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培养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08267发布日期:2020-12-08 13:41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培养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培养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物培养瓶。



背景技术:

生物科学是一门前沿的边缘学科,要想在此有成就,深造是难免的,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一般大学都设在生命科学院内,与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是兄弟专业,其专业涉及面相当广,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神经学,生理学,组织学,解剖学等等。

在微生物地培养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培养瓶,现有的生物培养瓶结构简单,培养瓶瓶口直径较小,难以将清洗刷伸进瓶子的内部进行清洗,生物瓶内部不具有隔离空间的结构,不能够对微生物进行分隔培养,从而不便于观察不同区间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培养瓶底部不具有减震结构,取放过程中使瓶底与桌子碰撞,容易造成瓶子的破碎,降低了培养瓶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培养瓶,具备便于拆卸瓶子,对瓶子进行清洗,对微生物分隔培养,便于观察不同区间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底部防护性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生物培养瓶结构简单,培养瓶瓶口直径较小,难以将清洗刷伸进瓶子的内部进行清洗,生物瓶内部不具有隔离空间的结构,不能够对微生物进行分隔培养,从而不便于观察不同区间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培养瓶底部不具有减震结构,取放过程中使瓶底与桌子碰撞,容易造成瓶子的破碎,降低了培养瓶适用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培养瓶,包括瓶体,所述瓶体的底部螺纹套设有底盖,所述底盖的底部套设有橡胶套,所述瓶体的顶部螺纹套设有顶盖,所述顶盖的顶部连通有竖管,所述竖管的顶部放置有垫环,所述垫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内壁设置有过滤膜,所述竖管的顶部套设有罩盖,所述罩盖的顶部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底盖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两侧、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内腔插接有插板,所述插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远离插板的一侧延伸至插槽的外部并与瓶体的内壁接触。

优选的,所述橡胶套的内壁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与底盖的底部接触。

优选的,所述瓶体表面的底部套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远离瓶体的一侧与底盖的内壁接触。

优选的,所述出气孔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出气孔之间等距离排列。

优选的,所述瓶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标签壳,所述标签壳为透明材质制成。

优选的,所述罩盖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凸条,所述防滑凸条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防滑凸条之间等距离排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瓶体、底盖、橡胶套、顶盖、竖管、垫环、过滤网、过滤膜、罩盖、出气孔、立柱、插槽、插板和隔板进行配合,具备便于拆卸瓶子,对瓶子进行清洗,对微生物分隔培养,便于观察不同区间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底部防护性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生物培养瓶结构简单,培养瓶瓶口直径较小,难以将清洗刷伸进瓶子的内部进行清洗,生物瓶内部不具有隔离空间的结构,不能够对微生物进行分隔培养,从而不便于观察不同区间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培养瓶底部不具有减震结构,取放过程中使瓶底与桌子碰撞,容易造成瓶子的破碎,降低了培养瓶适用性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橡胶套、凹槽和弹簧,能够对培养瓶的底部进行缓冲减震,避免瓶底与桌子碰撞破碎情况的发生,通过设置垫环、过滤网和过滤膜,能够对进入瓶体内腔的空气进行过滤,避免灰尘进入瓶体的内腔对微生物造成伤害,通过设置隔板,可以将瓶体的内腔分隔成多个培养空间,便于观察不同空间内微生物生长情况,通过密封圈,增强了瓶体与底盖之间的密封性,通过设置标签壳,便于放置标签,对微生物标记信息,通过设置防滑凸条,便于顶盖的旋转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俯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中:1瓶体、2底盖、3橡胶套、4顶盖、5竖管、6垫环、7过滤网、8过滤膜、9罩盖、10出气孔、11立柱、12插槽、13插板、14隔板、15弹簧、16密封圈、17标签壳、18防滑凸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瓶体1、底盖2、橡胶套3、顶盖4、竖管5、垫环6、过滤网7、过滤膜8、罩盖9、出气孔10、立柱11、插槽12、插板13、隔板14、弹簧15、密封圈16、标签壳17和防滑凸条18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请参阅图1-3,一种生物培养瓶,包括瓶体1,瓶体1的底部螺纹套设有底盖2,底盖2的底部套设有橡胶套3,瓶体1的顶部螺纹套设有顶盖4,顶盖4的顶部连通有竖管5,竖管5的顶部放置有垫环6,垫环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7,过滤网7的内壁设置有过滤膜8,通过设置垫环6、过滤网7和过滤膜8,能够对进入瓶体1内腔的空气进行过滤,避免灰尘进入瓶体1的内腔对微生物造成伤害,竖管5的顶部套设有罩盖9,罩盖9的顶部开设有出气孔10,底盖2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立柱11,立柱11的两侧、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插槽12,插槽12的内腔插接有插板13,插板1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隔板14,隔板14远离插板13的一侧延伸至插槽12的外部并与瓶体1的内壁接触,通过设置隔板14,可以将瓶体1的内腔分隔成多个培养空间,便于观察不同空间内微生物生长情况,橡胶套3的内壁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5,弹簧15的顶部与底盖2的底部接触,通过橡胶套3、凹槽和弹簧15,能够对培养瓶的底部进行缓冲减震,避免瓶底与桌子碰撞破碎情况的发生,瓶体1表面的底部套设有密封圈16,密封圈16远离瓶体1的一侧与底盖2的内壁接触,通过密封圈16,增强了瓶体1与底盖2之间的密封性,出气孔10的数量为若干个,出气孔10之间等距离排列,瓶体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标签壳17,标签壳17为透明材质制成,通过设置标签壳17,便于放置标签,对微生物标记信息,罩盖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凸条18,防滑凸条18的数量为若干个,防滑凸条18之间等距离排列,通过设置防滑凸条18,便于顶盖4的旋转拆卸,通过瓶体1、底盖2、橡胶套3、顶盖4、竖管5、垫环6、过滤网7、过滤膜8、罩盖9、出气孔10、立柱11、插槽12、插板13和隔板14进行配合,具备便于拆卸瓶子,对瓶子进行清洗,对微生物分隔培养,便于观察不同区间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底部防护性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生物培养瓶结构简单,培养瓶瓶口直径较小,难以将清洗刷伸进瓶子的内部进行清洗,生物瓶内部不具有隔离空间的结构,不能够对微生物进行分隔培养,从而不便于观察不同区间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培养瓶底部不具有减震结构,取放过程中使瓶底与桌子碰撞,容易造成瓶子的破碎,降低了培养瓶适用性的问题。

使用时,通过橡胶套3、凹槽和弹簧15,能够对培养瓶的底部进行缓冲减震,避免瓶底与桌子碰撞破碎情况的发生,通过过滤网7和过滤膜8,能够对进入瓶体1内腔的空气进行过滤,避免灰尘进入瓶体1的内腔对微生物造成伤害,通过设置隔板14,可以将瓶体1的内腔分隔成多个培养空间,便于观察不同空间内微生物生长情况,清洗培养瓶时,拆卸橡胶套3,旋转底盖2与瓶体1分离,同时将立柱11抽出瓶体1,向上移动隔板14带动插板13向上移动,拆卸隔板14,对隔板14和底盖2进行清洗,旋转顶盖4与瓶体1分离,便于对瓶体1内壁进行清洗,旋转拆卸罩盖9与竖管5分离,取下过滤网7和过滤膜8,可以对顶盖4和竖管5进行清洗。

综上所述:该生物培养瓶,通过瓶体1、底盖2、橡胶套3、顶盖4、竖管5、垫环6、过滤网7、过滤膜8、罩盖9、出气孔10、立柱11、插槽12、插板13和隔板14进行配合,解决了现有的生物培养瓶结构简单,培养瓶瓶口直径较小,难以将清洗刷伸进瓶子的内部进行清洗,生物瓶内部不具有隔离空间的结构,不能够对微生物进行分隔培养,从而不便于观察不同区间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培养瓶底部不具有减震结构,取放过程中使瓶底与桌子碰撞,容易造成瓶子的破碎,降低了培养瓶适用性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