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华蓝藻生消聚集模拟培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64594发布日期:2021-02-05 16:44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流域水华蓝藻生消聚集模拟培养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域水华蓝藻生消聚集模拟培养器。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藻类水华是最为突出的世界性水环境问题之一,且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影响的扩大而日趋严重。我国蓝藻现象尤为严重,大多数河流、湖泊甚至水库中都不同程度地有水华的发生,太湖、滇池、巢湖等湖泊水华爆发更是时有出现。水华蓝藻现象大面积、长时间频发,不仅破坏了湖泊功能和生态环境,而且威胁着人体健康及生活饮用水的安全,己成为困扰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0003]
蓝藻之所以形成水华的优势种,是它们都具有一种调节细胞沉降的结构:伪空胞,通过动态调节伪空胞内的气囊数与体积,使蓝藻能够控制它的浮力。基于其独特的生理特征(譬如细胞分泌的胞外多糖导致的细胞群体的形成、细胞具有伪空泡使得其具有上浮至水面的生理趋向),在光强、温度、风浪扰动等一系列条件作用下,蓝藻通过碰撞形成絮凝大群体,并快速上浮形成表面可见水华——即水华“爆发”。一般认为水华蓝藻形成包括相互区别而又连续的四个过程:下沉和越冬(休眠)——复苏——生物量增加——聚集上浮形成水华,而了解蓝藻复苏到爆发过程在水华预警与控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0004]
为了快速、全面掌握水华蓝藻爆发信息,模拟研究蓝藻异常生长显得尤为重要,因而,现提出一种流域水华蓝藻生消聚集模拟培养器,以便于研究流域水华蓝藻生消聚集的影响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流域水华蓝藻生消聚集模拟培养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研究影响流域水华蓝藻生消聚集因素的问题。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
流域水华蓝藻生消聚集模拟培养器,包括湖体模块,所述湖体模块内还设置有搅拌组件、空气控制组件、光温控制组件和曝气组件,且生消聚集模拟培养器还包括:
[0008]
输入分流管,所述输入分流管的一端用于输入河流水,且输入管上安装有流量控制器,输入分流管的另一端通过多个分支管与湖体模块连通;
[0009]
低浓度藻液箱,所述低浓度藻液箱连通有用于输送藻液的蠕动泵,低浓度藻液在蠕动泵的驱动下,流入输入分流管内与河流水混合后从分支管流出;
[0010]
输出分流管,所述输出分流管与湖体模块连通;
[0011]
藻液回收桶,所述藻液回收桶与输出分流管的多个分支管连通。
[0012]
优选的,所述湖体模块上设置有溶氧检测器、氮磷含量检测器、ph检测器和流速计。
[0013]
优选的,所述湖体模块上设有驱动搅拌组件的马达和驱动曝气组件的气泵。
[0014]
优选的,所述输入分流管和输出分流管的分支管上均安装有单向阀。
[0015]
优选的,所述蠕动泵的输出端上安装有用于计时的定时器。
[0016]
优选的,所述培养器还包括用于控制单向阀、流量控制器、搅拌组件、空气控制组件、光温控制组件和曝气组件的电控装置。
[0017]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
1.通过一定时间内,低浓度藻液从低浓度藻液箱经湖体模块流至藻液回收桶的过程中,通过改变湖体不同的光照强度,可以得出温度对蓝藻繁衍状态的影响;通过搅拌改变湖体内的水流速度,得出不同水流速度对蓝藻生消聚集的影响。
[0019]
2.通过设置不同投放量的模拟培养器,以得出蓝藻的投放量与蓝藻爆发程度的关系;以及改变湖体模块的环境,得出蓝藻的投放量与蓝藻爆发程度的关系;溶氧量与蓝藻爆发的关系,以及曝气与蓝藻繁衍状态的关系。
附图说明
[002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
图1为流域水华蓝藻生消聚集模拟培养器示意图。
[0022]
图中:1、低浓度藻液箱;2、蠕动泵;3、定时器;4、流量控制器;5、输入分流管;6、湖体模块;7、溶氧检测器;8、氮磷含量检测器;9、输出分流管;10、藻液回收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4]
(本专利中使用到的:溶氧检测器的型号为mik-do700,氮磷含量检测器型号为jh-td401)
[0025]
实施例一
[0026]
参照图1,域水华蓝藻生消聚集模拟培养器,包括湖体模块6,湖体模块6内还设置有搅拌组件、空气控制组件、光温控制组件和曝气组件,且生消聚集模拟培养器还包括:输入分流管5,输入分流管5的一端用于输入河流水,且输入管上安装有流量控制器4,输入分流管5的另一端通过多个分支管与湖体模块6连通;低浓度藻液箱1,低浓度藻液箱1连通有用于输送藻液的蠕动泵2,低浓度藻液在蠕动泵2的驱动下,流入输入分流管5内与河流水混合后从分支管流出;输出分流管9,输出分流管9与湖体模块6连通;藻液回收桶10,藻液回收桶10与输出分流管9的多个分支管连通;湖体模块6上设置有溶氧检测器7、氮磷含量检测器8、ph检测器和流速计;湖体模块6上设有驱动搅拌组件的马达和驱动曝气组件的气泵;输入分流管5和输出分流管9的分支管上均安装有单向阀,蠕动泵2的输出端上安装有用于计时的定时器3,培养器还包括用于控制单向阀、流量控制器4、搅拌组件、空气控制组件、光温控制组件和曝气组件的电控装置;
[0027]
流域水华水藻生消聚集模拟培养步骤如下:
[0028]
s1:模拟培养前,首先检测湖体模块6的空气控制组件、光温控制组件和曝气组件和氮磷含量值;
[0029]
s2:通过启动蠕动泵2,投放不同量的低浓度藻液,至输入分流管5中,以形成多组试验,输入分流管5输入一定量的河流水,藻液与河流水混合后,通过分支管的单向阀输送至湖体模块6内,此时关闭输入分流管5和输出分流管9的单向阀;
[0030]
s3:通观察每组试验的湖体模块6内溶氧检测器7的数值,并将多组试验共分为两大组,通过对两大组试验分别实行加氧控制和不加氧控制,观察溶氧检测器7数值变化和蓝藻的变化;
[0031]
s4:通过对两大组模拟培养器分别进行曝气和不曝气,观察蓝藻的状态变化;
[0032]
s5:最后,将湖体模块6排放;此实验,至少做三组,并记录数据;
[0033]
通过本实施例,可以得出蓝藻的投放量与蓝藻爆发程度的关系;溶氧量与蓝藻爆发的关系,以及曝气与蓝藻繁衍状态的关系。
[0034]
实施例二
[0035]
参照图1,域水华蓝藻生消聚集模拟培养器,包括湖体模块6,湖体模块6内还设置有搅拌组件、空气控制组件、光温控制组件和曝气组件,且生消聚集模拟培养器还包括:输入分流管5,输入分流管5的一端用于输入河流水,且输入管上安装有流量控制器4,输入分流管5的另一端通过多个分支管与湖体模块6连通;低浓度藻液箱1,低浓度藻液箱1连通有用于输送藻液的蠕动泵2,低浓度藻液在蠕动泵2的驱动下,流入输入分流管5内与河流水混合后从分支管流出;输出分流管9,输出分流管9与湖体模块6连通;藻液回收桶10,藻液回收桶10与输出分流管9的多个分支管连通;湖体模块6上设置有溶氧检测器7、氮磷含量检测器8、ph检测器和流速计;湖体模块6上设有驱动搅拌组件的马达和驱动曝气组件的气泵;输入分流管5和输出分流管9的分支管上均安装有单向阀,蠕动泵2的输出端上安装有用于计时的定时器3,培养器还包括用于控制单向阀、流量控制器4、搅拌组件、空气控制组件、光温控制组件和曝气组件的电控装置;
[0036]
流域水华水藻生消聚集模拟培养步骤如下:
[0037]
s1:模拟培养前,首先检测湖体模块6的光照强度、流速、ph值、含氧量和氮磷含量值;
[0038]
s2:通过启动蠕动泵2,投放一定量,通过不同投放速度的低浓度藻液,至输入分流管5中,以形成多组模拟培养器,输入分流管5输入一定量的河流水,藻液与河流水混合后,通过分支管的单向阀输送至湖体模块6内;
[0039]
s3:将多组模拟培养器分成两大组,分别在湖体模块6内对两大组进行增加光照和光照强度不变,观察湖体模块6内的蓝藻状态变化;
[0040]
s4:分别对两大组模拟培养器进行搅拌和不搅拌处理,搅拌加快湖体模块6内的水流速度,观察两大组湖体模块6内蓝藻的移动情况;
[0041]
s5:一定时间内,低浓度藻液从低浓度藻液箱1经湖体模块6流至藻液回收桶10内,检测藻液回收桶10内的藻液浓度;
[0042]
通过本实施例,通过改变不同的光照强度,可以得出温度对蓝藻繁衍状态的影响;通过搅拌改变湖体内的水流速度,得出不同水流速度对蓝藻生消聚集的影响。
[0043]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