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水稻根际克雷伯氏菌及其应用

文档序号:24737109发布日期:2021-04-20 20:15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株水稻根际克雷伯氏菌及其应用

1.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中一株水稻根际克雷伯氏菌及其溶磷特性。


背景技术:

2.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大量元素之一,是组成核酸以及细胞质膜等的重要元素,缺磷严重抑制植物生长,农业上缺磷严重影响作物产量。近年来,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大量施用磷肥,由于利用效率过低,大量无法被作物吸收利用的磷肥被固定为不可利用形式,或进入环境,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存在系统性风险,需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降低其残留和环境污染,保障食品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
3.植物所需无机营养元素由生长在土壤中的根系吸收,土壤是微生物含量最为丰富的载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植物根系与部分微生物形成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植物光合作用产物的10

30%通过根系分泌到土壤中,其中部分作为土壤微生物碳源,而反过来,微生物在植物生长、抗病抗逆、营养吸收上都起重要作用。最近研究表明,拟南芥根系共生的真菌,能够促进拟南芥在只含难溶磷的培养基中的生长,拟南芥phr1协调缺磷响应和免疫响应,并且一些缺磷响应基因的突变能够明显改变根系微生物组,暗示根系共生微生物在植物的磷吸收上有重要作用,对根系共生微生物的操纵是可以提高植物吸收磷的效率的潜在应用技术。除真菌外,细菌在植物吸收磷上也发挥重要作用。土壤根际中存在大量的细菌,其中很多细菌能够起到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的作用,通过合成iaa、固氮、溶磷等功能促进植物生长。据报道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根瘤菌属(rhizobium),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产气杆菌属(aerobacter),微球菌(microccocus),黄杆菌(flavobacterium)和欧文氏菌属(erwinia)都具有溶解磷的功能。这些细菌通过释放有机酸降低土壤ph值,通过h
+
离子,将磷灰石或者金属离子(al
3+
,fe
3+
,ca
2+
等)螯合的磷酸根置换出来,以供植物吸收利用。pgpr还能分泌磷酸酶水解有机形态磷,转化为植物可利用形式,从而促进植物吸收磷。
4.由于微生物分离培养和微生物群体人工重组技术的限制,大量植物根系共生微生物无法进行纯化培养,从而不能对目标微生物功能进行研究。bai和他的同事们结合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利用高通量微生物培养体系,系统地培养了拟南芥65%根系和54%叶片的细菌群体;并建立了微生物菌群重组体系,在实验室中成功模拟了自然条件下植物根系和叶片微生物组成和其形成过程。这个成果突破了研究瓶颈,使从微生物群体水平,研究根系微生物的功能成为了可能,推动植物微生物组从描述性研究转向功能研究,也为微生物在农业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和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此基础上可以开发更多促生菌资源,例如溶磷菌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植物吸收磷的效率,和/或如何改良土壤。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株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r1452。
7.本发明所提供的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sp.)r1452,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 no.21199。该菌株已于2020年11月1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下文简称克雷伯氏菌r1452。
8.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r1452菌体形状为短棒状,菌体平均大小为1

2μm
×
0.5

0.8μm,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无芽孢,无鞭毛,无荧光特性。该菌在tsb固体培养基上培养24h,菌落湿润,表面光滑不透明,边缘不整齐,菌落乳白色且中心略带淡黄色。该菌的生长温度范围在15

40℃,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5

35℃,生长ph值在7.0

7.6。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sp.)r1452具有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16s rdna。
9.克雷伯氏菌r1452或/和克雷伯氏菌r1452的代谢物的下述任一种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0.u1、克雷伯氏菌r1452或/和克雷伯氏菌r1452的代谢物在水解无机不可溶磷和有机磷中的应用;
11.u2、克雷伯氏菌r1452或/和克雷伯氏菌r1452的代谢物在促进植物磷吸收中的应用;
12.u3、克雷伯氏菌r1452或/和克雷伯氏菌r1452的代谢物在改良土壤中的应用。
13.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产品,本发明所提供的产品含有克雷伯氏菌r1452或/和克雷伯氏菌r1452的代谢物。
14.所述产品可为菌剂、含有所述菌剂的微生态制剂、或含有所述菌剂或所述微生态制剂的生物肥料。
15.所述产品具体可为下述任一种产品:
16.v1、水解无机不可溶磷和有机磷的产品;
17.v2、促进植物磷吸收的产品;
18.v3、改良土壤的产品。
19.上述产品的活性成分可为克雷伯氏菌r1452或/和克雷伯氏菌r1452的代谢物,上述产品的活性成分还可含有其他生物成分或非生物成分,上述产品的其他活性成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产品的效果确定。
20.所述产品还可包括载体。所述载体可为固体载体或液体载体。所述固体载体为矿物材料、生物材料;所述矿物材料可为草炭、粘土、滑石、高岭土、蒙脱石、白碳、沸石、硅石和硅藻土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生物材料为各类作物的秸秆、松壳、稻草、花生壳、玉米粉、豆粉、淀粉、草炭和动物的粪便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液体载体可为水;所述产品中,克雷伯氏菌r1452或/和克雷伯氏菌r1452的代谢物可以以被培养的活细胞、活细胞的发酵液、细胞培养物的滤液或细胞与滤液的混合物的形式存在。所述产品的剂型可为多种剂型,如液剂、乳剂、悬浮剂、粉剂、颗粒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
21.根据需要,所述产品中还可添加表面活性剂(如吐温20、吐温80等)、粘合剂、稳定剂(如抗氧化剂)、ph调节剂等。
22.上述产品的下述任一种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23.x1、所述的产品在水解无机不可溶磷和有机磷中的应用;
24.x2、所述的产品在促进植物磷吸收中的应用;
25.x3、所述的产品在改良土壤中的应用。
26.上文中,所述克雷伯氏菌r1452的代谢物可为克雷伯氏菌r1452的发酵液。克雷伯氏菌r1452的发酵液可按照如下方法制备:在液体发酵培养基中培养克雷伯氏菌r1452,收集发酵液(含有克雷伯氏菌r1452和分泌到液体培养基内的物质),该发酵液即为克雷伯氏菌r1452的代谢物。
27.克雷伯氏菌r1452的培养物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克雷伯氏菌r1452的培养物是将克雷伯氏菌r1452在微生物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的物质(如含有克雷伯氏菌r1452和分泌到液体培养基内的物质即发酵液,或如含有克雷伯氏菌r1452和分泌到固体培养基内的物质)。
28.上述克雷伯氏菌r1452的培养物具有下述w1

w3的至少一种功能:
29.w1、水解无机不可溶磷和有机磷;
30.w2、促进植物磷吸收;
31.w3、改良土壤。
32.培养所述的克雷伯氏菌r1452的方法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33.本发明所提供的培养所述的克雷伯氏菌r1452的方法包括将所述克雷伯氏菌r1452在培养基中培养的步骤。
34.制备所述产品的方法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35.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所述产品的方法,包括将所述克雷伯氏菌r1452和/或所述克雷伯氏菌r1452的代谢物作为产品的成分,得到所述产品的步骤。
36.上述方法中,所述产品可为液体菌剂。上述方法中,所述克雷伯氏菌r1452可在发酵培养基中培养,得到发酵液,将发酵液与载体混合,得到所述液体菌剂。所述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可为:胰蛋白胨17.0g/l、大豆木瓜酶消化物3.0g/l、氯化钠5.0g/l、磷酸氢二钾2.5g/l、葡萄糖2.5g/l,ph7.0。
37.实验证明,本发明的克雷伯氏菌r1452即能够水解无机不可溶磷,又能够水解有机磷,能促进植物吸收磷,可用于土壤改良。克雷伯氏菌r1452对人、畜安全,没有环境污染问题,培养条件简单、容易保存,适合开发应用。
38.生物材料保藏说明
39.生物材料的的分类命名:克雷伯氏菌
40.生物材料的的拉丁文学名:klebsiella sp.
41.生物材料的菌株编号:r1452
42.保藏单位全称: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43.保藏单位简称:cgmcc
44.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45.保藏日期:2020年11月18日
46.保藏编号:cgmcc no.21199
附图说明
47.图1为克雷伯氏菌r1452溶解磷酸钙的溶磷圈及溶磷曲线。
48.图2为克雷伯氏菌r1452溶解植酸钙镁的溶磷圈及溶磷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4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给出的实施例仅为了阐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以下提供的实施例可作为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进行进一步改进的指南,并不以任何方式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50.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生化试剂,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51.下述实施例中,如无特殊说明,序列表中各核苷酸序列的第1位均为相应dna的5

末端核苷酸,末位均为相应dna的3

末端核苷酸。
52.下述实施例中的定量试验,均设置三次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
53.实施例1、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r1452 cgmcc no.21199的分离及鉴定
54.一、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r1452 cgmcc no.21199的分离
55.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r1452 cgmcc no.21199是从水稻根际中分离得到。水稻根际样品采自中国北京昌平区2016年10月年采集。
56.1.水稻根系微生物的分离培养
57.从田间挖取生长至8周左右的水稻植株,切下距离根茎连接处约15cm的根系组织用去离子水将根系洗干净,用滤纸吸干根系表面水分,将根系剪成约2mm小段,混合均匀,取0.02g根系小段放入1.5ml离心管中,加入200ul无菌水,用研磨棒将根系组织磨成匀浆,对匀浆进行10倍、100倍、1000倍、10000倍、100000倍梯度稀释,将160ul稀释液用移液器移入细菌培养板,每个梯度稀释45个培养板,盖上盖子封口,室温培养。
58.细菌培养板放置3周左右,保留每板有30

40%孔浑浊的梯度进行鉴定。每个孔中的培养细菌取出一部分用于细菌的鉴定,其余培养细菌按照体积比1:1加入80%(v/v)的甘油,放置于

80℃保存备用。
59.2.分离细菌的鉴定和菌种比对
60.取6ul培养细菌至96孔pcr板,加入10ul缓冲液i(溶质为25mm naoh和0.2mm edta;溶剂为水;ph 12),混匀后在pcr仪95℃条件下30min提取dna,加入10ul缓冲液ii(溶质为40mm tris

hcl;溶剂为水;ph 7.5),提取得到模板dna。
61.对模板dna进行两步pcr,第一步以799f和1193r为引物,第二步以含有96个孔barcode中的一个的799f和含有板barcode的1193r为引物(jingying zhang,yong

xin liu,nazhang,bin hu,tao jin,haoranxu,yuan qin,pengxu yan,xiaoningzhang,xiaoxuan guo,jinghui,shouyun cao,xin wang,chao wang,hui wang,baoyuan qu,guangyi fan,lixing yuan,ruben garrido

oter,chengcai chu,yang bai.,nrt1.1b is associatedwithrootmicrobiota composition andnitrogen use in field

grownrice.nature biotechnology),扩增细菌16s rrna基因可变区v5

v7,得到细菌鉴定文库。
62.在hiseq 2500平台上测序。测序出每个孔中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在ncbi进行
blast进行比对,得到每个细菌的比对菌种。其中一个菌株编号为r1452的细菌(以下简称菌株r1452)的16s rrna基因的序列为序列表中的序列1。
63.二、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r1452 cgmcc no.21199的鉴定
64.对上述分离的菌株r1452通过生物学特性和形态观察,进行种类鉴定,方法如下:
65.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凹凸度、边缘,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特征测试具体方法参照《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结果表明,菌株r1452菌体形状为短棒状,菌体平均大小为1

2μm
×
0.5

0.8μm,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无芽孢,无鞭毛,无荧光特性。该菌在tsb固体培养基上培养24h,菌落湿润,表面光滑不透明,边缘不整齐,菌落乳白色且中心略带淡黄色。该菌的生长温度范围在15

40℃,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5

35℃,生长ph值在7.0

7.6。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r1452具有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16s rdna,菌株r145216s rdna序列与克雷伯氏菌属的菌株相似性达到99%。菌株r1452主要利用葡萄糖作为碳源。
66.通过上述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序列,blast比对将菌株r1452鉴定为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sp.)。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r1452已于2020年11月1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其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 no.21199。下文简称克雷伯氏菌r1452。
67.实施例2、克雷伯氏菌r1452水解无机不可溶磷
68.将克雷伯氏菌r1452在1/2tsb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划线活化,封口放在28℃培养箱培养约3天,再挑取单菌落到1/2tsb液体培养基中,放置于28℃摇床、180rpm培养3天左右,得到发酵液。将该发酵液在高速离心机2900g离心10min,超净台内弃去上清液,加入25ml无菌水,涡旋混匀。重复以上步骤2次,最后一次重悬使用15ml无菌水,涡旋后取出1ml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细菌od
600nm
值,记录后换算稀释至od
600nm
=0.5得到克雷伯氏菌r1452菌液,该克雷伯氏菌r1452菌液中克雷伯氏菌r1452的含量为5
×
108cfu/ml。
69.其中,1/2tsb固体培养基按照如下方法配置:胰蛋白胨7.5g,大豆蛋白胨2.5g,氯化钠2.5g,20g琼脂,用蒸馏水定容至1l,调节ph为7.2
±
0.2,经121℃压力蒸汽灭菌后使用。
70.其中,1/2tsb液体培养基按照如下方法配置:胰蛋白胨7.5g,大豆蛋白胨2.5g,氯化钠2.5g,用蒸馏水定容至1l,调节ph为7.2
±
0.2,经121℃压力蒸汽灭菌后使用。
71.配置不可溶无机磷固体培养基,其中无机磷选用磷酸钙,配方见表1:
72.表1不可溶无机磷固体nbrip培养基的配方(1l)
73.试剂公司货号用量葡萄糖sigma

aldrich g827010gmgcl2·
6h2osigma

aldrich m26705gmgso4·
7h2osigma

aldrich m26430.25gkclsigma

aldrich p39110.2g(nh4)2so4sigma

aldrich a44180.1g磷酸钙sigma

aldrich 212181.00058gagarsolarbio a819012g
74.将表1的不可溶无机磷固体培养基加入上述克雷伯氏菌r1452菌液20ul。加完菌液,盖好盖子,待其菌液完全干了,用parafilm封口膜封好,倒置培养。注意将菌液加至区域
中心,不要溅出,以免影响观察溶磷圈的效果。设置3个重复。28℃培养3天左右,溶磷圈直径越大溶磷能力越强。结果表明克雷伯氏菌r1452在不可溶无机磷固体培养基上能产生溶磷圈(图1的左图),且溶磷圈明显。
75.配置不可溶无机磷液体培养基,其中无机磷选用磷酸钙,配方见表2:
76.表2不可溶无机磷液体基础培养基配方
[0077][0078][0079]
将上述不可溶无机磷液体基础培养基分装入6个100ml的锥形瓶中,每瓶30ml,分别加入磷酸钙0.03g,经121℃压力蒸汽灭菌后备用。向其中3瓶培养基中加入300ul od=0.5的菌液,另外三瓶作为空白对照,放置于28℃摇床、180rpm培养,分别在0h、10h、20h、30h、40h、50h对培养基进行取样,每瓶每次取三个样品,每个样品200ul,用0.22um的膜过滤,

20℃冰箱保存,作为技术重复;三瓶之间作为生物学重复。
[0080]
利用磷标准贮备液配制0mg
·
l
‑1、0.15mg
·
l
‑1、0.25mg
·
l
‑1、0.5mg
·
l
‑1、1mg
·
l
‑1、1.5mg
·
l
‑1、2mg
·
l
‑1、2.5mg
·
l
‑1浓度梯度标准液,加入酶标板,再将每个时间点收集的样品稀释100倍,吸取100μl加入酶标板。向酶标板中每孔中加入100ul水和50ul钼锑抗显色剂,显色30min,利用酶标仪882nm比色,计算结果,并画时间折线图,结果见图1的右图,可溶性磷浓度在20h时达即到了135mg
·
l
‑1,表明克雷伯氏菌r1452对无机磷具有很高的溶磷特性。
[0081]
其中,钼锑储备液:称取10g钼酸铵[(nh4)6mo7o
24
·
4h2o]溶于300ml约60℃的水中,冷却。取70ml浓硫酸缓缓注入500ml水中,搅匀,冷却。将稀硫酸注入钼酸铵溶液中,随时搅匀。再加入100ml 0.3%(m/v)酒石酸氧锑钾[k(sbo)c4h4o6]溶液,最后用水稀释至2l,存于棕色瓶中。此储备液中钼酸铵浓度为0.5%。
[0082]
其中,钼锑抗显色剂:称取0.1g抗坏血酸溶于20ml钼锑贮备液中,室温下有效期为24h,2

8℃冰箱中可贮存7d。
[0083]
其中,磷标准储备液[100mg/l]:称取105℃干燥的kh2po40.4394g,溶于200ml水中,加入5ml浓硫酸,用水定容至1l,该贮备液可长期保存。这里的100mg/l指的是磷的质量。
[0084]
其中,磷标准工作液[5mg/l]:将磷标准贮备液用水(菌液用水稀释,土壤用0.5m的nahco3溶液稀释)准确稀释20倍,现用现配不可长期保存。
[0085]
实施例2、克雷伯氏菌r1452水解有机磷
[0086]
将克雷伯氏菌r1452在1/2tsb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划线活化,封口放在28℃下培养约3天,再挑取单菌落到1/2tsb液体培养基中,放置于28℃摇床、180rpm培养3天左右,得到发酵液。将该发酵液在高速离心机2900g离心10min,超净台内弃去上清液,加入25ml无菌
水,涡旋混匀。重复以上步骤2次,最后一次重悬使用15ml无菌水,涡旋后取出1ml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细菌od
600nm
值,记录后换算稀释至od
600nm
=0.5得到克雷伯氏菌r1452菌液,该克雷伯氏菌r1452菌液中克雷伯氏菌r1452的含量为5
×
108cfu/ml。
[0087]
其中,1/2tsb固体培养基按照如下方法配置:胰蛋白胨7.5g,大豆蛋白胨2.5g,氯化钠2.5g,20g琼脂,用蒸馏水定容至1l,调节ph为7.2
±
0.2,经121℃压力蒸汽灭菌后使用。
[0088]
其中,1/2tsb液体培养基按照如下方法配置:胰蛋白胨7.5g,大豆蛋白胨2.5g,氯化钠2.5g,用蒸馏水定容至1l,调节ph为7.2
±
0.2,经121℃压力蒸汽灭菌后使用。
[0089]
配置不可溶有机磷固体培养基,配方见表3,其中有机磷使用植酸钙镁,配方见表3:
[0090]
表3不可溶有机磷固体nbrip培养基配方(1l)
[0091]
试剂公司货号用量葡萄糖sigma

aldrich g827010gmgcl2·
6h2osigma

aldrich m26705gmgso4·
7h2osigma

aldrich m26430.25gkclsigma

aldrich p39110.2g(nh4)2so4sigma

aldrich a44180.1g植酸钙镁tci p04100.9467gagarsolarbio a819012g
[0092]
将表3的不可溶有机磷固体培养基上加入上述克雷伯氏菌r1452菌液20ul。加完菌液,盖好盖子,待其菌液完全干了,用parafilm封口膜封好,倒置培养。注意将菌液加至区域中心,不要溅出,以免影响观察溶磷圈的效果。设置3个重复。28℃培养3天左右,溶磷圈直径越大溶磷能力越强。结果表明克雷伯氏菌r1452在不可溶有机磷固体培养基上能产生溶磷圈(图2的左图),且溶磷圈明显。
[0093]
配置不可溶有机磷液体培养基,其中有机磷选用植酸钙镁,配方见表4:
[0094]
表4不可溶有机磷液体基础培养基配方
[0095][0096][0097]
将不可溶有机磷液体基础培养基分装入6个100ml的锥形瓶中,每瓶30ml,分别加入植酸钙镁0.028g,经121℃压力蒸汽灭菌后备用。向其中3瓶培养基中加入300ul od=0.5的菌液,另外三瓶作为空白对照,放置于28℃摇床、180rpm培养,分别在0h、10h、20h、30h、40h、50h对培养基进行取样,每瓶每次取三个样品,每个样品200ul,用0.22um的膜过滤,

20℃冰箱保存,作为技术重复;三瓶之间作为生物学重复。
[0098]
利用磷标准贮备液配制0mg
·
l
‑1、0.15mg
·
l
‑1、0.25mg
·
l
‑1、0.5mg
·
l
‑1、1mg
·
l
‑1、1.5mg
·
l
‑1、2mg
·
l
‑1、2.5mg
·
l
‑1浓度梯度标准液,加入酶标板,再将每个时间点收集的样品稀释100倍,吸取100μl加入酶标板。向酶标板中每孔中加入100ul水和50ul钼锑抗显色剂,显色30min,利用酶标仪882nm比色,计算结果,并画时间折线图,结果见图2的右图,可溶性磷浓度在50h时达即到了82.2mg
·
l
‑1,表明克雷伯氏菌r1452对有机磷具有很高的溶磷特性。
[0099]
其中,钼锑储备液:称取10g钼酸铵[(nh4)6mo7o
24
·4h2o]溶于300ml约60℃的水中,冷却。取70ml浓硫酸缓缓注入500ml水中,搅匀,冷却。将稀硫酸注入钼酸铵溶液中,随时搅匀。再加入100ml 0.3%(m/v)酒石酸氧锑钾[k(sbo)c4h4o6]溶液,最后用水稀释至2l,存于棕色瓶中。此储备液中钼酸铵浓度为0.5%。
[0100]
其中,钼锑抗显色剂:称取0.1g抗坏血酸溶于20ml钼锑贮备液中,室温下有效期为24h,2

8℃冰箱中可贮存7d。
[0101]
其中,磷标准储备液[100mg/l]:称取105℃干燥的kh2po40.4394g,溶于200ml水中,加入5ml浓硫酸,用水定容至1l,该贮备液可长期保存。这里的100mg/l指的是磷的质量。
[0102]
其中,磷标准工作液[5mg/l]:将磷标准贮备液用水(菌液用水稀释,土壤用0.5m的nahco3溶液稀释)准确稀释20倍,现用现配不可长期保存。
[0103]
综上,克雷伯氏菌r1452能够水解无机不可溶磷和有机磷,土壤中存在大量不可利用的有机磷,相比只能溶解无机不可溶磷的细菌,能协助植物利用土壤中更多种类的磷源,有助于减少化肥的使用。可用于土壤改良,相比于土壤分离得到的溶磷菌,从植物根系分离得到的溶磷菌更易于在植物根系定殖,与植物形成长期互利共生的关系,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也有利于溶磷作用在土壤中的长期效应。
[0104]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和范围,以及无需进行不必要的实验情况下,可在等同参数、浓度和条件下,在较宽范围内实施本发明。虽然本发明给出了特殊的实施例,应该理解为,可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改进。总之,按本发明的原理,本申请欲包括任何变更、用途或对本发明的改进,包括脱离了本申请中已公开范围,而用本领域已知的常规技术进行的改变。按以下附带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可以进行一些基本特征的应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