4为本发明合成的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图。
[0018]
图5为本发明合成的配合物与人血清蛋白(hsa)相互作用的紫外吸收光谱图。
[0019]
图6为本发明合成的配合物与人血清蛋白(hs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1]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22]
为了获得更多活性较高的配合物,本发明经过研究和验证提供以下配合物。
[0023]
本发明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新型二维结构钴配合物。
[0024]
该新型二维结构钴配合物[co(dpoa)(ch3oh)],其分子式为c
18
h
16
cl4coo8,分子量为561.04,dpoa=2,4-二氯苯氧乙酸根。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9.0517(11)nm,b=7.3537(4)nm,c=7.3537(4)nm;α=90
°
,β=100.860(6)
°
,γ=90
°

[0025]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新型二维结构钴配合物的制备方法的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步骤:将2,4-二氯苯氧乙酸和七水硫酸钴分别溶于溶剂中,将七水硫酸钴溶液滴加到2,4-二氯苯氧乙酸溶液中,溶液显粉红色,用naoh调节ph,室温下搅拌,将溶液置于反应釜中,将反应釜置于烘箱中反应,开釜静置,得到粉红色块状晶体。
[0026]
为了使配体原料充分反应且获得目标配合物,优选所述2,4-二氯苯氧乙酸和七水硫酸钴的摩尔比为3∶0.8-1.2。
[0027]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naoh溶液浓度为1.0-2.0mol/l,室温下搅拌时间为30-50min。
[0028]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反应釜中反应时间为12-36小时。
[0029]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ph为6.0-6.5,所述于室温下静置时间为1-3天。
[0030]
在本发明中,作为优选,所述溶剂为甲醇和甲醇-水混合溶剂,尤其优选甲醇。
[0031]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具体的
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详细地说明。
[0032]
一、制备实施例
[0033]
实施例1
[0034]
配合物的合成:将2,4-二氯苯氧乙酸(0.60mmol)和七水硫酸钴(0.16mmol)分别溶于甲醇中,将七水硫酸钴溶液以1.0ml/min速度滴加滴加到2,4-二氯苯氧乙酸溶液中,溶液显粉红色,用1.0mol/l的naoh溶液调ph=6.0,室温下搅拌30min,将溶液置于反应釜中,将反应釜置于烘箱中反应12小时,开釜静置1天,得到粉红色块状晶体。
[0035]
实施例2
[0036]
配合物的合成:将2,4-二氯苯氧乙酸(0.60mmol)和七水硫酸钴(0.20mmol)分别溶于甲醇中,将七水硫酸钴溶液以1.5ml/min速度滴加滴加到2,4-二氯苯氧乙酸溶液中,溶液显粉红色,用1.5mol/l的naoh溶液调ph=6.2,室温下搅拌40min,将溶液置于反应釜中,将反应釜置于烘箱中反应24小时,开釜静置2天,得到粉红色块状晶体。
[0037]
实施例3
[0038]
配合物的合成:将2,4-二氯苯氧乙酸(0.60mmol)和七水硫酸钴(0.24mmol)分别溶于甲醇中,将七水硫酸钴溶液以2.0ml/min速度滴加滴加到2,4-二氯苯氧乙酸溶液中,溶液显粉红色,用2.0mol/l的naoh溶液调ph=6.5,室温下搅拌50min,将溶液置于反应釜中,将反应釜置于烘箱中反应36小时,开釜静置3天,得到粉红色块状晶体。
[0039]
二、配合物的确认
[0040]
将实施例1-3制备得到的粉红色块状晶体进行单晶xrd测试,配合物[co(dpoa)(ch3oh)]的晶体学、主要键长与键角、主要扭转角等数据分别列于表1、表2、表3。
[0041]
表1 配合物的晶体学数据
[0042][0043]
表2 配合物的主要键长和键角
[0044]
[0045][0046]
用于产生等效原子的对称变换:
[0047]
#1
ꢀ-
x+2,-y+1,-z+2 #2 x,-y+1/2,z+1/2 #3
ꢀ-
x+2,y+1/2,-z+3/2 #4
ꢀ-
x+2,y-1/2,-z+3/2
[0048]
表3 配合物的主要扭转角
[0049]
扭转角角度(
°
)扭转角角度(
°
)o(1)#1-co(1)-o(1)-c(1)-112(100)c(3)-c(4)-c(5)-c(6)0(3)o(4)-co(1)-o(1)-c(1)169.7(12)c(4)-c(5)-c(6)-c(7)0(3)o(4)#1-co(1)-o(1)-c(1)-10.3(12)c(4)-c(5)-c(6)-cl(1)-179.1(13)o(2)#2-co(1)-o(1)-c(1)79.9(12)c(5)-c(6)-c(7)-c(8)0(3)o(2)#3-co(1)-o(1)-c(1)-100.1(12)cl(1)-c(6)-c(7)-c(8)178.7(13)co(1)-o(1)-c(1)-o(2)21(2)c(6)-c(7)-c(8)-c(3)1(3)co(1)-o(1)-c(1)-c(2)-158.1(10)c(6)-c(7)-c(8)-cl(2)178.5(13)co(1)#4-o(2)-c(1)-o(1)163.6(11)c(4)-c(3)-c(8)-c(7)-1(2)co(1)#4-o(2)-c(1)-c(2)-17(2)o(3)-c(3)-c(8)-c(7)179.0(15)o(1)-c(1)-c(2)-o(3)-15.3(18)c(4)-c(3)-c(8)-cl(2)-178.7(13)o(2)-c(1)-c(2)-o(3)165.1(12)o(3)-c(3)-c(8)-cl(2)2(2)c(1)-c(2)-o(3)-c(3)177.8(12)o(1)#1-co(1)-o(4)-c(9)-134.9(12)c(2)-o(3)-c(3)-c(4)-10(2)o(1)-co(1)-o(4)-c(9)45.1(12)c(2)-o(3)-c(3)-c(8)169.6(13)o(4)#1-co(1)-o(4)-c(9)5(100)o(3)-c(3)-c(4)-c(5)-179.4(16)o(2)#2-co(1)-o(4)-c(9)138.4(12)c(8)-c(3)-c(4)-c(5)1(3)o(2)#3-co(1)-o(4)-c(9)-41.6(12)
[0050]
用于产生等效原子的对称变换:
[0051]
#1
ꢀ-
x+2,-y+1,-z+2 #2 x,-y+1/2,z+1/2 #3
ꢀ-
x+2,y+1/2,-z+3/2 #4
ꢀ-
x+2,y-1/2,-z+3/2
[0052]
三、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0053]
本发明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能力的研究,应用小牛胸腺dna(ct-dna)作为研究对象。
[0054]
1、本发明合成的新型二维结构钴配合物与ct-dna作用的紫外吸收光谱:
[0055]
以tris-hcl/nacl为缓冲溶液进行基线校正后,将样品池换成等体积配合物溶液,扫描电子吸收光谱,加入等体积的2mmol/l ct-dna溶液,每次加后都需静置5min,扫描。图3为本发明合成实施例2的新型二维结构钴金属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相互作用的紫外吸收光谱图。可以看到,在波长在293nm和301nm处有吸收峰。随着ct-dna的增加,配合物的吸光度值降低,有轻微的紫移,说明配合物与dna之间的结合方式可能是外部结合。计
算得到配合物与dna的结合常数k
b
=1.36
×
103l
·
mol-1

[0056]
2、本发明合成的新型二维结构钴配合物与ct-dna作用的荧光光谱:
[0057]
将eb-ct-dna混合溶液加入样品池中,激发波长为565nm、扫描速度为240nm
·
s-1
下,测定500~700nm波长范围内的发射光谱。向eb-ct-dna体系中滴加配合物溶液,待其反应5min后,测定其发射光谱。图4为本发明合成实施例2的新型二维结构钴金属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图。可以看到,随着配合物的浓度增大,荧光强度逐渐减小。在不同的r=[complex]/[dna]值下,荧光强度下降了21.25%。配合物与ct-dna作用模式与eb相似,为经典的插入模式。得猝灭速率常数k
q
=1.62
×
10
11
l
·
mol-1
·
s-1
。配合物对eb-dna的荧光猝灭是静态猝灭,结合位点n=1。
[0058]
四、本发明合成的新型二维结构钴配合物与人血清蛋白(hsa)相互作用的研究
[0059]
1、本发明合成的配合物与人血清蛋白(hsa)作用的紫外吸收光谱:
[0060]
往样品池中加入hsa溶液,参比池内加入tris-hcl/nacl缓冲溶液,测定其在190~400nm内的紫外光谱,分别往两池中加入配合物溶液,每次加完后,室温下放置5min,在同样波长范围内扫描。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合成的配合物与hsa相互作用的紫外吸收光谱图。可以看到,随着配合物浓度增大,211nm处的吸收峰发生减色效应,吸收峰位置有红移,表明配合物与hsa作用方式为插入模式。
[0061]
2、本发明合成的配合物与hsa作用的荧光光谱:
[0062]
往样品池中加入hsa溶液,测其荧光光谱。往样品池中加入配合物溶液,每次加完后,室温下放置5min,在同样条件下扫描。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合成的配合物与hs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图。可以看到,hsa在强吸收峰345nm处,随着配合物浓度增大,吸收强度降低。猝灭速率常数值3.75
×
10
12
l
·
mol-1
·
s-1
,配合物对hsa的荧光猝灭是静态猝灭,结合位点数n=1。
[0063]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