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34265发布日期:2021-03-02 17:22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环境微生物种类繁多,总数庞大,针对不同的微生物对能量、营养和理化条件的需求不同,对现有培养基经过适当的优化改造可以用于新的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在微生物环境功能研究、代谢途径的阐明、特定功能的验证及基础实验和生产实践的应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0003]
在微生物进行接种培养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溶解稀释,并且滤去样品中含有的杂质,现有的溶解稀释步骤和过滤步骤需要分开进行,占用工具多,且操作过程复杂,影响微生物分离培养的效率,亟需设计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杆,且支杆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稀释斗,所述稀释斗的底部焊接有过滤筒,且稀释斗一侧外壁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顶部的一侧插接有转杆,且转杆位于稀释斗的中部,所述转杆的底部焊接有三个交错分布的搅拌杆,且转杆的顶部通过花键连接有摇把,所述转杆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推板,且推板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通过螺栓连接于固定架一侧的顶部,且转杆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的外径与稀释斗底部的内径相适配。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杆一侧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卡箍,且稀释斗插接于卡箍的内部。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筒的底部焊接有下料斗,且底座顶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收料杯,下料斗位于收料杯的正上方。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且限位板的一侧与收料杯的外壁相贴合。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筒的中部插接有三个等距离分布的边框,且三个边框的底部内壁均焊接有滤网。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三个所述边框一侧的外壁均焊接有挡板,且三个挡板均卡接于过滤筒筒壁的内部,三个挡板一侧外壁的中部均焊接有把手。
[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塞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台,且转杆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圆台的顶部,圆台顶部的外径大于自身底部的外径。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4]
1.通过设置电动推杆、摇把和密封塞,将样品和溶质倒入稀释斗中,转动摇把,带动转杆和搅拌杆在稀释斗中旋转,促进样品稀释溶解,当稀释完毕后,电动推杆向上推出推板,密封塞与稀释斗的内壁分离,溶液通过稀释斗的底部流入过滤筒中进行除杂,省去了对稀释后溶液的运输环节,节省样品的处理时间和占用工具,加快微生物分离培养的速率;
[0015]
2.通过设置过滤筒、挡板和滤网,通过三个滤网对溶液进行多级过滤,除去溶液中混有的杂质,由三个挡板对边框和滤网进行固定,可以通过把手将边框从过滤筒的内部抽出,便于清理滤网上的杂质;
[0016]
3.通过设置圆台,圆台的侧面倾斜向下,使溶液和杂质向下流动的过程更加顺畅,避免溶液中的杂质堆积在密封塞的上方,防止堵塞稀释斗。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0018]
图2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的过滤筒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的边框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的a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为实施例2提出的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的密封塞结构示意图。
[0022]
图中:1底座、2支杆、3卡箍、4稀释斗、5搅拌杆、6电动推杆、7摇把、8推板、9转杆、10固定架、11密封塞、12过滤筒、13滤网、14把手、15下料斗、16收料杯、17限位板、18边框、19挡板、20圆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4]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25]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中心



























竖直



水平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26]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

安装



相连



连接



设置

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0027]
实施例1
[0028]
参照图1-4,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杆2,且支杆2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稀释斗4,稀释斗4的底部焊接有过滤筒12,且稀释斗4一侧外壁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固定架10,固定架10顶部的一侧插接有转杆9,且转杆9位于稀释斗4的中部,转杆9的底部焊接有三个交错分布的搅拌杆5,且转杆9的顶部通过花键连接有摇把7,转杆9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推板8,且推板8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
动推杆6,电动推杆6通过螺栓连接于固定架10一侧的顶部,且转杆9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密封塞11,密封塞11的外径与稀释斗4底部的内径相适配,将样品和溶质倒入稀释斗4中,转动摇把7,带动转杆9和搅拌杆5在稀释斗4中旋转,当稀释完毕后,电动推杆6向上推出推板8,密封塞11与稀释斗4的内壁分离,溶液通过稀释斗4的底部流入过滤筒12中进行除杂。
[0029]
其中,支杆2一侧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卡箍3,且稀释斗4插接于卡箍3的内部,通过卡箍3对稀释斗4进行固定。
[0030]
其中,过滤筒12的底部焊接有下料斗15,且底座1顶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收料杯16,下料斗15位于收料杯16的正上方,过滤后的溶液通过下料斗15流入收料杯16中。
[0031]
其中,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7,且限位板17的一侧与收料杯16的外壁相贴合,通过限位板17来定位收料杯16的放置位置。
[0032]
其中,过滤筒12的中部插接有三个等距离分布的边框18,且三个边框18的底部内壁均焊接有滤网13,通过三个滤网13对溶液进行多级过滤。
[0033]
其中,三个边框18一侧的外壁均焊接有挡板19,且三个挡板19均卡接于过滤筒12筒壁的内部,三个挡板19一侧外壁的中部均焊接有把手14,由三个挡板19对边框18和滤网13进行固定,可以通过把手14将边框18从过滤筒12的内部抽出。
[0034]
工作原理:将样品和溶质倒入稀释斗4中,转动摇把7,带动转杆9和搅拌杆5在稀释斗4中旋转,促进样品稀释溶解,当稀释完毕后,电动推杆6向上推出推板8,密封塞11与稀释斗4的内壁分离,溶液通过稀释斗4的底部流入过滤筒12中进行除杂,通过三个滤网13对溶液进行多级过滤,除去溶液中混有的杂质,由三个挡板19对边框18和滤网13进行固定,可以通过把手14将边框18从过滤筒12的内部抽出,便于清理滤网13上的杂质,过滤后的溶液通过下料斗15流入收料杯16中,通过限位板17来定位收料杯16的放置位置。
[0035]
实施例2
[0036]
参照图5,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1,密封塞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台20,且转杆9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圆台20的顶部,圆台20顶部的外径大于自身底部的外径。
[0037]
工作原理:电动推杆6向上推出推板8后,密封塞11与稀释斗4的内壁分离,溶液向下流入过滤筒12,圆台20的侧面倾斜向下,使溶液和杂质向下流动的过程更加顺畅,避免溶液中的杂质堆积在密封塞11的上方,防止堵塞稀释斗4。
[003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